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四十八讲 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

  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讲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我们今天晚上将把剩下的几个缘起支讲完。当我们讲过了六处缘触之后,接着我们讲触缘受phassapaccayà vedanà。这里的受是感受。感受,它的特点是领纳、领受;作用是受用对象之味,也就是体验到对象的表现;现起为或者苦、或者乐这样的感受;近因是触。在经典里面佛陀这样说“受”,佛陀说:“诸比库,什么是受呢?诸比库,此六受身: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诸比库,这称为受。”因此,受一共有六种受,即:眼触生受cakkhusamphassajà vedanà,耳触生受sotasamp hassajà vedanà,鼻触生受ghànasamphassajà vedanà,舌触生受jivhàsamphassajà vedanà,身触生受kàyasamphassajà vedanà,意触生受manosamphassajà vedanà。

  即:眼、耳、鼻、舌、身、意由这六种触所生的受,所俱生(一起生)的受称为这些受。

  而且这里的受,它是特指与三十二种果报心相应的受。即:眼触生受是在作为果报心的眼识里面所俱生(一起生起)的两种受,不善果报心里面的受是属于眼触生受,善果报心里面的受也是属于眼触生受,一共有两种;耳触生受也是依善和不善的果报生受;鼻触、舌触、身触也是这样。

  在眼、耳、鼻、舌的这八种受当中,它们的受是什么受?是舍受。而身触生受这两种受是什么受?一个是苦受,一个是乐受。如果是不善果报的身识俱生的身触生受是苦受,如果是善果报的话,俱生的身触生受是乐受。

  还有意触生受,意触生受一共有二十二种。哪二十二种呢?即领受心有两个,这两个受是什么受?这两种受是舍受。推度心有三个,这三个呢?有两个是舍受,一个是悦受。大果报心呢?大果报心有八个,它们的受是什么?有四个悦受有四个舍受。色界果报心呢?色界果报心有四个是悦受,有一个是舍受,即是第五禅的果报心是舍受。无色界果报心有多少个?有四个,它们意触生受是什么受?是舍受。

  所以这里讲到的受,是伴随着心生起的。由于受必须得在依处、所缘、心与心所的接触、集合,然后它一起生起的受,所以称为六触生受。

  为什么说触缘受phassapaccayà vedanà呢?触是识与所缘的接触,当它们接触时必定有缘于触生起的某一种感受,无论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称为触缘受。

  如果再以二十四缘来讲,那么一个是缘法,一个是缘生法。由于有了眼触,眼触即是眼净色、颜色所缘、眼识,再加除了眼触之外的其他的六个心所,它们的集合称为触。然后,由于有了这种眼触之后,它所伴随着生起的受称为眼触生受。在这里眼触是缘法,眼触生受是缘生法。它们的缘是什么缘?它们的缘是俱生缘,一起生起,而且它们也可以说是相应缘,也可以是果报缘。

  对于耳触和耳触生受、鼻触和鼻触生受、舌触和舌触生受、身触和身触生受、意触和意触生受,也是这么样。所以,我们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触特指果报心里面讲到的,而受也是指果报心里面讲到的受。

  对于六处也好,对于触、对于受也好,这里更倾向于讲的是果报。果报就是过去所造的业带来的结果,这个是我们今生承受的、经验到的。

  对于触下面的环节,它就是一个转折点。所以,我们说到的触之后是什么? vedanapaccayà ta

  hà受缘爱。因为受是属于果报,但是这里的爱还是不是果报?爱已经属于造业了ta

  hà。那什么是爱呢?

  “渴望故为“爱”。”

  (paritassat

  ”ti ta

  hà)

  它的特相是因;味是喜欢;表现为不满足;近因是受。

  那什么是爱呢?佛陀这么样说:

  “诸比库,什么是爱呢?诸比库,此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库,这称为爱。”

  因此,这里讲到的爱就依它所渴爱的、它所执取的所缘(目标、对象)而分为六种,即:

  对于颜色的爱著称为色爱r

  pata

  hà;对于声音、执取声音的爱称为声爱saddata

  hà;对于香、对气味的爱gandhata

  hà;对于味道,喜欢吃、贪着味道的这种味的爱著称为味爱rasata

  hà;触爱就是喜欢柔软,例如:喜欢抚摩,喜欢一些舒适的、皮肉的这种爱著称为触爱pho

  habbata

  hà;和法爱dhammata

  hà,法爱就是包括对于心所、对于种种的概念、观念等等的爱著称为法爱。这是依所缘来分的。

  如果爱又依性质来分,又可以分为三种爱:

  第一种是欲爱kàmata

  hà。欲爱在《清净道论》里面讲到,就是:

  “即色爱转起为欲乐之味而享受来现于眼睛视野的颜色所缘,这称为欲爱。”

  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它纯粹只是追求贪爱与欲乐的目标。欲乐的目标特指五欲。哪五欲呢?色、声、香、味、触。什么是色的爱呢?喜欢看漂亮的东西,喜欢看好的东西。好象男的喜欢看漂亮的女孩,女的喜欢看英俊的,这属于色爱,举这样的例子。

