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问答录
问:谈到消除执著,我对消除自我、物欲等的执著是没什麽问题,但我对自己的家庭、妻儿等这些亲密关系人的爱执要怎麽办?
答:断除对事物的执著,与将关系完全切断或抛弃,这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此处所说的是一个放松执著的问题。例如:你住在一家旅馆里,当你停留在那儿时,你要与旅馆的其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由于同住一起,便要以慈悲和爱心相待。但你不会永远住在那家旅馆里,总会有离开的时候。当你要离开旅馆到别的地方时,便得先为行程预做打算。同样地,此生你与朋友、孩子、亲戚、父母等维持相亲相爱的关系,绝对是很重要的;但在死亡那一刻,你便要把一切抛诸脑後,包括你所爱的人、你的财富和身体,这一切绝对都要舍离。死亡时,你唯一可资凭藉的就是佛法,以及一生当中行善利他所积聚的善业资粮。它可以助你转生善趣――再投生时,身体健全、福德具足,让你再遇佛法。但要保持如此,现在就要做准备。你应牢记一点,那就是没有人能逃避死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碰上,一如你不会永远住在这家旅馆里,早晚你要搬出去。牢记死亡和无常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假如你与旅馆内的某些人有冲突、处不好,你可以想:我不会住在这里很久,这事我知道该如何办――时间不会太久的,我可以忍耐。了解你只是短暂的住在这个身体里面,便能训练自己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产生耐性。
问:我有一个供养的问题。一般我们是尽自己所能供养最好的,但我现在有一个朋友入院,全身吊满了仪器和药罐。他非常想用身体做供养,也想知道如何供养他唯一所剩的东西——他的病痛。在想这样做的同时,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是谁的病痛?我想如果我能鼓励他这样去做,将会是件好事,但我需要别人的指点。
答:有时想完全了解他人的想法是件很难的事,所以我无法肯定他心里所想的。病得那麽严重,躺在医院里一定非常不好受。如果单由你的话听来,好像他想供养的就是病痛,有可能他暗自在想:也许这是一个消除我的痛苦的方法。一个佛教徒碰到这种情况时,要用下面方式来处理:「愿一切众生的痛苦摄入我的痛苦中。」以这样的方式,你便能担当一切众生的苦痛,并祈愿经由这样,他们将获得幸福安乐。如你能以这种悲悯的心态来走过自己的疾病和痛苦时,便有可能消除极大的业障。事实上,这是处理病痛最好的方式,那就是——不要想把它移转到别地方去,真实地去体验它,并且进一步地去担负一切众生的苦痛。不过对象如果不是佛教徒,你建议他不仅不要把自己的痛苦消除,还要去担负别人的,可能会使得他觉得很沮丧,因此,你要审慎的视情况做出最好的决定。事实上,再也没有比将自己的苦痛转变成利他的工具更为殊胜的方法了。在真言乘里,有些教法是以自己的痛苦和恼障来供养诸佛菩萨,依此,它们转化成为不同的智慧,但这需要具备足够的福德,以及猛力的修行。
问:事实上,我的朋友了解到他的病痛教给了他很多,而真的,那也是他所能给的最珍贵的东西。他想用方法把它转化,而也许除了这样,他再也不需要去净化它了。
答:通常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伟大的老师,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质。例如:当你在极端痛苦时,心便会被降服,骄慢也不会那麽明显了。另外,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别的众生正在遭受什麽,你的慈悲也会因此而生起,你了解到:对!这就是别人正在遭受的。你开始理解到轮回是什麽,这是痛苦第二个正的面。然後,假如你认真的去观视痛苦,便会了解:痛苦的起因是来自自己本身的不善与恶行;你会了悟到: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的行为把我带进了这样的困境,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换另一种方式,全心去行善。
这三种痛苦的特质说明了它对佛法修行的益处,快乐就无法这样影响我们。通常当一个人走运时就会更骄傲:我真是特别,福气这麽大!.得意洋洋不会带领你去同情别人,因为你只会沉浸在你自己的喜乐中。另外,快乐无法让你了解恶行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要避免;快乐也不会让你了解修行善业的必要性,因此,痛苦对我们是相当有助益的。
问:关于人死亡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以吉祥卧姿等等的教法。做为一个救济院的义工,我常要面对临终的老人,我在想,我要怎样做才是恰当,才能把所学的实际应用?如何向非佛教徒说明?我是否能仅以一个为自己将来利益著想,避免坠入恶道的教法来向之说明?即使他们不相信转世,是否也能这样做?
