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忏悔净障▪P2

  ..续本文上一页欲控制的人。执著的焦点在哪里呢?主要在于我们的身体和财富。

  对治身体执著的方法,在于发展对它的觉观和禅修――尤指身体的本质之不净。再则,由于身体会死亡,因此它是无常的。第三,身体的状况会改变,所以,也不是很稳固的。经由这样的觉观,我们对身体的执著就会减少。

  从学习佛法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知足,并想:「好了,现在我有这样和那样东西,够了!我觉得很满意了!」

  简而言之,对治执著的两种方式,就是发展对身体的专注与觉观,减少对它的攀执和爱欲。还有,就是培养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量与质都感到满足。

  五、随喜

  嫉妒是投生在阿修罗道的主要原因,我们要以随喜他人的善行来对治它。随喜他人,嫉妒心自然而然就会平息下来。随喜有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说明:如果我们看到有人修习佛法、行布施或做其它善事,因而生起随喜心,这种随喜和原本的善行是具同等价值的,所累积的善业也是相同的。同样地,如果我们随喜他人做恶,那麽所累积的恶业也是一样的。一旦我们的心已习於做恶,要生出善心就很困难了。

  经由修行,我们持续地培养善心、慈悲和随喜的胸怀,结果便会变得习於行善,恶业也会慢慢减少。我们必须要去感受了解善行的好处是什麽,以及做恶会带来什麽样的痛苦和损害。

  六、对治骄慢的一般方法以及究竟方法

  我们已讨论过,生在天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善行中掺混著骄慢的结果。事实上,有两种方法可以对治骄慢,一种是一般方法,另一种是究竟的方法。如果有人称赞我们,我们因而觉得自傲,此时就应该想想其他比我们行的人,这样做,我们的傲慢就会减少――这是对治骄慢的一般方法。再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别人恭维我们的身材长得很高,而使自己觉得骄傲时,就要去看看身材比我们长得更高的人,这样一来,我们便会知道自己一点也不怎样,骄慢就会减少;如果有人说「你很富有。」我们就必须想想比自己更富裕的人,然後便会明了,我们对于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根本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也是一个一般的对治方法。

  从一开始就要了解,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要尽力以了悟无我的智慧,探知空性。当这样的般若智慧生起时,我们就会明白,在那里根本没有一个「我」可以骄傲的――这是一个对治骄慢的究竟方法。

  四门与忏悔

  有四种行恶的可能,传统上称为「四门」。首先是一个人的愚痴非常重,以致没有善恶的观念,因此,也没有机会忏悔、清净恶行;第二是一个人虽然知道什麽是善恶,但并不相信真有这回事,由于对善恶的意义没有真信,因此忏悔也非常不可能的,第三是一个人虽然相信善恶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它牢记在心――总是忘掉;第四是一个人能够分辨善恶,相信它们,虽也没忘记,但因为心中的染污太重,以致依然行恶。

  在第三和第四状况的人,可以藉由忏悔来清净,因为了解恶行会导致痛苦的人,才能决心藉著净业的方法来消除痛苦。

  一、忏悔四力

  忏悔净障的过程需要四种不同的力量。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神圣的忏悔对象。他必须远离一切恶行与障碍,具真正能清净罪障的力量,并且富于慈悲与智慧,我们可在这位上师或精神上的法友面前忏悔恶行。如果没有上师可当为忏悔的对象,我们可以用佛菩萨的相来代替,也可以在佛塔或寺庙,或具加持力的圣物前忏悔。开始时,我们先对这些忏悔的对象或上师做或多或少的供养。第二,基于了解所造恶行的不当,我们需要忏悔力。第三,要大声认错,念出忏悔的内容。我们可以说:「从无始以来的多生中,无论我造过什麽恶业,我祈求您,请您平息净除它。」此时,如果你记得自己犯过哪些错误,便一一举出来,否则就如此想:「虽然我记不得了,但任何经由我的身、口、意所做的恶行,由于您的本觉智慧都能了知。我祈求您,请您清净我这些罪障。」最後,我们需要第四种力量――发誓不再重犯。这是四项中最难做到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昨天突然中毒,还未死,他便会去寻找能够解毒的医生,同时,也会因自己无知吃下毒药而深感後悔――恶业的苦果就像毒药一样,当我们在圣洁的上师或佛像前忏悔时,心中也应充满悔意「我真的非常後悔自己造了恶业。」

