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P11

  ..续本文上一页证悟,而是于心中产生了全如佛经

  

  ① 玛尔巴:全名玛尔巴•曲吉洛追(法慧)(1012一1097)。藏传佛教一大派别创始人,达波噶举派的祖师,被称为讲说与实修之主。生于洛扎县普曲地方,为玛尔族,故又称洛扎巴•玛尔巴。自幼习法,15岁时从卓弥译师学梵文。数次去印度和尼尔,从那惹巴等佛学家学习《喜金刚》、《密集》和《大手印》等密法。回藏后,在洛扎卓拢地方收徒说法,一生未出家。从学弟子甚多,最著名者有米拉日巴和梅顿村波•寓坚赞。终年81岁。

  ② 米拉日巴:全名米拉日巴•推巴噶(闻喜)(1040—1128)。生于阿里拉堆贡塘加阿杂地方。1078年,闻玛尔巴译师之名,前往洛扎学道,历经六年之久,勤服劳役,尽苦行,终得玛尔巴之要道。重返阿里,隐迹山林中,采食荨麻度日,专心修行。著(道歌集)行世。有弟子日穹巴和达波拉杰等,形成噶举派中修行派。

  

  及其注释所讲的标准证悟。大师讲道:“并不仅仅因为他人于我敷设妙座、恭敬承事等做了多少而特去想。即于当时便知此等一切皆是无常不可信赖如同幻术骗局,在内心中翻然生起猛利的厌离。

  这种常久生自内心的变化,自最初便自然而有。”如此所讲,内心厌离已成殊胜的依他之情,亦非如初业者需要观待于再再特意思维和修习总的生死与诸别苦,而是唯从幼年时起,就见一切生死如火炽燃之界的真实厌离便于内心自然而有。即如克珠•唐吉钦巴所讲:“此乃此生所得之俱生功德,而非于此生重新生发对治的加行所成。”又讲道:“此乃极高的证悟。其为殊胜,是诸多盛名藏地者•仅连一分亦不能比的现证功德。”大师自己也讲道:“一切功德之本,就是清净自己所承许守护的律仪。我于别解脱中之他胜罪、僧残罪等粗罪未曾犯过。即使有时误犯某些堕罪与恶作,亦立即忏悔防护。”

  如此所讲,大师念起佛法之必不可少的根本唯是正法<律经》后,故在住于涅的期间,向诸化机讲了众多律学法类。下至戒律细微之处,亦使修持不致违犯。师徒全体纵于行住的一切临时也都做到守持以三法衣①为主的比丘应有的相装,故而持戒之美誉传遍了一切方隅。在朗孜顶寺②,三位法主③聚会,校订《律经》教法大宝,对《十七事》和《广戒经》等中所讲的粗细律制的体性、程序、如何守护之规和改正的仪轨等,完整地建立了(律经)所讲的实修清规。总之,不论任何时间与临时之中,也永远不被别解脱中的堕罪污垢所沾染,唯将最极清净的风规,作为主要的加行,故那戒蕴圆满之情,

  

   ① 三法衣:上衣、下衣、内衣(又译作祖衣)。

  ② 朗孜顶寺:十三世纪时噶当派僧阿尔钦布•降曲耶协建。在热振寺以西,堆龙浦河谷内。

  ③ 三位法主:即宗喀巴、仁达瓦和郊乔白桑。

  即如克珠•唐吉钦巴所讲:  

   “纵以佛智如何观,

  尊心所见仅一分,

  松弛清净戒律罪,

  细微亦断我启白。”

  如是那种对菩萨戒律和密乘誓言,更以视为最重要之门,恶行虽仅一分,也不使沾染,将如眼睛一般地守护誓言作为首要和由大慈大悲而等起的菩堤心大宝于心中无间存有等全如昔往发心祈祷之情,皆如前面略讲。总之,直至轮回不尽,都不仅无间地学习菩萨广大行,而且在共同的心目中,那种即使按照大师此寿,内心也永存真实菩提心之情,亦如克珠•唐吉钦巴所讲:

  “尊干意乐骄不取,

  有情利乐荷绝无,

  诸广大行达究竟,

  希有勇心我启白。”

  特别是内心生起清净正见之情,由于在未参见邬玛巴上师前,大师已想到若能无颠倒获得此甚深中观正见该有多好的猛励心愿就已常有,所以,参见邬玛巴以后,由上师代语,因向真实的文殊菩萨请教了诸多正见法类的问题而断除了增益。尤其由于文殊菩萨将应成自续宗见之差别、所破的粗细正量和了悟正见的标准等要义,做了总括的教导。于沃卡和却隆等处,无间地广修了积资净罪,故而亲见了无量的佛菩萨和静猛本尊之圣容。特别在沃卡拉顶时,当观上师与文殊菩萨为无二无别,猛励祈祷,使正见的观修生发实效时,遂见圣者龙树师徒五位之容。其中桑杰琼(佛护)①

  

  ① 桑杰琼:佛护(470—546)。亦作觉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论师。据西藏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三章等载,为南印度坦婆罗人。出家博学,是龙友的弟子从僧伽罗若什达学龙树的空宗教义,为龙树、提婆等人所撰的诸论作注释。著有《根本中论注》等,发展中观派学说。

