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王统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  乃由悲心彰隐秘,不悟即成增损执。

  为诸元救决本密,希即牢记心脏间。

  虽达法性之边际(525),我之妙说亦听取。

  诸种境界皆自现,即此无境离思量,

  即此无思即无作,任这无作如如住,

  无住放松最为上。作此解会之土夫,

  即已离边断戏论(526),遂即安名为见宗。

  任持自显而空寂,遂即安名为修习。

  理事未曾有分离,遂即安名为行持。

  息灭一切取舍执,遂即安名为证果。

  不须的劳能利生,遂即安名为大悲。

  此法无有劳倦事,遂即安名为至大。

  虽利有情不染垢,遂即安名为圣者。

  大悲慑伏一切敌,遂即安名为君主。

  调御有情能平等,遂即安名为松赞。

  讲说于心有利法,遂即安名为教授。

  迹后所留请记录,遂即安名为教传。

  为引众生起敬信,遂即安名为寺宇。

  自然解脱妄想缠,遂即安名为佛陀。

  令诸有情趣正道,遂即安名为圣教。

  无作与心能相契,遂即安名为僧伽。

  无有功用住实相,遂即安名无所作。

  为转凡俗妄分别,遂即安名生次第。

  诸种方便引导心,遂即安名为修道。

  于内了达离根本,遂即安名为解会。

  唯达一义无有余,遂即安名为独一。

  万有皆为一本体,遂即安名为法身。

  净相悉现成尊身,遂即安名为报身。

  以诸方便为导引,遂即安名为化身。

  无有分别仍保旧,遂即安名为现证。

  一切所安皆唯名,无执名相亦应舍。

  一切所思皆妄想。心所造作应舍弃。

  所谓放者唯文句,应当舍置文句相。

  所谓放置皆妄想,能作妄想隐界中。

  所谓隐藏亦善念,应无善恶而平等。

  无有隐秘极明显,无有来去至分明。

  无有取舍极松散,无有方所极圆融。

  无有纵擒任逍遥,无有明暗极开朗,

  无有散忘极晓了,无有留放极自在。

  当观远离妄念境,当观还离文字相,

  当观无有善恶境,当观无有内外心,

  当观无有男女心,当观舍离二执义。

  所谓义者绝思量,过去之后慎勿追,

  当观离于言思境,以观无有所见境。

  舍置不观见法性,舍置不修成心性,

  不执不放自然解。若有如是见到人,

  染净为二我未见,罪福为二我未见,

  美恶为二我未见,断常为二我未见,

  男女为二我未见,苦乐为二我未见,

  是非为二我未见,亲疏为二我未见,

  高下为二我未见,明暗为二我未见。

  即从无所见境性,诸种杂现乃自性,

  诸种无遮而放置,诸种无执而放置,

  诸种无有取舍置。诸种离执是法身,

  无碍明朗是报身,诸种远离是化身。

  无俗分别是法身,贪着法性即几俗,

  远离妄想即真谛。若离贪欲见实义,

  二执缚解悟实相,无有取舍成悉地。

  若利有情事业成,心若决定达去处,

  无有去处自涌现。若有如是证得人,

  一切觉性皆自觉,一切所知皆自知,

  一切所缠皆自出,一切所现皆自显,

  一切空寂皆自空,一切所住皆自住,

  一切存在皆自在,一切安乐皆自乐,

  一切苦恼皆自恼,一切自知皆自现。

  无有所修亦无思,于心不即亦不离,

  亦无存留亦不放,亦无忘失亦无误。

  如是智慧无断绝,住三摩地无间缺。

  于所缘境无擒纵,于妄想心无美恶,

  意境亦是无内外,无实亦是无内外,

  断除顾虑免过失,无所欲求亦无得,

  无有功用诸患消。”

  因不希求证果,故求佛之欲想亦归消失。远离文字思维,故亦无有言说之相。若能如此证得自在,自己即能绍承传统。于内觉到解脱之分,能所之相亦归消失。了知现有即为教传。凡所作为,皆成法行。几所见闻,皆成三身。智慧从内显发,一切烦恼,自然清净,则自然生起极大诚敬。若夫了达轮回涅梁之根本,即是自己的灵明本性,了达一切苦乐,即是内心明现,则我执将在法身中解脱也。夫达本者,即无见地,断争论者,即无观想,已还原者,即无修习,见自心本性者,则别无有佛也。智慧自然涌现,顿然无忘而住。请相在无挂无碍中解脱,故诸受无形无踪而归消失。自性坦然,法身毕露,自获解脱,灵知独照。故无二之身,唯住于大自显现境界之中也。因其乃自然出现,故为顿成,乃自明照,故为激照。乃自显现,故为光明。乃自觉性,故成法身。乃自解脱,故无碍通达也。又着自不造作,岂待他作?已无所思,岂能由它表诠而可得之。自己无明,岂能调伏其他有情。不即不离,岂可寻而有获。既无可达,岂能获得住处。既非实有,岂能把握到手。既不可示,岂能眼见。岂能在自己现有之上,尚再寻觅乎?在明朗之上,尚求见乎?已成解脱之上,尚欲破坏乎?已属清净之上,尚欲染污乎?已经满足之上,尚求饮乎?已经饱餐之上,尚求食乎?已经温热之上,尚欲烧乎?已经明白之上,尚求蒙昧乎?是故此心,远离因缘,故离去殷勤修习之心,既非实有,岂用对治调整。既已离去有无之想,即断常之境相,自归清净,二执任运解脱,故断患得患失之边。内息贪着,自获无生,内见无念,自降魔障。夫如是知,方可谓之自性广大,无需对治,自显智慧之行也。那所谓无有分别,法尔实相,则无有取舍者也。所谓由内显发智慧,妄心自然息灭者也。所谓已超越有非之想,则离去所立所破者也。所谓认知够劳修习,则法尔自然涌现者也。所谓顿成无生,则果德自然显发者也。如是即解会与证悟同时,了知和解脱同时,明现与觉照同时,契合与触受同时,浸润与潮湿同时。若如是了知之人,即能于见宗无所偏颇,则衣着虚空。能于修习中无有明暗,负荷日月。能于行持中无所挂碍,御风而行。能于果德中无取无舍,如瞻视金洲。如是了悟之瑜珈土,则于见宗有所见乎?于修习有所修乎?于行持有所行乎?于果位有所证乎?此乃将觉性返本归源,有相归于自然解脱,断去内外执着,混去美恶取舍,解除贪耽束缚,除去贪美之我慢,释放敌心之嫉妒,熄灭瞋恚之太火,醒去无明之黑暗,在无作之境中不散而住,夫如是行之人:

