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古代佛教史▪P2

  ..續本文上一頁皆稱之爲“咕汝甯波車”(上師寶)而不名,其尊敬可想。近承 敦珠上師賜給蓮師法相八尊,其所示之相,各有不同,故與修部諸成就者法相分別于卷首及文內印上,以期同得瞻仰。

  一、蓮師法相,有贊頌詞者,是從藏文原本譯出,而無贊頌詞者,則是敦師所賜給,以原像未附贊詞,不敢妄加也。

  一、本書著者 敦珠上師著述等身,文名蓋世,書法尤佳,前于乙七章有關渣華龍清巴密解之開示,特作端楷,附以龍草(藏文之草體)。 莊嚴秀麗,兼而有之,珍貴無量,不敢自秘,爰付梓人,庶同得珍賞焉。

  一、譯本筆記,及跋等文內所列之日期,均以我國陰曆爲主,而以西元紀年輔之,非惟頑固守舊,實亦順西藏之俗也。

  一、藏文原附法相、圖片、及 師賜法相,均配入書內。而爲使翻閱方便,特各列製一覽表,連同大德別名表,傳承系統專表,全部附入,俾易參考。至在整編譯稿時,所編成之藏漢專名辭典、藏漢分字辭典卡片、及藏漢人名、地名、經法名辭典。均付阙如,免累贅也。若藏漢常用專名音義對照,尚在編訂之中,更無論矣。

  

  簡要綱目

  甲一:文前敘敬分分二

  乙一:敘編史之由

  乙二:歸敬福田分四

  丙一:聖者贊頌

  丙二:曆代上師贊頌

  丙叁:叁寶贊頌

  丙四:緣起贊頌

  甲二:依教廣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緣起分四

  丙一:我佛來源

  丙二:遺教集結分二

  丁一:共乘所說

  戊一:第一次結集

  戊二:第二次結集

  戊叁:第叁次結集

  戊四:其他結集

  丁二:不共乘所說

  丙叁:佛教傳播

  丙四:大乘護持與弘揚

  乙二:金剛乘緣起分二

  丙一:勝者意趣分二

  丁一:表示傳承

  丁二:經續結集

  丙二:傳播世間分二

  丁一:持明語文傳承分二

  戊一:非人持明

  戊二:人持明

  丁二:補特迦羅口耳傳承分叁

  戊一:嗎哈約噶(生起次第)分二

  己一:續部所說

  己二:修部所說分二

  庚一:教傳

  庚二:岩傳

  戊二:阿努約噶(圓滿次第)

  戊叁:阿的約噶(大圓滿)

  乙叁:西藏黑洲佛燈之傳播

  丙一:叁代法王建立佛教

  丙二:佛教浸衰經過

  丙叁:佛教重興

  乙四:金剛乘不共之叁續法分四

  丙一:[續]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續部

  丁二:修部

  丙二:[記]圓滿次第

  丙叁:[口決部]大圓滿分叁

  丁一:心部

  丁二:自然果部分十四

  丁叁:心要部分二

  戊一:教主蓮花生大士之教規

  戊二:教主卑嗎那密渣之教規

  丙四:[特別口訣部]心中之傳記

  乙五:長傳教誨如大河不斷之經幻心來源分四

  丙一:生起次第共同經續幻化之來源

  丙二:不共經續修部各別次序

  丙叁:圓滿次第根本與支分(共同經續)之思想集合

  丙四:大圓滿心中心口決部(圓滿系統)傳承概要

  乙六:甚深切近岩傳之曆史分叁

  丙一: 岩庫性相與分類

  丙二:岩傳之重要分叁

  丁一:祈願灌頂

  丁二:受命授記

  丁叁:空行付托

  丙叁:岩傳法器寶瓶及傳授者之曆史分四

  乙七:反對舊教者忏悔之經曆分四十四

  乙八:佛教傳播時期之經過簡史分二

  丙一:將來佛教住世時期展望

  丙二:簡史全部

  甲叁:釋結施願分分叁

  乙一:本書之根據

  乙二:著書之緣起

  乙叁:願文

  

  詳明科判

  甲一:文前敘敬分分二

  乙一:敘編史之由

  乙二:歸敬福田分四

  丙一:聖者贊頌

  丙二:曆代上師贊頌  

  丙叁:叁寶贊頌

  丙四:緣起贊頌

  甲二:依教廣成分分八

  乙一:般若乘緣起分四

  丙一:我佛來源分十九

  丁 一:聲聞乘說

  丁 二:大乘共說

  丁 叁:佛本行贊說

  丁 四:密乘經續說

  丁 五:教主生遮移喜說

  丁 六:教主柯雅華德說

  丁 七:大乘不共說

  丁 八:密嚴經偈說

  丁 九:楞伽經說

  丁 十:簡要說

  丁十一:摩尼寶經說

  丁十二:本續密宗心經說

  丁十叁:妙法蓮華經偈說

  丁十四:父子相見經說

  丁十五:莊嚴經說

  丁十六:幻化本續說

  丁十七:續上師論說

  丁十八:十二相成佛

  丁十九:所住各地年歲

  丙二:遺教結集分二

  丁一:共乘所說分四

  戊一:第一次結集

  戊二:第二次結集

  戊叁:第叁次結集

  戊四:其他結集分四

  己一:迦濕彌羅結集

  己二:渣倫打拿結集

  己叁:西藏所說

  己四:分別論所說

  丁二:不共乘所說分四

  戊一:根本結集

  戊二:千佛所說結集

  戊叁:叁藏結集

  戊四:二續結集

  丙叁:佛教傳播分叁

  丁一:龍猛七代傳播

  丁二:十六上座傳播

  丁叁:迦濕彌羅傳播

  丙四:大乘護持與弘揚分五

  丁一:羅漢國王學者大德之護持

  丁二:六大論師等

  丁叁:大乘降世之始

  丁四:舊金剛乘意趣(略)