  手持一本《中论》,为做加持。翌日便得一部《佛护论》。经详细研读,便对正见之究竟枢要——龙树师徒的无误意趣,生发了透彻的定解,相执的缘虑随即自灭。对真实义理,担心落入诸边的怀疑,悉皆连根拔除,如实现见了真实义,故对本师薄伽梵生发了坚固的虔信,著作了这部由讲甚深缘起之门而赞美如来的《善说藏》。如是亦如克珠•唐吉钦巴所讲:“大师以正理力,于真实义全断增益,勤修一心等持空性的三摩地并运用正知正念,善巧保任的串修已达究竟。由此力故,大师自言道:“现已串修熟练。

  故于出定后所见种种境相,皆如空而现,犹如幻起。不由空见所印持之自喜境相多不独起了。”如是圣道三要①等大乘共通的诸殊胜证悟,大师心中不仅领有,而且那种总于不共的密宗,别于无上密乘二次第②的证悟,也已娴熟之情,即是总的在修习生起次第中,由主要断除凡常执着,自己能转成真实天慢,并当次第明想粗分所依能依时,能如所明想而显现得最极明了。

  这由于需要一种现如真实,所以,此又除非由次第外,不能刹那间显现明了的间段是初业位;粗分所依能依曼陀罗,虽能刹那间显现明了,眼等处之细分本尊和脉与界的本尊等诸细分,虽能次第出现明相,但是,此等皆不能刹那出现明相的间段是略降少智;不仅粗分,而且诸细微天身之面臂眼等的黑白界限,若也不混淆而能刹那间如实明了,就是于智慧获得了自在。此复若能坚持并保任到随时如愿,则安立粗分生次为一念瑜伽究竟。所谓一念之义,亦在《辨析宝苗论》中讲道:“所谓一念,非谓或念佛一次或唯念一佛,而是完全念佛或念自与佛为一体。”如此所讲,就是指串修本尊明相和我慢。经中是将此分位说为获得

  

    ① 圣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等三者。

  ② 二次第: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显乘的第八住心①之量。又修习下门细分时,若能于降入佛母②莲花①的芥子粒大小的明点内,顿时最极明了地明想出一切所依能依曼陀罗而且复又一切粗细本尊之黑白眼睛行相等也不混淆而能获得极明了又不动的坚固的话,则将于智慧获得自在的生次,说成细微瑜伽究竟之量,并将此分位说为显乘的寂止与胜观已成之量。此时寂止成就之情,说是若能内心强将字母和细点,持于或上下顶端或脐间或心间,便由所修之处与所缘之要令风心住于体内,此时,被身心轻安之喜乐所摄持的寂止就能成就。又胜观成就之理,说是由于串习了细点瑜

  伽,所以在再再收放的妙观察之观修进行之终,胜观就能成就。

  大师来到沃卡札楝④后,由修学了总摄轮⑤的近修和尼古六法⑥的引导,故而生起了诸多希有的验证。转赴沃卡桑昂朗后,进行了最极严密的冬令闭修。在奋力修证期间,欲著《建立次第疏》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时,大师说:“总于《五次第》要义,别于第三次第幻身的修法等凡《吉祥密集根本解释续》和圣父子师徒之论典所讲的诸不共义,均已彻底了解。虽过十余载,但至今未能宣说。现在亦只略说其少分。”即是说并不成为昔往雪域之境的大多数自诩为智者那样所了悟的境界,而是由大师的无上智慧与辩才,无颠倒地如实了解了一切续部之义——圣师徒的意趣,并于内心生起希有的证悟后,虽经久时,然而想到如若一旦宣与非法器者,

  

   ① 第八住心:即励力求得无功用住,是为专注一境。

  ② 佛母:本尊阴体。密宗本尊代表智慧的部分。

  ③ 莲花:女生殖器的异名。

  ④ 沃卡扎栋:在乃东县西和津河谷口,原为宁玛派古庙。

  ⑤ 总摄轮:即胜乐,无上密乘本尊咽噜迦的异名。

  ⑥ 尼古六法:密乘尼古空行所传六种秘法;脐火暖乐自然、自身贪愤自解、梦境迷乱自净、光明愚钝自醒、往生不修自觉、中有如来报身。总为尼古空行所传六法。

  ⑦ 沃卡桑昂朗:在山南桑日县东,曲松县北。

  

  则会产生宣秘之罪和未到时机后,除留存于自己心境外,于他人极为守秘。时机到后,将以极秘密的方式,向诸具法器的弟子略宣其一二。此外,宗喀巴大师在进行本尊念修和正见的观察时,在平凡者的印象中,诸身边弟子曾请问道:“不论修习三门任一之行,除非特别专注,细心观察外,此等似乎由心不能决定。如此者是在何时

  ”大师答道:“于善行时有过如此,是在降巴林寺。在进行详细观察和伺察时出现如此,早已有之。是有如是者。”大师之此语,就是对三摩地获得稳固的殊胜相。即如克珠•唐吉钦巴所讲:

  

  “究竟粗细天瑜伽,

  远弃常相执妄念,

  凡现皆坛轮变幻,

  尊心不动我启白。”

  如是又怎样获得圆次证语的方法。总的讲,在生起次第的证悟达到究竟后,圆满次第的证悟所生的量,是怎样的呢

  按照《密集》所讲,初次第——金刚念诵次第中有身远离①分和语远离②分两部分。身远离又有生起次第分和圆满次第分二者。所以,以依止手印的大乐,现起空性的乐空智之所取行相③现为天的身远离,就安立为生起次第;以修所成力④使风息入、住、融于中脉,以由此所生的俱生乐,证得空性的乐…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萨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