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课
思考题
55、有些人认为:“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持戒时不能修安忍……”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56、我们在闻法的过程中,如何于一堂课中具足六度?这样有什么功德?你以后打算怎么做?
57、讲法、放生、念佛时怎样圆满六度?请一一说明。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58、按照《毗奈耶经》的观点,对哪几种人不能讲法?如果闻法时行为不如法,这会导致什么过患?正确的闻法方式是什么样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所取之行为”,第一个“依止四想”已阐述完毕,紧接着讲第二个。
丁二、具足六度:
闻法的过程中,其实还需要具足六度。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六度万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时,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中。因此,我们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有些人认为:“我布施的时候不能持戒,持戒的时候无法安忍,安忍的时候没办法行持精进、禅定、智慧。”好像六种波罗蜜多是东山和西山一样完全分开,这种说法肯定不对。无论是《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还是《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都讲了行持一度时其余五度可统统具足,也就是说,一个波罗蜜多可涵摄其他波罗蜜多,这即是大乘菩萨的最高境界。尤其《现观》讲最后几个加行时,经常提到一度涵摄余度而行持,此为正等加行圆满或者达到顶点的标志。
你们不要觉得:“我现在每天都在听课,布施的机会也没有,持戒的机会也没有,安忍的机会也没有……哪能行持六波罗蜜多啊?”不应该这样想。即使你没时间召集可怜的穷人发放布施,只要规规矩矩、如理如法地闻受佛法,在闻法过程中调整威仪,也能具足六波罗蜜多。以前有些人对佛法不太了解,非要放弃闻法机会,出去化缘得一些财产,然后到处去布施,觉得如此才能圆满布施度,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只要具足下面所讲的方便,即使听一堂课,也可圆满六波罗蜜多。反过来说,假如你听法时行为不如法,则不但没有六度的功德,反而会产生众多罪过,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般而言,藏传佛教的大德在传法之前,都会宣讲闻法规律,故在藏地,除了没受过系统完整的佛法教育的人外,大多数人对闻法方式都比较了解。希望你们也能如此,不管是哪一个民族、居住在哪一个城市,听闻佛法都要做到如理如法,只有这样,佛法的功德利益才会在自相续中生根发芽。
你们闻法是为了解脱,并不是害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有说法,为了顾及情面,才装模作样地加入闻法行列,暂时听几句,这种心态不正确。大家首先应把发心调整好,尽量以大士道的发心来听,偶尔产生自私自利,也要依正知正念予以遣除,这样闻法才有真正的意义。
那么,听一堂课该怎样具备六度呢?正如一切法行之窍诀——《现证续》中所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
具体而言,
一、布施度:“奉献花座等”。
在闻法之前,首先为上师摆设妙高法座。法座上若光是一个板子,其他什么都没有,上师坐久了肯定很痛,所以应该铺陈坐垫。上师如意宝讲过,坐垫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否则,假如是一堆软软的海绵,上师陷在里面,一直爬不出来,大家都看着,这样也不太庄严。然后在法座前或者周围,供养曼茶罗以及花鬘、灯等。这即是布施度。
按理来讲,对上师的法座应当供养,但我们新经堂因为特殊原因,不允许随便摆放供物,好几个道友有意见,希望大家还是要理解。你们在自家佛堂供养就可以,再加上对我供灯、供花没什么功德,最好是在佛像前供养。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听课的地方同样是经堂,你们的上师在电视里,所以可在电视前供一些灯——开玩笑!这倒没必要。不过,一起学习的时候,对听法的屋子进行清扫、装饰,给大家提供电视机,这方面共同努力,也属于布施度。对闻法道友而言,电视机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它的确是诸佛菩萨的化现。电视机也代表上师,如果有条件,应该买个好一点的。有些居士房子特别好,但电视机破破烂烂的,上师在里面现种种相,很不庄严。甚至有些人好像只是摆个样子,二十几个人集中在一起,只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放在桌上,根本看都看不见,听都听不见,这样不是很好。现在城市里的条件不是那么差,若实在不行,为了听法,大家凑几百块钱买个屏幕大的电视机,我觉得这不浪费。世人为了没必要的吃吃喝喝,浪费了多少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大家也不要随便应付。
