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佛陀没有出世之前,诸法的本体不是空性,只是在佛陀创造了这样的空性法门后,万法的本体才变成了空性。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佛陀只不过在无量无边愚痴众生根本不知道诸法的本体时,才把真理告诉了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佛陀在这里对迷惑众生的开导。
而菩萨也以智慧随证一切诸法本来如是存在的真如空性,当完全通达万法本性,也即大彻大悟时,才对佛陀赐予如来的名称。为什么叫如来呢?因为诸法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如是空性,而佛陀已经通过精勤修行到达这种境界,所以称为如来。《大智度论》云:“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可见,只要到达如实之道,或对此道已经完全了达,就可以叫如来。其实,真正的如来并没有来和去的执著。《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虚云老和尚在开悟时也说:“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意思是说,就像到了春天时花香四溢、处处秀丽一样,现前究竟证悟时,山河大地全都是如来。
大家也清楚,在修法王的上师瑜伽或祈祷莲花生大士的后得,皆应把所有声音等显现当作上师的幻化与加持。而真正有一些修证或修行比较好的人,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皆会观为上师的幻变;心里产生的贪心、嗔心等烦恼,也会看作是上师智慧妙力的游舞;一切病痛也会当作是上师赐予的加持……若能如此观想,一切违缘都将消于法界。堪布阿琼也讲:出现违缘、痛苦时,要想这是上师加持让我消除业障,乃至有吃有穿、无吃无穿,心情快乐、心情痛苦等,都要观想是上师的加持。但有些人说:“上师!您千万不要批评我,我好好地干,您如果批评,从那时起我就不发心了。”其实,对待批评与不批评根本不能如此取舍。不仅如此,就是任何一种外在的显现,比如大街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车马、人流等,这些全部是佛陀的幻化。如果能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那就无比善妙。
以前宁玛派的很多寺院,在每一次念经结座或回向完后,都要念敏朗大师所造的偈颂,其用意在于提醒大家在这个偈颂的境界中安住。这个偈颂的意义与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就是一切都是上师和如来的幻化,所以大家皆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但这对没有长期修行的人来讲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两三天起作用,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在那时还要不断吃妙法的药。
子二(令行遍智果之事业)分二:一、依于般若成办二利;二、尤其为利他说法之理。
丑一、依于般若成办二利:
依于般若欢喜园,十力导师此行境,
尽除众苦三恶趣,彼等永无众生想。
这里是说,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能让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比的欢喜,所以般若就像天上的乐园一样。大家都知道,无数天子天女依靠天上的乐园能生起欢喜之心;同样,依靠般若,无量无边众生也能得到欢喜。不要说佛陀、声闻阿罗汉等圣者能获得欢喜,凡夫人在听闻般若后,生活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也即可以享受天人般的快乐。大家都清楚,在没有听闻空性之前,自己对家庭、感情、财富、地位等世间的一切是如何执著,但懂了般若法门后,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实在的意义,只不过众生执迷不悟,这样就有能力提醒自己。
而安住于此,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人天导师佛陀的行境是什么样呢?可能很多人都把佛陀看作一般的世间高尚人,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佛陀的智慧,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依靠发心力和缘起力,一刹那间就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众生从苦海或恶趣中摆脱出来,获得暂时、究竟的快乐。虽然如此,佛陀永远不会像凡夫人一样有众生之想。其原因,佛陀是以无缘大悲和恒常、周遍、任运的事业为有缘众生讲经说法等。
但我们现在根本不能恒常,只能在两三年中讲经,当身体不好、弟子跑了等原因出现时就中断了。也不能周遍,只能在一个小小的经堂为人说法,别的无量无边众生都听不到;或者说只能为一个民族、一个种类的众生说法,比如若非人不懂汉语,就没办法沟通。也不能任运,而要依靠勤作,也即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种种方式;现在有些老和尚为了弟子流过多少泪、出过多少汗?这是不任运的度化方式,很痛苦!
