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
問答錄
問:談到消除執著,我對消除自我、物欲等的執著是沒什麽問題,但我對自己的家庭、妻兒等這些親密關系人的愛執要怎麽辦?
答:斷除對事物的執著,與將關系完全切斷或抛棄,這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此處所說的是一個放松執著的問題。例如:你住在一家旅館裏,當你停留在那兒時,你要與旅館的其他人維持良好的關系。由于同住一起,便要以慈悲和愛心相待。但你不會永遠住在那家旅館裏,總會有離開的時候。當你要離開旅館到別的地方時,便得先爲行程預做打算。同樣地,此生你與朋友、孩子、親戚、父母等維持相親相愛的關系,絕對是很重要的;但在死亡那一刻,你便要把一切抛諸腦後,包括你所愛的人、你的財富和身體,這一切絕對都要舍離。死亡時,你唯一可資憑藉的就是佛法,以及一生當中行善利他所積聚的善業資糧。它可以助你轉生善趣――再投生時,身體健全、福德具足,讓你再遇佛法。但要保持如此,現在就要做准備。你應牢記一點,那就是沒有人能逃避死亡,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碰上,一如你不會永遠住在這家旅館裏,早晚你要搬出去。牢記死亡和無常另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假如你與旅館內的某些人有沖突、處不好,你可以想:我不會住在這裏很久,這事我知道該如何辦――時間不會太久的,我可以忍耐。了解你只是短暫的住在這個身體裏面,便能訓練自己對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産生耐性。
問:我有一個供養的問題。一般我們是盡自己所能供養最好的,但我現在有一個朋友入院,全身吊滿了儀器和藥罐。他非常想用身體做供養,也想知道如何供養他唯一所剩的東西——他的病痛。在想這樣做的同時,他産生了一個疑問――這是誰的病痛?我想如果我能鼓勵他這樣去做,將會是件好事,但我需要別人的指點。
答:有時想完全了解他人的想法是件很難的事,所以我無法肯定他心裏所想的。病得那麽嚴重,躺在醫院裏一定非常不好受。如果單由你的話聽來,好像他想供養的就是病痛,有可能他暗自在想:也許這是一個消除我的痛苦的方法。一個佛教徒碰到這種情況時,要用下面方式來處理:「願一切衆生的痛苦攝入我的痛苦中。」以這樣的方式,你便能擔當一切衆生的苦痛,並祈願經由這樣,他們將獲得幸福安樂。如你能以這種悲憫的心態來走過自己的疾病和痛苦時,便有可能消除極大的業障。事實上,這是處理病痛最好的方式,那就是——不要想把它移轉到別地方去,真實地去體驗它,並且進一步地去擔負一切衆生的苦痛。不過對象如果不是佛教徒,你建議他不僅不要把自己的痛苦消除,還要去擔負別人的,可能會使得他覺得很沮喪,因此,你要審慎的視情況做出最好的決定。事實上,再也沒有比將自己的苦痛轉變成利他的工具更爲殊勝的方法了。在真言乘裏,有些教法是以自己的痛苦和惱障來供養諸佛菩薩,依此,它們轉化成爲不同的智慧,但這需要具備足夠的福德,以及猛力的修行。
問:事實上,我的朋友了解到他的病痛教給了他很多,而真的,那也是他所能給的最珍貴的東西。他想用方法把它轉化,而也許除了這樣,他再也不需要去淨化它了。
答:通常痛苦可以成爲我們一個偉大的老師,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質。例如:當你在極端痛苦時,心便會被降服,驕慢也不會那麽明顯了。另外,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別的衆生正在遭受什麽,你的慈悲也會因此而生起,你了解到:對!這就是別人正在遭受的。你開始理解到輪回是什麽,這是痛苦第二個正的面。然後,假如你認真的去觀視痛苦,便會了解:痛苦的起因是來自自己本身的不善與惡行;你會了悟到: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的行爲把我帶進了這樣的困境,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換另一種方式,全心去行善。
這叁種痛苦的特質說明了它對佛法修行的益處,快樂就無法這樣影響我們。通常當一個人走運時就會更驕傲:我真是特別,福氣這麽大!.得意洋洋不會帶領你去同情別人,因爲你只會沈浸在你自己的喜樂中。另外,快樂無法讓你了解惡行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因此要避免;快樂也不會讓你了解修行善業的必要性,因此,痛苦對我們是相當有助益的。
問:關于人死亡時,要采取正確的姿勢,以吉祥臥姿等等的教法。做爲一個救濟院的義工,我常要面對臨終的老人,我在想,我要怎樣做才是恰當,才能把所學的實際應用?如何向非佛教徒說明?我是否能僅以一個爲自己將來利益著想,避免墜入惡道的教法來向之說明?即使他們不相信轉世,是否也能這樣做?