答:你能在救济院帮忙,真是太好了,我很感激你有这个发心帮忙临终的人。这里有三种基本的方法,你可以在工作上使用。一个人在将死时所采取的姿势。你记得这是佛陀圆寂时的姿势,当我们确定自己将死时,也采取同样姿势。你面向右,侧卧,两脚伸直,左腿搁在右腿上;右手枕在脸颊下,以食指堵住右耳,小指堵住右鼻孔,呼吸由左鼻孔出入。两腿相叠,关闭了下半身的二门,防止坠入恶趣——也就是地狱道以及饿鬼道。关闭右耳,可防止转生为一种特别的恶鬼;关闭右鼻孔,则可避免生于阿修罗道。左鼻孔张开著,可投生为人、修持佛法,或有一个极好的转世。这是可能的,因为命终最後一刻,心与气(脉)合一,由左鼻孔出去。即使对象是非佛教徒,由于死亡来临时,大部分人都很害怕,因此,不会拒绝任何对来世有益的希望和意念。所以,有可能你可以请他们照这样做,告诉他们,这有助于他们到好的地方去。你也可以告诉他们,当人死亡时,神识可能会由左鼻孔出去,如果他们能配合呼吸,专注于上,对他们会有帮助。你不需要用「转世」这个字眼,你可以只说这有助于他们到一个好地方,或诸如此类等等。
下一个法子是帮助临终的人专注在明觉上。不要谈及他们的脚,因为那会将他们的心识带往身体下部,导致投生下趣――避免提及这些。下面二门关闭後,心识便无法由此而出。当你向死者讲话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用非常柔和,充满敬意和关怀的声音来沟通。因为,如果嗔心一起,或有什麽干扰了他们的心,便会出现反效果――例如,引导他们到一个不好的地方。因此,人临终时,房间的气氛要很安详,这点十分重要。同时,你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要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当他们躺著,而你站在他们的头前方时,你可以轻揉他们的头顶,直接引导他们的神识到对的位置。那里通常有一小撮卷毛,也就是头盖骨上的一小块凸起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轻轻的小力摩擦,你的手指向哪个方向移动,都没关系,只要轻轻地按摩,把觉知带到那里。当你这样做时,你可以告诉他们:不论他们信仰哪个本尊或神,都在他们头顶上的那个地方与他们相随。你也可以说,这就是他们的灵魂心识要从身体离开的地方。如果你能以一种温柔仁慈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自然地把觉性专注在一个高点上,肯定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他们的神识可以由那里离开肉体,让他们再转世获得人身。
在第三个方法中,如果你和这位临终的人都是佛教徒,便可以为他念祈祷文。如果对方不是佛教徒,便在自己心里默祷就好,不要因为说了什麽而干扰到亡者,这点很重要,你自己要视情况做判断。除了祈求外,你也可以念观音菩萨的咒语「嗡吗呢呗咩吽」,这将大有帮助。
卡卢仁波切过去常讲一个故事来说明,当一个是佛教徒,而另一个则不是的情况下,如何来处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善巧方法的例子。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女人,母亲已过逝,留下父亲与她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木匠,也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不喜佛法,而女儿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天,她的父亲生病了,病情很严重,几近断气阶段。女儿自然很心急,不知要怎麽做才能帮助他投生到善道。她想了很久,最後走到床前对父亲说:「阿弥陀佛马上就需要一间房子,我已先把你的工具送过去了,不用担心,但你一定要马上到那里,必须立刻动工才行!」他听懂了。「知道了!有一个工作要我马上去做!我要到阿弥陀佛那儿盖一间房子。」她也帮他的头顶梵穴轻轻按摩,把他的心识引到上面。断气时,他全心全意都在想著,他要快点去阿弥陀佛那里,也这样办到了。这位上师说,他很快就往生净土了。
问:决定一个人投胎转世到何处的能力,依什麽而定?
答:当我们行做恶业时,这些恶行便会在我们心里留下一个轨迹、一颗种子。当这些潜在的因子开始活跃时,我们便会经历痛苦的事,或投生到下三道。反之,如果我们行做善业,善行的种子便会留在我们心里。遇到合适的因缘,时机成熟时,便会结出善果。
如果你以一地或二地的菩萨来看这个问题时,肯定他们有某些异於常人的特质。我们常依习气业力做事,而这些是时时在改变的。不过,心有某些不变的特质,与它永不分离。这些特质也许会暂时隐藏起来,但在怔悟时,终会显现出来。月亮不管多明或多暗,总是丝毫不减地高挂在那儿。这些心的特质也是一样,菩萨的初地,已有某些特质是不退转的,就像新月可见的那部分。当更多的特质显露出来,而缺点除去时,恒常圆满的月亮也就完全的显现出来了。因此,藉由修行,不断开展的力量,掌控了我们的转世投生。
问:我了解您刚所提,痛苦的前两个逆增上缘,就是教导我们对别人谦卑和慈悲,但我想请您多解释一下第三个。我不甚了解如何能由痛苦――恶行与痛苦的关系中学到东西。例如有人出车祸,而错不在他,又如何解释?
答:这种情况不容易解释,但这样可以比较好了解,就是问自己:「假如我没有投胎,没有这个肉身,会出意外吗?」显然地,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有身体的这个事实,本身就表示我们一定会受苦,肉身是我们一切受苦的根本。常常我们没做什麽大错特错的事而受苦时,便会想:「我是无辜的,我没做错事,为什麽这种事会发生在我…
《生与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