  忏悔罪障须及时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而恶业的力量与时俱增。如果我们死了,罪障还未被净除,就再也没机会了,我们会因此在未来世中受苦。所以,我们不能这样想:「哦,我再等一个月,或明年再忏悔吧!.」

  噶玛噶举傅承持有者之一的冈波巴大师,回家乡後,曾以一例说明净业的急要性。他说,这就像有人掉下悬崖,但手抓到一条藤而悬在那里一样。藤的一边有只白老鼠在啃它,藤的另一边有只黑老鼠在嚼著它:悬崖下面,则有熊熊烈火、毒蛇以及各种剧烈的苦痛在等著他:而在悬崖上,则是他的同伴和朋友们;他住上看著他们,热切哀求著:「拜托!请帮助我吧!」

  在这个比喻中,悬崖下的火和蛇代表下三道的痛苦;挂在悬崖边将死的人,代表他没有力量把自己往上推,随时都有可能坠下;葛藤象征他的寿长,而二只老鼠啮啃著藤,正表示此人的生命一天天、一夜夜地减少;悬崖上的友伴,就是能够帮助他的佛菩萨们;而他向友伴们真切地哀哀求助,代表的就是忏悔和悔过。

  二、其它的净业方法

  我们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清净罪障。我们可以念诵佛号,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毗卢遮那佛、不动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或是念诵他们的心咒。我们还可以念经,例如:《大解脱经》和《心经》等。如果我们受持菩萨戒,没有损坏戒条,便能清净恶业。修持如大手印或大圆满的法,也有相同的作用。因为藉由这些修行,我们才可以成佛,而在那同时,业障也会自动净除。

  三、戒律的堕毁

  由于我们可能破戒,所以须以还净来补救。谈到出家人的戒律,别解脱戒总共有二百五十一条,其中四条是根本戒,只要破了其中之一,便破了一切戒。例如:有个和尚看到了一个人,心里想:「我不喜欢他,我要杀了他。」这时,戒还未破。接著,和尚猛击他的头,并真打死了他,戒仍然没破。和尚一看到自己做的事,说:「我犯了多可怕的错误!.我居然杀了人,真可怕!」他深觉後悔,戒还是没破。但如果和尚随喜自己的作为,心想:「他翘掉了!太好了!」那时戒就破了。破戒必须由身、口、意三者始能完成――想法、实际的行动、以及对自己所为、所表现出的高兴。

  至于菩萨戒,只要有「我想杀那个人」的想法,就算已经违戒或毁戒了,因为菩萨戒主要是心戒,而出家的别解脱戒则是与行为有关。

  金刚乘的戒律又称三昧耶戒。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只要在心里想:「原来就是这样嘛,没什麽了不起!」就损减或破毁了三昧耶戒。为什麽这样?因为在金刚乘中,行者必须视一切众生为勇父与空行的圣众,并应视五大元素为五方佛与五方佛母。而只要一有俗世不净的念头,就自动损减了三昧耶戒,不过,还未破及根本戒。

  虽然金刚乘的根本戒律有十四条,但实际上的三昧耶戒条则多得数不清――有几百万条,这是由于与心念有关之故。因此,禅观金刚萨埵以及念诵他的咒语,便成为相当重要的事.经典上说,我们应该在二十四小时中,忆念金刚萨埵并念诵百字明咒六次,即每四小时一次,白天夜晚各三次。如果我们记得所犯的过错,在四小时内忏悔,就能立即把业清净。这就是我们要以此方式来忆念金刚萨埵和念诵其咒的原因。

  四、正确的发心

  忏悔业障时,正确的发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想:「我只忏悔自己的业障。」便属声闻缘觉之道。此道较低,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个人的解脱。不过,如果我们这样想:「我要为自己和一切六道众生的罪业而忏悔。」这样的发心就广大多了。我们应为无明愚痴、以及本身无法净业的人来忏悔消业。这种方法非常具大力,可以积聚很大的功德,兼具了大乘与金刚乘的特质。

  五、无疑无惑的忏悔

  我们要了解:最佳的忏悔方式,就是完全不带一丝怀疑的忏悔,这点很重要。

  举例来说,缝纫时,我们可以挑选利针或钝针来用。利针很好用,但若需要钝针,也勉强可用,因此针的锐利相当于心的敏锐度。就算这样说,如果我们用叉子来缝,则不管它多利,也不能使用――叉子就代表怀疑。忏悔时,如果我们能以毫无疑惑的心,确信忏悔定能净业消障,则它就一定能清除我们的罪障。

  

  

《忏悔净障》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福慧二资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