而佛陀绝对不是这样,因为他没有取舍之想,就像《六祖坛经》所讲的一样:“此心本净,无可取舍。”的确,在心的本来面目到达清净时,就再不用取舍了。而依靠这种无取舍、无分别的方法修行,则能很快成佛,就像《经庄严论》中所讲的一样:“菩萨无分别,说彼速成佛。”而成佛后,以此方式也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虽然佛陀在日日夜夜地度化众生,但却没有众生之想。
以前有一位法师在外弘法,整个体育场有很多人,他开心得不得了,回来后说:“今天来了很多很多人,我实在太了不起了!”当然,这也许是为了度化众生,法师才在众生面前显现自己了不起,而这也是开许的。实际上,真正的佛和菩萨并无众生之想,比如:我今天利益了多少众生、我今天帮助了多少人。可是我们现在根本不行。前两天我帮助几个大学生,天天都用手指来数:今天在那里有一个,明天在那里有一个……想起来也很惭愧。虽然自己很想不告诉别人,但有时候也忍不住,偏偏要说出来,不说心里就很难受。
的确,凡夫有众生想,而诸佛却没有。《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众生在如来的身体里成佛,而是说,在如来的境界中所有众生皆可成佛。虽然如此,诸佛也没有所度化和能度化的执著,就像《入中论》中以陶师的比喻来说明如来的事业无勤成办那样(4)。
丑二(尤其为利他说法之理)分二:一、折服非道之理;二、指示正道之理。
寅一、折服非道之理:
如狮栖山无畏惧,震慑群兽发吼声,
人中狮子依般若,慑众外道发吼声。
比喻是这样的:在世间,当狮子无所畏惧地安住在山林中时,包括豺狼等猛兽在内的群兽皆非常害怕,一旦听到狮吼声全都胆战心惊,更没任何一个动物敢向它进攻。同样的道理,具足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人中狮子——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依靠具有甚深意义的般若波罗蜜多,能摄受世间所有外道;当他发出微妙的空性法音时,像群兽般愚昧无知的世间众生皆没办法反抗。
当然,这并非我们佛教徒自赞毁他,因为现在如来的教理全都白纸黑字地留在人间,大家可以一一翻阅、研究。自古以来,无数文学家、哲学家等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未真正驳倒佛陀的空性教理。以前我讲《中观根本慧论》时跟大家讲过:现在世间上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皆应认真学习《中观根本慧论》之类的空性法门,因为这样的理论剖析,任何人都没办法超越。
萨绕哈巴尊者说:“譬如林中狮吼声,群兽闻之悉丧胆,狮儿闻此皆欢腾;宣说本来无生乐,邪执愚夫皆畏惧,有缘弟子乐而颤。”意思是说,就像林中狮子发出狮吼声时,所有野兽皆闻之丧胆,而狮儿却无比欢喜一样;如来以微妙音声宣说本来无生的空性法乐时,世间所有持常见、断见的愚昧凡夫皆心生畏惧,而有缘弟子却无比欢喜。
从我们自身经历来看,以前读书学世间历史、哲学等时,始终觉得人类真理并非如此,应该在另外一个地方还存在着更深奥的知识。而当我们来到中观或般若的乐园中时,才发现谁也没办法超越它。以前,我跟世间学问比较不错的,毕业或工作于清华、北大、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很多知识分子共同探讨过很多次,在探讨的过程中,他们对佛法尤其是空性法门非常钦佩。可见,只要懂得中观和因明的推理,世间所有服从真理的知识分子都会口服心服,因为他们根本没办法驳斥。当然不懂就另当别论。所以,如来真正的狮吼声很有必要弘扬。
的确,有智慧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接受空性法门,因为这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在他们面前证成。如果我们给他们讲佛陀的神变不可思议、来世三恶趣的痛苦等,有信心或有前世因缘的人会相信,而其他人就不一定会相信。其实这些道理谁都可以相信,因为,既然我们知道如来金刚语的一部分千真万确,而其他从推理上又找不到过失,那就不得不承认如来的真实语,所以大家皆应了解正法的殊胜性。
寅二、指示正道之理:
譬如空中之阳光,晒干大地显色相,
如是法王依般若,有海干涸说诸法。
比如,当虚空中太阳升起来时,依靠它发射的光芒,能晒干大地上的所有潮气(大家都知道,在下了一场大雨后,很多路全部是泥土,特别滑。而当太阳出来后不久,所有湿气全部都没有了),而且晚上根本看不见的很多东西,也能明显照见。也即太阳的功能可从两方面来讲:一是晒干所有的潮气,二是依之能照见一切万法。同样的道理,世间日轮——佛陀(有些书称佛陀为世间明日,意即无数众生依靠他能从黑暗的轮回中获得解脱,或照见一切万法)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虚空界,能让三界轮回中的爱河,或所有生老病死的瀑流全部干涸无余,并为众生真实宣说一切所知万法。
当佛法在世间传播后,人们就会懂得宣说诸法现相的世俗真理和宣说实相的胜义真理。如果没有佛法,众生将会特别愚痴,也即除了吃喝或希求名闻利养之外,真正有意义的了生死、脱轮回的真理谁都不会懂。所以在此世间,若佛陀没有出世,众生就会跟特别可怜的盲目者没有任何差别!