  “若修生次,即成本尊身。若念园次,能所执相灭(527)。

  若欲双融,即观空中虹(528)。若起了悟,不须依俗法。

  于未见中,须依教传师。若修法行,断除私贪欲。

  欲着利甲,转三业为尊。欲行利他,发利有情心。

  欲修自利,离去尘嚣闹。欲降魔障,生无根悲悯。

  欲后得乐,现生应苦行。欲化众生,爱他较已甚。

  若生怠情,观修死无常,若生贪着,修如梦幻化。

  若为魔引,应思择自心,若如法行,断诸非法行。

  纵常伴我,亦唯有此法,纵遇他佛,除此亦无别。”

  如是护教大王将密意明白指示,即于此时,小王及诸臣僚于大法尔自起自灭洲中,不须勤劳苦修,则成证得解脱。即于斯时,对于苦乐,无所取舍,生死涅槃,无有美恶,此生来世,无有拣择。尔时大众面见圣容,如人观人相似,亦不分能见所见。因此,于自性自起自灭之密意,亦无有能立所立之分也。于是王子暨诸臣僚皆生随喜,供呈广大内外供品,令王父喜悦,以报答深思。少顷,王父入定,缄默不语,旋复开目凝视虚空,而作是言:

  “呀嗓,王子善谛听(529),于末法时某一征

  我之拉萨土地内,有似鱼、蛙、蝌蚪、猴,

  依次以水能截止。似鱼乃是佛母性,

  如同十方界真佛,是由佛而承侍佛。

  凡在似鱼口边上,如触佛母无分别,

  此乃昔日修所得,能达轮回苦边际,

  勤策有义藏庶民!若以卵大石沙泥,

  于此地方作堆叠,即是赞颂诸正觉,

  亦是进入大乐道。对我种性恭敬时,

  似鱼相对如翼覆,似蛙相时如戴冠,

  似蝌蚪时如铺垫,似猴相时成形相,

  即当供养广大供,殷重虔诚而祷请。

  如是作已能稍住,内供诸尊外利堤,

  外能护堤内神喜,陈设供养启请时,

  藏民所愿悉成就。虽于本法罪行重,

  若于拉萨见、闻、触,众生大半脱轮回。

  此乃诸圣之大悲,亦我藏庶之福德,

  故皈依我诸男女,勿舍勤勇发猛心。

  愿见、闻、触我拉萨,是乃契于解脱道。

  若欲遣除诸过患,而欲修成何功德,

  苟能敬奉我拉萨,所愿如意得成就,

  凡所欲事向佛求。”

  如是王父又向王子垂示云:“大王子,某时拉萨若有水患,应当设法,将金银等财宝秘藏于害,作为培修之资。”于是王子为拉萨之料管维修计,遂即于斯时,将甚多之金银资财,埋藏于药叉纳沙俱吠罗之右膝罗裙下,愿诸后来有缘化机能开封禁而为之祈祷。且此亦可饶益南方西方诸有情众。是乃法王松赞干布将隐秘明白揭示而作之教诲也。

  总此,法工执掌朝政,凡七十年(530),征服天下,使如来之教,如日朗照,降激欲乐受用之雨,致藏民于康乐之途。寿八十二,阳铁犬年间(531)八月初十日在神变殿净香室北面,圣观世音菩萨前,此化身藏王松赞干布之右为尼妃,左为汉妃,后为孟妃赤姜,膝下唯有王孙芒松芒赞,前面有大臣吞弥及噶二人守护大殿外门,内有向伦钦布及贝江·白几勒桑二人把门,执持各种供品,在王之本尊前设供,并作发愿。

  复次,王又为王孙垂训谓曰:“善男子,吾依佛法改制王法,令佛教光显,使藏民登于康乐之城,汝亦当如是作。勿败我之王政,如教护持。我之二大佛寺,汝当善为照管,令其香火兴盛。我之宫室:犹如天堂,应善自继承。我之后妃及臣僚庶民,汝当作为彼等仰望瞻依之处,犹如父母。务使利益安乐周遍诸方也。

  “自我以下五世后,妙吉祥之变化身(532)

  有王名“德”者将出(533),彼亦能大宏圣教。

  又从彼下二世后,金刚手佛之化身,

  将有王名“赤”者出(534),彼亦当大宏教法。

  此后即有魔变化,具畜牲名王将出(535),

  彼心乃为魔所主,破坏寺宇摧佛法,

  三藏法师害其命,行法之人悉诛戮,

  焚毁一切经典籍,破坏如来之圣教,

  上师阇黎沦为仆(53…

《西藏王统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