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恩德,就是救命的恩德。 譬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就像救命恩人的恩德很大,但父母的恩德是更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父母在我们诞生到能独立自处之前的任何一天,把我们丢下不管的话,我们就会没命的。所以父母之恩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照顾我们一天而已,他们月月、年年的陪伴、照顾我们,所以说父母对我们有千百次救命的恩德。
或许有人认为,不见得所有父母都会这样尽责地照顾孩子,象是母龟,生了蛋之后就离开了,或者有的父母亲的确不好;但无论如何,在这里说到念恩,指的是思念对我们有恩的父母。总的来讲,所有众生都需要依靠父母亲,所以都是有恩的。
3、报恩
当我们思惟父母的恩德,这念感恩的心清晰,我们就会想要回报。当我们念恩的心愈强时,报恩的心也会愈大。
4、慈心
慈心的意思是一种珍爱,珍惜的意思。
有一个故事,巴楚仁波切和一位大弟子,两人在卓千寺雪山中闭关的时候,有一天,巴楚仁波切问弟子:“你想妈妈吗?”由于这位弟子认为,出了家,就应该要抛弃一切,所以弟子便回答:“自从跟随你的那天起,我就舍弃了家乡、父母与亲人,所以不想妈妈。”巴楚仁波切说:“你这种观念是错的,一切万法的根本是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因是思念母恩,这样说来,你生起万法的根本是干枯了。真是糟糕啊!”之后,巴楚仁波切为这位弟子开示母亲具备怎么样的大恩,并要求这位弟子以几个月的时间,专门修行思维母亲的恩德。之后这位弟子忍不住地想要回去见母亲,所以向巴楚仁波切请假,巴楚仁波切平时是不喜欢接受供养的,但是那天,巴楚仁波切却命令弟子说,在回家的路上,所有接受的供养,都要拿回去给母亲,并且命令弟子要待十多天,才能回来。后来这位弟子探望母亲回来时,讲到母亲的恩德,都会禁不住的热泪盈框,巴楚仁波切见了很是高兴,指著这位弟子说:“你们看看!我的孩子!他建立了万法的根源啊!”
当我们谈到慈爱心时,它有坏与好两方面。有时我们的爱心,会让自己变得无法自主好像被綑绑住、束缚住一样。我们修持菩提心,一定要具备什么呢?就是心中要常保一种悦意、欢喜的心,这对修持慈心与爱心有很大的帮助。平时一个我们讨厌的人犯了一点小错误,我们会觉得是大事;然而我们喜欢的一个人可能做错了很多事,但我们会觉得只是小事。这些差别就在于我们有没有悦意的慈心。所以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悦意的慈爱心,未生起令生起,已生起令它保持、增长。如果以悦意的慈心配合佛法的修持,这对我们菩提心的开展会非常有帮助。
5、悲心
悲心的意思是希望离苦的心。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痛苦的法门。但我觉得,由悲心而产生的苦,跟一般苦乐的苦是不一样的。苦乐的苦,会让我们无法忍受、无法自主。但是修持悲心而产生的苦受,或者可以说当这种悲心的感觉生起时,它是有力量的,是一种想要消除苦的力量会生起。所以谈到悲心的苦和一般苦乐的苦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来讲,有的人觉得好像修了悲心之后,反而更苦了,这可能是修持的方法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我执没有去除,很有可能愈修持慈悲反而我执愈强。比如说执着「我的」母亲病了,「我的」儿子病了;虽然他是有慈爱心,但是因为夹杂着我执;而我执是一切痛苦的因,本来没有一个我存在,但是我们执着有我;因此依有我的慈悲行为而造成的痛苦,不是因为修持慈悲心而产生的,其实是由我执所产生。
6、增上意乐心
增上意乐心有两种意思:一是我承担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成就佛道,具备这样一种坚定的善心与热忱。另一个意思是指我自己一个人承担利益众生。总之,增上意乐心有坚固与承担的意思。
7、发菩提心
依靠前六个因能够产生这菩提心的果,菩提心包含两种意义:一是缘众生利他的大悲心,二是缘佛果的大智能。
以上就是因果七种次第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学员提问时间
学员问:尊贵的法王,弟子一定要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除了念佛、忆佛之外,还必须具备何种条件?修持何法呢?弟子深怕业力牵引,无法到达净土,阿弥陀佛!
法王答:投生净土需要具备四个因:忆佛念佛、积聚资粮、发愿、发菩提心。 这里的重点是,我们不仅要行善,而且在做善事时,要有清楚的目的与愿望,也就是清楚地发愿要投生西方极乐净土。
另外还要忆念净土或是明观净土,这不是想着净土的外貌有多漂亮、多庄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更深刻的思维,我们所忆念的这个净土,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和本智所成就的一个清净佛土。为什么要这样去想呢?因为平时我们都充满着太多不净的观念、不净的相,最后造成的果是不好的,所以平时要多观想清净国土。
再来也要多念佛号。阿弥陀佛是主要的,但也有特殊因缘的方法。举例来说,在古代要晋见皇帝,是不容易直接见到的,需要透过一些管道,透过大臣来引见才能见到国王。同样,我们也可以透过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念诵他们的咒语,观想他们的身形,这是帮助我们通往净土,晋见阿弥陀佛的一个好方法。
还有发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因为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指大乘的净土,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这样的善因,即是发菩提心。
很多人一谈到西方净土,会觉得净土远在天边,或是像经典形容的是在无量世界他方的一个地方;总之,我们会觉得西方极乐净土遥不可及。事实上,如果有这样的认知,经典说,我们将很难投生到净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观想呢?我们现在这个地方、环境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透过这样的观想,将帮助我们在往生的那一刻,无障碍的直接投生净土。就好像投生到无色界的众生,他是当下这个地方就转变成无色界,而不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去;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往生的当下,就投生极乐净土。为什么呢?因为极乐净土它是无障碍的。
学员问:如何让菩提心相续?及如何不退菩提心?
法王答:让菩提心相续的方法,就是在平时保持正念和正知。如果心中无法长时间保持,也可以口上多念一些发心文,或也可写一些发菩提心的文字贴起来,提醒我们要发心、要生起菩提心。尤其声音、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譬如别人对我们说了一句粗话,我们马上会生气;一句赞叹的话又让我们开心不已。所以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同时,随时自己要保持正念不散乱,就像一个监视者,随时观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第八世**法王米觉*杰说过:“系绑腰带时,要观察自心如不如法,不能轻忽,而要提起正念、保持菩提心来系绑。”同时也提到:“走楼梯时,也要思维或口中念说:现在正在登上菩提大道。”随时都要这样提醒自己,不忘菩提心。
学员问:未来是否可以培养更多的喇嘛学习中文可随仁波切来台弘法?透过丰富的佛学知识,可以让更多修密的行者、金刚师兄能获益良多,而不只是灌顶,也能得到宝贵的知识,在修行的路上能得到殊胜的果实。
法王答:谢谢!(因为这不是问题,所以要说谢谢!)
非常好,谢谢大家。
(待续......)
《四共加行 连载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