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课▪P2

  ..续本文上一页现圆寂时,说道:“你们藏地人福报浅薄,我如果在这里圆寂,可能藏地的大地承受不了,我还是回印度去。”他身边有些人说:“应该承受得了。像无与伦比的菩提萨埵尊者,就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答言:“菩提萨埵虽然戒律清净,但他智慧不如我,所以他跟我不相同。”有些人说:“应该可以吧。无与伦比的莲花生大士也是在藏地示现消失,前往邬金刹土的。”尊者还是摇头道:“莲花生大士的成就虽了不起,但智慧也肯定比不上我,还是不行。”又有些人说:“应该没问题。像美德嘉那那样的大德,都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思索片刻说:“嗯,他还是很了不起。既然这样,我就留在这里吧。”

  其实,如果没有译师,有时候语言隔阂还是很麻烦的。曾经有位居士说:“我的上师非常慈悲,他每次笑眯眯的,我就感动得要命。但上师一直动嘴巴,我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即使上师特别慈悲,有时也没办法跟弟子沟通。以前法王如意宝刚摄受汉僧时,没有进行同步翻译,偶尔在课堂上开个玩笑,藏族僧众全部哄堂大笑,极个别汉僧左看右看,不知道在笑什么。直到第二天我翻译出来,他们才恍然大悟,但故事好像也不那么精彩了。因此,译师之所以被称为“世间明目”,原因也在这里。

  假如没有译师和上师,虽然佛法很殊胜,上师的密意和智慧很高深,可末法众生完全以自力接受不太现实。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没有讲法的话,想利益众生特别困难。我寺院有一位拉雪堪布,他八十多岁了,修行真的很好,听说他小时候前往很远的地方,依止了许多上师,对教理相当精通,但遗憾的是,寺院里的人对他没有特别重视。去年,我让部分出家人在他面前听了一个白玉派简短的前行法,由于该法的持有者比较少,为了传承能延续下去,我算是强迫他们去听,时间大概一个月。堪布年纪很大了,文字基本看不见,我就让人打印特别大的字,在眼前把字稍微读一遍,他马上便了然于胸,一会儿用这个教证,一会儿用那个教证……我事后听了一盘磁带,感到万分惊讶,这样的大德竟被埋没了这么久,太可惜了。他讲完以后,给我捎口信说:“非常感谢,这次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传授佛法!平时我很想讲一些《前行》、《入行论》,可惜实在找不到人。有时候看寺院里的小和尚,行为不太如法,应该给他们讲些道理,可他们都不来听。我也跟有些人说过:你们有兴趣的话,我虽讲不来甚深法,但关于修行方面、菩提心方面的,我这辈子也串习过,还是有一些感觉,可以给你们传。但那些小僧人都不来。”

  我听到之后,的确感慨良多:这个世间上,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修行人,他们相续中充满悲心、慈心,有非常好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往往不屑一顾。人们追随的是什么?就是口头讲得非常漂亮、内容却很空洞的东西。一点境界都没有的人面前,弟子常常多如过江之鲫,而真正具实修实证的人座下,去求法的却屈指可数。假如没有求法的话,这些大德表面上只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显露其内证功德。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上了七八十岁后,很多教理都忘光了,但有些老修行人真的不可思议。拿上师如意宝来讲,他老人家接近圆寂时,虽然已有七十多岁,但传法时不断引用大量教证,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不信佛教的公务员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那么多丰富的教证,法王全部能背下来,好精彩呀!”“哇,好可怕!”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这些老修行人的一辈子,不像我们一样,每天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所有精力不专注于研究佛经论典,都耗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了,以至于脑海里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知识,各种流行歌可以信口唱来,而佛法的甚深道理不一定显得出来。

  所以,遇到真正的上师很重要,倘若只有法而没有上师,修行无法趋入正途。当然,假如语言不通,则还需要一些译师。我平时喜欢翻译法本,有人说翻译得太多了,但静下心来想一想,现今毕竟时处末法,若能译出一个好法本,令后人从中获得利益,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我付出再多也值得。有时候观察自己的发心,还是比较清净的,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会尽心尽力多翻译一些,在短暂的人生中为佛法多做一点事,这样得个人身也没白费。

