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67

  ..续本文上一页”,为除这个昏沉睡眠,“于此正法”当中“听闻受持”。先要听闻,不听闻你怎么知道功过,然后听闻之后要受持,不要光听过算数,书一丢就完,这个要不得。还要是下边去“以大音声若读若诵”,大的音声,或者是读或者是诵,诵就是背,背下来,“为他开示”,还要讲给人家听。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就是,“为他开示”,自己“思惟其义”,讨论,人家不懂的你为他开示,互相地大家的智慧来思惟其义。“称量观察”,观察它的功德过失。

  或者就是说你“观方隅”,看天,或观星、月、诸宿,这个星宿的道度,就是说它们的轨则。“或以冷水洗洒面目”,这方法很多,或者你冷水洒脸、洗眼睛。

  “由是昏沉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那么就是说在经行的时候主要是对治昏沉睡眠盖的,怎么样子对治?这里写了很多的方式。如果我们昏沉睡眠盖多的话,就不妨照这个方法试验一下。

  那么很多的呵责睡眠的那些法门,“无量门”,经书里很多,没有时间去看,我们就介绍“呵责睡眠”那个颂,是经上摘下来的,大家可以多念,乃至于背下来。这个对自己对治睡眠有好处的。那么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附:呵欲偈(呵睡眠偈)

  身体沉重无寂定 懒惰懈怠行不端 皮肤秽恶不清净 若乐睡眠随顺行

  涕唾风等及黄荫 彼于身体无饶益 诸界撩乱不平等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食饮食不成熟 身体粗大无光泽 彼于声音而嘶破 若乐睡眠随顺行

  身体多有诸疮疱 昼夜随顺睡眠者 其余身体多生苦 若乐睡眠随顺行

  多有懈怠离精进 诸乐甚远无财分 恒常睡醉无正意 若乐睡眠随顺行

  恒常增长痴罗网 诸见颠倒甚难治 彼无正念意所夺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有智慧甚羸弱 诸法损减无禅定 远离智慧及正住 若乐睡眠随顺行

  知彼懈怠不勤学 恒为非人夺威德 住在兰若常恐怖 若乐睡眠随顺行

  恒常蒙愦失正念 彼有谈诵不能住 所说正法常忘失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常护助烦恼等 恒乱迷惑性轻躁 彼于后时生悔心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有多业灭尽者 追意求时生恼悔 增长诸使烦恼地 若乐睡眠随顺行

  于诸善法无求欲 于诸法中无求心 数数行于非法中 若乐睡眠随顺行

  即是远离菩提道 一切功德皆减少 减于白净至黑暗 若乐睡眠随顺行

  无有无畏严炽心 彼不常生欢喜念 睡眠所执宽慢行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自知已懈怠处 妒他住于精进力 彼于精进说非善 若乐睡眠随顺行

  智者若见如是患 谁当喜乐共睡眠 一向生痴多见网 无欲正法灭功德

  智者谁不了精进 若能灭苦净诸暗 未来恶道皆悉净 诸乐根本得甘露

  世间所有诸才艺 及出世间诸能处 能法精进不为难 智者何不力精进

  若欲真住胜菩提 等彼当知睡眠患 精进无怠不放逸 我于如是发觉彼

  故无放逸与恐怖 发于精进禅定心 舍于诸患离睡眠 守护菩提及种子

  (此偈是经中原文)

  

  

  

  第十三讲

  

  前天我们讲到这个《瑜伽师地论》,把经行去昏沉睡眠盖讲完,下面念下去,其他四个盖。

  

  问:于宴坐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云何从彼净修其心?

  经行的时候主要去昏沉睡眠盖。有昏沉睡眠盖,经行的时候威仪在动,可以使它去掉,另外还有观想的办法。那么坐的时候去什么盖呢?昏沉睡眠去掉了坐下来,那么就是其他四个盖。

  

  答:从四障法净修其心,谓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盖,及能引彼法,净修其心。

  “答:从四障法净修其心。谓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盖。”以下四个——贪欲盖、瞋恚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这四个是坐了修的,修就是对治这四个盖。“及能引彼法”,除了四个盖之外,能够引生这四个盖的法也要把它除掉。“净修其心”,把这个心清净地修下来,把盖除掉,引盖的法也要除掉。

  

  对治贪欲盖

  为令已生贪欲缠盖速除遣故;为令未生极远离故;结跏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观变坏、或观膀胀、或观食啖、或观血涂、或观其骨、或观其锁、或观骨锁,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

  “为令已生贪欲缠盖速除遣故。为令未生极远离故”。为了什么原因已经生起的贪欲盖,把它赶快要除掉,还没有生的极远离?这里为什么说没有断掉呢?在这个时候无漏慧没有生起之前还不能断,只能远离,离得极远,就是说根本它生不起来,远远地离开。

