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59

  ..续本文上一页但快不了,恐怕更慢。或者你说修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一下儿心定下来,快!但是简单的方法到此为止,再多的就没有,那么你结果,真正地要成佛,一切善法都要修的,那你这个资粮就差得远了。那你再去修第二个,那一个个来的话,恐怕是更慢。

  我记得我们以前碰到一个居士,他修了个简单法门,结果,后来着了魔,魔捣乱他,他没有护法,他就来问我,马哈嘎拿怎么修?我说马哈嘎拿怎么修,你要修了大威德才能修,单是教你个马哈嘎拿不可能的,我们马哈嘎拿是护法,大威德下面的护法,你没有大威德,没有主尊,你把护法拿去你使唤不动的,他不听你话的,你修也得不到这个加持的。那么这个他也没有办法,只好走。

  那就是说简单法门,好象看起来很快,但是出了事情,你要再去求一个法那就很辛苦了。我们这里是成套的,成套的你一点点上去,看上去好象是慢,但实际上你成了套的上去之后,你什么东西来,我有什么对付,你什么来,我有什么对付。我们现在,大吉佛爷特别委托的是吉祥大天护法。我们去年乱得不堪,几乎要散,他们走了的人,咬牙切齿地说,到年底你们人快没有,走光的。但是现在我们是不是没有呢?比去年多一倍,所以说护法菩萨来了,你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的很多事情,都是经过护法来解除的,大吵大乱的时候,只要你护法经一念,五大金刚一念,都会平息下去。这个在我们身边的几个都看得到,其他的不注意,到时候念护法了,到底什么事也不知道。但是在我身边的几个人都看到,不可开交的事情来了之后,念护法经,五大金刚一念,很快,有的时候当下见效。

  这些就是说要快速证道,要做得完备,要按次第,这个有方便善巧,才能快,没有方便善巧,单图简单化,有的时候不会快。

  “超越得勇势”,“超越”并不是跳级,超越就是说利根的人,有决断性的人,他烦恼说断就断,这个快!学东西一学就知道,这就叫快。

  并不是说我这个烦恼不要断它,我跳过去,贪瞋痴不要断,我直接断无明好了,无明是根子,根子一断之后,贪瞋痴慢疑当然没有。说是说的很天真!你根子如何断呢?它的小兵都打不赢,你想取它的帅的堡垒,想把它取下来,你不是做梦吗?所以说我们要真正跟烦恼打仗,从小的仗打起来,把那些枝末的东西把它砍完,这个堡垒成了孤立的,那你再攻主要堡垒才有办法攻了。他的将军是全的,你说要攻主帅的这个帐营去,那不是送死嘛!这没有策略。打仗嘛,还要讲究策略,你跟烦恼战争,你没有策略,不是就要打败了嘛。所以说,我们要超越,并不是说可以跳级,就是把根修利,练根,钝根练了利根之后,学东西,一学就会,烦恼,说断就断,这样子就快。超越,并不是说跳过去,跳级,跳级那不是一个办法。

  “得勇势”,要勇猛的一个力量,修行就是要一个勇士,你如果势不可挡的力量起来之后,什么烦恼、魔障不在话下。你这样子去修行,那力量极大。你还没有修,就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你修的力量,就是魔也看你不起呀,你这个胆小鬼,一脚就把你踢掉,也不要用很大气力把你收拾了。

  “刚决不可制”,就是说你要速急见道的话,要“超越”,要“得勇势”,要“刚决”,决心“不可制伏”,就是对一切困难不会投降的。要得到这样子的效果,应该怎么样?“应策励其心”,应当自己警策自己的心。“精勤无间断,成办佛所行,悎寤时相应”,就是要修悎寤瑜伽。你要自己策励自己的心,精勤的没有间断的修,“成办佛所行”,你修行的人要把它修成功,那么要这样子作,“悎寤时相应”,时时警惕,昼夜六时都不能放逸。

  那就是说我们修行并不是能够一味靠了加持,我躺在床上,你加持我,加持我,加持品吃了好多,你就成佛,我都不大相信。你还得要自己努力。加持有没有力量?有,加持力量要在你努力之下产生的,自己努力的前提没有,你想凭加持来得到,恐怕是太简单化了。如果说凭加持可以成佛的话,释迦牟尼佛一成佛的话,他有神通嘛,遍虚空尽法界,每一个人给一个加持丸好,大家都成佛,那很简单。那么也不是如此,还得要自己一个个修。所以说,我们并不是说否定加持,加持力量很大,但是,加持的前提要自己精进努力,这个力量加进去才有用。你自己机器都没有,尽给你浇汽油,给你灌输进来,汽油怎么发动呢?发动机有,机器设备有,一发动起来,整个的作用就起。如果你机器设备没有,(15A)只有一个发动机,拼命烧。发动什么呢?没有,单是烧发动机。甚至于发动机都没有,只是油倒进去,“哗哗哗!”倒进去以后又漏出来,倒进去又漏出来。那就怎么行呢?所以修行不能偷懒,不要一味的借助,靠人家。就是自他力量都要,要自己十分的力量发挥之后还不够,那就是要靠加持,如果自己都不发挥力量,单是求加持,这个恐怕太便宜了吧!

