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四十六讲 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P3

  ..续本文上一页意识,这里的意识也是特指果报的意识,所以一共有多少种?有二十二种,即:领受心两种,推度心三种,这五种称为无因的意识;还有欲界的大果报心八种,色界的果报心五种,无色界的果报心四种,因此,这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二种。

  这就是佛陀所讲到的行缘识的识。

  那对于行缘识是如何来发生的呢?我们现在再讲一讲这些结生心。结生心里面的识是属于行缘识的识,而在生命期间由于我们过去所造作的业,在生命期间仍然能够成熟带来果报,是不是?而这些果报也是被我们的心体验的,而能够体验过去所造的业带来的这种果的心也是属于果报心。

  因此,行缘识的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结生的时候,由于过去造作的业带来我们结生,这个时候是属于行缘识的识。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由于我们过去所造作的业在今生带来果报,我们体验到果报的这种识。

  我们在这里先讲在结生的时候的识。

  结生一共有多少结生心呢?有十九种。哪十九种呢?这十九种果报心分别是:两种推度心,这两种推度心是无因心。不善果报的推度心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恶趣里面去;而善果报的无因心使一个人投生到低等的人和天;而欲界的大果报心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色界的果报心使有情投生到色界成为梵天人;而无色界的果报心使一个人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人。

  因此,结生心有十九种。但是,这十九种它们所造的业是属于哪一种业?是属于不善业。所以,不善业在结生的时候一共有十九种。(此处应为口误,删掉视频)这十九种结生心都属于什么心?哪一类的心?属于果报心。因此,这十九种果报心跟结生的关系就是:不善果报的舍俱推度心,可以使众生投生到恶趣,所以这个属于恶趣结生;善果报的舍俱推度心使一个有情投生到欲善趣的无因结生;八大果报心使一个有情投生到欲善趣,就是人天善趣,这是属于欲善趣结生;五种色界的果报心使一个众生投生到色界;四种无色界的果报心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无色界。

  这一种识在结生的时候表现,我们就称为属于果报心的识。

  然后,还有另外一种识是在生命期间我们能够体验到的。在生命期间能够体验到的是哪些心呢?就是刚才所说到的三十二种世间的果报心。哪三十二种呢?即:双五识有十个;两个领受心和三个推度心;这双五识和领受心、推度心只会发生在哪里?只会发生在五门心路过程。而五门心路过程就是表现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和触到的。还有八大欲界的果报心,这个表现为彼所缘和表现为有分心。色界的果报心和无色界的果报心只能够以什么方式出现呢?离心路过程。一个梵天人不会直接在生命期间知道这个是生起什么心,而是属于一种离心路过程的心,这样的方式出现的。

  我们在这里讲了识之后,我们再看看什么样的行带来什么样的识,什么样的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这个就是讲行和识,就是造作了哪一样的业会带来哪一样的果报,所以行缘识是这样的意思。

  如果一个人造作了欲界的福业,欲界的福业一共有多少种?八大善心里面的思就是属于福业。由于一个人在过去生造作了八大善心的任何一种,那在今生他将能够体验到善果报的五识,因为这个是由过去善业带来的果报。还有善果报的领受心一个,善果报的推度心两个,还有欲界的大果报心一共有八个。这是一个有情在过去生造作了福业的时候他可以体验到的。

  如果一个人造作了色界的福行,那色界的福行所带来的只是什么?只是使一个众生投生到色界的梵天界。而他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是属于跟他所造作的福业(色界的善业)相应的心。所以这里是指造的业带来的果报。所以造的业如果是福业的话,是善心所造作的,而识就是体验果报的心。

  对于非福行来说,有哪一些非福行呢?一共有十二种非福行,即由十二种不善心所造作的业。它将能够带来不善果报的五识,一种不善果报的领受心,不善果报的推度心。一个人造作了十二种不善业,被体验的只是七种无因的不善果报心而已,是不是?不善果报心只是无因的。无论你造的不善业、你造的恶业千差万别,但是在体验的时候只是这七种心体验,即:不善果报的五识和领受心、推度心。而作为推度心来说,它可以成为一个众生投生到恶趣的结生、有分和死心;在生命期间所体验的不善果报是由这五种心(即不善果报的五识)来体验的。

