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顶上急遽下降,于是生起能知之各种觉境。此分内外两觉性:外所觉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内所觉者,则如烟雾迷离之状。此为初死时光明起现之相。在密法中术语,称为“明”“增”“得”境,为初死时所必经历之过程。初历明境,又从脐下有入胎时母所赋予之红分明点,急遽上升。外所觉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内所觉者,则如流萤之光。是谓“增境”。未几之间,又转入“得境”。此时白红两明点会合,心中之识,亦同时会合。外所觉者,有如月蚀日时、日中所现黑月光影;内所觉者,则如油灯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谓“得境”。由此又转入“近得之境”。此时一切皆空无所有。外所觉者,现为如黎明时东方曙光景色;内所觉者,则如万里无云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三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后,由“地大”而至“近得”,为死后初历之经过。至“近得”时,即为明光出现之境相,又称“死光明”,为时极暂。若平时有修持者,睹见此死光明,便可认识,如子遇母,母子两光,融会为一,则不经中有而现法性,否则中有又现矣。从风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现时,是为死后第一刹那。所谓上根人不历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时。此后降入第二刹那,故即为报身中有。人在死后呼吸全断,知觉全失,惟耳根听觉独明,生前耳聋,此亦无碍,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领悟而得救度也。
行法者以唇附耳,声音务极明朗,无一刹那涉及妄念,令其体验。当其外气断尽,即当紧压其两旁脉位,明言相告。如为师长,或较已尊之善知识,则言:
尊长:今有如是本体明光,起现于前,请即开始修持。
如为同辈或他人,则以下文“明光直指教授”而告之曰:
(4)明光直指教授(此文在亡者外气将断未绝时,附耳念诵多次。)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汝今已有法性妙明净光、开始起现于前,亟当体认。
嗟!善男子:汝今当下心识,自证智体,明明晃晃,实体、相状、形色、自性均不可得,空湛朗然,此即法性普贤佛母也。汝以自内证智,于本空中,空寂坦然;自内证智,寂照不灭,晃然灿然。此即证智普贤如来也。(普贤佛母普贤如来句,见后附注。)自内证智,全无实体可得,体相空寂!自内证智,灿然明住,无可分别。此即如来法身也。明空无别,住大光蕴,此即无有生死光明不坏佛也。认识此故,是为最胜。自内证智,体性空明,认识为佛,即于自内证智中自己亲见,此即住于佛心印中也。
上文朗声念诵,三至七遍,亡者一经领悟,最初忆念上师指授;第二体会自内证智,赤裸无垢,证知即是明光;第三认识自己本来面目,成为无有离合之法身,决定解脱。
乙、二期中有第二明光指授
若亡者于最初明光(即以上所示初期明光)能认取者,当下即可解脱。设若不能认取,惊疑恐怖者,所谓第二明光,即现其前。其光来时,为外气断后一餐饭之顷。随其生前或善或恶之业力,风智之光,由中脉逸入左右两脉,自诸根孔穴外出,心识豁然开朗,约为一餐饭顷,亦视脉道胜劣及修持有无而定。尔时,其识离体外出,自己已死,尚未认知,或见亲属,一如生前,亦闻哭声,斯时业力幻惑,凶猛境相,尚未显现,阎罗怖畏,尚未来临,行法之人,亟当指示如次。
此中又分“圆满次第行者”及“生起次第行者”(已授密法之瑜伽士,初步入观本尊坛城修习者,谓之生起次第行者;次修自己身中气脉明点者,谓之圆满次第行者)。若为圆满次第行者,当三呼其名,依照前节(4)“明光直指教授”以导示之;若为生起次第行者,则当为其朗诵彼平时熟修娴习之本尊道场观,即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5)本尊道场观(此文在亡者气断之后约半小时起,为之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汝当入观于汝自奉本尊(此指亡者生前所修奉之本尊。如修观音法,则观世音菩萨即其本尊;如修文殊法或弥陀法,则文殊菩萨、阿弥陀佛,即其本尊也。)心勿散乱,励力渴仰,专注本尊。当观一切境相,皆无自性,如水中月,切勿观为实质。
以上明告,如为常人(即未受过显密各法之普通人。)则告之曰:
汝当观修大悲观自在菩萨(藏密所传观自在菩萨,二头四臂,见本经卷首之图像。)
