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75

  ..续本文上一页很恭敬你。

  “如自获得所有利养心生喜悦。”假使得到,可以满足你修行的资粮,当然高兴。高兴不是说吃得好,高兴,我今天修行的资粮有,吃了之后可以有力气修行。“如是于他所得利养”要生随喜心。“不自高举不轻蔑他”,不以自己抬高自己,自以为了不得,也不要看不起人家,心里要有哀愍的心,慈悲心。

  

  又应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岂有出家往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广说乃至要当速疾,而非迟缓。

  去的时候他们要供养你,不要心存一个决定要他供养得多,要恭恭敬敬拿来,要很快地拿给自己,不一定要求这样子。有的时候施主有其他的事情,或者他心里正不高兴的时候,没有做到这样子也不要懊恼。

  

  又作是心:我于今假往施主家,所受施物应知其量。又我不应利养因缘,矫诈虚诳,现惑乱相,以利求利。

  “又作是心。我于今假往施主家。所受施物应知其量。”供养的东西知量而受,太多也不要,太少也不必。“又我不应利养因缘矫诈虚诳,现惑乱相,以利求利。”不要做邪命,不要为了利养的因缘做虚诳的事情,骗人,现一些惑乱相,诈现奇特相等等。或者说人家供养多,就激他多供养一些,这些邪命事情都不要做。

  

  得利养已,无染无爱,亦不耽嗜饕餮迷闷,坚执湎着,而受用之。

  这些前面都讲过的,得到之后也不要贪着,不要吃的没有节制的,执着。

  

  睹瞻

  复于已往,或正往时,观见众色;于此众色,一分应观,或有一分所不应观。于不应观所有众色,当摄其眼,善护诸根。于所应观所有众色,应善住念,而正观察。

  “复于已往,或正往时,观见众色;于此众色,一分应观,或有一分所不应观。”那么去的时候事情很多,在路上走的时候,看到路上的那些事情,“众色”就是看到的那些东西。哪些该看的,哪些不该看的,都要心里有正知。“于不应观所有众色,当摄其眼。”不应当看的就要收摄眼根。当“善护诸根”,不要去看,保护诸根不要起烦恼。“于所应观所有众色,应善住观。”该看的要善巧地住念的去观察,“而正观察”。

  这些都要正知。假使没有正知,糊里糊涂地跑到这里,不该看的,“哦,我看到了!”糟糕!你事先有正知,看到不该看的,马上就收摄眼根,不看。

  

  何色类色,所不应观?谓诸妓乐、戏笑欢娱,或余游戏所作、歌舞音乐等事;如是复有母邑殊胜幼少盛年美妙形色;或复有余所见众色、能坏梵行,能障梵行,能令种种诸恶不善寻思现行。如是色类所有众色,不应观视。

  那么下边就是说“何色类色,所不应观。”哪些是不该看的呢?

  “谓诸妓乐戏笑欢娱,或余游戏所作,歌舞音乐等事。”马路上那些游戏之类的,卖唱的等等,都不应看,还有猴戏也不要去看。有的时候围了一大转,都在看猴戏的时候,一般就是扒手最会施展他的技术伎俩,你看,一般你的口袋里就空掉。那么这个还是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围观,跟在家人一起,老的小的也看猴戏的话,人家看你这个出家人修什么行,这些东西都看一看。所以不要去看。

  “如是复有母邑殊胜幼少盛年美妙形色。”那些年轻女人,打扮得很好的,不要去看。“或复有余所见众色,能坏梵行,能障梵行,能令种种诸恶不善寻思现行。”那么能够对我们修梵行有损坏的,或者障住的,或者看了之后起那些恶寻思,不好的寻思的,起恶念头的,这些都不要去看。“如是色类所有众色”,这一类的色不要看。那么哪些该看的呢?

  

  何色类色,是所应观?谓诸所有衰老朽迈上气者身、伛偻凭杖战掉者身。或诸疾苦重病者身,脚肿、手肿、腹肿、面肿、肤色萎黄、疮癣、疥癞、众苦逼迫、身形委顿、身形洪烂、诸根暗钝。或有夭丧、死经一日,或经二日,或经七日,被诸乌鹊、饿狗、鸱鹫、狐狼、野干、种种暴恶傍生禽兽之所食啖,或命终已出置高床,上施幰帐,前后大众或哀或哭;以其灰土、尘坌身发;生愁、生苦、生悲、生怨、生懮、生恼。如是等类所有众色,我应观察。观是众色,能顺梵行,能摄梵行,能令诸善寻思现行。

  “如是等类所有众色,我应观察。观是众色,能顺梵行。”这些看了之后顺梵行,对你修梵行,是相顺的。“能摄梵行”,而且可以帮助你修梵行。因为看了这些东西,那些烦恼就起不来,不会起,能够知道无常、苦、空等等,对修行有好处。“能令诸善寻思现行”,可以起善的寻思。

  

  屈伸

  不应摇身、摇臂、摇头、跳掷、携手、叉腰、竦肩,入施主家。

  进去的时候就不要有不威仪的相,不要现出这一些。

  

  不应辄坐所不许座;不应不审观座而坐;不应放纵一切身分,不应翘足,不应交足。不太狭足,不太广足,端严而坐。

  “不应辄坐所不许座”,施主家里不叫你坐的地方不要乱坐。

  “不应不审观座而坐”,坐下去的时候看看座上有什么东西。

  那一次就是海公上师讲的,一个小孩子,一个婴孩摆在那里,坐了一下子就把他坐死。假使有刀杖之类的东西,你坐了就把你的身体也割伤。这些要看一看,不要随便坐下去,假使有针,有刺这些东西,你就不要随便坐了。

