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三十四讲 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P2

  ..续本文上一页里面,由于色法能够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然后生起一个眼门心路过程。眼门心路过程最多也只能有十四个心识刹那生灭,那它们的关系是怎幺样的呢?我们在这里就举极大所缘为例子来讨论一下。这里讲到的极大所缘,是指一个目标出现的时候,它是在色法的高峰期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

  我们作为人、作为有情,只要没有心路过程的发生,就是说我们的心是处于一种不活跃的状态,那个时候有分就不断地生灭,不断地生灭。一旦有了一个颜色所缘撞击到有分和撞击到眼门,一旦撞击,一个有分、一个心识刹那已经生灭过去了;当这个心识刹那生灭过去之后,紧接着有分就波动了两下;有分波动了两下之后,有分就断了;从此之后有分流就已经结束了,然后就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这一个五门转向心的作用是什幺?是开始把心流从有分里面拉到所缘,因为对象,例如说颜色,这个颜色是很清晰的,一个物体很清晰地冲击到我们的眼门,但是冲击的时候我们并不会一下子我们的心就看,由于冲击然后有分就波动了两下,之后就有一个五门转向心开始,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称为心路过程。之前的这些有分都称为离心路过程,就是说心流是处于不活跃的状态,而从五门转向心开始,心流开始活跃了,它开始执行看的作用了。

  当这个五门转向心一生起,就执行把心流拉到所缘去,之后立刻就灭去;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的是一个眼识,这个眼识就执行着看对象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只是看,它并不会知道这个是什幺?什幺形状?这个叫什幺?它只是执行看的作用,等这个眼识执行了看的作用之后,立刻就灭去了;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的是一个领受心,领受由刚才这个眼识所看到的目标。我们举这个荷花为例子。当他领受了这个颜色之后,就立刻灭去;然后生起了一个推度心,推度心就推度这个颜色所缘,一旦这个推度心执行推度作用之后,它就灭去了;紧跟着生起的是一个确定心,就确定这个所缘;当这个确定心灭去之后,于是就依次有七个速行心生灭过去。速行心的意思就是快速地跑,什幺意思呢?快速地跑向对象以认知它;当速行心灭去之后,由于这一个对象是极大所缘,也就是说这个对象对于心的撞击力很大,于是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这两个彼所缘之所以称为彼所缘,是由于它继续取速行的所缘或者之前的这些对象,所以称为彼所缘;当彼所缘灭去之后,所缘也灭去了,我们再看,当这两个彼所缘一灭去,同时这个色法的寿命也宣告终结了。然后心流又落入了有分,于是心流又恢复到不活跃的状态。

  一个看的过程就是这幺样发生的:从这一个有分开始,所缘开始撞击有分那一刹那,已经一个灭去了;然后有分就波动了两下;这三个还是属于离心路过程。然后一个五门转向,眼识、领受、推度、确定,7个速行和两个彼所缘。那从开始一直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心识刹那?一共有十七个心识刹那,这十七个心识刹那减去三个离心路过程,正好是十四个心识刹那,我们称为极大所缘的眼门心路过程,眼门心路过程最多可以有十四个心识生灭就是这样的意思。

  对于这一种“看”的过程,在“阿毗达摩”里面,古代的论师就用吃芒果的比喻,来比喻这个心路过程:有个人他蒙着头睡在芒果树下,突然间有一个芒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当这个芒果掉在地上,声音就传到了在芒果树下睡觉的人的耳朵里面。当他被声音吵醒了之后,就睁开眼睛看一看,然后就伸手去拿一拿这个芒果,再捏一捏,再嗅一嗅它,知道这是一个芒果,然后就把它吃了。吃了之后再吞下去,然后回味一下它的味道,然后又蒙头睡觉了。

  在这个故事、比喻里面,那个人睡在芒果树下就好比是有分流,当芒果成熟了掉到地上,它的声音吵到了他的耳朵,传到了他的耳朵,就犹如所缘撞击到根门;他被声音吵醒就好象五门转向心转向于所缘;他睁开眼睛看,就犹如眼识执行看的作用;再伸手去拿芒果,就好比是领受心领受所缘;然后再捏一捏芒果就好象是推度心;然后再嗅一嗅,就知道这个是一个芒果,这个是属于确定;然后再把它吃了,吃了再体验这个芒果,这个比喻成速行;然后吞下去再回味一下,这个就比喻成彼所缘,就是再回味一下味道;然后又倒头睡觉,这就证明说心流又落入了有分。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比喻,我们要知道这纯粹只是一个比喻,因为在整个心路过程里面是完全没有自我的,没有一个体验者在发生的,也没有一个自我或者内在的控制者,或者说在心路过程之外还有一个认知者或者识知者,或者说有另外一个心识。当知所有这些心路过程心,它只是由因缘生起就会生起,我们说到的所谓的心,纯粹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能认为说在认知过程背后还有一个谁在认知。如果这样,就变成了落入邪见。每一个心一生起就执行它的作用,执行完作用后就灭去,灭去后就不复存在了。生起没有准备,灭去没有堆在任何地方。

