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

  大手印

  第一部份

  今天我們要做的開示是無上大手印。無上的大手印就是究竟的法身智慧。究竟的法身智慧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有時候說是大手印,有時候說是大圓滿,也有時說是中觀。

  究竟法身智就是不變的自心本性,這不變的佛性是每一位衆生都具有的,然而由于自身迷惑的緣故,因此無法了悟到此本具的佛性。證悟的人則都已了悟到,並與其合一。他們由于對衆生不可思議的慈悲心,故現凡夫身,給予衆生佛法的教導,幫助他們也能證悟大手印――或曰大圓滿、中觀……等,所以今天的開示,主要是講法身――究竟智。

  如同剛才所說,由于這些大成就者,才能將佛法傳了下來。雖然他們傳法的目標都是希望衆生能夠證得究竟法身,但所用的術語各有不同,所說的教法也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曾經在《楞伽經》與《叁摩地王經》這兩本經裏提到,在末法時代,有一位大師會出現,廣泛地弘揚、整頓佛法,這位大師就是第一世的蔣貢康楚罹卓他耶仁波切。第一世的蔣貢仁波切曾經寫作集結了五大部經典,稱爲《五寶藏》。裏面把在末法時代已經變質,而失去其神聖與真實的佛法,全部又再修正過來。所以,《五寶藏》對末法衆生有很大的利益,不只能擴展佛學知識,還能令衆生深入了解佛法,終究證悟佛果。

  因此,今天我所依據的,就是第一世蔣貢仁波切所作的《大手印證道歌》(請參考「附錄」)。

  在第一世蔣貢仁波切的《金剛歌》中,一開始就先贊歎他的上師其實和金剛總持是無二無別的。第一世蔣貢仁波切的上師,就是第九世的錫度仁波切――貝瑪甯借汪波。傳統上,這些大成就者都是非常地謙虛,所以,第一世蔣貢仁波切在一開始時,就說他這個教法其實都是直接從他的上師,也就是第九世的錫度仁波切所得來的;他自己本身過去實際上是非常愚癡的,並無了悟到心的體性,由于上師完全無漏的法教及加持,才能夠從世間八法中扭轉過來,將煩惱減到最低的程度,從而漸漸了悟到心的體性。所以,仁波切在這裏非常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一個凡夫,以這樣的方式來述說自己。

  接下來,第一世的蔣貢仁波切更進一步解釋說,他是如何證悟到寂靜光――也就是法身.他說由于他對上師的淨信心,以及沒有墜毀對上師的叁昧耶,加上上師的加持,與上師的心合而爲一,才能夠證悟到寂靜光(法身)。又說在證悟法身(寂靜光)時的感覺是:沒有把念頭壓抑或放棄,只是安住在念頭的本性上,亦即證悟到念頭的體性、本質是什麽。我們可以從《大手印祈請文》中的一句偈頌了解到這點:「妄念體性即法身。」這個就解釋了剛才仁波切所說的法身爲何。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排斥或是放棄任何念頭,念頭一現,只要去觀視其真實的本質是什麽即可;不須去拒絕它,也不須刻意地提起任何念頭,只要去觀照它的本體即可。因此,這種體驗就好似太陽光,非常的明亮。所以,蔣貢仁波切說他的證悟其實就是傳承不斷地傳下來、加持下來的,能夠證悟到法身是在此生中非常歡喜、非常愉悅的一種體悟。

  由于第一世蔣貢仁波切對他的上師具有絕對的淨信心,所以激發了他唱出這首《金剛歌》,就是現在我要開示的這首《大手印證道歌》。另外,也由于他對末法衆生的悲心,因此吟出了這首歌。歌裏根據第一世蔣貢仁波切所說,大手印傳承從一開始到他都沒有間斷過。第一位祖師是帝洛巴,他從蓮師的烏金淨土,直接得到了傳承,然後把傳承傳授給那洛巴祖師這位大成就者。那洛巴祖師不僅由上師處得到了口授,而且非常精進地修行,終于得到圓滿成就。然後,他杷這個傳承給了瑪爾巴大師,他是喜金剛的化現,完全能夠了悟上師所傳給他的內、外教法的意義。由于他能了悟內在教法的意義,加上精進修行,終于獲得圓滿的成就.瑪爾巴祖師是噶舉派教法的起源,像河流的源頭一樣,他再把這個教法傅給密勒日巴祖師,再傳岡波巴祖師――當時岡波巴祖師就住在密勒日巴祖師的東部。岡波巴祖師原已證悟了十地菩薩的果位,當他傳授大手印教法時,自己也同時證得了圓滿的佛果,完全開悟。岡波巴祖師的噶舉派(又稱建波噶舉)在叁個地方有影響力,在西藏的叁個地方建立了叁座寺院。叁座寺院等于是叁個壇城,這叁個壇城代表了他本身的身、語、意。身的代表是第一世DB法王的寺院,在西藏東部,稱爲噶瑪寺;語的代表是八蚌寺;意的代表是祖普寺。所以第一世蔣貢仁波切說,正確清淨不斷地傳承是這樣一直傳下來的,衆生如果能夠修習這個教法,一定會得證悟。這就好比有好的弓與箭,只要把弓拉得越大,箭就會射得越遠。毫無疑問,這是因爲弓的張力,把它拉緊,箭自然就能射得遠了。所以,同樣的,這個教法是非常正確無誤,利益非常大的,只要衆生能夠修行,一定能夠得到證悟。

