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佛陀学习》
梦参法师讲述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行,至今也有三年多了。光阴过的很快,现在又跟大家结个缘,讲讲我个人的修行过程,做为大家修行时的参考,我说的不见得很对,这不是讲经,只是漫谈一下。
要如何修行
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在佛堂拜佛的时候,忽略了禅室外头的事情。在我们拜忏或打木鱼、敲引磬的时候,会影响到别人;而你并没考虑到别人,就只看到自己在修行。这样的修行会有障碍,对你的利益不大,也不会对他人生起什么好的影响。
在修行的时候,所有外边的、现前的一切现象,跟我们修的法应该是很有关系的,如果不把修法和日常生活充份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修法的成就也不会太大,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小。
这个涵义就是说,不论你拜忏也好,念佛也好,修禅定也好,一定要跟你现前的现实生活,以及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来修法,成就也容易大一点。也就是把我们的心念跟所修的法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的修行跟日常的生活、工作成了两条并行线,分别的进行,互不相干,这两者你都会做不好。修行和生活不是两条线,应该是一条线,要使你的心跟现实生活,结合成一体,这样的修行,对你的帮助是很大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如果你不能够把佛法跟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所面对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用教义上所说的话,就是你的心不能转变客观和现实的环境,不能把佛法运用到现实环境当中,所以修行所起的作用不太大。
我们经常说信心、信佛,你有没有信心
你有没有信佛
这两个涵义是一体的。信佛即是信心,信心就是信佛,但是我们常把心跟佛分开了,分开了理解力就不强。我们经常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要相信自己的心,你们有没有信心
我们一般说:你有没有信心
好像是指信佛,并不是如此,而是说信你自己的心。
我们讲述《华严经》的时候,就跟大家说:“你要相信自己就是毘卢遮那佛,要这样你学《华严经》,才能学得进去。”意思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要相信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这不是一句话,而是你在做的时候能够跟心结合在一起,这叫有信心;如果你没有这个信心,成不了佛,也不是真实的信佛,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
佛的涵义,学佛的人都知道。佛的印度原话是“佛陀耶”,“佛陀耶”中译为直觉的觉,明白的明,我们的觉心是明白的,是觉悟的,但因为受多生累劫的薰习,薰习妄缘迷惑了我们本有的佛性、本有的佛心,好像朦胧阴影,受了垢缘;一旦这些迷惑消失了,恢复你原来的清净心,也就是在《楞严经》上所说的“妙明真心”,那就对了。
因此你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心。这个心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在你工作当中所面对的事物,都不要离开现前的一念心。学佛法就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佛法跟生活成为一条线,而不是成为两条并行线,如果成为两条并行线的话,修行起来就很困难,也不容易成就。
当大家念经或者拜忏的时候,心总不能够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谈过,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是不是观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成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
你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不是随随便便说说,《地藏经》第一品当中那些来聚会的大众,都是受了地藏菩藏教化,从六道出来,乃至于成佛、成菩萨,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经结合在一起了,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念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这个问题在你修行当中是最主要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你要是以这个心来拟定你一天所做的事,以佛心来指导你的一切,那么你所做的都是佛事,也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佛的事业是分不开的,当这样做的时候,你并没有求利益的心,也没有求福报的心,也没有求加持的心,为什么
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心所具有的,以自心来加持自心,这是从心上来说。
从身体来说。我们生在这个地球,在地球里我们有肉体,我们这个心究竟是在地球里头
还是在地球外头
在我们肉体里头
还是在我们肉体外头
这就是我们要参的,我们所要研究的。