  由于有了因缘法,才会有心的生起。例如:眼识这一个心,它的生起必须具足种种的缘,因为眼识生起纯粹只是执行看颜色的这种作用,在背后没有能看的人,没有能看的心,能看的只是眼识,而眼识必须得由种种的因缘产生。例如:作为眼识的生起它必须得有过去的因,因为眼识是属于一种果报心,所以它包括了过去所造的无明、爱、取、行、业;在今生、在现在的缘,它又必须有眼净色,假如没有眼净色、没有眼睛,有所谓的看这种作用生起吗?不可能;还必须得有颜色,因为有了颜色,眼识才会执行看的作用。如果没有颜色,也没有眼识的生起;还要有光明,如果没有光明,能够看吗?也不能;同时,还要有作意,如果没有作意,例如:没有五门转向的作意,眼识也不能够生起;同时在眼识这个心生起的时候,还必须伴随着有七个心所一起执行“看”的作用,如果没有的话,也不能够执行“看”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到的一个眼识,它都有十几种、那幺多因缘去资助,和合而成为有一个眼识的“看”,离开了这些缘,我们根本不能说有个能“看”的东西在,因此不要认为心识在执行作用的背后有个认知者或者有个心存在。

  每一个心在生起的时候,就执行它的作用,一旦灭去之后,它的灭去就紧跟着提供另外一个心生起,然后又再执行下一个作用。例如:五门转向一生起就执行着五门转向的作用;五门转向一灭去就立刻提供眼识去“看”所缘;然后等眼识一灭去之后立刻就生起一个领受心,提供能够领受的作用;等领受灭去就生起了推度;然后生起了确定。心就是这幺样的,所以这一种运行法则我们称为心的法则。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种大所缘的眼门心路过程。刚才讲到的是极大所缘,极大所缘用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就是这种颜色给我们心、对我们眼睛的撞击力很大,或者说声音对我们耳朵的撞击力大,这种撞击力大的声音或者颜色我们称为极大所缘。这里我们讲到的是大所缘,就是说它还是属于很清楚的,那在心路过程里面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由于所缘的撞击力稍微弱一点,这一种颜色的对象在两三个有分过去之后才呈现于根门。

  这是有分流,当一个颜色的目标(这个对象)撞击到有分的时候,有好几个有分已经过去了(由于这个时候,所缘的寿命只有十七个心识刹那,等它撞击的时候已经好几个有分过去了),于是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使心流中断有分而拉到所缘,从此我们说到的心这种活动开始活跃了;之后就生起一个眼识,能够识知对象,执行“看”这个颜色的作用;然后紧接着眼识灭去就生起一个领受心,领受颜色;等领受心灭去以后生起一个推度心,推度所缘;等推度心灭去以后就紧跟着生起一个确定心;确定心灭去以后紧跟着生起的是七个速行心;当速行心灭去之后,由于色法的寿命只有十七个心识刹那,于是色法灭去了。色法灭去过后,而且这个心路过程已经到了终点了,于是心流在速行灭去之后就落入了有分;有分心又不断地生起,在这种情况下,两种彼所缘都不会生起,因为没有时间生起,所缘已经灭去了。

  对于极大所缘,眼门心路过程取的是极大所缘,当眼门心路过程在灭去的时候是以彼所缘心灭去的时候灭去的,所以我们称这个心路过程叫做彼所缘时分。在大所缘的心路过程里面,由于在心路过程最后一个心是速行心,当速行心一灭去之后就宣告着这个心路过程也停止了,有分心又开始生起了,这一种心路过程我们可以称为速行时分,也就是说这个心路过程是在速行心的时候结束的。

  当所缘如果是微细的或者极微细的话,即使连速行心都不会生起。如果速行心不会生起,往往会在确定心的时候灭去。例如:当一个所缘撞击到有分的时候,有分只是波动了很多次,波动了很多次以后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眼识、领受、推度、确定,然后立刻就落入了有分。这个对我们的眼门心路过程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如果是极微细所缘的话,那幺连五门转向心、眼识、领受、推度都不会生起,它纯粹只是令到有分波动而已。就好象我们在睡梦当中,在熟睡的时候,即使有时候会有些声音,但是当这些声音在我们睡梦的时候撞击到我们的根门,撞击到我们的耳门,有时候纯粹只是令有分波动而已,它并没有耳识生起去听,有时候它撞击稍微强一点,那幺我们会感觉还是在听,但是那时候只是很朦胧,很快的又没有了,这种称为微细所缘。有时候偶尔会生起一两个耳门心路过程,好象在睡觉当中听到一会东西,然后很快就过去了。

  这种是属于五门心路过程,我们讲的是以眼门心路过程为例子,对于耳门心路过程、鼻门心路过程、舌门心路过程、身门心路过程,都是一样的道理。

  眼、耳、鼻、舌、身这五种心路过程,我们称为五门心路过程,它们分别是缘取各自的目标,例如:眼门心路过程只是执行看颜色、取颜色为目标,耳门心路过程…

《阿毗达摩 第三十四讲 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