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P37

  ..續本文上一頁種差別;以十二如幻喻如何表示的方法;叁身的和合;九類和合的實修;定幻與夢幻等如何修持的方法;取夢、修夢和夢中任持世出世解脫的方法;如何受取和修學中有如幻的方法;真幻與似幻等的差別等等,不擬于此詳述,當從《五次第明燈論》中了知。

  那末,在波羅密多乘中,對于色身的因,就應當積集諸多福德資糧;尤其各個相好的因,又應當積集至諸多大劫。而在此無上密宗之時,則不觀待于別的積淨,由唯將樂空智修持到合一,二資糧就能極大圓滿。

  這是因爲由彼樂空智所乘的風已經成辦了色身的因。此可以替代無邊福德資糧的積集並是其一切樞要圓滿之力。所以,將此幻身的立論了知到無誤明確,實爲重要。但是,由于《密集根本續》的釋續廣論中不太清楚,以及後來的一些釋續又很不堪信,所以宗喀巴大師就編排了原文與注釋,集中《五次第論》和《攝行論》等堪成標准的諸釋續之精要,消除了對幻身立論的不解和邪分別的一切汙垢,創立了前所未有的善說風規。憑依此規,無匹日沃噶丹派總于圓滿次第,別于幻身之細而又細的立論,方住于續部之究竟意趣,才産生了往昔在此雪域之境中不爲任何人所了知的講風——這個 殊勝的無垢宗規。

  (叁)母續道之心要勝義光明的立論

  此複,如何將分爲父母二續的瑜伽母續安立的情況,是如前面已講,成爲一切母續的根本者,就是《吉祥勝樂輪續》。因此,此中有《廣續叁十萬頌》、《中續十萬頌》或稱《勝樂等同虛空續》《此二續未移譯于藏地》和《略續》,即《本續第五十一品》等。《解釋續》有《金剛空行》、《律生》、《空行母普行》和《意言寶》等,即四不共續。

  再加上勝樂喜金剛共續《桑補紮》或《結合》,共有五《解釋續》。《(口+四)噜迦現生》、《四瑜伽母和合續》和《空行海》等叁續經,是同品續。

  一切這樣的瑜伽母續之主要所诠,是在宣說如何修學法身能立,即成爲空品智慧分的樂空無別的智慧勝義光的道的方法。所以,又根據各部續經的不共別法和各位大成就者所依據的不同本續的差別,雖然講了許多解開脈結的不同方便,但是,這與幻身以上二成就的立論無大不同。

  那麼,一切智慧實修的成就——勝義光明的差別法是怎樣呢

  就是當將前面所說的那個幻身納入光明肘,那個極細微的風息就變成了無漏的風,由此來作成就色身的親因和由那個與此體性同一的極細微心變成無漏的心後來製造法身的親因。由于對二身的同類因修行了合一的等持,所以,對于斷除細分所知障,就成了具有迅速的功能。

  即如《明炬論》中所講:“是故,此道亦非爲了能生發以俱生樂僅現證真實的智慧而才生起幻身,是爲了對于以義光明智淨治所知障,功能變成殊勝,因爲此乃色身之主要不共因,在以俱生樂將空性作爲對境中,以有境之門,淨治所知障,雖然也有一個能生殊勝功能之門,但是,由于替代余乘的無邊福德資糧者,在此圓滿次第時是幻身,所以了知更疊此二者,便是樞要究竟。”

  論中所講的“總之,粗分煩惱與所知障,雖以波羅密多乘和下叁部密乘道能斷除,但是,細分所知障,除了由密乘道外,波羅密多乘不能斷除。”也唯是無上瑜伽道的差別法。此亦雖以此勝義大樂智能斷除所知障和由無漏的五色光息能成就清淨幻身,然而是依賴于這個義光明的。

  若彼大樂又不與證悟實相的正見和合,樂空無別之原智便不生發。而若不了知能使彼大樂成爲煩惱的究竟能對治之要,何況金剛持之果位,甚至也不會成爲能斷除生死根本者,而且還會成爲束縛生死的貪與愛逐漸增長的因。《笃哈藏》中講道,“雖于家家說彼語,此大樂處全不知。”

  《明炬論》中講道:“未與了知一切生死涅磐之自性空的空結合,而修行除二根和合外,菩提唯不流注的樂,根本不能損害叁有根本實執之無明。是故,隨受樂幾許,由彼實執所引的愛便漸增長,故同貪飲者將陽焰想爲水後趨赴一樣。因此,如此者當诃。”所以,如前面所講,空性的正見,不僅是密乘和波羅密多乘二者之所共同,而且,特別是密乘道的一切見要都必須隨順中觀應成派的見解。

  此亦如《善緣開目總義》中所講:“金剛乘的諸有情亦以善巧方便之請無邊差別所攝之門,所修的真實性,彼唯是《中觀理聚論》所抉擇之空性。除此以外,無任何成爲差別者。是故,叁乘之一切優劣士夫所修的真實性,是終結爲唯此而已。”

  若有被這樣的正見加上殊勝印證,對妙欲受用越大,就如火上加柴,斷除愛等染汙的能力就越會愈益增大,故能成爲如將毒變成藥的染汙之正對治,以及所謂修貪爲道,也應當從此之上受取理解。而未與這樣的甚深正見和合,不論對哪一種稱做天瑜伽和脈風等的甚深實修精進,任何究竟的正果也不産生。《秘密成就論》中講道:

  “于無真如中,

  希有作爲見,

  乃至虛空住,

  死後赴地獄。”