先说身。我们这个身是非常可贵的,在什么地方可贵呢
假使说没有这个肉体、没有这个身,你又怎么能修行呢
没有办法修行!我们经常讲这个身体是圆满的,为什么是圆满的呢
就是因为他能够修道,我们生而为人,能够有闲暇有时间修行,又幸运地遇到佛,有佛法可以听闻,有指导的法可依循,所以说这个身体是非常可贵的,一般来说是享受八无暇十圆满。
我们的肉体本身就具足了圆满,肉体虽然可贵,但同时也是无常的,更是不净的,观身不净!观身无常!它随时在变化,像现在各位身体的外观,有二、三十岁的,四、五十岁的,甚至于八十多岁的,这就是无常的标志。一切都在变化无常,再过些时候,你一回忆起来,转眼瞬间,这一切好像就在眼前。所以要观想身是可贵的,这个可贵的身又有这种的信念,能信自己的心,假这个心藉助于这个身来修行、求解脱,将这种观想贯串连系起来,你很快就得到解脱。以这种心来修行的时候,你的心就不会起执着。
学佛的人,就是学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这个心,成就的部份就是佛;污染的部份就是众生。现在污染的部份占的重,但是我们有成佛的种子,有一颗清净的心,有一颗无染的心。有人曾经问我说:“我们的佛性究竟在哪里
”我就答复他:“你现在不要问佛性在哪里!也不要问有没有佛性!”连我们经常说的真如、实相、如来藏心乃至于法界性,这样的名词很多,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性体,在佛为佛性,在法为法性,一切众生都是具足的,但是要先问你信不信,如果你信了,佛性就在你的心,不信等于没有。
在《法华经》当中,比喻穷人不知道衣服里本来有颗宝珠,却去讨饭。我们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因为迷了,所以才在六道中受苦;但是现在闻了法,要先建立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们学佛真正的动机,有了这个信心,就可以直接依这信心去修福成佛。在修行当中、日常生活当中,要随时的观照,观照什么呢
观照我们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定是能观的,这个念具有外面所有的现象境界,我们这个信心的心能转变一切的境界,而不被外面的境界所转,因此就可以逐渐的解脱。
我刚才说了身体的可贵,但是你也要观察身体的不净、观察身体的无常。不净观,就是要你藉假修真;观无常,就是让你不要贪恋、不要执着,不要在这个身体、肉体上花费很多的心思,否则的话,你是没有办法进入的。因此学佛的第一步骤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这么一个观点。
第二步骤,在修行时,我们的生活跟我们所修的法,不要分裂成平行线,要走在一条线上,生活就是修行,这是第二步骤。第三步骤,就是要了解身体在修行方面虽然可贵,但如果贪恋这个身体是不可以,它是不净的也是无常的,我们在修行当中要注意这几点。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学佛之后,我们的道友们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有时候又嫌太长,有时候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去念《华严经》,或者念《法华经》,反正越大越圆满,至于受灌顶也是要受大圆满的灌顶。
这是贪心,想多累积功德,这样好吗
总以为自己学的、所用的功课不够,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了,可是缺乏什么呢
缺乏实际的行动力,没有一件一件地把我们所知道的去实行;不去实行,你就不能证得,不能证得,你等于没有得到。所以我们知道的其实够多了,像我刚才讲的那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吧!“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大家经常挂在口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每位道友都会念,但你再进一步讨教他,他就无法响应了,因为我们知道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是所做的事情却很少,至于讲到证得的部份就没有了,多数是没有证得。
为什么呢
因为你具足烦恼!好多道友烦恼还是很重,还是解脱不了烦恼,因为你所学的、所念的都跟你的心、你的性体结合不起来,没有真正去修行,为什么不修行
我们很懒呀!我对很多道友说,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很懒!很懒!经常找借口说,没有时间,时间不够分配,我没办法啦!不打算修行啦
这样就把那个可贵的“暇满身”轻易地浪费掉了,我自己也是如此。一天当中包括诵经、心里修观,你究竟做了几个小时
当然我们法师是专业的,你们作为道友的都是副业。其实以你们副业的标准,一天二十四小时,睡眠占去好多个小时
闲聊天又占去好多小时
还不说你们玩乐的时间,这样算起来,其实你们修行的时间并不多!你做了很多的事情了吗
这叫做“懒”啊!叫做“不精进”啊!
倘若以为念部大乘经典就圆满了,想出亿万个理由,能否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要付出就能获得这法
没有!我跟大家老老实实地说,我出家六十多年了,我也一直这样在找!要钻空路、学窍门,没有的!不论你跟哪位喇嘛受什么灌顶,就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来跟你受灌顶,佛也没办法,佛也有做不到的事,佛不能消你的定业。
佛有三不能。佛能知道众生的一切种性、亿万劫的事,佛都能知道。但是无缘的众生,佛也度不了,佛也不能化,这是佛第一个做不到的事。第二个,佛能空一切相,能成一切万法之智,但是他灭除不了定业,这是第二个佛做不到的。佛…
《向佛陀学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