  “不应放纵一切身分,不应翘足”,坐下去的时候不要放纵,也不要翘足,不要交足叉起,也不要太广,不要太狭。

  要“端严而坐”,坐的就是坐个样子。这些都要正知,自己知道的;否则你,走得很吃力,一坐坐下去,你就忘记掉了。那你要提起正念,还要正知观察,是不是搞错。“端严而坐”,坐的样子要端严。所以说出家人,一举一动都要有规矩的,这是轨则,你天天时时刻刻观察自己,那心都在道上了。

  

  衣钵

  不应开纽、不轩、不磔、亦不褰张,而被法服。所服法衣、并皆齐整;不高、不下、不如象鼻。非如多罗树间房穗,非如龙首,非如豆抟,而被法服。

  穿袈裟的时候,“不应开纽”,不应打开来。“不轩、不磔、亦不褰张”,穿袈裟的时候有威仪,不要打开,不要穿太高,也不要吊起来,也不要跟象鼻子一样一拖,也不要一个抟。“豆抟”,“豆”大概就是以前洗澡用的东西。一“抟”一“抟”地绕了一“抟”也不要,就是要齐整扎衣裙,“而被法服”,穿衣、穿袈裟的时候不要这样不威仪地穿。

  

  不应持钵预就其食;不应持钵在饮食上;不应置钵在杂秽处,若坑涧处、若崖岸处。

  “不应持钵预就其食”,不应把钵拿到嘴边跟饭碗一样地吃。“不应持钵在饮食上”,不应把钵摆在吃的东西上,那个不好,把东西打脏了。“不应置钵在杂秽处”,也不要把钵在脏地方摆,或者危险的“坑涧处”,“若崖岸处”,这个摆了掉下去打烂了。

  

  饮食

  又应次第受用饮食。不应以饭覆羹臛上,不以羹臛覆其饭上;不应饕餮受诸饮食;不应嫌恨受诸饮食。不太粗食,不太细食。不应圆抟食。不应舐手,不应舐钵。不振手食,不振足食。不应啮断而食其食。

  “又应次第受用饮食”,吃东西的时候要按照次第吃。“不应以饭覆羹臛上,不以羹臛覆其饭上”,就是饭菜不能是两个混起,菜饭,菜汤摆在饭上,饭摆在菜汤上,不行;都是分开摆。吃的时候也是按次第吃,不要东一勺西一瓢地吃。“不应饕餮受诸饮食”,吃的时候不要拼命地吃。“不应嫌恨受诸饮食。”假使人家给你不好,或者是粗的,或者太少的,不要嫌恨。“不太粗食,不太细食。不应圆抟食。不应舐手,不应舐钵。不振手食,不振足食。不应啮断而食其食。”这些都是吃饭的规矩,都是比丘戒里的事情。

  

  经行

  从施主家还归住处。于昼夜分,在自别人所经行处,往返经行。非于他处,非不委处,非不恣处,非不与处,而辄经行41。非身劬劳,非身疲倦,非心掉举所制伏时,而习经行。

  “从施主家还归住处”,这是说乞食回来之后。

  “于昼夜分,在自别人所经行处,往反经行。非于他处”,你经行的时候要自己的个别的地方,不要在人家地方去经行,打闲岔。“非不委处”,度量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叫不委处,不是那些不合适的地方。“非不恣处”,有些地方你不能随便的,不能随便往来的地方。“非不与处”,不是分给你的地方。僧团里边,不是你去的地方不要去经行。“而辄经行”,在这些地方、不合适的地方不要随便经行。

  “非身劬劳非身疲倦,非心掉举所制伏时而习经行”,经行的时候不要太疲劳的时候,做了大的辛苦的事情,或者太疲劳的时候,或者心掉举的时候去经行,掉举跟经行两个是合起的,掉举就是要动,你经行动了么要掉举。经行是为了治昏沉、睡眠的。

  

  为修善品,为善思惟,内摄诸根,心不外乱而习经行。不太驰速,不太躁动,亦非一向专事往来,而习经行。时时进步,时时停住,而习经行。

  “为修善品,为善思惟,内摄诸根,心不外乱,而习经行。不太驰速,不太躁动。”走的时候不要太快,也不要太躁动。“亦非一向专事往来”,也不是专门跑来跑去,“而习经行,时时进步,时时停住”,那么这几个前面他问的,这反正是用功,该走的时候嘛就走一下,该停嘛就停一下,“而习经行”。

  

  宴坐

  如是于自所居住处,自院自房,自别人处,僧分与处,非于他处,非不委处,非不恣处,习经行已;复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或尼师坛,或阿练若,树下冢间,或空闲室,结跏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而习宴坐。

  “如是于自所居住处,自院自房,自别人处,僧分与处”,就是僧团里可以分给你住的地方。不宜住的,不给你住的地方,“非于他处,非不委处,非不恣处习经行已”。那么经行好了该怎么办呢?

  “复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或尼师坛,或阿练若树下冢间,或空闲室结跏趺坐。”那走了一段,运动了一番子,你就该换一个威仪,就该坐了。“端身正愿,安住背念而习宴坐”,这些都讲过的…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