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的差别
有两种修法,奢摩他和毘婆奢那修法:
奢摩他修法
| 毘婆奢那修法
|
1)真实的自性是定,会产生平静的心态。
| 1)真实的自性是般若(智慧)。
|
2)修行的所缘是假法(传统的实相)诸如任何一个遍处为所缘(观遍处的圆盘)。
| 2)修行的所缘是实相(实相或身心);是以四念处修法中的四组念处为所缘,可以引发实相般若。
|
3)奢摩他的特质是远离掉举的现象。
| 3)毘婆奢那的特质是可以显示实相的智慧。
|
4)奢摩他的作用是降伏五蕴:贪欲、瞋恚、掉举、昏沈和疑。
| 4)毘婆奢那的作用是断除无明(对四圣谛的无知)。
|
5)奢摩他的结果是心一境性。
| 5)毘婆奢那的结果是成就正见(或了解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
|
6)奢摩他的效果是心无贪欲,并且对于三摩地(定)感到满足和快乐。
| 6)毘婆奢那的效果是产生以四念处为所缘的定(剎那定)可以引发实相般若。
|
7)奢摩他的利益是此生可成就三摩钵提(八个次第的禅定),心无贪瞋非常清净,来世可生梵天(梵界)
| 7)毘婆奢那的利益是可以断除个人的宿业或烦恼。没有烦恼就不再轮回,也就是涅槃。因为涅槃了就不受后有,就是快乐。
|
8)对于奢摩他而言,一次只用一个所缘和两个根,如眼根和意根(如观遍处或观可见物)或鼻触和意根,如安那般那念(观呼吸)。
| 8)对于毘婆奢那而言,六根都要用到,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所缘,只要观照身和心是无常、苦、无我(自然的真实状态)。甚至在法念处修法中,五盖也可以成为一个所缘。
|
9)根据经典,修行者决定修奢摩他,应该要先了解自己是属于那一种性行: 贪的性行。 瞋的性行。 痴的性行。 信的性行。 慧的性行。 觉的性行。 然后,可以参考《清净道论》针对修行者的性行而分别,允以对治的法门。例如,属于贪的性行的人,应该修不净观等等。
| 9)佛陀说想要修四念处禅观的人,要先了解四种性行那一种跟他比较类似。每一种类型应修的念处不同。(1a、1b等)(例如,贪爱性行而利慧者(1a)应该观受念处。 贪爱性行 a)利慧 b)钝慧 见执性行 a)利慧 b)钝慧 现在,假设每个人都是贪爱性行而钝慧者,所以应该观身念处。根据佛陀说,这个时代成就阿罗汉道唯有从身念处着手(粗和细的动作)。
|
禅定的修法是善法,但仍在生死轮回之中。这种修法在佛陀以前就早已存在了。毘婆奢那的修法也是善法,但它能出生死轮回,而且是佛陀发现的修法。
襌定成就的感受是一种常、乐、我的感受(无明仍然存在),体证观智(第四至第十二阶智)的觉受是了知无常、苦、无我的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