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古代佛教史▪P2

  ..续本文上一页皆称之为“咕汝宁波车”(上师宝)而不名,其尊敬可想。近承 敦珠上师赐给莲师法相八尊,其所示之相,各有不同,故与修部诸成就者法相分别于卷首及文内印上,以期同得瞻仰。

  一、莲师法相,有赞颂词者,是从藏文原本译出,而无赞颂词者,则是敦师所赐给,以原像未附赞词,不敢妄加也。

  一、本书著者 敦珠上师著述等身,文名盖世,书法尤佳,前于乙七章有关渣华龙清巴密解之开示,特作端楷,附以龙草(藏文之草体)。 庄严秀丽,兼而有之,珍贵无量,不敢自秘,爰付梓人,庶同得珍赏焉。

  一、译本笔记,及跋等文内所列之日期,均以我国阴历为主,而以西元纪年辅之,非惟顽固守旧,实亦顺西藏之俗也。

  一、藏文原附法相、图片、及 师赐法相,均配入书内。而为使翻阅方便,特各列制一览表,连同大德别名表,传承系统专表,全部附入,俾易参考。至在整编译稿时,所编成之藏汉专名辞典、藏汉分字辞典卡片、及藏汉人名、地名、经法名辞典。均付阙如,免累赘也。若藏汉常用专名音义对照,尚在编订之中,更无论矣。

  

  简要纲目

  甲一:文前叙敬分分二

  乙一:叙编史之由

  乙二:归敬福田分四

  丙一:圣者赞颂

  丙二:历代上师赞颂

  丙三:三宝赞颂

  丙四:缘起赞颂

  甲二:依教广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缘起分四

  丙一:我佛来源

  丙二:遗教集结分二

  丁一:共乘所说

  戊一:第一次结集

  戊二:第二次结集

  戊三:第三次结集

  戊四:其他结集

  丁二:不共乘所说

  丙三:佛教传播

  丙四:大乘护持与弘扬

  乙二:金刚乘缘起分二

  丙一:胜者意趣分二

  丁一:表示传承

  丁二:经续结集

  丙二:传播世间分二

  丁一:持明语文传承分二

  戊一:非人持明

  戊二:人持明

  丁二:补特迦罗口耳传承分三

  戊一:吗哈约噶(生起次第)分二

  己一:续部所说

  己二:修部所说分二

  庚一:教传

  庚二:岩传

  戊二:阿努约噶(圆满次第)

  戊三:阿的约噶(大圆满)

  乙三:西藏黑洲佛灯之传播

  丙一:三代法王建立佛教

  丙二:佛教浸衰经过

  丙三:佛教重兴

  乙四:金刚乘不共之三续法分四

  丙一:[续]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续部

  丁二:修部

  丙二:[记]圆满次第

  丙三:[口决部]大圆满分三

  丁一:心部

  丁二:自然果部分十四

  丁三:心要部分二

  戊一:教主莲花生大士之教规

  戊二:教主卑吗那密渣之教规

  丙四:[特别口诀部]心中之传记

  乙五:长传教诲如大河不断之经幻心来源分四

  丙一:生起次第共同经续幻化之来源

  丙二:不共经续修部各别次序

  丙三:圆满次第根本与支分(共同经续)之思想集合

  丙四:大圆满心中心口决部(圆满系统)传承概要

  乙六:甚深切近岩传之历史分三

  丙一: 岩库性相与分类

  丙二:岩传之重要分三

  丁一:祈愿灌顶

  丁二:受命授记

  丁三:空行付托

  丙三:岩传法器宝瓶及传授者之历史分四

  乙七:反对旧教者忏悔之经历分四十四

  乙八:佛教传播时期之经过简史分二

  丙一:将来佛教住世时期展望

  丙二:简史全部

  甲三:释结施愿分分三

  乙一:本书之根据

  乙二:著书之缘起

  乙三:愿文

  

  详明科判

  甲一:文前叙敬分分二

  乙一:叙编史之由

  乙二:归敬福田分四

  丙一:圣者赞颂

  丙二:历代上师赞颂  

  丙三:三宝赞颂

  丙四:缘起赞颂

  甲二:依教广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缘起分四

  丙一:我佛来源分十九

  丁 一:声闻乘说

  丁 二:大乘共说

  丁 三:佛本行赞说

  丁 四:密乘经续说

  丁 五:教主生遮移喜说

  丁 六:教主柯雅华德说

  丁 七:大乘不共说

  丁 八:密严经偈说

  丁 九:楞伽经说

  丁 十:简要说

  丁十一:摩尼宝经说

  丁十二:本续密宗心经说

  丁十三:妙法莲华经偈说

  丁十四:父子相见经说

  丁十五:庄严经说

  丁十六:幻化本续说

  丁十七:续上师论说

  丁十八:十二相成佛

  丁十九:所住各地年岁

  丙二:遗教结集分二

  丁一:共乘所说分四

  戊一:第一次结集

  戊二:第二次结集

  戊三:第三次结集

  戊四:其他结集分四

  己一:迦湿弥罗结集

  己二:渣伦打拿结集

  己三:西藏所说

  己四:分别论所说

  丁二:不共乘所说分四

  戊一:根本结集

  戊二:千佛所说结集

  戊三:三藏结集

  戊四:二续结集

  丙三:佛教传播分三

  丁一:龙猛七代传播

  丁二:十六上座传播

  丁三:迦湿弥罗传播

  丙四:大乘护持与弘扬分五

  丁一:罗汉国王学者大德之护持

  丁二:六大论师等

  丁三:大乘降世之始

  丁四:旧金刚乘意趣(略)

