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最终就会导致误解丛生。因此,大家一定要广闻博学,切莫望文生义,随便宣讲佛法的真理。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本来佛陀的教法层层递进,如世间的小学、中学、大学,分别适应不同的根基,只有前面的学完了,才能步入后面内容,而不是小学一年级时就讲大学三年级课程。佛陀的教育也是如此,不管学显宗还是密宗、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要有次第,如果上下错谬受持,显然已违反了佛法的规律。

  有些人对佛教的教义不通达,对佛法的层次不是很了解,总认为先尝试最高境界是最殊胜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学密宗的人,觉得修五十万加行有点累,系统地闻思下来要花很长时间,于是不经过这一步,通过关系在上师那里得个甚深灌顶,就直接听最高的无上大圆满,特别想马上开悟。这是不现实的,如同冰上建筑一样,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境界很难以呈现。圣天论师在《摄行炬论》中言:“佛说此方便,如梯之渐次。”佛陀宣讲的一切法,犹如阶梯般循序渐进,非常有次第,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

  因此,大家一定要先修加行,再修正行。我认识的很多居士,有一部分人相当好,平时系统地闻思修行,打好基础之后,再进一步听受密法;有一部分人却不是这样,对长期学习看不惯,自己认为是利根者,开口闭口就是《六祖坛经》、《楞严经》以及密宗中的最高境界,什么“一切无二无别”、“空性光明”、“自性明清”,平时不苦行、不磕大头,跟别人说话也是:“你得过四灌顶没有?”“这个教派的传承我要接上,那个教派的传承我要接上。”“我要修拙火定,马上开悟。”说起来倒比较舒服,但根基可能很一般,对人身难得等基本道理从来不想,对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也没有信心,这样的话,高深境界不可能平白无故在你相续中纷至沓来。

  假如你把次第搞错了,一辈子的修行绝不会成功。就像世间教育一样,如果不读小学、中学,就直接攻读大学,除非你根基很特殊,否则定会一事无成。现在有个别上师强调,直接安住就可以,直接观本来清净就可以,这种说法不太合理。虽然佛法没有主人,谁想修都没问题,我不可能强迫你不要修,可是没有打好基础的话,不管怎么样修,也不会与自相续相应。

  非常希望大家还是要次第来,尤其是这次共修加行,除了特殊利根者以外,每个人都应该修。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的法师要作个统计,看有没有不需要修加行的?如果有,最好让他到我这里来考个试,虽然我自己没有境界,但对密宗也好、禅宗也好,还是稍微了解一些。倘若他真不用修加行,那我可以签字,我还要在他面前听法。如果他确实有窍诀,我们也没什么嫉妒心,可以让他灌个顶,给大家加持加持,他相续中的境界与我们分享。但若只是增上慢,根本没有任何境界,那想解脱必须要次第修行。听说有些道友认为自己修行很好,不用修加行,也不用闻思,这样的话,我有几种方法来考一考你,看你敢不敢来?——应该会来吧,既然你境界都那么高了,有太大执著肯定不好!这次国内外很多人一起修加行,我认识的一些政府官员,包括我的同学,也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这么多人共修的话,功德肯定相当大。所以,若以傲慢心断掉自己的佛缘,我觉得非常可惜。

  总之,不论闻法、讲法或修法,假如上下错谬而受持,就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比如,你连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观念都没有生起,每天挥霍时光很开心,那相续中会不会出现很高的境界呢?恐怕不会。以前境界高的一些大德和修行人,都是次第性地修学,哪里有上师传加行法,就愿意到哪里去听受,纵然经历千辛万苦,也会先把加行修圆满。一般来讲,境界越高的人,对基础法越不会轻视,反而觉得观修人身难得、因果不虚非常重要。越是什么境界都没有的人,就越目空一切,觉得自己了不起,这完全是自欺欺人,那还不如不学佛,不学佛就不会有如此邪见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有傲慢心,应该按照上下次第来。

  戊五、颠倒而持:

  佛法的教义原本正确无谬、清净无染,可有些人因智慧不够、闻思不够,把佛法错解而颠倒受持。譬如,禅宗和中观都讲万法皆空,他误以为空性是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毁谤因果,排斥祈祷三宝,什么善法都不做,最后邪分别念滋生蔓延,自相续因此而毁坏,甚至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现在这种人比比皆是,对空性法门略有了解,就认为一切都不存在,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最终造下各种恶业。以前法王在课堂上讲过,有个老人听过一点点空性法,就觉得什么都空了,于是一边杀山羊一边念叨:“所杀的山羊你也没有,能杀的我也不存在,我今天要把你杀掉。”同时还念观音心咒。(他做得真的很矛盾,可能也害怕死后受苦吧!)这样的话,佛法的教义已经被他颠倒受持了。

