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叁課

  

第十叁節課

  

思考題

  55、有些人認爲:“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圓滿,布施時不能持戒,持戒時不能修安忍……”這種想法正確嗎?爲什麼?

  56、我們在聞法的過程中,如何于一堂課中具足六度?這樣有什麼功德?你以後打算怎麼做?

  57、講法、放生、念佛時怎樣圓滿六度?請一一說明。這對你有哪些啓示?

  58、按照《毗奈耶經》的觀點,對哪幾種人不能講法?如果聞法時行爲不如法,這會導致什麼過患?正確的聞法方式是什麼樣的?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正在講“所取之行爲”,第一個“依止四想”已闡述完畢,緊接著講第二個。

  丁二、具足六度:

  聞法的過程中,其實還需要具足六度。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講過,行持大乘佛法饒益衆生,六度萬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時,所有行爲均可攝于六波羅蜜多中。因此,我們聽聞佛法、修學佛法、弘揚佛法時,具足六度至關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屬于大乘佛法。

  有些人認爲:“我布施的時候不能持戒,持戒的時候無法安忍,安忍的時候沒辦法行持精進、禅定、智慧。”好像六種波羅蜜多是東山和西山一樣完全分開,這種說法肯定不對。無論是《經莊嚴論》、《現觀莊嚴論》還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都講了行持一度時其余五度可統統具足,也就是說,一個波羅蜜多可涵攝其他波羅蜜多,這即是大乘菩薩的最高境界。尤其《現觀》講最後幾個加行時,經常提到一度涵攝余度而行持,此爲正等加行圓滿或者達到頂點的標志。

  你們不要覺得:“我現在每天都在聽課,布施的機會也沒有,持戒的機會也沒有,安忍的機會也沒有……哪能行持六波羅蜜多啊?”不應該這樣想。即使你沒時間召集可憐的窮人發放布施,只要規規矩矩、如理如法地聞受佛法,在聞法過程中調整威儀,也能具足六波羅蜜多。以前有些人對佛法不太了解,非要放棄聞法機會,出去化緣得一些財産,然後到處去布施,覺得如此才能圓滿布施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只要具足下面所講的方便,即使聽一堂課,也可圓滿六波羅蜜多。反過來說,假如你聽法時行爲不如法,則不但沒有六度的功德,反而會産生衆多罪過,因此一定要特別注意。

  一般而言,藏傳佛教的大德在傳法之前,都會宣講聞法規律,故在藏地,除了沒受過系統完整的佛法教育的人外,大多數人對聞法方式都比較了解。希望你們也能如此,不管是哪一個民族、居住在哪一個城市,聽聞佛法都要做到如理如法,只有這樣,佛法的功德利益才會在自相續中生根發芽。

  你們聞法是爲了解脫,並不是害怕別人對自己有看法、有說法,爲了顧及情面,才裝模作樣地加入聞法行列,暫時聽幾句,這種心態不正確。大家首先應把發心調整好,盡量以大士道的發心來聽,偶爾産生自私自利,也要依正知正念予以遣除,這樣聞法才有真正的意義。

  那麼,聽一堂課該怎樣具備六度呢?正如一切法行之竅訣——《現證續》中所雲:“奉獻花座等,隨處戒威儀,不害諸含生,于師生正信,無散聞師教,解疑問難題,聞者具六支。”

  具體而言,

  一、布施度:“奉獻花座等”。

  在聞法之前,首先爲上師擺設妙高法座。法座上若光是一個板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上師坐久了肯定很痛,所以應該鋪陳坐墊。上師如意寶講過,坐墊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否則,假如是一堆軟軟的海綿,上師陷在裏面,一直爬不出來,大家都看著,這樣也不太莊嚴。然後在法座前或者周圍,供養曼茶羅以及花鬘、燈等。這即是布施度。

  按理來講,對上師的法座應當供養,但我們新經堂因爲特殊原因,不允許隨便擺放供物,好幾個道友有意見,希望大家還是要理解。你們在自家佛堂供養就可以,再加上對我供燈、供花沒什麼功德,最好是在佛像前供養。

  現在大城市裏的人,聽課的地方同樣是經堂,你們的上師在電視裏,所以可在電視前供一些燈——開玩笑!這倒沒必要。不過,一起學習的時候,對聽法的屋子進行清掃、裝飾,給大家提供電視機,這方面共同努力,也屬于布施度。對聞法道友而言,電視機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它的確是諸佛菩薩的化現。電視機也代表上師,如果有條件,應該買個好一點的。有些居士房子特別好,但電視機破破爛爛的,上師在裏面現種種相,很不莊嚴。甚至有些人好像只是擺個樣子,二十幾個人集中在一起,只有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放在桌上,根本看都看不見,聽都聽不見,這樣不是很好。現在城市裏的條件不是那麼差,若實在不行,爲了聽法,大家湊幾百塊錢買個屏幕大的電視機,我覺得這不浪費。世人爲了沒必要的吃吃喝喝,浪費了多少錢?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大家也不要隨便應付。

