..續本文上一頁心呢,應無依持。生無色界的時候,要離開這一切種子異熟識,離開這個阿賴耶識,這個異熟果識,染汙善心,應無種子,染汙善心應無依持,還得阿賴耶識作爲種子的依持,作爲種子。
這個無色界跟有色界、色界完全不同,它無色。我們現在所謂宇宙,這個太陽、地球等等,還是有色,那無色,要按這個印度的宇宙的看法,這有色的,還不是就完全包括了整個宇宙,還得有無色。
所以這無色界也是問題,現在我們這個星球,種種的都包括不了無色界。色界呢,也是有許多問題,到第四禅,靜慮,它就是以舍受,色界、都是受,以受不同來形成許多不同。象無想天吧,它就無想,而且無想天是一種外道的,所以這些宇宙的情況,那跟一般我們所認識的宇宙是很有不同的地方。
說非等引地跟等引地,這就是,這宇宙要劃分的話,有這個等引地、非等引地,我們現在就是非等引地,等引地到底是怎麼個狀況呢?等引地還包括了無色界,到色究竟天,無所有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到非想非非想處,大家可以想象這個宇宙是怎麼一種情況,它這結構是怎麼個情況,跟現在有很大不同。
有色的東西,就拿太陽這個大火球,你說它有實體沒有實體?根本,你要畫一個邊兒,在這邊以內,這是太陽,這邊能畫出來嗎?畫不出來,它時時刻刻在變呢,那火球時時刻刻在變呢。北京市,也畫個圈,這個圈以內是北京,我們現在也屬于這個圈裏的,不過這個圈,是不是時時刻刻有變動呢?你想的圈跟我想的圈一樣不一樣呢?都是問題,有沒有這麼個圈?
所以色法這東西,你看起來是牢固不可破的,但是要真正想起來,這色法,是怎麼回事,它有個整體沒有?有個“一”沒有?常一不變的這個“一”有沒有?我們說常,是時時刻刻在變,這個一呢,一般我們有生的有情,有個一的問題,好象首機尾應,尾機首應,好象有個一體,有一。所以認爲有我的話呢,就好象有一個統一體,那麼世界是不是有個統一體?每一個動物是不是有一個統一體?都是問題。
“複次,生無色界,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染汙善心應無種子,染汙善心應無依持”,這是說世間的清淨。
“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現在前,余世間心,皆滅盡故,爾時便應滅離彼趣。”要真正生起我們出世間的心,無漏的心,正現在前,余下的世間心,有漏心,皆滅盡,都滅,都沒有了,已經離開我們這個天趣、人趣,已經離開了,要沒阿賴耶識時,就一下子變動,就完全變了。
“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爲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爲所依趣,亦非涅磐爲所依趣。”
到了無色界,出世間心要現在前時,余識都滅盡了,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生在這兩個處,“出世間心現在前時”,我們已經生到非想非非想處了,要是在那個時候出世間心要現在前,就應該這二趣“悉皆滅盡”,就是一下子都滅了,要沒有阿賴耶識的話,它一下子就轉動了。因爲什麼呢?“此出世識,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爲所依趣,亦不應以無所有處爲所依趣,亦非涅磐爲所依趣。”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識,皆不得成。”人在將要死的時候,他因爲造善造惡的不同,于是乎有從下邊這個所依身慢慢冷卻,有的從上往下慢慢冷卻,要不信有阿賴耶識的話呢,“皆不得成”,這種現象都不會有。
“是故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者,此生雜染亦不得成。”前邊都是講生雜染不成,這個生雜染,包括以至到無色界天也是生雜染。 底下講這個世間清淨不成。
“雲何世間清淨不成”呢?“謂未離欲纏貪,未得色纏心者,即以欲纏善心,爲離欲纏貪故,勤修加行”。爲未離欲纏的貪,來勤修加行。
“此欲纏加行心,與色纏心不俱生滅故,非彼所熏爲彼種子,不應道理。”這還是指的世間的清淨、世間的善心,要離開阿賴耶識也是不成。因爲什麼?未離開這個欲纏的貪,未得色纏心,在這種情況底下,“即以欲纏善心”爲離這個欲纏貪故,“勤修加行”,以欲纏的善心,爲離這個欲纏的貪,來勤修加行。“此欲纏加行心,與色纏心不俱生滅”,這兩個心呢,都不俱生俱滅,交互相應,“非彼所熏”,並不是它的所熏,“爲彼種子,不應道理”,這兩個心不俱生俱滅,沒有相應,那就沒有熏習,所以“非彼所熏,爲彼種子而不應道理”。
“又色纏心,過去多生余心間隔,不應爲今定心種子”,用過去色纏心,“多生余心間隔”那你過去雖然有這個色纏的心,但是,因爲過去多生“余心間隔”,其他的心來間隔,“不應爲今定心種子”。要沒有阿賴耶識的話,你過去的那個色纏心,那個定心種子沒有,就沒有。
“唯無有故,是故成就色纏定心,一切種子、異熟果識輾轉傳來爲今因緣,加行善心爲增上緣。”過去熏習的色纏的那個種子,爲現在的因緣,那加行善心爲增上緣。
“如是一切離欲地中如應當知”,假設沒有阿賴耶識過去的那種色纏的定心的種子,現在也提不到加行的善心作爲增上緣。所以這都不能夠成立,這個世間清淨心呢,不能成立。
“如是世間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理不得成。”
底下又說,“雲何出世清淨不成?”清淨有世間清淨,有出世間清淨,前頭我們已經講了,什麼是世間清淨,什麼是出世間清淨,都跟這個所謂無我無常這個理論有關系,跟這個真如有關系,就是跟這個能對治這方面有關系。
大家回去再看一看,以後就比較容易些了。
《攝大乘論 第20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