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P37

  ..续本文上一页种差别;以十二如幻喻如何表示的方法;三身的和合;九类和合的实修;定幻与梦幻等如何修持的方法;取梦、修梦和梦中任持世出世解脱的方法;如何受取和修学中有如幻的方法;真幻与似幻等的差别等等,不拟于此详述,当从《五次第明灯论》中了知。

  那末,在波罗密多乘中,对于色身的因,就应当积集诸多福德资粮;尤其各个相好的因,又应当积集至诸多大劫。而在此无上密宗之时,则不观待于别的积净,由唯将乐空智修持到合一,二资粮就能极大圆满。

  这是因为由彼乐空智所乘的风已经成办了色身的因。此可以替代无边福德资粮的积集并是其一切枢要圆满之力。所以,将此幻身的立论了知到无误明确,实为重要。但是,由于《密集根本续》的释续广论中不太清楚,以及后来的一些释续又很不堪信,所以宗喀巴大师就编排了原文与注释,集中《五次第论》和《摄行论》等堪成标准的诸释续之精要,消除了对幻身立论的不解和邪分别的一切污垢,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善说风规。凭依此规,无匹日沃噶丹派总于圆满次第,别于幻身之细而又细的立论,方住于续部之究竟意趣,才产生了往昔在此雪域之境中不为任何人所了知的讲风——这个 殊胜的无垢宗规。

  (三)母续道之心要胜义光明的立论

  此复,如何将分为父母二续的瑜伽母续安立的情况,是如前面已讲,成为一切母续的根本者,就是《吉祥胜乐轮续》。因此,此中有《广续三十万颂》、《中续十万颂》或称《胜乐等同虚空续》《此二续未移译于藏地》和《略续》,即《本续第五十一品》等。《解释续》有《金刚空行》、《律生》、《空行母普行》和《意言宝》等,即四不共续。

  再加上胜乐喜金刚共续《桑补扎》或《结合》,共有五《解释续》。《(口+四)噜迦现生》、《四瑜伽母和合续》和《空行海》等三续经,是同品续。

  一切这样的瑜伽母续之主要所诠,是在宣说如何修学法身能立,即成为空品智慧分的乐空无别的智慧胜义光的道的方法。所以,又根据各部续经的不共别法和各位大成就者所依据的不同本续的差别,虽然讲了许多解开脉结的不同方便,但是,这与幻身以上二成就的立论无大不同。

  那么,一切智慧实修的成就——胜义光明的差别法是怎样呢

  就是当将前面所说的那个幻身纳入光明肘,那个极细微的风息就变成了无漏的风,由此来作成就色身的亲因和由那个与此体性同一的极细微心变成无漏的心后来制造法身的亲因。由于对二身的同类因修行了合一的等持,所以,对于断除细分所知障,就成了具有迅速的功能。

  即如《明炬论》中所讲:“是故,此道亦非为了能生发以俱生乐仅现证真实的智慧而才生起幻身,是为了对于以义光明智净治所知障,功能变成殊胜,因为此乃色身之主要不共因,在以俱生乐将空性作为对境中,以有境之门,净治所知障,虽然也有一个能生殊胜功能之门,但是,由于替代余乘的无边福德资粮者,在此圆满次第时是幻身,所以了知更迭此二者,便是枢要究竟。”

  论中所讲的“总之,粗分烦恼与所知障,虽以波罗密多乘和下三部密乘道能断除,但是,细分所知障,除了由密乘道外,波罗密多乘不能断除。”也唯是无上瑜伽道的差别法。此亦虽以此胜义大乐智能断除所知障和由无漏的五色光息能成就清净幻身,然而是依赖于这个义光明的。

  若彼大乐又不与证悟实相的正见和合,乐空无别之原智便不生发。而若不了知能使彼大乐成为烦恼的究竟能对治之要,何况金刚持之果位,甚至也不会成为能断除生死根本者,而且还会成为束缚生死的贪与爱逐渐增长的因。《笃哈藏》中讲道,“虽于家家说彼语,此大乐处全不知。”

  《明炬论》中讲道:“未与了知一切生死涅磐之自性空的空结合,而修行除二根和合外,菩提唯不流注的乐,根本不能损害三有根本实执之无明。是故,随受乐几许,由彼实执所引的爱便渐增长,故同贪饮者将阳焰想为水后趋赴一样。因此,如此者当诃。”所以,如前面所讲,空性的正见,不仅是密乘和波罗密多乘二者之所共同,而且,特别是密乘道的一切见要都必须随顺中观应成派的见解。

  此亦如《善缘开目总义》中所讲:“金刚乘的诸有情亦以善巧方便之请无边差别所摄之门,所修的真实性,彼唯是《中观理聚论》所抉择之空性。除此以外,无任何成为差别者。是故,三乘之一切优劣士夫所修的真实性,是终结为唯此而已。”

  若有被这样的正见加上殊胜印证,对妙欲受用越大,就如火上加柴,断除爱等染污的能力就越会愈益增大,故能成为如将毒变成药的染污之正对治,以及所谓修贪为道,也应当从此之上受取理解。而未与这样的甚深正见和合,不论对哪一种称做天瑜伽和脉风等的甚深实修精进,任何究竟的正果也不产生。《秘密成就论》中讲道:

  “于无真如中,

  希有作为见,

  乃至虚空住,

  死后赴地狱。”

