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P2

  ..續本文上一頁身雖然不變、清淨,但卻無有一個實體存在。不但沒有一個實體存在,它更是永遠不息、永遠遍在的。所以就好似虛空一樣,遍在一切處,即使是死亡、出生,它還是完全不變,也完全都還在。

  以上說明了根大手印――就是心的體性,但由于我們的煩惱,以致阻礙了大手印的證悟。

  一切諸法都是不離法、報、化叁身的。空性是法身,明性是報身,而化身就是一切諸法能夠非常明晰正確地自行顯現,這個本身就是化身。當談到叁身、空性、不具實性……等時,我們會覺得這樣不對,應該不是空的,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曆生、老、病、死等等,所以一定有什麽東西存在,不會是空的。但實際上來說,這些生、老、死等,都是經由一種所謂業感緣起的關系,除了因自己所積造的業力令之發生以外,從未有任何事真正發生過。舉例來說,我們今天所處的屋子裏面,對一般人而言,是一棟建築物,一個我們住的房子;但如果是一位天人在這裏,他所感覺的,並不是一間普通的房子,而是天宮,在天宮裏面的人,都是非常美麗的空行與勇父。反之,如果是餓鬼道的衆生在這房子內,他看這房子,其實就是一個很熱的沙漠,裏面沒有水,也沒有食物――這些東西恰好都是他最需要的,但基于業力,他無法得到。如果是一個地獄道的衆生在這房子內,他看這房子,就好像熱熔鐵一樣的東西在那裏燒他、煮他,所有他在裏面看到的衆生,他都當成是敵人在追殺他,想把他砍成一塊一塊的。所以我們所感覺到的一切,其實都是我們的業力使然,沒有一點真實性。生、老、死也沒有一點真實性,我們一切的體驗都是來自染汙的心的顯現。我們大家的感覺、種種的經驗都好像是差不多,這是因爲共業的緣故,就好似如果我們戴上不同顔色的眼鏡,看外界的東西就會有不同的顔色。雖然外界並沒有改變,還是同樣的一個東西,但由于戴上不同顔色的眼鏡,我們看見的外界就不一樣了。外界是同一個東西,這就代表法性是一的,也就是佛性。所以,雖然我們都會覺得生、老、死是真實的,是真有這回事存在,但實際上是不存的。因此,月稱菩薩曾說:「每一件事物都如夢一般。」他曾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個婦女非常想要有一個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了一個男孩,而且在夢中還養育這個孩子,心裏非常高興。可是後來,這孩子死了,婦女在夢裏非常的傷心沮喪。當夢醒時,她發現原來這孩子根本就沒有被生下來,也沒有死去,沒有任何真實的事存在。我們在輪回中所有的經曆,也都與這本質相似――不真實,如夢一般。

  一般我們是很難了解怎麼去相信前面所說的,也就是沒有真正的生、老、死,一切都是虛幻,都是我們的煩惱心所顯現的。我們之所以難以相信或了解,是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被生下來,也都經曆了人生,知道總有一天會死,所以生、老、死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真實的。如果要我們相信這些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好像很困難,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些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因爲無生,就無滅;因無生、無滅,就無住,所以生、住、滅都不存在。心的體性很難明確地去定義描述的,用另外一個名詞來講,即一切都是「如是」(法爾如是)。能夠證悟到如是,就能證悟到一切所起的諸法都是自性解脫。如果我們在任何一切法生起時不執著,坦然接受,諸法就會自行解脫,所以稱之爲自性解脫。這情形就好像我們在水上想要留下任何標志一樣,我們一劃下去,水痕就馬上消失。同樣地,諸法在心中生起,也會立刻消逝、解脫。如果我們精進修行、禅思,就能在修行的過程中開發功德,漸漸見到心的體性,也就是見到所謂的「如是」。

  「道」大手印,基本上是指我們的自心就是大手印,我們所察覺到的一切諸法就是大手印。這怎麽說呢?因爲我們心的體性是空性——也就是法身,無始以來就是如此,並不是現在或最近才有的。自心即法身,我們所能認知的一切諸法都是俱生的法身,也都是法身的一種顯現,其與心的體性是毫無分別的。如果我們能夠依教法正確修行,就能證悟大手印——也就是證悟自心,或曰法身。就像剛才所說的,證悟法身或大手印,這個證悟是自覺自悟、自性解脫的。能證悟自性解脫,是由于我們能夠追隨具德的上師,由于具德上師的功德,正確地介紹,指出我們自心的體性,依他所教導的正法來修行,使我們很快了悟。這好像我們有一個很好的老朋友,好久不見了,有一天突然碰到,這時我們不會有任何疑惑,或害怕認錯了人,因爲我們一定認得這個人。同樣地,我們如能依照具德上師的的教法正確修行,便一定能得到證悟,沒有任何疑惑。但這個證悟唯有靠修行來獲得。如果沒有修行,我們的上師是無法逼我們去證悟、了解什麼的,一定要靠自己修行.好比有一種食物,你從未看過、嘗過,你必須親自去嘗嘗,才能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是什麼味道。所以我們必須親自去體悟修持大手印的味道。

  

  問答錄

  問:何謂叁昧耶戒?