  丁五:新金刚乘意趣

  乙二:金刚乘缘起分二

  丙一:胜者意趣分二

  丁一:表示传承

  丁二:经续结集分三

  戊一:无上续结集

  戊二:大圆满结集

  戊三:不共续结集

  丙二:传播世间分二

  丁一:持明语文传承分二

  戊一:非人持明分三

  己一:天持明

  己二:龙持明

  己三:药叉持明

  戊二:人持明分四

  己一:最胜心略传

  己二:请说问答

  己三:传授与写经

  己四:楞伽山之密法缘

  丁二:补特迦罗口耳传承分三

  五百教主之弘扬

  无上瑜伽之教授缺如

  王渣降续依修史迹

  (附)姑姑喇渣史迹   

  戊一:吗哈约噶(生起次第)分二

  己一:续部所说分九

  庚一:续部分十八部名称

  庚二:大幻化网传承

  (附)王渣著作

  庚三:大乐光明传承

  庚四:事业手印传承

  庚五:纪巴多杰略传

  庚六:乐圣类来源

  庚七:生遮生汪略传

  庚八:渣巴哈德略传

  庚九:莲师在印事迹

  己二:修部所说分二

  庚一:教传分五

  辛一:空遮伽雅略传

  辛二:蒋巴舍宁略传 

  辛三:圣龙猛论师略传

  辛四:卑吗那密渣略传

  辛五:渣巴哈德略传 

  庚二:岩传

  戊二:阿努约噶(圆满次第)分二

  己一:释迦布捷略传

  己二:传承系统略述

  戊三:阿的约噶(大圆满)分九

  己一:嘉饶多杰略传

  己二:蒋巴舍宁略传

  (合传)  

  己三:生遮野些略传

  己四:诗列星哈略传

  己五:卑吗那密渣在印事迹(合传)

  己六:渣那宿渣略传(合传)

  己七:略说经续来源及其感慨

  己八:经续数目

  己九:印度佛法近貌

  乙三:西藏黑洲佛灯之传播分三

  西藏开国及列王

  佛经初降下西藏

  丙一:三代法王建立佛教分三

  丁一:松真刚布时期分三

  戊一:两王后初建佛法

  戊二:佛法初传

  戊三:创制文字

  丁二:赤松德真时期分十四  

  戊 一:授记时至

  戊 二:非人侵扰

  戊 三:迎请莲师

  戊 四:修建佛庙

  戊 五:翻译经典

  戊 六:建立僧制

  戊 七:密法传播

  戊 八:庄严国土

  戊 九:黑业影响

  戊 十:大士居藏年期

  戊十一:国王圆寂

  戊十二:岩藏密法  

  戊十三:伏魔护法

  戊十四:大士离藏

  丁三:穆尼遮波时期分三

  戊一:平等法会

  戊二:供养僧侣

  戊三:改善翻译

  丙二:佛教浸衰经过

  丙三:佛教重兴

  乙四:金刚乘不共之三续法分四

  丙一:[续]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续部分四

  戊一:卑吗那所传授   

  戊二:莲花生所传授

  戊三:生遮生汪所传授

  戊四:邬金王所传授

  丁二:修部分二

  戊一:共义

  戊二:不共分六

  己一:莲花生所传

  己二:国王雅达所修

  己三:修持成就者七人

  己四:得灌顶教诲成就者十七人

  己五:妇女得成就者十七人

  己六:杨总等地区之成就者

  丙二:[记]圆满次第

  丙三:[口决部]大圆满分三

  丁一:心部

  丁二:自然果部分十四

  戊 一:毗卢渣那略传

  戊 二:彭恭生遮干波略传

  戊 三:雅蒋囊操赞青略传

  戊 四:沙登宁青义略传

  戊 五:俱育沙夷卓略传

  戊 六:蒋操渣略传

  戊 七:杨舍饶忠兰略传

  戊 八:巴金略传

  戊 九:靖略传

  戊 十:左些镇略传

  戊十一:君桑略传

  戊十二:喇嘛靖之简略传承

  戊十三:释迦渣巴略传

  戊十四:释迦渣巴之简略传承

  丁三:心要部分二  

  戊一:教主莲花生大士之教规

  戊二:教主卑吗那密渣之教规分十一

  己 一:受聘赴藏

  己 二:杨丁增康波略传

  己 三:邓玛伦朱赞青略传

  己 四:吉尊狮子自在略传

  己 五:化身桑敦略传

  己 六:沙严…

《西藏古代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底峡略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