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定在面对苦痛、疾病与死亡时的作用

  禅定在面对苦痛、疾病与死亡时的作用

  [作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Using Meditation to Deal with Pain, Illness & Death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我今天的谈话主题,是有关禅定在面对苦痛、疾病与死亡时能起的作用──这是一个不十分愉快但极其重要的命题。令人悲哀的是,人们只有在面临绝症时,才开始思考这类问题,那时候,往往来不及作充分准备了。尽管今天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医学对艾滋病能够做什么,我们不应当自满。即使艾滋病及其并发感染症未夺取你的生命,还有其它病症会,因此最好是有所准备,修练当医学──无论中医、西医还是其它疗法──不再能帮助你,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时,所需要的那些技能。据我看来,培养这些技能的唯一途径是修练心智。另一方面,假如你正在照顾绝症患者,禅定可以为个人的灵性与情感补充力量,使你得以在困难的情形下继续前行。

  有关禅定在对治疾病与心理疲溃感中的作用,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已有不少报道。与媒体抓住某个专题作报道时的情形无异,它倾向于对禅定是什么、能为你做什么,或者高估、或者低估。这是典型的媒体风格。听那些报道,好比听汽车推销员的推销。他不需要懂得如何驾驶与护理车辆。他的唯一任务是指出车的卖点,也就是能说服你掏钱购买的那些优点。但是,假如你真打算开那辆车,你必须研究驾驶手册。我今天打算讨论的正在于此: 在紧要关头能够助你的一部禅修使用手册。

  我在这个领域有不少亲身经验。离开泰国的前一年,我染上了疟疾──与艾滋病相比,它虽是完全不同的一类病,却仍是世界上致命人数最高的病种。目前世界上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出了任何其它疾病,这还是在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起过一场大规模的铲除运动之后。大量的奎宁被分送到第三世界国家村民手中; 沼泽与居家被喷撒了致命剂量的杀蚊药滴滴涕。但如今,疟疾寄生虫产生了新变种,西药已无法对治; 蚊虫已对滴滴涕有了抵抗力,疟疾的死亡率再度回升。当你想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国家健康研究机构或绍克研究所研发出治愈艾滋病的神药或疫苗时,要记得这一点。

  我很幸运。你们可以看见,我活了下来,但只有在热带病专家们提供的最佳疗法失败后转向传统医学,才得以活命。同时,我得以仰赖过去数年间一直在修练的那类禅定,在发病期间助我度过最险恶的阵痛与昏乱。正是这个经验,使我确信它在该种情形之下的价值。

  除了我自己的经验,我还熟悉本地与泰国几位身患癌症或其它重症的禅修者。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那类禅定有助于对付病症以及比癌症本身更可怕的治疗过程。我在谈话中也将讨论他们的经验。

  不过首先,我想请大家坐着作几分钟禅定,这可以使你们对我的发言主题得以亲尝其味,有一点实际经验,回家后也可以作为基础继续增进。

  我所教的法门是呼吸禅定。不管你的宗教背景是什么,它是一个良好的禅定主题。正如我的导师有一次说,呼吸既不属于佛教,也不属于基督教,不属于任何人,而是谁都可以用来修习禅定的公共财产。同时,它在所有禅定主题当中也许是对身体最有益的,因为当我们观呼吸时,面对的不仅是出入肺部的空气,而且是随着每一次呼吸而贯穿全身的能量感。假如你能够学会对这些觉受敏感起来,让它们平缓无碍地流动,你可以帮助身体更顺利地发挥功能,给心一个对付苦痛的支点。

  好,让我们一起作几分钟的禅定。舒适地坐直,保持平衡。你不必像士兵那样坚挺身体。只是不要往前后左右倾斜。闭上眼,对自己说:『愿我获得真正的幸福,远离苦痛。』听起来这也许是奇怪甚至自私的禅定开端,但这样做是有道理的。首先,如果你不能祝愿自己得到幸福,是不可能诚心诚意祝愿他人得到幸福的。有人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他们该得到幸福──我们都该得到,不过我们若不相信这一点,就会不停地找事惩罚自己,结果也以细微或粗显的方式惩罚他人。

  第二,观想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它在哪里能够找到,是十分重要的。略想即知,你不能在过去与未来之中找到它。过去已逝,你对它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未来则是空白的不确定。因此我们真正能够找到幸福的唯一之处是当下。但即使在这里,你也必须懂得从哪方面寻找。假如你试图把幸福建立在易变的事物上──声、色等一切官感、外在的人与事──你是在自找失望,好比在一处多次塌方的悬崖边上造房子。因此,真正的幸福必须在内心寻找。禅定好比探宝: 在内心找到某件牢固不变之宝,那件东西连死亡也不可触及。

  为了找到这个宝藏,我们需要工具。第一件工具是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 对自己培育起善意。第二是把那股善意散布给其它众生。告诉你自己:『一切众生,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过去对我作了什么──愿他们也都找到真正的幸福。』假如你不培育这个心念,而是把怨恼带进你的禅定,那么你在朝内看时,就只看见了这一点。