  而声爱呢?例如:贪着于音乐,陶醉于歌曲等等这些是属于声爱,喜欢听美妙的声音这是属于声爱。而香爱呢?例如:擦一些香水,为了吸引人,或者喜欢那些香味,这是属于香爱。味爱呢?说直接点就是贪吃,贪于美味。触爱呢?例如:坐要坐的舒服的,睡要睡的舒服的,而且贪著于皮肉之爱,皮肉的这些欲乐,这些是属于触爱。而这五种欲,由于它能够引生贪染、引生爱,所以也称为五欲功德,就是它有这样的一种作用可以引生贪爱的功德,所以称为五欲。

  还有另外一种爱,是有爱bhavata

  hà。

  “当它与认为所缘是“永恒、长久”的常见一起转起时,名为有爱。与常见俱行之贪为有爱。”

  也就是说对于生命,认为生命是永恒或者认为对象是永恒,这样的话都称为有爱。

  第三种是无有爱vibhavata

  hà。

  “当它与认为所缘是“灭绝、消失”等断见一起转起时,名为无有爱。与断见俱行之贪为无有爱。”

  那么,有爱和无有爱就特指一个是夹杂着常见的贪爱,一个是夹杂着断见的贪爱,称为无有爱。

  虽然,爱可以依目标而分为六种,即:色、香、声、味、触、法。但事实上爱是依靠接触目标而生起的受,因为有了受,例如:一个人体验到乐受,他就会享受这种乐受。而他追求这个所缘(目标)的目地,纯粹只是为了从这种所缘当中能够激发、能够生起、产生乐受,这个时候就会有了贪爱。所以,爱是基于受,就是他为了想要追求快乐——快乐是一种受,为了追求快乐,粘着于认为对象有乐味,可以使一个人感到快乐,这种追求称为爱。

  如果对于苦受来说,当一个人体验到苦受的时候,他渴望摆脱苦,以及渴望会有某一种乐受去取代这种苦,这也是一种爱。

  对不苦不乐受来说,不苦不乐受的本质是宁静的,但是它也可以成为渴爱的目标。

  所以,我们说缘于受而有爱的生起。

  因为有了快乐的感受,人们会去追求它。感受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它是无记的。因为一个人的善业成熟,他可以体验到舒适的、可意的果报,但是因为有了这种可意的果报被人体验,所以人们会去追求这种感受、这种感觉。于是这种追求本身就是爱,如果只是停留在感受的本身,而不会有后面的那种追求,那么这个是圣者的领域,特别是漏尽者的领域。

  所以,正因为如此,佛陀会说:

  “圣者只会被一支箭射中,而不会被两支箭射中。”

  就是因为一个漏尽者会被一支箭射中,就是当他的身体有了不善的果报的时候,他会生起苦受。对于凡夫来说,身体生起的苦受,他会有忧受的生起。然后,心的忧受和身体的苦受加起来,会使他苦上加苦,就称为被两支箭射中。而对于乐受来说也是,如果是对于漏尽者来说,他体验到善果报成熟,他体验到悦受或者乐受的时候,在他的速行里面也可能生起悦受,但是他的悦受是属于悦俱的唯作或舍记的唯作,而他不会有乐受的贪爱生起。

  所以对于一个漏尽者(佛陀和阿拉汉)来说,前面的那些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还会生起,但是受缘爱这个在一个漏尽者那里已经中断了。也就是说一位漏尽者没有任何的爱,包括欲爱、有爱、无有爱。

  如果把爱再进一步细分的话,一共有一百零八种爱,即: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再乘以每一样都有欲爱、有爱、无有爱那一共有十八种。这十八种又包括对内色的爱、对外色的爱(对内生的爱、外生的爱)等等一共十八种,这是三十六种。然后,又执著于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各三十六种,一共是一百零八种。所以爱细分可以分为一百零八爱。

  因为有了爱,爱的进一步加深是什么?是执著。所以,执著又叫做取upàdàna。为什么称为取呢?

  “执取故为“取”。”

  (upàdiyat

  ”ti upàdànaü)

  它的特点是执持、执著;作用是不放开,对于对象不肯放开、不肯放下;表现为强烈的爱与见(邪见);近因是爱。

  佛陀是这样定义“取”的,佛陀说:

  “诸比库,什么是取呢?诸比库,有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库,这称为取。”

  因此,“取”可以分为四种:

  1、欲取(kàmupàdànaü),就是对欲乐目标的执著;

  2、见取(di

  hupàdànaü),是对于观点、对于邪见的执著;

  3、戒禁取(s

  labbatupàdànaü),就是对于一些错误的修行方法的取着;

  4、我语取(attavàdupàdànaü),执著于有我,或者种种名言可以表达我等等。这也即是指有…

《阿毗达摩 第四十八讲 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