  那麼,現起那種勝義光明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就是以前面所講的那個第叁次第幻身的現前,任持這個修學自己的叁門與叁界一切有情之叁門無別的九重勇識的瑜伽和憑依整持彼瑜伽與隨融的禅定二者之收攝次第,最後在順次的得相停滯的那個時候,不淨幻身就如天空虹散而停止;現起以俱生樂現證了空性的第四次第的義光明;證得大乘見道①;煩惱障的正對治無間道。

  便于心中生起等皆同時獲得。此規之內外二現覺是如何安立的呢

  就是在沾染(影響)外虛空的妨礙——月、日、暗叁者全淨的那個黎明特殊之時,現起光明,故稱做外現覺。將在內影響瑜伽師之識的妨礙——明、增、得等叁相的白、赤、黑道過去之時或在順起的叁現分過去後,逆起的得相未顯現以前所現起的光明,稱做風現覺。若爾,這當然是以彼俱生的大樂,現證空性的義光明和清淨幻身以上的規程。

  但是,由不淨幻身做什麼呢

  以證悟空性之智,斷除所斷的功能,應當以方便分和智慧分的功能大小來分辨其差別,顯密二乘是相同的。而對于以義光明頓摧煩惱障和以彼.斷除所知障,功能變成有法力,能替代此前波羅密多乘的要于叁大阿僧柢劫積集資糧,不淨幻身是必須先行的。

  不僅如此,較彼喻光明心更細者,在基位時沒有,而在道位時,義共相和世俗的二現③息滅,義光明現起了的話,就變成較原先更極細微。對于如是變化,如果首先證成了悟空性爲義共相之理的喻光明和由其所乘之風而成的不淨幻身,風心二者漸次變成愈益細微了的話,就是變成了義光明和清淨幻身的體性。此乃諸智者所講。這個如此的樂空和合無別的道,是一

  

  ① 見道:五道之一。往趨解脫曆程之中,新見前所未見本性,登聖者地,現觀諸法無我如所有性,隨應了知一切有法盡所有性,修七覺支以根本斷除一切見所斷惑,離五怖畏,證得十二一百功德之道。

  ② 無間道:與解脫道合稱二道。指開始斷除所應斷除的煩惱,不爲此煩惱所障礙的修柯,由此可以無間地進入解脫。

  ③ 二現:指承認內心和外境分別存在的感覺。

  

  切瑜伽母續的心要。但是,主要是由《勝樂輪》法類而抉擇得十分明確而詳廣的。所以,此本續就如十六千萬母續之寶頂,被贊爲首要。不過,如《仁達瓦大師問答》中所講:“樂空的立論,《喜金剛》等中已正宣說。

  但是,應當了知樂從何而生的因。此中,總的在以樂空和合而實修中,殊勝性相的樂必須增長而滴漏。而樂的體性則有大小和降于何處的量或從何分際安立爲四喜,而且四喜每一喜亦各有四種,以及上降喜與下固喜,喜樂大小和順次與逆次可行的道理等各項的立論皆應當詳廣了知。

  關于空,除了顯乘所說的外,別無他者,但彼空理,則較顯乘更爲殊勝。能降樂的本體如是菩提,必須以點燃了義的空行母邬摩天女塵火①來降。此中,能熾燃而滴漏,必須同手印相和合,所以,手印亦有四種②。

  而此四者各個體性依止的方法,和合的方法;由和合引生大樂的方法;以每一大樂如何斷除所知障,以及證得斷了何者的相;四種喜的差別;猛勵火也不因從任何脈中熾燃,心間等的脈結就能解開,所以必須使左右二脈的風息入于中脈之內;是因修行了入、住、融叁法,頂、心、臍等的脈結才會解開;此等風脈能成爲堪能,是由于在頂門等之諸脈道修習了二十四域③的勇識和空行母,所以脈風成爲堪能,是故,四手印的法類、二種身脈粗細的情況、使此等的風息入于中脈和由同明妃入定④而引生大樂的方法等皆由《吉祥勝樂輪續》宜說。

  所以,應當將《吉祥勝樂輪續》的法類修到精通,並于心相續中生發。在天竺聖域和諸藏地中,依止此道之大成就者多如地塵,皆是修瑜伽者。”由此看來,由主要宣說勝義光明之圓滿次第的一切母續之精華《吉祥勝樂輪續》的解釋續解說本續的主要義,

  ① 塵:即指月經。

  ② 四種尋印:即四印。密宗瑜伽部所說的業印、叁味耶印、法印和大印。

  ③ 二十四域:人體二十四域脈。

  ④ 入定:交姘的異名。

  

  就是圓滿次第。而其修法,也除了在《黑行春點》中宣說得充分外,在盧伊巴和直布巴等的經典中未見有以此本續正文來宣說二次第。所以,宗喀巴大師便著作了解釋續《隱義明鏡》、《修法•大樂明論》、《生起次第隨欲論》和廣略《圓滿次第論》等,總的就共與不共的《注釋續》及其同品續的辨認、結合本注的方法,彼中如何宣說二次第的立論、特別從《本續第五十一品》上統一諸道要的方法,由于各位大成就者所依據的本續不同,

  因此所依能依逐次和同時生起的不同方法的差別等,具體的就樂空和合的境、樂空無別的樂分如何引生的方法、喜樂的體性、以每一大樂如何斷除所斷與已斷何者的相的差別、上降下固四喜從何分際安立與四喜引生的方法、依止臍火瑜伽,如何解開心間等之脈結的方法和身中脈風成爲堪能的方法等,

  全都如實按照本續和…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薩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