告已,指示亡者如何观想。如是纵于“先期中有”未认取者,此时亦能认取勿疑。又在生前,虽有师授,然未能熟修,于“中有位”不能自证“明光”者,当必由上师或同门道侣,导令解释。又自己虽能熟修,然以死时重病所缠,不能记忆而认取者,则此“中有教授”,在所必需。又在生前,修道虽熟,然以曾坏律仪,退失三昧耶(誓语),遂入恶趣者,则此嘱告,万不可少!总之,“初期中有”,若得证认,是为最上。若不能证,则于“二期中有”,明白导示,证智开朗,仍得解脱。又在“中有”时,所具一种“幻身”,对于自死与未死,尚未认知。迨其心识豁然开朗,尔时,体会所说教授,则法尔母子两光(详附注五)会遇,炳然照耀,无能为染。譬如日光破除冥,光明照耀,摧破业力,即得解脱。次则所谓“二期中有”乃渐起现为“意生身”,亡者能见境相,犹如生前所见。尔时若能证认此教授,自能获益。因在此时,业力迷境,尚未现前,任何一切,易于转变也。
【附注五】
母光是自己法性中所出,而非由外而来者。子光是由自己平时修持功夫所得,而非由内所出者。换言之,母光是自己本光,子光乃是佛光。死后三日半中,有两次明光起现,在心识豁然开朗时,体会行法者所宣读此中教授意义,母子两光,互相摄入,如子遇母,投入怀抱而成佛矣。行者在生前修生起次第时,为练习两光融合起见,乃观想本尊之佛光请来,与自己之母光融合。如是由观想力所观想之光,名为“空光”,而非真正之子光。假使生前修法,练习有素,则死后初期中有起现,真正之子光请来时,可以如子遇母,欢然会合,而无见面不识之虞矣。此为超度素无修持之亡人,故用此教授以导示之。
第二节 法性中有指授
丙、三期中有指授(三期中有、即法性中有。)
以上导示,虽未体认本体明光(即初期中有明光。),而能认证二期中有明光者,当得解脱。若亡者为业所缚,经过以上多次导示,不能感其心识,未获解脱,次即所谓“三期中有”,亦即“法性中有”,立即起现。此三期中有,系从死位中有三日半或四日后计算,有业力所现之幻惑迷乱境相、现临于前,尔时亟当诵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是为至要!此法威力,胜利极大。此时亡者灵识,如从睡梦初醒,较为清朗,凡其亲属哭泣哀号,以及撤除食器、脱换衣服、扫除床具、清洁卧室,自虽能见,而彼诸人,无能见己;他人所言,自虽能闻,而呼诸人,竟无应者。心遂懊丧,并知已死,将求重生,逡巡欲去。尔时,“声”、“光”、“辉”三种境相,俱现于前,遂疲劳于“怖”、“畏”、“惧”三种情况之下,莫知所适。尔时亟当施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高呼其名,念诵下偈,朗声明告:
(6)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此文在亡者四日以前,尽力为之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心勿散乱,励力谛听!夫中有者,凡有六种:所谓生处中有(一名处胎中有。)、梦境中有、静虑中有(一名禅定中有)、死位中有(一名命尽中有)、法性中有(一名实相中有)、轮回中有(一名生身四大轮回中有。)。善男子!汝于此时,当历后三种中有,所谓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轮回中有、三皆现前。昨日以来,汝于死位中有所现法性明光,未能认取,故复于此,飘泊无依。今者法性中有及轮回中有二者已起,汝当于此教诫所指授者认取勿乱。
嗟!善男子:所谓死者,今兹已临。夫脱离此世,非汝一人,一切皆尔。汝当于此生世,勿贪、勿著,纵欲贪著,亦无能久住。汝于流转生死轮回中,切勿贪恋,惟当忆念上师三宝。
嗟!善男子:汝于法性中有境相,纵有如何恐怖现前,汝当于此文句,记持勿忘,至心正念,依文义行,此有指授要偈云:
呜呼!
此时法性中有现我前 惊惧怖畏境相皆当断
所现境相认为自证智 当知即是中有之境界
于此正逢阻碍大利时 自识所现寂怒勿生怖
如上教授,说令听闻,俾其心中忆念其义,纵有种种恐怖现象,决定认识,知即我本来面目,牢记勿忘。
(7)令其认识本来面目教授(此文在亡者死后四日前,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汝于身心分离之时,法性清净净相,自性微妙明光,灿然照耀,惊心动魄,犹如春日原野,阳焰闪动,此中景象,人人皆现,勿怖勿畏,勿生惊恐,当知即汝法性本光。又从光内突发洪厉法性本声,犹如千雷一时齐震,应即认识,此亦汝自己法性本声也,镇定勿乱,勿怖勿惧。盖汝此时,已具有所谓习气意生之身,非复质碍血肉之躯,“声”、“光”、“辉”三项,任起于前,亦于汝身无能为害,以汝此时无死因也。汝今若能认识自识所现本来境相,当可认知即是“中有”。
嗟!善男子!若未认识当下本来境相,纵于人间如何观修,而未遇此指授诀要,则定于“光”生怖、于“声”生恐、于“辉”生惧。若不了知此教授之要点,则不认识“声”、“光”、“辉”三项,仍当流转生死轮回苦海而已。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 正编上卷 第一章 命终时变化状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