  答:通常每灌一次頂,就有它自己本身的叁昧耶戒要守。但一般來說,叁昧耶戒是說,只要你得到一位上師的灌頂、口傳和解說,若你沒有把這位上師視爲一位成就者,而把他視爲一個普通凡夫,甚至還批評這位上師,那就破了叁昧耶。所以,我們應將上師視爲一位己成就、證悟的上師,他所做的一切事業都是爲了利益有情,這樣就不會破叁昧耶了。

  問:如何認定自己的根本上師?是需要一個正式的儀式,或是心裏自己認定就可以?

  答:兩者都可以。過去在傳統上,如果你從某一位上師處得到灌頂及教導,自己精進修行而得證悟,那麽你就可以把這位傳授你、讓你得以修此法而證悟的上師,當成是你的根本上師。在這個情形下,你就不需要去正式請求上師,因爲即使不祈請,你自己本身也會因精進修行而證悟。另外一方面,如果你自己對其一位上師感到特別有緣,也許是過去因緣的關系,你感覺特別的強烈,且對他生起信心,在這種情形之下,你也可以請求這位上師做爲你的根本上師,同時自己要精進修行,不要浪費他所傳給你的教法。

  問:如何修持才會對上師生起淨信心?如何判定自己對上師的淨信心夠不夠?

  答:當我們能夠了解到輪回的苦,且迫切地想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時,有這種迫切的心,就能幫助我們對上師生起淨信心,因爲我們必須要依賴上師來帶領我們,讓我們能夠超越、跳脫輪回。這就好像我們如要到彼岸,必須依靠船長來帶我們度到對岸去一樣。當我們能夠認定到上師已經證悟時,則不管他作何種事業,他的行爲如何,我們都不會沮喪、失望,反而覺得上師是在使用不同的善巧方便來度衆生。甚至在短短的刹那,我們都不曾感到上師是凡夫,或缺乏悲心,那麼對上師就會生起強烈的信心。如具有信心及聖觀,就不會有問題;如沒有信心,也沒有聖觀,那麼到處都是問題。

  第二部份

  法性就是法身。諸佛已經達到證悟法性的境界,一切衆生雖然具有法身――也就是佛性,但因染汙的緣故,所以尚未證得佛果――也就是自身的法性。前面提到大手印的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根」大手印;一切衆生都本具法身,也就是佛性,當這個本具的佛性能夠證悟時,則所證的佛性是自證自悟的。這種自悟的佛性是超乎任何思惟的,不需其他東西來證悟它,也就是自證自覺的佛性,遠離任何執著、攀執,此亦即是智慧。這就好像一面鏡子,當鏡子能夠照映面前的物體時,它所映出的東西與它自己本身並沒有任何的分別,超越好壞、對錯等各種觀念,全部照入鏡子裏去。如同鏡子一樣,這種自證自覺的心是智慧,我們把它稱爲阿賴耶智慧,有時也把它稱爲如來藏。當一個人已經證得自性佛時,就能夠有智慧了知一切諸佛、諸法都是如是,如如存在。所以如能證悟佛性,便能悟到了知一切法、遍知一切的智慧心。提到這自證自悟的智慧,我們會以爲它是一個真實、可觸及的實體,其實它自己本身就是空性。由于是空性,所以它並非是一個實體、實有的東西。智慧本身並不是一件東西空去了以後才産生的,空性其實就是明性、大手印,也是佛性的智慧。空性超乎任何我們所能思惟的範圍,所以沒有任何的語言文字可以正確地去诠釋、描述它。我們越是想用思想去猜測它,推測、想像它,就更難以證悟佛性,這就好像我們想抓住虛空,卻不可能抓得到什麽東西一樣。相同地,我們越想要抓住這種空明的佛性,情況就越槽。我們知道空性跟明體是不二的,而輪回與涅槃也是不二的,也就是明空不二、輪涅不二。自證自悟的這種情形就似油燈一樣,是自己燃燒的,光也由此而來,並不是有外在的燈使它明亮。油燈本身就是發光體,自證自覺的佛性也是一樣,是自己照亮自己的。心的明性、智慧,就是前面所談到的明空不二,我們如果要勉強去描述它,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它就好像是把好吃的食物給一個啞巴孩子吃,由于孩子是啞巴,所以雖能親自體驗到食物的美味,卻無法說出來。當一個人證悟了心的本性,了知明空不二、輪涅本一時,他雖然能夠體悟,卻無法說出來。這種自覺的智慧是需要實際去體悟、證悟的,如果想要用語言文字去了解它的話,只會更糟糕,因爲我們人類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種語言文字可以讓人很正確地了解什麽是真正的明空不二,以及自證自悟的智慧――這個智慧超乎人類心的思惟範圍。

  「根」大手印就是一切衆生本具的佛性,它是超乎妄念、煩惱的,它也就是佛的四身――化身、報身、法身和法界體性身。這四身的本體所在,也代表諸佛的一切功德。這本具的佛性超乎任何言語,超乎任何譬喻,因此,很難以任何的言說來诠釋它。我們只能說它是四身,超越妄念、煩惱,除此之外,我們很難再用其他的形容詞來形容它。這就是爲什麽我們很強調要跟隨一位具德的上師學習、修行的重要性。一旦我們有了任何疑惑,就應該請…

《大手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道次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