  而对于不动行,不动行是指哪些业呢?一个人证得了无色界定,那他所造作的就是称为àne¤jabhisa

  khàra不动行。不动行是指四种无色界善心,它能够带来的果报是无色界的果报心,也就是投生到相应的那一界。对于一个众生、一个有情来说,它只是属于无色界的一种心,它跟色界的果报心一样,而且它只能够表现为结生、有分和死心。

  我们再重新复习一下。当一个人由于所造的善业(福行)成熟的时候,带来的结生,它们是怎么样的关系呢?例如:一个人今生是人,他的无明、爱、取就是他希望来生能够投生为天人。由于他希望能够投生为天人,所以,他错知有天人的存在这是无明;他希望投生为天人这是属于贪爱;他执取天人的生命这是取;之后他造了业,他造的业就是属于福行,礼佛并做布施这是属于欲界的福行,而造的业也是属于善业——就是礼佛并做布施。他造了这种业之后,如果下一生他投生为人的话,这个时候,这种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成为他临死速行的对象(所缘),那在他临死的时候,他看到的也是礼佛,这是属于业,业相、趣相的业,下一生他就投生为天人。下一生天人的结生心是属于什么心?属于悦俱智相应的善心还是果报心?果报心。

  我们在这里,就以一个人造了欲界的福业带来投生为天人的结生心的例子来讲一讲。这是有分流,有分流灭去之后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这个时候这一个人的体验为他即将要死了,在死之前他看到了自己即将要成熟的礼佛和布施的业,那个时候看到他犹如正在造作一般,他的速行心将生起五次,这是他的生命当中的最后一个速行心路过程。

  等速行心灭去之后落入了有分,然后生起一个死心宣告他去世了。之后就在死心一灭去,紧接着生起了一个结生心,于是他在天界出现了。这个结生心属于什么心?属于果报心。这里的结生心是由什么业带来的?是由他礼佛并做布施的业带来的,是不是?他礼佛和布施的业是属于欲界的什么行?属于福行。由于有了欲界的福行,所以带来天界的结生这种果报。所以,在他临死速行的时候,这些临死速行心是属于哪一类的心?是属于善心还是属于果报心?属于善心。对。哪一类的善心?如果他投生的结生心是悦俱智相应果报心的话,那么这里的心是什么心?也是悦俱智相应的善心。其实在他临终的时候,并不是临终的时候造这种业,而由于这种临终速行心只是使这种业成为下一生投生的管道而已。所以真正在造业的时候,也许是他还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佛前许下愿,他想要投生为天人,然后他去做布施。所以,当时他在做布施的时候造的这种业,也是属于悦俱智相应的善心。这种悦俱智相应的善心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所以这种福行带来结生,是这里讲到的行缘识。

  我们再以非福行带来结生为例子。

  今生是个人,他(她)今生杀生,造了非福行杀生的业。这一个人造作了非福行之后,如果在临终的时候,这种杀生的业成熟而成为他(她)临死速行的所缘,那么在他(她)临死的时候,就体验到他(她)仍然好像在杀生一样,那下一生投生为鱼,或者投生为任何的动物,或者投生到地狱。

  那鱼的结生是属于哪一类的结生心呢?鱼的结生是属于不善果报的推度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呢?例如:一个曾经造作了杀生业的这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这种业成熟,于是在他(她)临死速行的时候,他(她)体验到犹如重新在造作一般。那么这个时候,在临死速行的这五个速行心属于哪一类心?属于不善心。而不善心是属于哪一类的不善心?属于瞋的不善心,因为杀必定是属于瞋。即使一个人为了贪而杀,例如:他(她)想吃东西,但是在杀那一刹那,由于心很快,仍然还是属于瞋心。

  当有分心灭去之后,生起一个死心表示这一个杀生的人死去了。然后紧接着生起了结生心,他(她)已经投生到恶趣里面去了。投生到恶趣里面去的心,是属于哪一类的心?不善果报推度心。所有的恶趣众生都是以这一类的果报心为结生的。无论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是哪一样的不善业成熟,他(她)在临死的时候,如果是这种不善业成熟带来的结生心必定只有一种,即:不善果报的推度心。

