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拳术、太极拳、气功等的手部移动,道理是否一样?是否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同样是手部移动,精神却大不相同。动中禅手部的动停方式,可以很有效的提升觉性,禅修时只觉知手部的移动,对于手上气的强弱、感受的强弱等等都不在意,因此,不被气或感受拉着跑,而只是一直培养觉性,一直觉知手部的动、停。对于气或感受的生起,我们不排斥它们,也不被它们所左右。培养出强的觉性后,对它们自然都清清楚楚,因此,不要分心到这些现象上,只要好好的培养觉性。
18. 有的学员问:手部移动的速度要多快?
正确的速度是我们的心能够跟得上手的移动,并且感觉舒适。每人有所不同,自己要去体会出来。
19. 我们需要以专注力非常清楚地知道肢体动作吗?
不!我们只是简单而持续的知道它。只要愈来愈知道,我们到时自然就会看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刻意去看得非常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走路也要很自然,不刻意的走得很慢想去看得非常清楚。一刻意,就不自然了,反而会产生心理的压力,容易走入太专注。
另外,如何平衡精进与放松呢?由于每人的状况不同,自己要调整自己,找出自己最适中的状况。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听讲时,一方面要放松身心,但不能变成昏沉、睡眠。一方面要以觉性来听法谈的内容,但不要太专注而忘了周遭的一切。太专注的话,听完就会觉得累。以觉性来听就不会累,因为心不用力,处在一种轻松而不散乱的状态。
20. 有的气功方法,使身体不由自主的抖动,这种不由自主的动作,与动中禅完全不同。我们要的是能够自主,使觉知一直配合自己的动作,一动一停都能了了分明,轻轻松松。身体不好的学员也不要以期待的心理,盼望奇迹出现,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动中禅只注重培养当下自己的觉性,对于未来不生起期待的心理。一有期待,内心就产生压力而不轻松了。因此,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由于觉性的增高,内心自然安详,以往由于心理压力所产生的疾病自然会消失,这些效果会自然呈现出来,这是一些副产品,根本不用去期待,该来的自然就会来。因此,好好的培养当下的觉性,好好的活在当下,不要期待成果,这样才是正确的禅修。
21. 有的学员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身体静止不动,此时如何维持觉性呢?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临死的时候,此时肢体不动,怎么办呢?
这要先知道,我们的觉性是先透过不断的觉知动作而培养起来,就像人们辛苦的工作累积财富一样,等到他非常富有时,虽然不工作,他仍然有钱。同样的道理,当你培养出强大的觉性后,你的身体虽然没有动,仍然有强的觉性在。因此,在临终时,仍然能够清清楚楚的看清身心现象而不起执着,因而能含笑的离开世间,即使当时肉体很痛苦,也能如此,因为强的觉性能超越苦受与乐受。当然,想要有大的觉性,有待平日的训练与不断的努力。在平常的训练,我们透过肢体的动作,已能习惯于面对种种的妄念而不卷入其中。因此,有时身体虽处在静止的状况下,只要妄念一生起,我们就能立刻察觉到而不被它拉着跑。同样的,在接近死亡之时,肉体即使疼痛,也不会生起排斥的心理,因而,不会被苦受拉着跑。又譬如,你为了学会开车,吃了不少苦头,考到了驾照,也开了一阵子车。后来把车卖掉,在这期间你虽然没有开车,但是你开车的能力还是存在着,不会就不见了。同样的道理,你的觉性经过动中禅的训练培养起来以后,在临终时,即使身体不动,你的觉性仍是存在着。所以,最重要的是:在你活着的此刻此时,要赶快练习动中禅,培养出强的觉性。
22. 有的学员问:晚上睡不着觉时,怎么办?
如果觉得睡够了,就起来经行或做手部动作,但是不要打扰到别人的睡觉。如果觉得还没睡够,就继续躺在床上,觉知自己手部的小动作,也可以觉知脚指的移动等,要轻松的去觉知,不要担忧今晚睡不着觉第二天没精神,这些担忧或胡思乱想,便是一种妄念,会耗费我们的精神,因此,不要卷入其中,而要一直觉知自己肢体的小动作,此时,也可以去觉知呼吸的入与出,但不要跟着气息入出身体,只要觉知当下是入或出就够了。接下来能入睡就入睡,没睡着也没关系。只要没有卷入妄念,第二天你不会觉得怎么累。大家过着团体的生活,早上钟一响,大家都要起来继续用功,不可以因为爱睡而偷懒。理想的禅修状况,是晚上好好的睡,一睡够就起来修行。养成好的习惯后,一般睡个四、五小时就够了。当然,这还是因人而异的,不可勉强。
23. 有的学员问:为何晚上出现梦境?还有,晚上睡觉时,觉性岂非中断了?
