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课▪P3

  ..续本文上一页主要的;宁玛派华智仁波切为主的上师认为“具足菩提心”是一切法相的要点;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尤其提到了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精通密宗、咒语圆满、得到暖相等八种法相,在此基础上,按照上师革玛燃匝的观点,又加上“传承清净”这一条。当然,如今末法时代,全部具足这些法相是很困难的,然而只要精通佛法、有饶益之心,也可以算是合格的上师,依止这样的上师十分幸运。

  我经常都会想:在短短的人生中,遇到了法王如意宝,真是千百万劫的大福报。如今误入歧途的修行人特别多,因为没有智慧,遇到邪师还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却不知有些上师是学外道的。末法时代,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出现。在这个时候,宛如佛陀般的大成就者——法王如意宝之无垢传承、显密圆融之甚深教言,对我们来讲更显得弥足珍贵,不应该有丝毫怀疑,在人心混乱的这个时代,遇到它是自己的福报,理当有种欢喜心。

  有些居士很清楚,现在我们一边听闻一边修行,这种因缘特别殊胜,机会相当难得。昨天我遇到一个道友,他曾在持头陀行的寺院呆过,也在强调专修的寺院呆过,后来以不同的因缘来到学院,感觉没有闻思确实不行。他说,光持头陀行的话,日中一食等行为是很好,毕竟戒律清净乃一切功德之本,可行为上如理如法,无法对治内心的烦恼;后来他到专修的寺院里去,也因为没有强调闻思,很多道理都不懂,只是天天呆在那儿念咒语,烦恼还是解决不了。再后来,他到学院以后,才有机会了解佛法的真理,同时也有机会依法观修。我们并不是自赞毁他,多年来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培养,很多人基本上都明白:先要找一位好上师,上师的显密修法要完整;然后先闻思、再修行,次第应该搞明白;同时戒律必须起到基础作用,这样修行佛法才会圆满。

  今生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般若摄颂》等大乘经典中说,这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现在有些人认为:“我出家是偶尔的因缘,因为跟家人吵架,吵架成就了我出家。”“我学佛是我的对象、我的朋友造成的。”“我是无因无缘来到学院的。”其实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缘而已,真正的近取因是你前世与大乘佛法结过缘,而且在无数上师和佛陀面前行持过善法。到时候我给你们讲《般若摄颂》,你们就会知道,光是耳边听到法音、手里拿到法本,也需要前世因缘,否则,听也听不到、拿也拿不到、看也看不到。这就是因果,乃佛陀亲口所说,不是我们以分别念信口开河的。

  要知道,佛法确实很难以听闻,《未曾有因缘经》中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现在能听到如此甚深妙法,真好似一百个小时中吃到一顿饭一样,可谓千载难逢、令人欣喜,因此,理应以最大的精进心、欢喜心来听受。我们每个人的因缘各不相同,有些人一辈子都能在佛法中度过,就像上师如意宝,从传记中看,他老人家从五六岁直至七十多岁圆寂之间,包括在十年浩劫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法。而有些人一生中听了多少法?自己也可以观察一下。

  像我的话,现在四十来岁了,虽有福报依止上师将近二十年,但以后变成怎么样也不好说。我小时候一直放牛、读书,所以闻法的时间不算很长,在上师面前听的许多法,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你们很多人应该也会这样,所以只要有听法的机会,希望大家务必要珍惜。现在有些人依止上师时,只要有名声,没有功德也可以,这是不应理的。我们应该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依止以后要对上师和佛法有信心,不要以分别念观察上师,而应当以法作为标准,用恭敬心来谛听。

  为了这样的妙法,理所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压力折磨,欢欢喜喜来听法。有些人听法时压力比较大,需要面对很多状况,要有一定的安忍心,但更重要的是,对佛法要有欢喜心。《般若经》中讲了,人的心态真的很重要,若对某事有着强烈兴趣,纵然是几百由旬(7)的路途,也会欣然前往;如果兴趣索然,就算是走一闻距(8),也觉厌倦、苦恼。而且如果有欢喜心,让你把须弥山摧毁无余,你也会觉得须弥山毕竟是有为法,没什么了不起的,有了这样的精进,过不了多久就会证得佛陀的殊胜菩提。所以,《般若经》在讲精进时,特别强调人的心力。