  丁五:新金剛乘意趣

  乙二:金剛乘緣起分二

  丙一:勝者意趣分二

  丁一:表示傳承

  丁二:經續結集分叁

  戊一:無上續結集

  戊二:大圓滿結集

  戊叁:不共續結集

  丙二:傳播世間分二

  丁一:持明語文傳承分二

  戊一:非人持明分叁

  己一:天持明

  己二:龍持明

  己叁:藥叉持明

  戊二:人持明分四

  己一:最勝心略傳

  己二:請說問答

  己叁:傳授與寫經

  己四:楞伽山之密法緣

  丁二:補特迦羅口耳傳承分叁

  五百教主之弘揚

  無上瑜伽之教授缺如

  王渣降續依修史迹

  (附)姑姑喇渣史迹   

  戊一:嗎哈約噶(生起次第)分二

  己一:續部所說分九

  庚一:續部分十八部名稱

  庚二:大幻化網傳承

  (附)王渣著作

  庚叁:大樂光明傳承

  庚四:事業手印傳承

  庚五:紀巴多傑略傳

  庚六:樂聖類來源

  庚七:生遮生汪略傳

  庚八:渣巴哈德略傳

  庚九:蓮師在印事迹

  己二:修部所說分二

  庚一:教傳分五

  辛一:空遮伽雅略傳

  辛二:蔣巴舍甯略傳 

  辛叁:聖龍猛論師略傳

  辛四:卑嗎那密渣略傳

  辛五:渣巴哈德略傳 

  庚二:岩傳

  戊二:阿努約噶(圓滿次第)分二

  己一:釋迦布捷略傳

  己二:傳承系統略述

  戊叁:阿的約噶(大圓滿)分九

  己一:嘉饒多傑略傳

  己二:蔣巴舍甯略傳

  (合傳)  

  己叁:生遮野些略傳

  己四:詩列星哈略傳

  己五:卑嗎那密渣在印事迹(合傳)

  己六:渣那宿渣略傳(合傳)

  己七:略說經續來源及其感慨

  己八:經續數目

  己九:印度佛法近貌

  乙叁:西藏黑洲佛燈之傳播分叁

  西藏開國及列王

  佛經初降下西藏

  丙一:叁代法王建立佛教分叁

  丁一:松真剛布時期分叁

  戊一:兩王後初建佛法

  戊二:佛法初傳

  戊叁:創製文字

  丁二:赤松德真時期分十四  

  戊 一:授記時至

  戊 二:非人侵擾

  戊 叁:迎請蓮師

  戊 四:修建佛廟

  戊 五:翻譯經典

  戊 六:建立僧製

  戊 七:密法傳播

  戊 八:莊嚴國土

  戊 九:黑業影響

  戊 十:大士居藏年期

  戊十一:國王圓寂

  戊十二:岩藏密法  

  戊十叁:伏魔護法

  戊十四:大士離藏

  丁叁:穆尼遮波時期分叁

  戊一:平等法會

  戊二:供養僧侶

  戊叁:改善翻譯

  丙二:佛教浸衰經過

  丙叁:佛教重興

  乙四:金剛乘不共之叁續法分四

  丙一:[續]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續部分四

  戊一:卑嗎那所傳授   

  戊二:蓮花生所傳授

  戊叁:生遮生汪所傳授

  戊四:邬金王所傳授

  丁二:修部分二

  戊一:共義

  戊二:不共分六

  己一:蓮花生所傳

  己二:國王雅達所修

  己叁:修持成就者七人

  己四:得灌頂教誨成就者十七人

  己五:婦女得成就者十七人

  己六:楊總等地區之成就者

  丙二:[記]圓滿次第

  丙叁:[口決部]大圓滿分叁

  丁一:心部

  丁二:自然果部分十四

  戊 一:毗盧渣那略傳

  戊 二:彭恭生遮幹波略傳

  戊 叁:雅蔣囊操贊青略傳

  戊 四:沙登甯青義略傳

  戊 五:俱育沙夷卓略傳

  戊 六:蔣操渣略傳

  戊 七:楊舍饒忠蘭略傳

  戊 八:巴金略傳

  戊 九:靖略傳

  戊 十:左些鎮略傳

  戊十一:君桑略傳

  戊十二:喇嘛靖之簡略傳承

  戊十叁:釋迦渣巴略傳

  戊十四:釋迦渣巴之簡略傳承

  丁叁:心要部分二  

  戊一:教主蓮花生大士之教規

  戊二:教主卑嗎那密渣之教規分十一

  己 一:受聘赴藏

  己 二:楊丁增康波略傳

  己 叁:鄧瑪倫朱贊青略傳

  己 四:吉尊獅子自在略傳

  己 五:化身桑敦略傳

  己 六:沙嚴…

《西藏古代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底峽略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