答:你能在救濟院幫忙,真是太好了,我很感激你有這個發心幫忙臨終的人。這裏有叁種基本的方法,你可以在工作上使用。一個人在將死時所采取的姿勢。你記得這是佛陀圓寂時的姿勢,當我們確定自己將死時,也采取同樣姿勢。你面向右,側臥,兩腳伸直,左腿擱在右腿上;右手枕在臉頰下,以食指堵住右耳,小指堵住右鼻孔,呼吸由左鼻孔出入。兩腿相疊,關閉了下半身的二門,防止墜入惡趣——也就是地獄道以及餓鬼道。關閉右耳,可防止轉生爲一種特別的惡鬼;關閉右鼻孔,則可避免生于阿修羅道。左鼻孔張開著,可投生爲人、修持佛法,或有一個極好的轉世。這是可能的,因爲命終最後一刻,心與氣(脈)合一,由左鼻孔出去。即使對象是非佛教徒,由于死亡來臨時,大部分人都很害怕,因此,不會拒絕任何對來世有益的希望和意念。所以,有可能你可以請他們照這樣做,告訴他們,這有助于他們到好的地方去。你也可以告訴他們,當人死亡時,神識可能會由左鼻孔出去,如果他們能配合呼吸,專注于上,對他們會有幫助。你不需要用「轉世」這個字眼,你可以只說這有助于他們到一個好地方,或諸如此類等等。
下一個法子是幫助臨終的人專注在明覺上。不要談及他們的腳,因爲那會將他們的心識帶往身體下部,導致投生下趣――避免提及這些。下面二門關閉後,心識便無法由此而出。當你向死者講話時,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用非常柔和,充滿敬意和關懷的聲音來溝通。因爲,如果嗔心一起,或有什麽幹擾了他們的心,便會出現反效果――例如,引導他們到一個不好的地方。因此,人臨終時,房間的氣氛要很安詳,這點十分重要。同時,你對他們的一舉一動也要小心翼翼、十分謹慎。當他們躺著,而你站在他們的頭前方時,你可以輕揉他們的頭頂,直接引導他們的神識到對的位置。那裏通常有一小撮卷毛,也就是頭蓋骨上的一小塊凸起的地方。在這個地方輕輕的小力摩擦,你的手指向哪個方向移動,都沒關系,只要輕輕地按摩,把覺知帶到那裏。當你這樣做時,你可以告訴他們:不論他們信仰哪個本尊或神,都在他們頭頂上的那個地方與他們相隨。你也可以說,這就是他們的靈魂心識要從身體離開的地方。如果你能以一種溫柔仁慈的方式來與他們溝通,讓他們自然地把覺性專注在一個高點上,肯定會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的神識可以由那裏離開肉體,讓他們再轉世獲得人身。
在第叁個方法中,如果你和這位臨終的人都是佛教徒,便可以爲他念祈禱文。如果對方不是佛教徒,便在自己心裏默禱就好,不要因爲說了什麽而幹擾到亡者,這點很重要,你自己要視情況做判斷。除了祈求外,你也可以念觀音菩薩的咒語「嗡嗎呢呗咩吽」,這將大有幫助。
卡盧仁波切過去常講一個故事來說明,當一個是佛教徒,而另一個則不是的情況下,如何來處理。這是一個很好的善巧方法的例子。故事是關于一個年輕女人,母親已過逝,留下父親與她相依爲命。父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木匠,也極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不喜佛法,而女兒卻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天,她的父親生病了,病情很嚴重,幾近斷氣階段。女兒自然很心急,不知要怎麽做才能幫助他投生到善道。她想了很久,最後走到床前對父親說:「阿彌陀佛馬上就需要一間房子,我已先把你的工具送過去了,不用擔心,但你一定要馬上到那裏,必須立刻動工才行!」他聽懂了。「知道了!有一個工作要我馬上去做!我要到阿彌陀佛那兒蓋一間房子。」她也幫他的頭頂梵穴輕輕按摩,把他的心識引到上面。斷氣時,他全心全意都在想著,他要快點去阿彌陀佛那裏,也這樣辦到了。這位上師說,他很快就往生淨土了。
問:決定一個人投胎轉世到何處的能力,依什麽而定?
答:當我們行做惡業時,這些惡行便會在我們心裏留下一個軌迹、一顆種子。當這些潛在的因子開始活躍時,我們便會經曆痛苦的事,或投生到下叁道。反之,如果我們行做善業,善行的種子便會留在我們心裏。遇到合適的因緣,時機成熟時,便會結出善果。
如果你以一地或二地的菩薩來看這個問題時,肯定他們有某些異於常人的特質。我們常依習氣業力做事,而這些是時時在改變的。不過,心有某些不變的特質,與它永不分離。這些特質也許會暫時隱藏起來,但在怔悟時,終會顯現出來。月亮不管多明或多暗,總是絲毫不減地高挂在那兒。這些心的特質也是一樣,菩薩的初地,已有某些特質是不退轉的,就像新月可見的那部分。當更多的特質顯露出來,而缺點除去時,恒常圓滿的月亮也就完全的顯現出來了。因此,藉由修行,不斷開展的力量,掌控了我們的轉世投生。
問:我了解您剛所提,痛苦的前兩個逆增上緣,就是教導我們對別人謙卑和慈悲,但我想請您多解釋一下第叁個。我不甚了解如何能由痛苦――惡行與痛苦的關系中學到東西。例如有人出車禍,而錯不在他,又如何解釋?
答:這種情況不容易解釋,但這樣可以比較好了解,就是問自己:「假如我沒有投胎,沒有這個肉身,會出意外嗎?」顯然地,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有身體的這個事實,本身就表示我們一定會受苦,肉身是我們一切受苦的根本。常常我們沒做什麽大錯特錯的事而受苦時,便會想:「我是無辜的,我沒做錯事,爲什麽這種事會發生在我…
《生與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