  那么我们要真正达到这个,要“策励”自己的心,精进地没有间断地要“成办佛所行”的要“悎寤时相应”,昼夜修悎寤瑜伽。什么意思呢?“言警惺”就是觉照,时时刻刻要警觉自己。“日夕恒觉悟”,白天晚上都要觉悟,心不要迷,总是要起觉的状态之下。“三业诸法行,不背于三学。”身口意三业,我们所学的一切法,都不能违背戒定慧三学。

  

  甲二 顺障法修心

  乙一 时顺正念不顺五盖

  日出至日没 经行或宴坐 端身存正念 顺障法修心

  净妙顺贪欲 忿恚顺瞋盖 黑暗顺惽睡 亲属国土觉

  不死诸寻思 追忆往昔事 戏乐受用等 三世无记疑

  

  “日出至日没”,这是说悎寤瑜伽,昼三时,夜三时,这是说昼,白天的事情。日出,这是说太阳出来。到日没分三个时候,叫昼三个时。这个白天的三个时候干什么呢?“经行或宴坐”,要么是经行,要么就是打坐。“端身存正念”,端身,身体要坐端正,要存正念。

  我记得写了一个注解,是《瑜伽师地论》的,它有很多的意思。这一次我们就是说准备,大家把《瑜伽师地论》的原文,“悎寤瑜伽”跟“时存正知”这两节,只有一卷文,如果要的人,大家登个记去印下来,印下来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先把我们抄的大家看一下。八十六页:

  

  发生乐欲等者,谓于随顺瑜伽修习道中,发生希慕,发生欣乐,欲有所作。

  就是对道,对修行要有希望心,要起欢喜心,然后才能有精进心。如果说希望心都没有,欢喜心也没有,你说你赶快精进努力修行的话,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所谓超越,勇猛势力发起……”,就是六个精进,这个配六个精进,我们暂时不念(见《讲义》第47页)。明天再说,下一次再说。

  

  若策举身,令其端直,是名端身。由是其心不为昏沉睡眠之所缠扰。

  端身,“若策举身,令其端直,是名端身”,就是坐的时候,端端正正地坐。这个我们三皈依观的时候教过的,就是毗卢七法,再加上海公上师的口诀。那就是说坐的时候,这个有的人就问我:坐的时候前面那个腿两个膝盖还是要收得紧紧地,还是要散得开开地呢?这个我们说有一定尺寸的,你的膝盖到你的尾闾骨有多长,中间膝盖两个距离也这么长。就是说我们这个坐的时候下面两个腿交叉,在前面膝盖中间拉根线,这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要等边三角形,三个边一样长的。那就是说左右腿的膝盖到这个坐的尾骨中间的多少距离,前面两个膝盖也要那么长,太紧了不好,太松了也不好,就是要这样子。

  那么身体要直,下边这个腿的三角形是个底盘,我们身体直直地,头稍微低一点,整个的身体的重心就在三角形的中间。身体是开始把它坐抻,然后放松。

  这样子端正坐,有什么好处?端正而坐,“不为昏沉睡眠之所缠扰”。你坐得直的话,不会起昏沉,也更不会睡眠。我们看念经打瞌睡的人,十个九个弯起的,弯在那里,他正好瞌睡,如果你这样子坐,直直地坐,不会打瞌睡的。所以说这个修行,坐的时候要养成习惯,端身而坐。

  修定最怕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这两个打退,定就来了。我记得我们在初信佛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书都看。一个月溪禅师,他是禅宗的,他一本书里面就说整个的禅宗用功就是去昏沉睡眠,一层一层剥,就是剥那个芭蕉树一样的,昏沉睡眠从粗的剥到细的、细的……,什么都弄完,就会开悟。那么我们说开悟,当然还有其他的善法种子,但是,剥完了之后得定,这个是肯定的。昏沉睡眠,一层层从粗的剥到细的,细的再剥下去剥到一点也没有了,决定入定,这个是必然的。所以说修定的话,一定要坐直,否则的话你不会入定。

  

  若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是名正愿。由是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

  “正愿”。在这里是端身,在《瑜伽师地论》里边再加一个“正愿”,什么叫正愿呢?我们修的时候要使这个心离开谄曲,离开欺诈,就是这个心不要曲,要调柔正直,这个叫正愿。这个正愿的心不谄曲,要正直,这样子可以对抗外境的散乱,就是掉举。

  一个是“端身”,对治昏沉睡眠;一个是“正愿”,对治掉举散乱。这两个真正是对治修定的大的敌人的。所以说外相有一定的好处,不要说轻视事相,“只要心好就对啦!”你心好,躺在床上也能修定,只要心里修定就可以,床上一睡下去嘛,呼呼大睡就睡着,做大梦,这个修什么定呢?

  

  如理作意相应之念,名为背念。弃背违道一切异品故。

  “背念”,就是这里的“正念”。我们在《瑜伽师地论》写“背念”,就是说与如理作意相应的,背弃一切烦恼,“异品”就是不好的东西,恶寻思等等,贪瞋痴,这些都要背靠它,不要向着它,“背念”,背弃它。

  这就是从这个修定坐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些问题,“端身”、“正愿”、“背念”。海公上师集的:“端身存正念”,心里就是“正愿”、“背念”。“背念”跟“正愿”合起来…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