关于梦境,白天的妄念与晚上的梦是同一个东西。白天称作「妄念」,晚上称作「梦」。觉性圆满的人,晚上就没有梦,白天晚上都清清楚楚的,白天内心光明,晚上也是内心光明,没有日夜之分。经由动中禅的训练,白天的妄念日渐减少。达到白天没有妄念后,晚上睡觉就能够清清楚楚,也就是说,能够白天觉性不断之后,晚上渐渐就能够觉性不断。
24. 人们都是情绪和欲望的奴隶。容易生气的人是生气的奴隶。贪心的人是贪心的奴隶。容易无聊的人是无聊的奴隶。贪爱享乐的人是享乐的奴隶。虽然人们是情绪和欲望的奴隶,但却不容易察觉,因为觉性太弱了。当我们开始培养觉性时,这些情绪和欲望便毫不客气的冲出来。容易生气的人,开始烦躁不安了,开始挑剔环境了。没有耐心的人,开始生起无聊感了,嚷着要回去了,不想禅修了。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要用你的觉性对「无聊」说:「要回去,你回去!我要留在这儿。我不跟你回去。我不做你的奴隶。」当无聊感一生起,就要有勇气对它说:「不!」。不要被无聊感拉着跑,不要做「无聊感」的奴隶。我们只接受当下的事实:「无聊感来了」,而继续培养自己的觉性,继续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永远站在觉性这一边,不做情绪和欲望的奴隶。
25. 我们要不断的移动肢体或经行,来培养我们的觉性,以这些大动作来砍倒我们根深蒂固的烦恼。烦躁来了,砍倒它;无聊感来了,砍倒它;生气来了,砍倒它。要有耐心的去面对这些顽强的敌人,不要做它们的奴隶。我们只要跟我们的觉性在一起,终究一定会战胜、一定会成功的。
26. 有的学员问:在觉知动作时,要不要去分析、思考呢?
只要觉知当下的动作就够了,这是一种纯粹的觉知,不加上任何符号、标记。不用分析、不用思考,因为分析及思考都是对过去的事物,而不是对当下的事物。内观是如实的观察当下的身心现象。动中禅的观察,是一种单纯的觉知,当觉知持续如炼时,就可以看清身心的实相,同时生起内观的智慧。
27. 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勇无比。但是岁月不饶人,年纪一大,却是衰弱不堪。有一天,它走到池塘边喝水时,不幸陷在泥中,脱困不得。旁边的人们,费了一番力气,也奈何不得,因为这只大象实在太重了。国王知道后,就派一位驯象师去处理。驯象师到达大象陷身的地方,观察了一下子,就叫人吹打战鼓。大象一听到隆隆的战鼓声时,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不由得精神大振,一鼓作气,就脱离了困境。当年的佛陀以这只大象的故事告诉弟子们:
「比丘们!你们要像这只大象自行脱困一样,要奋力的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现在你们正在禅修中,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强大的觉性,将自己从昏沉、妄念、无明的枷锁中拔脱出来,不要只想依赖外力,要像大象一样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出来。靠自己得来的自由,更是弥足珍贵。
28. 最后,将以上所谈的,作一个总结。只要你和觉性在一起,那么,内心稳如泰山,不被贪瞋痴所推动,你自然就守住戒了。不断的觉知肢体的动作,恶法自然渐减、善法自然渐增,努力培养觉性,你就在实践「四正勤」。每当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内处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接触时,要能了了分明,在觉性的观照之下,不再生起贪瞋痴三毒。
29. 不管是新学员、旧学员,都要好好的培养自己的觉性。努力的砍倒所有的无明烦恼、所有的贪瞋痴。请继续用功、继续用功。
《生活中的禅修 11-2 正念动中禅第二日法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