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出钱买电视机,结果归那家所有,太划不来!”或者:“听课的人那么多,算了,还是用那台破电视表示一下就行了。”这样听课效果不是很好。你们现在听法,不一定非要上师在面前,通过什么方便令自己得到法益,对此就应作上师想,作善知识想。以前一个人讲法,几个人听,人多了的话,在一个场合有很多麻烦,而今科技比较发达,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听也可以,不同地方的人同时听也可以,对这些方便设备就要作上师想。
听法过程中,为此创造一些良好条件,都是在圆满布施度。山下有些居士比较大方,每次听课都买一些水果、矿泉水,这样以后,自己的布施度圆满了,大家也很开心,结果这个组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组什么都没有,连水也没得喝,最后人越来越少。其实不应该这样,你们并不是为了吃东西才参加学习的,虽然凡夫人有必要作布施,但没有条件也不能勉强。藏族有句俗话说:“人穷的话,让他布施财产是办不到的;人死了的话,让他站起来是办不到的。”如果实在没有钱,可以发愿下一辈子布施,但如果你有能力、有条件,则应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钱浪费在毫无实义的事情上。
概而言之,听法时尽己所能地作上供下施,就是布施波罗蜜多。
二、持戒度:“随处戒威仪”。
在讲法的经堂里,随处做些洒水、清扫、喷香水等善行,保持那里整洁舒适;同时,遮止自己身口意不恭敬的威仪,长至一部法,短至一堂课,一切行为从头到尾如理如法,这就是持戒度。
高僧大德和修行好的人在闻法时,犹如享用甘露般,以欢喜心一直听着。而有些人可能是业力现前,每次上师传讲佛法,就在下面交头接耳,偷偷摸摸做很多事。其实,在听法时,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此时三门应当如理如法,心怀恭敬,断除傲慢相及轻蔑他人的行为。
实际上,这六度真正去做的话并不困难。若让你安住在远离一切戏论的三轮体空的境界中,对凡夫人来讲不太可能,但具足这六度的话,只要提起正知正念,经常观察三门,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三、安忍度:“不害诸含生”。
听法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无意,都不伤害蝼蚁在内的含生。当然,一边听课一边杀牦牛等大动物,可能做不到。但如果夏天特别热,许多蚊子叮你,不能一边听课一边“啪”把蚊子打死,或者看见地上有蟑螂、蚂蚁,使劲一脚把它踩死,这些行为非常可怕。
同时也不能损害旁边的金刚道友。有些人性格不好、行为不如法,平时好像没有时间,只要大家聚在一起闻法,他就开始把仇恨摆到桌面上来,用各种语言攻击别人、污蔑别人,这是不合理的。
而且听受佛法的时候,不管天气再热再冷,传法时间再长,中间出现种种违缘,都要忍受下来。我们山上听课的话,从家门口走到经堂不花一分钱,但城市里的人不是这样,为了闻法经常要花钱,若没有一点钱,不管放生还是听课都很困难。有些人为了一百天的放生,仅仅是车费,一年就要花几千块,对一般人来讲是个天大的数字。还有些人本来收入就低,为了听法坐公交车、搭出租车,有时候还要跟道友一起请客吃饭,这样花销非常大,如果安忍修得不好,心里会特别疼,比割身上的肉还难受。
还有,听法的时候,假如上师讲什么都能接受,这也是一种安忍。有些人可能前世福报不够,上师讲浅的法,觉得太浅了,没什么可听的,盼望着早一点下课;上师讲深的法,觉得像讲天书一样难懂,又盼望着早一点下课。然而对善根深厚的人来说,不管上师讲什么,浅显易懂的法还是高深莫测的法,都愿意欣然接受。
我个人而言,上师讲浅法也好、深法也好,从不会生厌离心,而且有种不可言说的欢喜心。就这个角度来看,可能自己前世曾闻思过。以前学物理、化学、历史时,我常生厌烦心,觉得这没什么道理,并不是究竟真理。但遇到佛法以后,对它每一个道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贤愚经》和《释迦牟尼佛广传》看起来是一些普通故事,但我觉得里面的意义相当深。虽然我不是知识分子,可知识分子讲的世间故事,恐怕我不会特别爱听,而佛教故事再简单,还是乐意接受。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一次《贤愚经》,那时很多故事我没有记住,后来上师临圆寂前又讲了一次,当时我确实非常高兴。每个人前世因缘还是有差别,有些人学习佛法,深的接受不了,浅的也接受不了,其实不管学什么样的法,应当有种感恩心、欢喜心,这种心态就是具足安忍度。
四、精进度:“于师生正信”。
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要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怀疑、嗔恨等不良心态,满怀虔诚信心、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即是精进度。
我以前看过一个法师在佛学院讲法的录…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三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