  只有当你以这种方式把心清扫干净,把外在事情放在一边后,这才作好了观呼吸的准备。把你的注意力带到呼吸上。作几次长入息、长出息,把注意力放在任何一个呼吸感明显、专注时心有舒适感的部位。这可以是在鼻部、在胸部、腹部等任何部位。停在那个部位,注意你出入息时那里的觉受。不要强迫呼吸,也不要在专注时用力下压。让呼吸自然地流动,只跟踪它给你的觉受。品尝它,好像它是你想要延长的一种美妙感受。假如你的心散乱走神,就把它带回来。不要灰心。它走神一百次,把它带回一百次。这表示你是认真的,最后它就会听你的。

  假如你愿意,可以尝试几种不同的呼吸。如果长呼吸舒适,就坚持下去。假如它不舒适,就换成任意一种使身体舒适的呼吸法。你可以尝试短呼吸、快呼吸、慢呼吸、深呼吸、浅呼吸──凡是当下你感到最舒适的。

  一旦使呼吸在你选择的部位舒适起来后,移动注意力观察呼吸在身体其它部位的觉受。从略低于脐部处开始。作出入息,观察该处的觉受怎样。假如你在那里感觉不到一点动态,就只注意那里没有动态这件事。假如你感觉到有动态,要注意它的品质,看看呼吸[中译: 随着禅定的深入,呼吸也可以理解成风感、气感、能量感]在那里是否不均匀,或者那里是否有任何张力或绷紧处。假如有张力,要想法使它放松。假如那里的呼吸[气感]如锯齿状或者不均匀,想法把它们抚平……现在把你的注意力移到该部位的右侧──来到腹部的右下部位,重复同样的过程……接下来到腹部的左下部位……上行到脐部……右……左……上腹部中央……右……左……胸部中央……右……左……喉根部……右……左……头部中央……(在每个部位停上几分钟。)

  假如你在家里禅定,可以在全身继续这个过程──经过头部、后背部、手臂与大腿、从你的手指脚趾流出──不过由于现在时间有限,我请你们把注意力转回到我们方才提到的几个部位当中的任何一个。让你的注意力舒适地停留在那里,接着让你的觉知意识散布开来,充满整个身体,从头部到脚趾,使得你像一只坐在网中央的蜘蛛: 它坐在某一处,但对整张网络有敏感性。这样使觉知保持宽广──这需要修练,因为你的觉知倾向于缩小到一点──想象呼吸从你的整个身体每一个毛孔出入。让你的觉知在那里停一阵子,你没有必要去别处,没有必要想别的……接下来,轻轻地出定。

  我在发言后会有时间解答你们可能有的问题,不过现在我想回到先前提到的一点: 禅定的意义及其在面对疾病与死亡中的作用,倾向于被低估或者高估,只有你对自己的工具评估正确,才能够准确、有益地使用它。我的评论分两部分: 禅定是什么,它能为你做什么。

  首先,禅定是什么: 在这个领域里流行概念倾向于低估它。讨论禅定治病的书籍倾向于只谈两方面,仿佛它的功效只有这些。那两方面是: 放松(relaxation)与视观(visualization)。的确,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禅定的初级阶段──你也许发现我们刚才的一段坐禅相当有放松感,你在想象呼吸穿过身体时或许也作了一些视观──但是禅定的内涵比这要多得多。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禅修者们所做的,远甚于仅只把握了放松反应。

  禅定作为一个完整过程,包括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带着念住的放松,使心在当下有舒适感──因为只有当它在当下有舒适感时,才能入定安住下来。不过这句话里的要紧词语,乃是念住。你必须有全然的念住,知道你正在做什么、你的心是否守着它的禅定对象、它是否在走神入睡。假如你只是放松地打起磕睡,那不叫禅定,那种情形下没有什么可作为继续发展的基础。不过,假如随着心舒适地安住于当下,你能够继续保持全副觉知,那样发展下去,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随着心在当下越来越入定,它开始获得力量。你会感觉到,仿佛你的零散注意力──担忧这事、记挂那事、种种先见等──如今汇聚起来,心开始有一种整体感与合一感。这使心有了力感。随着你让这股整体感继续发展下去,你会发现,它越来越坚实,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无论你在做什么,这就把你引向第三阶段。

  随着你越来越一心一意地守护这股整体感,你会越来越敏感起来,对那些可能推翻这种平衡感的事物越来越有洞察力。在初级层次上,你注意到,假如你做任何伤己害人之事,就会破坏它。接下来,你开始注意到,心里诸如贪、欲、怒、痴、惧等东西,只要一出现,也会破坏这个平衡。为了减少它们对心的影响力,你开始分辨解决之道,直到你能够达到一种不再被这类事物──或者被任何事物──触及的觉知层次,那么你就从它们之中获得了解脱的自由。

  …

《禅定在面对苦痛、疾病与死亡时的作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慈悲的教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