  的确,我今天去找一个人,若是特别喜欢的人,即便是遥远的地方要走路过去,也无所谓,只要有时间,就不会觉得累;若是敌人或特别不喜欢的人,那么走半步路也很痛苦。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大家不管听什么法,要对佛法生起欢喜心:“闻法的功德那么大,现在闻法因缘如此殊胜,我拥有这种机会多么难得,只要有因缘,我就要竭尽全力地听法。”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讨价还价,整天给负责人打电话:“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因为朋友生病了。”“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我身体不太舒服。”“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我工作上有点忙。”“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我要出差。”“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我母亲身体不太好,心情也不太好。”“今天我不来可不可以?我要跟几个人一起去外面观光。”……提出的理由都似是而非。假如你把听法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一次也不会断。

  那天我在北京时,遇到一位公务员,她告诉我:“公务员的有些工作比较麻烦,单位非常严格,也有很多很多规定,但即便如此,只要有心学习,也肯定能想出办法,对单位和家里可以说很多方便语。反正从开始到现在,我一天的课也没有断过。”

  其实我自己也是同样。现在每天给你们传法,若没有把时间空出来,肯定天天都在忙。因为人的分别念层出不穷,今天想这个事情、明天想到那里去,结果什么课也讲不成。但我先把自己定位好,所有事情中将传法放在第一,那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通常不会轻易中断,如此必定有时间传法。

  你们听法也需要如此。如果将它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那时间肯定空得出来,甚至你今天病得不行了,要输液,把吊瓶拿到课堂上打,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每个人的心力一定要提升,否则,把听法当作一种压力,当作一种负担,这样效果不会好,行为上也会出现各种不如法。

  因此,听法不要有厌烦心,要有欢喜心。以前我寺院里有位帝察活佛,他对佛法的欢喜心难以言表。昨天我和几个道友聊了他的一些事情,他在当地非常出名,我在炉霍还没出家时,一次有机会接近他,发现他对什么名声钱财都不重视,唯一重视的就是听法。那时政策还很紧张,谁都不敢学佛,如果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法,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他却在格鲁寺的一个格西座下偷偷听戒律。回家的时候客人特别多,客人跟他说话,他心不在焉、答非所问,一直专注地思维所闻的法义。我当时也不觉得这很难得,以为每个修行人都是这样,但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佩服他的精神。现在很多人若遇到这样的环境和时代,还有没有勇气自愿去闻思、不断地听课?可能够呛。即使去听课了,也不一定有欢喜心。

  简而言之,听课的时候要有欢喜心。希望大家从明天以后,去听课应该数数欢喜,对法师和法宝要感恩戴德。否则,现在有些人觉得:“法师很麻烦啊!听法也很困难!我一个人在家睡觉多舒服,这是毕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可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能不能交点钱念经?加持我不用去听课,遣除一切违缘。”这种想法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到了冬天,雪猪子会入于一种与生俱来的禅定,基本上三个月都不出来。所以,修行人打坐时若什么都不想,就会用雪猪子来比喻。

  (2)《亲友书》云:“掉举后悔与害心,昏睡贪欲及怀疑,当知此等五种障,乃夺善财之盗匪。”

  (3) 《大智度论》云:“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生,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踏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兄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罗汉,于诸弟子中精进第一。”

  (4)《四十二章经》云:“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

  (5)《定解宝灯论》云:“众生平庸过放松,流转三界轮回中,无需仍旧再三劝。”

  (6)这十七部大论是:《弥勒五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辩中边论》、《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中观五论》【《中论》、《回诤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精研论》】、《集论》、《俱舍论》、《释量论》、《入行论》、《入中论》、《四百论》。

  (7)由旬(逾缮那):古印度长度单位名。五尸为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由旬,约二十六市里许。

  (8)闻距(俱卢舍):古印度长度单位名。古印度以人寿百岁时代所用弓之长度为一弓,一俱卢舍为五百弓,相当于二十五市尺。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