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
思考题
9、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10、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
11、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
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是华智仁波切长期依止如来芽尊者听受二十五次之后,依照上师口传而记录下来的。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殊胜的传承加持力。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发心分为两种,一是大乘显宗的菩提心,一是金刚乘密宗的观清净心。
大家应该明白,《前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听受的,这个法虽然表面上是基础法、前行法,但实际上对听受者的要求比较高。就像世间学校的高考,没有一定水平的人不能参加,同样,听法者如果发心不正确,也不能听受这个法。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听法,即使有因缘偶尔听受,目的也不会为了利益无量众生,更不会观想一切均为清净。有些人听法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有些人是为了发财、治病、得名声、工作顺利,这些目的都不如法。本论是相当深的大乘窍诀,对希求世间八法、名闻利养的人来讲,恐怕不一定适合其意乐。所以,我们从发心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这部论典的殊胜性、甚深性。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一般来讲,世间人的发心渺小、狭窄,完全是自私自利或希求今世,除此以外,发愿“乃至成佛之间,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令其获得不可言说的无上佛果”,这种念头从来也没有想过。诚如寂天论师所言,不论是具有功德的梵天、帝释,还是恩重如山的父母,纵然在梦中也没想过要发菩提心,更何况说真正生起了。但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在听受本论之前,首先要发菩提心。
那么,如何发起菩提心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缘众生的大悲
我们先要明白: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
其实,六道众生都当过父母,这在佛经中也有记载:《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有一天,佛陀带领众弟子往南方行走,见到路边有一堆枯骨,佛陀便对这些骨骸以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阿难不解地问:“您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为众人所皈依敬仰,为何要礼拜这堆骨骸呢?”佛陀说:“这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的骨骸,或是多生累世父母的遗骸,由于这个缘故,我今天理应对它顶礼。”佛陀在《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只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加上胎障所蔽,众生认识不到罢了。
然而,修持菩提心的圣者,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阿底峡尊者在聂塘时,有天看见一匹马将脖子卡在树中,拼命地在那里嘶叫挣扎。尊者忙对旁边的人说:“我的老母亲正在受苦,请快救救她!”所以真正修过菩提心的人,无论看见什么众生,上至梵天帝释,下至蝼蚁昆虫,都会生起与父母无别的想法,绝不会产生杀害之心。法王在《怀业时语》中也说:“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
三界众生既然都当过父母,我们就不能只孝顺今生父母,而对其他的众生,尤其是关系不好的怨敌、人类以外的动物不管不顾,甚至肆意残杀,否则,这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不是大乘菩提心的表现。其实,修行最难的就在这里。很多人口头上说要发菩提心,高僧大德讲经时也再再强调发菩提心,可是你这种心生起来了没有?你能否将一切众生与今生父母平等对待?这还是值得观察。倘若你所学的理论并没有付诸实践,从没有生起过一刹那的菩提心,那你说得再漂亮,也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话而已,对自己没有多大利益,想真正利益他人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思维: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时候,始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就像堪布阿琼所说,即使父母没经济条件而当乞丐,他们乞讨的食物中,哪怕有一点油脂或一团肉块,也舍不得自己吃,马上会给我;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也会把稍微干净、结实的地方,给我做成衣服或补丁。除了极个别父母因特殊业力不疼爱子女以外,一般来讲,不管是有钱人、没钱人,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每个人都当过孩子,你们可以想一想:父母对自己付出多少?自己又对父母付出多少?有些人长大后虽然很孝顺,但一个月中连半个小时也抽不出来陪父母,好好对他们嘘寒问暖,所以父母非常可怜。当然,若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仅陪他们聊天是不够的,关键要让他们学习佛法。现在提倡最多的报恩方法,就是给父母洗洗脚,其实这不是很重要,脚脏也可以、脚干净也可以,脚怎么样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应该给父母“洗洗心”。父母无始以来相续中遍满了贪嗔痴,今生中若没有办法以自力洗掉,也应让他们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消除,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方法。
当然,这是对今生父母而言的。同样,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我们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恩深似海。但遗憾的是,他们因为愚昧无知,再加上没有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引导,虽然拼命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为了发财去偷盗、为了长寿去杀生,将乐因当成仇敌一样毁灭掉,如寂天菩萨所言:“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他们虽不愿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反而为了快乐而邪淫或赌博,以至于“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最终得不到丝毫快乐。
放眼整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造恶业的手段层出不穷,造善业的手段微乎其微、极其鲜少。很多人糊里糊涂地步入歧途,对世间法的智慧完全成了造业的手段,善恶报应自己一窍不通,等在前方的唯有迷茫、黑暗、恐怖,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徘徊在无边无垠的旷野中一样,根本不知方向。
很多人确实非常可怜,一旦沦为地狱、饿鬼、旁生的众生,何时才能了知取舍因果啊?有时候我们应想一想,自己会不会堕入三恶趣?一旦堕入三恶趣中,解脱的机会极其渺茫,可以说几乎没有。我们现在获得了人身,一定要抓住机遇,否则,以一念之差而造下弥天大罪,到时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
二、缘佛果的智慧
再进一步观想: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别的方法无济于事,如今我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自己也有幸堪为法器,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同时不断地认真思维、修持。此举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或得到名声,而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摆脱各自业和烦恼的束缚,获得遍知佛陀的果位。这就是缘佛果的智慧。
简而言之,所谓的菩提心,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心利益一切有情(缘众生的大悲),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缘佛果的智慧),就是菩提心的两个条件。智悲光尊者也说过:“所谓的菩提心,断除了自私自利,为众生希求佛果之心犹如饥饿者寻找食物、口干者寻找水一样强烈。”这样的殊胜发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具足。
菩提心的修行方法,本论以窍诀方式告诉了大家,在藏传佛教中,这个窍诀书相当难得,被当作最甚深的“指路明灯”。这次我们也不赶进度,每天能讲多少算多少,希望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务必要把里面内容贯穿于心,将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与自己的心互相对照,就像美女照镜子一样,反反复复看哪里有“黑点”。对照之后你会发现,不要说以前没学佛时造的恶业无法想象,即使学了佛以后,很多修行也是一种形象,且不说算不上大乘佛法,连小乘佛法的边也沾不到,自己口头上讲得特别高妙,实则与正法南辕北辙。
有些人听了我们的课以后,说:“我过去没有懂得佛法,现在才懂了一些。”实际上,若把《前行》的内容结合你的相续,你懂得恐怕还不够,一定要发愿继续学习。其实本论内容越学习越难,就拿“发菩提心”来说,谁都能口若悬河地讲上半天,我也讲了二十多年了,可每次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没有时时以菩提心摄持,有时候讲课处于无记的状态中,好像完成任务一样,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众生,反正这一堂课不能缺,说是为了一切众生,但为众生的念头没有生起,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每个人在闻法之前,当听到“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时,自己的意识要当下转变,若能转变,一刹那就可以摄持闻法功德,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这也跟自己平时串习有关,若从来没有这样串习过,听了多少年法也不一定发菩提心。但如果你每次不管做什么善法,首先都想到利益众生,…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