  或許有人認爲:“我們出錢買電視機,結果歸那家所有,太劃不來!”或者:“聽課的人那麼多,算了,還是用那臺破電視表示一下就行了。”這樣聽課效果不是很好。你們現在聽法,不一定非要上師在面前,通過什麼方便令自己得到法益,對此就應作上師想,作善知識想。以前一個人講法,幾個人聽,人多了的話,在一個場合有很多麻煩,而今科技比較發達,成千上萬的人同時聽也可以,不同地方的人同時聽也可以,對這些方便設備就要作上師想。

  聽法過程中,爲此創造一些良好條件,都是在圓滿布施度。山下有些居士比較大方,每次聽課都買一些水果、礦泉水,這樣以後,自己的布施度圓滿了,大家也很開心,結果這個組的人越來越多。有些組什麼都沒有,連水也沒得喝,最後人越來越少。其實不應該這樣,你們並不是爲了吃東西才參加學習的,雖然凡夫人有必要作布施,但沒有條件也不能勉強。藏族有句俗話說:“人窮的話,讓他布施財産是辦不到的;人死了的話,讓他站起來是辦不到的。”如果實在沒有錢,可以發願下一輩子布施,但如果你有能力、有條件,則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要把錢浪費在毫無實義的事情上。

  概而言之,聽法時盡己所能地作上供下施,就是布施波羅蜜多。

  二、持戒度:“隨處戒威儀”。

  在講法的經堂裏,隨處做些灑水、清掃、噴香水等善行,保持那裏整潔舒適;同時,遮止自己身口意不恭敬的威儀,長至一部法,短至一堂課,一切行爲從頭到尾如理如法,這就是持戒度。

  高僧大德和修行好的人在聞法時,猶如享用甘露般,以歡喜心一直聽著。而有些人可能是業力現前,每次上師傳講佛法,就在下面交頭接耳,偷偷摸摸做很多事。其實,在聽法時,做不了其他什麼事,此時叁門應當如理如法,心懷恭敬,斷除傲慢相及輕蔑他人的行爲。

  實際上,這六度真正去做的話並不困難。若讓你安住在遠離一切戲論的叁輪體空的境界中,對凡夫人來講不太可能,但具足這六度的話,只要提起正知正念,經常觀察叁門,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叁、安忍度:“不害諸含生”。

  聽法的過程中,無論是有意、無意,都不傷害蝼蟻在內的含生。當然,一邊聽課一邊殺牦牛等大動物,可能做不到。但如果夏天特別熱,許多蚊子叮你,不能一邊聽課一邊“啪”把蚊子打死,或者看見地上有蟑螂、螞蟻,使勁一腳把它踩死,這些行爲非常可怕。

  同時也不能損害旁邊的金剛道友。有些人性格不好、行爲不如法,平時好像沒有時間,只要大家聚在一起聞法,他就開始把仇恨擺到桌面上來,用各種語言攻擊別人、汙蔑別人,這是不合理的。

  而且聽受佛法的時候,不管天氣再熱再冷,傳法時間再長,中間出現種種違緣,都要忍受下來。我們山上聽課的話,從家門口走到經堂不花一分錢,但城市裏的人不是這樣,爲了聞法經常要花錢,若沒有一點錢,不管放生還是聽課都很困難。有些人爲了一百天的放生,僅僅是車費,一年就要花幾千塊,對一般人來講是個天大的數字。還有些人本來收入就低,爲了聽法坐公交車、搭出租車,有時候還要跟道友一起請客吃飯,這樣花銷非常大,如果安忍修得不好,心裏會特別疼,比割身上的肉還難受。

  還有,聽法的時候,假如上師講什麼都能接受,這也是一種安忍。有些人可能前世福報不夠,上師講淺的法,覺得太淺了,沒什麼可聽的,盼望著早一點下課;上師講深的法,覺得像講天書一樣難懂,又盼望著早一點下課。然而對善根深厚的人來說,不管上師講什麼,淺顯易懂的法還是高深莫測的法,都願意欣然接受。

  我個人而言,上師講淺法也好、深法也好,從不會生厭離心,而且有種不可言說的歡喜心。就這個角度來看,可能自己前世曾聞思過。以前學物理、化學、曆史時,我常生厭煩心,覺得這沒什麼道理,並不是究竟真理。但遇到佛法以後,對它每一個道理都佩服得五體投地。比如,《賢愚經》和《釋迦牟尼佛廣傳》看起來是一些普通故事,但我覺得裏面的意義相當深。雖然我不是知識分子,可知識分子講的世間故事,恐怕我不會特別愛聽,而佛教故事再簡單,還是樂意接受。以前上師如意寶講過一次《賢愚經》,那時很多故事我沒有記住,後來上師臨圓寂前又講了一次,當時我確實非常高興。每個人前世因緣還是有差別,有些人學習佛法,深的接受不了,淺的也接受不了,其實不管學什麼樣的法,應當有種感恩心、歡喜心,這種心態就是具足安忍度。

  四、精進度:“于師生正信”。

  在聽受佛法的過程中,要斷除對上師及正法的邪見、懷疑、嗔恨等不良心態,滿懷虔誠信心、滿懷喜悅之情而聞法,即是精進度。

  我以前看過一個法師在佛學院講法的錄…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叁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