就像一个村落,若没有一位能干、具慧的人带领,他们将永远走不出黑暗、得不到光明,如果有这样一个人,所有人都将获得快乐。同样的道理,若此娑婆世界没有多生累劫积累资粮、证得一切智智果位的佛陀宣说正法,无边众生将在黑暗中始终找不到解脱的光明大道。因此大家皆应感恩佛陀,还要感恩历代的传承上师们!为什么要感恩上师呢?因为,若没有上师们的教育因缘,虽然佛陀已经三转*轮、留下了八万四千法门,但由于众生愚痴特别深厚的原因,也不可能从轮回中获得真实的解脱,而始终沉溺在世间五欲的淤泥当中。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般若法门的威力和上师、佛陀大慈大悲的智慧能力,对无数众生来讲,这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今我们在得到一点点佛法境界时,也不能独自享用,就像在得到好的食品时,自己独自一人吞下去很可惜一样,所以大家皆应为身边的人着想。的确,我们身边很多人特别痛苦,如果他们这一辈子没有与佛法结上殊胜的因缘,那生生世世也不一定能走入佛门,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皆应关心身边的可怜众生。
而要关心他们,首先自相续要有证悟,或者对般若空性一定要有了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感觉佛法特别殊胜,从而尽力推荐给他人。有些人在医院看病、吃药后,身体的病痛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会觉得医生很了不起,他开的药很不错。从此之后他见到谁都会介绍:你到那个医院找某某医生看看,我亲自找他看过病,效果非常不错。这样之后,很多众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自己的病一点都没减轻,虽然别人说很不错,也不一定会推荐。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相续中的烦恼病没有遣除,也不一定会向他人推荐佛法。所以我觉得,关键自己要有一种感觉,这非常重要!
作为修行人,不管是讲经说法的人,还是闻思修行的人,自己一定要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收获。如果没有得到,可能只是一种形式。有些人在得到法师的名称后,为了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就到外面去传法,但若自相续对佛法没有甚深领悟,长期也不一定愿意,可能在很快的时间中就会改行。如果真正有一些领悟,始终都会做这件事,不会随便改变。所以,只要我们依靠般若法门使相续中的执著减轻,而且对解脱越来越充满希望,那在行为中就不但不会舍弃,反而会越来越充满信心。所以但愿在座的人都能获得佛法的境界,尤其是般若空性的境界。当然,虽然般若空性的威力不可思议,它有无比的加持力和功德力,但若业力深厚,也不一定得到利益。前一段时间也讲过,按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这与前世的因缘和今生的精进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些因缘全部具足,我相信般若法门对每位众生都能带来无量无边的快乐和利益。
好,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尔时,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是故佛依止是法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
(2)《定解宝灯论》云:“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
(3)乃永嘉玄觉禅师著。
(4)《入中论》云:“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三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