  又假如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如果他想起他的亲人,例如:他的孩子,这个时候他贪著他的孩子。由于他贪著他的孩子,这个时候生起的是什么心?可能是贪心,也是属于不善心。这种贪心在他临死的时候成熟,他造的这种贪的不善业,在下一生他的结生心是属于哪一类的结生心?是属于贪的不善心?不是,还是属于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成为他下一生的结生心。结生心和有分心都是属于不善果报的推度心。

  这是一个人造做了非福行带来的结生,也就是说不善业在十二支缘起里面,它称为非福行apu¤¤abhisa

  khàra。而所带来的结生称为识,所以是属于果报心一类。这里讲到的行缘识,还是业和果报的关系。

  我们再看一个人造做的色界的福行和果报识的关系。

  今生是一个人,他所造作的色界的福业,就是他有能力证得第四禅。这里的第四禅就是指第五禅的善心。然后,在临死速行的时候,所缘是什么?是禅相,也就是禅相是属于业相。那下一生他就投生为广果天的梵天人。梵天人的结生心是属于哪一类心?是属于第五禅的果报心。

  在这里,我们再以心路过程的方式来看一下。

  一个人的有分流灭去之后,生起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于是,那个时候,他所生起的速行心取禅相为目标。那个时候,他的心犹如在入定一般。之后,他的死心生起宣告着他的寿命已经终结了。然后,紧接着在死心一灭去之后,在梵天界结生了,他以化生的方式出现在梵天界。

  梵天人的这个心,如果他是属于凡夫的话,他将会投生到广果天。广果天的结生心是属于哪一类心?第五禅的果报心。这第五禅的果报心和他之前入定有没有关系?有。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从来没有禅那的经验,不能够证得禅那,他有可能投生到梵天吗?那是不可能的。

  而正因为他在那一生当中,他曾经造作了色界的福行,也就是他拥有禅那,由于这种禅那的善业成熟使他投生到梵天界,梵天界的结生心、结生识就是跟他所证得的禅那相应的。他证得的禅那的心是属于善心、色界的广大心,而在行缘识里面称为色界的福行。他投生到色界梵天是属于结生心、结生识,这个是果报心。所以,业和果报的关系就是这样。在梵天人里面,他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都是属于果报心。

  这个是行缘识。

  一个众生由于无明,他会去造作种种的业,无论是善业或者不善业。由于造作了不善业,那么只要还有无明,这种业必定遇到因缘会成熟。因缘的成熟有两种方式:一种它可以带来新的生命,只要一个人的果报享尽了,那么他的生命必然会表现为终结。或者一个人的毁坏业使他的生命不得不中断,只要他还有烦恼、还有无明,这一个身体不能够再支持他的果报之后,另外的业成熟又会带来新的生命。这种由于死了之后紧接着的生,他不断地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个称为轮回sa§sàra。

  只要一个人有了业,这种业一旦得到了烦恼的支助,它就能够带来生命。这种带来生命是由于业带来的,而表现为生命,它就是一种果报。因此,有了烦恼他就会造业,这种业依照不同的性质分为福行、非福行、不动行,它所带来的生命是结生心体验的。而对于在生命期间,由于他所造的福行、非福行和不动行,仍然可以在他生命期间出现,那就表现为:如果一个人造了不善心的话,在他的生命期间就会体验到,他可能看到、听到、嗅到、尝到和触到不好的那些不善果报。而有时候,如果它是以有分心的时候出现的,那么它只是表现在离心路过程里面。当然,作为人来说,他的离心路过程心还是属于善的。那么,多数的不善果报心体验是以五门的方式呈现的,对于人类来说、对于天人来说是这么样的。也就是说意门心路过程心的不善果报生起的机率很小,只有偶尔会生起,是在彼所缘里面。但多数我们是透过眼、耳、鼻、舌、身,来承受我们过去所造的不善果报的。

  而如果我们所造的是善的业,今生带来善的果报,那么多数也是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来体验的,偶尔会以彼所缘来体验。而在离心路过程里面,就是由于我们过去所造的善业,它带来我们的有分心都是属于善的果报心。而如果一个人在过去造的是属于禅那的善业,那么表现为令他投生到跟他禅那相应的梵天界,无论是属于色界的梵天或者无色界的梵天。这就是行缘识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业和果报的关系。对于识缘名色,将是属于在缘起法则当中几乎是最复杂的,那么我们明天晚上再一起来学习了。

  

  

《阿毗达摩 第四十六讲 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