  那么再怎么做?要“结跏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这个我们讲过的噢,“端身存正念”。那么再观什么?“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观变坏,或观膨胀,或观食啖,或观血涂,或观其骨,或观其锁,或观骨锁”。那么就是观九想观、白骨观之类的。这个前面都讲过的。“青瘀”,在尸体,时间久了变了颜色了发青黑色,在里边血一块块的黒的血一块块结起来。再接下去嘛就化“脓”腐“烂”,皮破了腐烂。或者观察“变坏”、“膨胀”等等。“食啖”就是说给鸟所吃了之后手足到处散弃。这些样子看了之后可以除我们的贪欲。或者观“骨”头,“或观其锁”,“锁”就是骨头勾住的地方,“或观骨锁”,整个的骨架子全部观起。

  那么这个是除什么,除我们的贪。贪一般说就是“显色贪”,脸色红润的,眼睛是绀青的等等,这些就是显色贪;“形色贪”长得苗条了怎么样子,形色的贪; “妙触贪”,感到细滑的感觉;还有“承事贪”,就是说用女人来伺候自己。那么这都是贪欲的几种表现。那么“食啖”,骨、手、脚到处散弃主要是对治承事贪的,要女人做承事供养,脚、手到处散弃,这个承事供养的意义就没有了,做不起了。

  “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随一贤善定相”就是前面所指的青瘀等想,你采取一个。这个想为什么贤善呢?这个是好的。“定相”,定中修的,就是专门修这个要入定的。那么这样子“作意思惟”。

  我们说那个观想是几个要点,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正观,观青瘀、腐烂、膨胀……。这是一种,正面对治贪欲的。那另外有两种。

  

  或于宣说贪欲过患相应正法。于此法中为断贪欲,以无量门诃责毁訾欲贪,欲爱,欲藏,欲护,欲着过失。 以无量门称扬赞叹一切贪欲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

  诃责贪欲的过失,“无量门”,就是经里边所说的集起来,诃责贪欲。这里我们有写的什么欲贪36等等,欲分了好几类,总的来说都是贪,那么欲里边又分爱的、欲的、藏的等等。“贪”就是“于受用喜乐坚着”,贪就是贪着,坚着不放。“藏”,“于内所摄自体中爱”,对自己的爱。“护”,“于他相续中爱”,对他相续的爱。“着”,是“着受用,无所顾惜”,为了贪着受用,什么都不管。第一个“欲爱”,它有好几种,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这是最广。境界爱,或者领受爱,领受爱就是那个感觉,境界爱嘛对境,遍一切,这个范围很宽。

  一方面是无量门诃责欲的过失,再一方面以无量门赞叹离欲的功德。这一些从哪里来?从三藏十二部经里边去集起来。“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乃至希有、论议,在十二分经里边,所有对断了欲贪的功德尽量地去忆持。

  

  为断贪欲,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缘,贪欲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这就是顺障法修断贪欲盖的。这里我们也有注解37,什么叫“言善通利”呢?就是大声念诵,“若读若诵”,读就是念,诵就是背。古代是讲究背的,我们现在的人都不大讲究了。在解放前学校里还是讲究背的,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语文课也好、外语课也好,就是上一课背一课,上一课背一课。而且当时我们在中学的时候一个英语老师非常严格,几乎是每天背书的,因为他的课文不太长,一天讲了一课,第二天就背,明天再讲又背。背了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背的时候你要用的时候脱口而出,就不要去查字典、翻书等等。佛教里边背诵更好,把种子种下去,不但是你说的时候能够顺口,里边种下去还产生力用。

  一个是正观青瘀等想,一个是诃责欲的过失,一个是赞叹离欲的功德,这几方面都是除盖的重点。“如所闻法思惟其意”,叫“意善寻思”。“言善通利”,读诵,大声念诵。那么“意善寻思”就是如理思惟,听到之后要思惟。最后“见善通达”,“于诸法如实觉了”。这是欲贪盖。

  

  对治瞋恚盖

  于瞋恚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具足安住。

  “于瞋恚盖法有差别者”,瞋恚盖也同样,不过说跟欲贪不同的,就是它对象不一样,那么要修的方法也不一样了。就是说“以慈俱心”,一个是观青瘀等想,一个是以慈悲的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具足安住”。一个就是青瘀观,一个是修慈心观。

  慈心观是什么呢?我们也写了38。什么叫“慈”?当下要饶益他,就是予乐,使他快乐,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是现在、当下要把他安乐,这叫慈俱的心。

  什么叫“无怨”?没有恶的意乐心。什么叫“无敌”?没有现在对他没有什么乖违的地方,没有矛盾。“无恼害者,离不饶益事故”,没有去损害他的事,就无恼害。“广”,所缘的境很广,“大”是利益一切的最殊胜的。“无量”,四无量就是说缘的众生固然是无量,它的果报也极大——无量。“善修习”,极纯熟地修,不是一次两次地修,极熟、纯熟。“胜解遍满”,以殊胜的胜解心观想遍满一方,四方四隅上下把十方都遍满地、圆满地做,这个就是“具足安住”。

  

  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徧一切无边…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