  那么,现起那种胜义光明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就是以前面所讲的那个第三次第幻身的现前,任持这个修学自己的三门与三界一切有情之三门无别的九重勇识的瑜伽和凭依整持彼瑜伽与随融的禅定二者之收摄次第,最后在顺次的得相停滞的那个时候,不净幻身就如天空虹散而停止;现起以俱生乐现证了空性的第四次第的义光明;证得大乘见道①;烦恼障的正对治无间道。

  便于心中生起等皆同时获得。此规之内外二现觉是如何安立的呢

  就是在沾染(影响)外虚空的妨碍——月、日、暗三者全净的那个黎明特殊之时,现起光明,故称做外现觉。将在内影响瑜伽师之识的妨碍——明、增、得等三相的白、赤、黑道过去之时或在顺起的三现分过去后,逆起的得相未显现以前所现起的光明,称做风现觉。若尔,这当然是以彼俱生的大乐,现证空性的义光明和清净幻身以上的规程。

  但是,由不净幻身做什么呢

  以证悟空性之智,断除所断的功能,应当以方便分和智慧分的功能大小来分辨其差别,显密二乘是相同的。而对于以义光明顿摧烦恼障和以彼.断除所知障,功能变成有法力,能替代此前波罗密多乘的要于三大阿僧柢劫积集资粮,不净幻身是必须先行的。

  不仅如此,较彼喻光明心更细者,在基位时没有,而在道位时,义共相和世俗的二现③息灭,义光明现起了的话,就变成较原先更极细微。对于如是变化,如果首先证成了悟空性为义共相之理的喻光明和由其所乘之风而成的不净幻身,风心二者渐次变成愈益细微了的话,就是变成了义光明和清净幻身的体性。此乃诸智者所讲。这个如此的乐空和合无别的道,是一

  

  ① 见道:五道之一。往趋解脱历程之中,新见前所未见本性,登圣者地,现观诸法无我如所有性,随应了知一切有法尽所有性,修七觉支以根本断除一切见所断惑,离五怖畏,证得十二一百功德之道。

  ② 无间道:与解脱道合称二道。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不为此烦恼所障碍的修柯,由此可以无间地进入解脱。

  ③ 二现:指承认内心和外境分别存在的感觉。

  

  切瑜伽母续的心要。但是,主要是由《胜乐轮》法类而抉择得十分明确而详广的。所以,此本续就如十六千万母续之宝顶,被赞为首要。不过,如《仁达瓦大师问答》中所讲:“乐空的立论,《喜金刚》等中已正宣说。

  但是,应当了知乐从何而生的因。此中,总的在以乐空和合而实修中,殊胜性相的乐必须增长而滴漏。而乐的体性则有大小和降于何处的量或从何分际安立为四喜,而且四喜每一喜亦各有四种,以及上降喜与下固喜,喜乐大小和顺次与逆次可行的道理等各项的立论皆应当详广了知。

  关于空,除了显乘所说的外,别无他者,但彼空理,则较显乘更为殊胜。能降乐的本体如是菩提,必须以点燃了义的空行母邬摩天女尘火①来降。此中,能炽燃而滴漏,必须同手印相和合,所以,手印亦有四种②。

  而此四者各个体性依止的方法,和合的方法;由和合引生大乐的方法;以每一大乐如何断除所知障,以及证得断了何者的相;四种喜的差别;猛励火也不因从任何脉中炽燃,心间等的脉结就能解开,所以必须使左右二脉的风息入于中脉之内;是因修行了入、住、融三法,顶、心、脐等的脉结才会解开;此等风脉能成为堪能,是由于在顶门等之诸脉道修习了二十四域③的勇识和空行母,所以脉风成为堪能,是故,四手印的法类、二种身脉粗细的情况、使此等的风息入于中脉和由同明妃入定④而引生大乐的方法等皆由《吉祥胜乐轮续》宜说。

  所以,应当将《吉祥胜乐轮续》的法类修到精通,并于心相续中生发。在天竺圣域和诸藏地中,依止此道之大成就者多如地尘,皆是修瑜伽者。”由此看来,由主要宣说胜义光明之圆满次第的一切母续之精华《吉祥胜乐轮续》的解释续解说本续的主要义,

  ① 尘:即指月经。

  ② 四种寻印:即四印。密宗瑜伽部所说的业印、三味耶印、法印和大印。

  ③ 二十四域:人体二十四域脉。

  ④ 入定:交姘的异名。

  

  就是圆满次第。而其修法,也除了在《黑行春点》中宣说得充分外,在卢伊巴和直布巴等的经典中未见有以此本续正文来宣说二次第。所以,宗喀巴大师便著作了解释续《隐义明镜》、《修法•大乐明论》、《生起次第随欲论》和广略《圆满次第论》等,总的就共与不共的《注释续》及其同品续的辨认、结合本注的方法,彼中如何宣说二次第的立论、特别从《本续第五十一品》上统一诸道要的方法,由于各位大成就者所依据的本续不同,

  因此所依能依逐次和同时生起的不同方法的差别等,具体的就乐空和合的境、乐空无别的乐分如何引生的方法、喜乐的体性、以每一大乐如何断除所断与已断何者的相的差别、上降下固四喜从何分际安立与四喜引生的方法、依止脐火瑜伽,如何解开心间等之脉结的方法和身中脉风成为堪能的方法等,

  全都如实按照本续和…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萨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