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内观禅修手册 5-3 图片说明

  5-3 图片说明

  

  第一图:正念于曲伸手臂的方法。

  

  1‧分段升降前臂并且在中间暂停。

  

  2‧移动前臂时,手指也同时略为张开再结合。

  

  3‧体验指尖或掌心处生灭的感受。

  

  4‧不用念咒,以免防碍到对感受的体验。

  

  图 1. 第一图

  

  

  

  第二图:当移动前臂上下时,正念于掌心或指尖。

  

  

  

  图 2. 第二图

  

  

  

  第三图:

  

  图 1. 第一图

  

  1‧正念于掌心或指尖。

  

  2‧「身识」传到胸口中心(心基)而有「意触」。

  

  3‧于心基处体验「意触」。

  

  4‧「意识」由背上此点移上传到「意门」。

  

  5‧意识在传达意门之前,先通过这一点而造成晕眩或僵硬之感。

  

  6‧意门是意识的出口。

  

  图 3. 第三图

  

  

  

  第四图:在心基处只有一点时的生灭。

  

  若人活百岁,未见生与灭,不如活一日,得见生与灭。

  

  图 4. 第四图

  

  

  

  第五图:心基处及眉间各分成左一点或右一点的生灭。

  

  1‧观察身触,体认在接触点处身识的生灭。

  

  2‧观察意触,体认在意触处心的生灭。

  

  3‧体认意识的生起与灭去。

  

  图 5. 第五图

  

  

  

  第六图:内部感官分成二部分。

  

  1‧左意门:左边意识的出处。

  

  2‧右意门:右边意识的出处。

  

  (十)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生起而后灭去。

  

  (一)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灭去而后生起。

  

  3‧左意触

  

  4‧右意触

  

  5‧蕴的生灭及心的生灭交互循环,心的生起、心的灭去属于缘起。

  

  6‧禅那时心的中心点。

  

  7‧脐。

  

  图 6. 第六图

  

  

  

  第七图:

  

  1‧左意门:左边意识的出处。

  

  2‧右意门:右边意识的出处。

  

  (十)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生起而后灭去。

  

  (一)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灭去而后生起。

  

  3‧左意触

  

  4‧右意触

  

  5‧蕴的生灭及心的生灭交互循环,心的生起、心的灭去属于缘起。

  

  6‧禅那时心的中心点。

  

  7‧脐。

  

  图 7. 第七图

  

  

  

  第八图:

  

  1‧立禅时,观察脚底的感受。

  

  2‧觉知意触。

  

  3‧觉知意识的出口。

  

  图 8. 第八图

  

  第九图:

  

  1‧身触。

  

  2‧身识传往心中而有「意触」。

  

  3‧意触。

  

  4‧意识传往「意门」。

  

  5‧意门:意识的出口。

  

  立禅时,观察脚底的感受,并且体验脚底接触地板时感受的生灭。这种体验过后,在「意触」处同时也有生灭。

  

  图 9. 第九图

  

  

  

  第十图:行禅

  

  1‧眼光下看前方约一米或二米处。

  

  2‧颈部与背部要挺直。

  

  3‧意触。

  

  4‧意门。

  

  图 10. 第十图

  

  

  

  第十一图:贪心重者之行走

  

  1‧举足时,脚跟先提,脚指后提。

  

  2‧脚掌移前时,脚指在下。

  

  3‧踏下时,脚指先触地板,脚跟后触。

  

  图 11. 第十一图

  

  

  

  第十二图:瞋心重者之行走

  

  1‧举足时,脚指先提,脚跟后提。

  

  2‧脚掌移前时,脚跟在下。

  

  3‧踏下时,脚跟先触地板,脚指后触。

  

  图 12. 第十二图

  

  

  

  第十三图:痴心重者之行走

  

  1‧两只脚跟较靠近,两只脚掌朝外。

  

  2‧站时,两脚张太开。举足时,脚指指向外侧。

  

  3‧脚掌移前时,脚指向外。

  

  4‧踏下时,脚掌仍指向外侧。而且脚底的外侧先着地。

  

  5‧痴心重者之脚印:脚跟在内,脚指朝外。

  

  图 13. 第十三图

  

  

  

  第十四图:正确的行禅要脚底平行于地板,脚指指向移动的方向。脚跟与脚指同时起落。

  

  1‧举足时,观察脚底的感受。

  

  2‧脚掌移前时,观察脚指的感受。

  

  3‧踏下时,观察脚底的感觉。

  

  4‧行禅的正确脚印。

  

  图 14. 第十四图

  

  

  

  第十五图:卧禅

  

  1‧观察任何标示(1)处接触床面的感受。正念于其中一处。

  

  2‧观察「意触」。禅修者必须先体验到(1)处的「身触」。如果不能体验到身触,就不能体验到意触的生灭感觉。

  

  3‧正念于胸部的意触,可体验到意门,也就是,意识的出口处。

  

  图 15. 第十五图

  

  

  

  第十六图:正念于其他姿势:例如,手触杯子。当伸手去拿杯子时,观察指尖的感觉;当碰到或握住杯子时,观察感受,并且体验「感受」与「身识」的生灭。

  

  1‧观察「身触」。

  

  2‧「身触」传到「心基」而有「意触」。

  

  3‧体验意触。

  

  4‧身体背面的中心点。

  

  5‧意识传往「意门」。

  

  6‧「意门」上生起想象以及所有感官对象之途径。

  

  图 16. 第十六图

  

  

  

  第十七图:感官对象和意识的循环途径

  

  1‧眼 2‧耳 3‧鼻 4‧舌 5‧身 6‧意

  

  7‧五根的对象 8‧意的对象 9‧大脑、小脑

  

  10‧意门内的想象 11‧意识的途径 12‧意门内的想象

  

  图 17. 第十七图

✿ 继续阅读 ▪ 自觉手册 6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