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內觀禅修手冊 5-3 圖片說明

  5-3 圖片說明

  

  第一圖:正念于曲伸手臂的方法。

  

  1‧分段升降前臂並且在中間暫停。

  

  2‧移動前臂時,手指也同時略爲張開再結合。

  

  3‧體驗指尖或掌心處生滅的感受。

  

  4‧不用念咒,以免防礙到對感受的體驗。

  

  圖 1. 第一圖

  

  

  

  第二圖:當移動前臂上下時,正念于掌心或指尖。

  

  

  

  圖 2. 第二圖

  

  

  

  第叁圖:

  

  圖 1. 第一圖

  

  1‧正念于掌心或指尖。

  

  2‧「身識」傳到胸口中心(心基)而有「意觸」。

  

  3‧于心基處體驗「意觸」。

  

  4‧「意識」由背上此點移上傳到「意門」。

  

  5‧意識在傳達意門之前,先通過這一點而造成暈眩或僵硬之感。

  

  6‧意門是意識的出口。

  

  圖 3. 第叁圖

  

  

  

  第四圖:在心基處只有一點時的生滅。

  

  若人活百歲,未見生與滅,不如活一日,得見生與滅。

  

  圖 4. 第四圖

  

  

  

  第五圖:心基處及眉間各分成左一點或右一點的生滅。

  

  1‧觀察身觸,體認在接觸點處身識的生滅。

  

  2‧觀察意觸,體認在意觸處心的生滅。

  

  3‧體認意識的生起與滅去。

  

  圖 5. 第五圖

  

  

  

  第六圖:內部感官分成二部分。

  

  1‧左意門:左邊意識的出處。

  

  2‧右意門:右邊意識的出處。

  

  (十)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生起而後滅去。

  

  (一)表示某一剎那心的滅去而後生起。

  

  3‧左意觸

  

  4‧右意觸

  

  5‧蘊的生滅及心的生滅交互循環,心的生起、心的滅去屬于緣起。

  

  6‧禅那時心的中心點。

  

  7‧臍。

  

  圖 6. 第六圖

  

  

  

  第七圖:

  

  1‧左意門:左邊意識的出處。

  

  2‧右意門:右邊意識的出處。

  

  (十)表示某一剎那心的生起而後滅去。

  

  (一)表示某一剎那心的滅去而後生起。

  

  3‧左意觸

  

  4‧右意觸

  

  5‧蘊的生滅及心的生滅交互循環,心的生起、心的滅去屬于緣起。

  

  6‧禅那時心的中心點。

  

  7‧臍。

  

  圖 7. 第七圖

  

  

  

  第八圖:

  

  1‧立禅時,觀察腳底的感受。

  

  2‧覺知意觸。

  

  3‧覺知意識的出口。

  

  圖 8. 第八圖

  

  第九圖:

  

  1‧身觸。

  

  2‧身識傳往心中而有「意觸」。

  

  3‧意觸。

  

  4‧意識傳往「意門」。

  

  5‧意門:意識的出口。

  

  立禅時,觀察腳底的感受,並且體驗腳底接觸地板時感受的生滅。這種體驗過後,在「意觸」處同時也有生滅。

  

  圖 9. 第九圖

  

  

  

  第十圖:行禅

  

  1‧眼光下看前方約一米或二米處。

  

  2‧頸部與背部要挺直。

  

  3‧意觸。

  

  4‧意門。

  

  圖 10. 第十圖

  

  

  

  第十一圖:貪心重者之行走

  

  1‧舉足時,腳跟先提,腳指後提。

  

  2‧腳掌移前時,腳指在下。

  

  3‧踏下時,腳指先觸地板,腳跟後觸。

  

  圖 11. 第十一圖

  

  

  

  第十二圖:瞋心重者之行走

  

  1‧舉足時,腳指先提,腳跟後提。

  

  2‧腳掌移前時,腳跟在下。

  

  3‧踏下時,腳跟先觸地板,腳指後觸。

  

  圖 12. 第十二圖

  

  

  

  第十叁圖:癡心重者之行走

  

  1‧兩只腳跟較靠近,兩只腳掌朝外。

  

  2‧站時,兩腳張太開。舉足時,腳指指向外側。

  

  3‧腳掌移前時,腳指向外。

  

  4‧踏下時,腳掌仍指向外側。而且腳底的外側先著地。

  

  5‧癡心重者之腳印:腳跟在內,腳指朝外。

  

  圖 13. 第十叁圖

  

  

  

  第十四圖:正確的行禅要腳底平行于地板,腳指指向移動的方向。腳跟與腳指同時起落。

  

  1‧舉足時,觀察腳底的感受。

  

  2‧腳掌移前時,觀察腳指的感受。

  

  3‧踏下時,觀察腳底的感覺。

  

  4‧行禅的正確腳印。

  

  圖 14. 第十四圖

  

  

  

  第十五圖:臥禅

  

  1‧觀察任何標示(1)處接觸床面的感受。正念于其中一處。

  

  2‧觀察「意觸」。禅修者必須先體驗到(1)處的「身觸」。如果不能體驗到身觸,就不能體驗到意觸的生滅感覺。

  

  3‧正念于胸部的意觸,可體驗到意門,也就是,意識的出口處。

  

  圖 15. 第十五圖

  

  

  

  第十六圖:正念于其他姿勢:例如,手觸杯子。當伸手去拿杯子時,觀察指尖的感覺;當碰到或握住杯子時,觀察感受,並且體驗「感受」與「身識」的生滅。

  

  1‧觀察「身觸」。

  

  2‧「身觸」傳到「心基」而有「意觸」。

  

  3‧體驗意觸。

  

  4‧身體背面的中心點。

  

  5‧意識傳往「意門」。

  

  6‧「意門」上生起想象以及所有感官對象之途徑。

  

  圖 16. 第十六圖

  

  

  

  第十七圖:感官對象和意識的循環途徑

  

  1‧眼 2‧耳 3‧鼻 4‧舌 5‧身 6‧意

  

  7‧五根的對象 8‧意的對象 9‧大腦、小腦

  

  10‧意門內的想象 11‧意識的途徑 12‧意門內的想象

  

  圖 17. 第十七圖

✿ 继续阅读 ▪ 自覺手冊 6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