  在座的法师和辅导员一定要注意,讲经说法的时候,要对照高僧大德的注释,看自己会不会讲错了。否则,字面上你会解释,但意义并没有通达,明明讲错了还不知道,则会令听者误入歧途。《除曜经》云:“愚诵千章,不解一句。智解一句,即解百义。”愚者虽然读诵千章文字,但一句也不会解释,而智者仅了解一句的意义,即可举一反三,通达百种意义。比如说,有智慧的人即使只懂格言里的一个偈颂、诸法无常或诸行皆苦的一个道理,人生的方向也已经全部掌握了。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不是看嘴巴会不会说、对社会的贡献大不大,关键要看佛法对自己一生的转变和内心调伏烦恼是否起作用。

  如今颠倒而持的现象相当多。有些道友闻思的过程中,认为对经义理解了,其实完全是误解了。因此,法师们平时讲考别人,一定要观察他到底是误解还是理解。现在有些人从小世间文化的习气非常重,到目前为止,还把世间道理认为是佛法教义。甚至在法师当中,这类现象也非常多,有些法师自认为讲的是佛经内容,其实与佛经的教义根本不接近;有些法师认为通达了佛陀密意,自己讲得非常不错,可是与佛法根本没有靠边。所以,务必要杜绝这种过患。

  总而言之,重视词不重视义也不行,重视义不重视词也不行,未领会而持也不行,上下错乱也不行,误解意义也不行,这五点非常关键。学习任何经文论典,必须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才可以通达它的内容。还没有正式学《前行》之前,大家若能依照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去做,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以后给别人传讲,都非常有帮助。

  这并不是口头上说一下、随便听一下就行了,而要对所有内容长期地串习,对法义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当遇到意义难解、内容繁多时,如学习《现观庄严论》、《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四百论》后几品,一旦碰到词句或意义上的难点,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时,不要认为无法掌握而就此放弃。前段时间学《智慧品》时,菩提学会许多人都倒下了,从第一品到第九品之前很顺利,但到《智慧品》就啃不动了,好多人纷纷“牺牲”了。其实不能这样轻易投降,即便你学世间文化知识,也不可能因不懂就退失,学习佛法更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有些词义今天搞不懂,那明天继续,明天还搞不懂,后天继续……学院有些堪布的闻思修精神特别可嘉,对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两三年中一直耿耿于怀,通过查阅很多经论,咨询很多上师,锲而不舍地直到把这个问题搞懂为止。受持佛法就要有这种精神,不能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智慧品》第一次听肯定不好懂,我刚开始学也很费劲,但只要坚持不断地努力,慢慢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同时,当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少之处,比如《佛子行》、《前行》,也不要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视,必须牢记不忘。

  有些人遇到大法觉得高不可攀,不愿意学;遇到小法又觉得太过简单,也不愿意学:“《佛子行》我早就看过,《入行论》我已经背过,再学一遍的话,简直是多此一举!”尽管论典的文字比较简单,但真正付诸于实践并非易如反掌,对修行人来讲,这些教义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受持。如果你高不成、低不就,那最终什么法也得不到。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引用过藏地的一种说法:“大法,阿可(3)修不成;小法,阿可不愿意修。最后临死前,阿可一点法也没有修!”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因此,不管大法还是小法,我们均要视如甘露来对待,任何法师宣讲时,理当聚精会神地听受。像华智仁波切那样的大成就者,对前行法尚且听了二十多次,我们这样的根基也许要听五十次、六十次才可以通达。

  现在许多人有一种毛病:没有听过的法,要去听一下,而以前听过的法,就觉得不必再听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过去有些大德经常发愿,一生中看100遍《入行论》,或者看100遍《大圆满前行》,因此无论是哪个善知识传讲,他都愿意去听。我们也要有这种精神,若能如此,什么法对自相续都有利,所以不要对佛法有厌倦心。

  综上所述,我们在闻法的时候,要按照上下文正确无误的相应关系,有条有理、一五一十地掌握一切词义。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持,即为受持之义。

  (2)秘密有四种,即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意趣有四种,即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补特伽罗意乐意趣。

  (3)阿可:藏地对出家人的称呼。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