  一個人越能深入證悟心的體性,他對衆生的慈悲就越深廣;菩薩的果位如果越高,其利他的心也就越廣。我們由于福德與智慧的積聚,加上對上師的信心,便能證悟大手印,也就是心的本性。雖然證悟大手印僅是一法,但其所涵蓋的卻是一切諸法。就好像太陽的光,太陽光一照射,就能除去一切的黑暗;我們並不需要許多不同的陽光來照亮不同的黑暗處,由于上師的加持,加上行者本身精進的修行、福德的積聚,以及傳承祖師們的智慧,一定有機會得到證悟的。此證悟能夠得到遍知的心,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能預知到,在末法時代有第一世的蔣貢仁波切,以及DB法王這兩位賢者將示現利益衆生。佛陀之所以能預知到數千年以後的事,是因當一個人證悟到心的體性之後,他的心便再也沒有任何迷惑煩惱的緣故。我們爲了要得到證悟,「一定要修行」的意念催動著,使自心能夠接受法教。舉例來說,一個很富有的父親,他的孩子出世以後,就自然而然是一個很富有的人,源於他父親辛苦的工作而富有的緣故。據說,雪山的獅子與大鵬金翅鳥所生的後代,一生出來就很強壯,具有很大的力量,這是因爲父母本身具有大力的緣故。同樣地,噶舉傳承的大手印教法也具有非常大的力量,這是因爲傳承祖師們終生非常精進修行,而證悟了體性。所以我們現在只要對上師有淨信心、聖觀,毫無疑問的,一定能證悟大手印;反之,如果我們對上師無任何信心,不以聖觀對待,修行只是爲了一時的好奇,那就不會有任何證悟的因子。常常行者沒有得到任何體悟,便以爲大手印教法本身沒什麽力量,但其實是因我們自己缺乏信心、聖觀所致。所以,第一世蔣貢仁波切說,如果我們有淨信心,便肯定能夠證悟。

  所以,如果我們能從具德的上師那裏獲得不間斷傳承的法教,再加上自己不破叁昧耶的話,便一定能證悟大手印――也就是心的體性;反之,如果我們沒有一位具德的上師,沒有經由此具德上師以不間斷傳承的法教來教導我們,給予我們正確的口傳,那麽即使我們閉關多年,也不會有任何證悟的。所以如果我們所接受的法教不是來自一個不間斷的傳承,也不是由一位具德的上師所傳下來的正確教法,那麼不要說閉關、修行,有時越修,煩惱不但不減少,慢心還會增加。另外,如果沒有正確的佛學知識,即使閉關多年,也不能明心見性;沒有一位正確教導我們修行的人,只是自己胡亂猜想著修――例如:有些人以爲數息就是禅修……等等――像這樣的話,即使閉關修了許多年,也不會登菩薩地,也不會有任何證果的。爲什麼呢?這就好像是如果我們種植什麼,一定要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有了肥沃的土地,才能有所收獲;如果把種子播種在沙地上,便沒有任何東西長得出來。有了肥沃的土地,我們還要給予陽光、適當的溫度和灌溉澆水;自己本身也要工作,把種下的種子好好維護,這樣植物便會慢慢長出來,種下去的東西也才會開花結果。一般都認爲,我們現在已處於末法時代,所以大概無法證悟大手印了。爲不使別人可能會這樣想,蔣貢仁波切特別說,他自己本身原來也是一個煩惱多、非常愚癡的人,但由于值遇第九世錫杜上師的教導,以及清淨的傳承,因此即使自己是個凡夫,愚癡且懶散,也終于得到證悟大手印的成就,這顯示出大手印的法門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很大。在末法時代,有很多冒牌的上師,他們假裝知道怎樣修行,可是自己本身既無傳承又無證語,所以,如果你跟這類冒牌的上師來修行,便無法證悟心的體性,因爲他們自己本身也無法證悟的緣故。在末法時代,我們必須要很小心。我們現在就好像第一世的蔣貢仁波切一樣,如果我們已有一位具德上師,再加上上師所授的是一個不間斷的傳承,那麼不管我們多愚劣,也都能像蔣貢仁波切一樣得到證悟。

  大手印可先從兩個層面來談,第一個是「根」大手印,第二個是談煩惱如何使我們無法證悟到心的本性――也就是大手印。

  首先講根大手印。根大手印是心的體性――佛性。一切衆生都具有跟佛一樣的佛性,不論質與量,都和佛完全一樣,所以一切衆生與佛是無二無別的,由于煩惱故,以致多劫以來還未能證悟佛果,一直處于輪回之中。但以大手印的真實體性來說,輪回跟涅槃是不二的,念頭本身也是超乎一切分別的,沒有彼此、對錯,完全超越心意的概念。所以在般若波羅蜜中就說,這是超越一切語言、文字的。是我們凡夫本具的清淨心,由于煩惱,以致無法證悟到心的體性,一旦煩惱的心清淨了,就能證悟到大手印。當我們證悟到大手印時,大手印也就是心的實體性,它一直是相同不變的,它的量與質不因爲我們的證悟而有所增加,也不因我們尚未證悟而有所減少。舉個例子來說,大手印是遍在一切的,它本身即具一切遍在的現象、體性,我們以虛空來做解釋:即使衆生迷惑,大手印還是遍在的,就好像虛空是遍在一切、不變一樣,不管是否有一面牆在那裏,或不管我們是否快樂,抑或感覺世界是否和平――不管情形如何,虛空依然不變。所以大手印的體性是不變的、是清淨的。它本…

《大手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道次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