  总而言之,佛已说法非常重要。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了四谛*轮、无相*轮、分别*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2)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不但佛已说法,善知识也已说法,故第二个条件完全具足,大家应当生起欢喜心。

  己三、佛法住世:

  尽管佛陀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众生若转生于此,虽然出生在贤劫,但依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今生得个人身并不容易,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多数都不行持善法,真的对他们生起大悲心。这次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佛法大门一直长期敞开,有缘者随时可以进入,假如没有好好修学,一旦错过了,以后就会很难以复得。

  要知道,倘若生于圣教空世,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偶尔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不存在讲闻修行。诚如《中论》所言:“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佛陀不出世、声闻已入灭尽定的时候,诸辟支佛(3)在不依靠善知识的情况下,凭借前世修十二缘起的善根,即生于一座中获得圣者果位,然后身体示现燃火、发光等神通,度化小部分有缘众生。我们若转生于此,会不会是独觉的所化对象呢?谁都没有把握,毕竟这个范围很小。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住世期其实很短,中间又有那么多暗劫,假如在那时转生,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从道理上再再思维之后,每个人应产生这样的定解:“今生的机会确实很难得,所以我必须要修行!”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否则,你天天修拙火定,肚脐热乎乎的,我觉得并不重要,你热也好、冷也好,头上有气也好、有光也好,这些都没有什么,因为灯泡也有光,夏天的阳焰也有气,但并不是什么成就相。不过,现在人特别颠倒,非要追求一种外相,才认为自己成就了,而对人身难得生起定解,却不觉得这很殊胜。所以,大家今后要换一种方式来思维,真正的修行是在加行中得到感应,这个很重要。

  那么,佛法住世期到底有多长呢?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讲,《月藏经》中说是两千五百年(4);《贤劫经》说是一千五百年(5),即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汉地还有些法师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藏地普巴派、萨迦派、格鲁派等,也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藏地对普巴派的说法比较公认)。尽管种种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世界上公认的是《俱舍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佛法住世总共五千年。按世界佛教联合会的推算,今年是佛历2553年,这是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与《俱舍论》也非常相合。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为什么呢?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故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得名。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也是住世五千年。具体而言,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甚至到了最后,这种形象也难以维持。因为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有些法师认为现在已过了形象期,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依照我们的分析,还是《俱舍论》的说法比较对。)

  在最初的果期,也就是佛陀在世时,以及佛涅槃后不久,得果的人比比皆是。看过《百业经》、《贤愚经》就会明白,那时听法后获得圣果特别快,马上就能得预流果、阿罗汉果。前不久有一位道友说:“那个时候证果这么快,好羡慕啊!我也想马上得阿罗汉果,您可不可以给我传四谛法门?”我说:“现在肯定不行,因为不是果期。”

  过了一千五百年之后,就是修期,主要以修戒定慧为主。翻开那时的历史,汉地禅宗、净土宗中,大成就者特别特别多;藏地宁玛巴等各大教派中,虹身成就、飞往清净刹土的也不胜枚举。而如今越是接近形象期,成就的人就越少得可怜。尽管现在不是真正的形象期,毕竟还有教法存在,人们受持经律论的教理,相续中可以生起悲心、菩提心,但跟佛陀时代众生的根基比起来,还是很差劲的。

  佛法住世期共有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如果再过五百年,佛教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在漫长的轮回流转中,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眼下正值五浊恶世,但教法与证法仍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那么,何为五浊恶世呢?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每天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人们犹如水泡般的财富极不稳定,今天富可敌国,明天就可能一贫如洗。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佛陀时代或在此之前,人们的身高、体力都非常殊妙,而现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有些道友以往在学院过冬,没有任何问题,可如今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冬天一到就忙不迭地要下山,这也说明越来越浊世了。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佛陀在世时,人寿百岁并不稀奇,而今若有人活一百岁,好多新闻记者就扛着照相机、摄像机,“嚓嚓嚓”地使劲拍,觉得这是一个怪物。人们活到五六十岁,就认为自己该“圆寂”了,赶紧要做好准备。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在过去,出家人自觉护持戒律,始终不离戒定慧三学。而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6)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经中还说,譬如有些出家人没有参禅,反而自称禅定功夫不错,在众人面前宣扬;有些不解佛意,却执己所见宣说十二部经,还认为讲得很精彩;有些不修道德,专求财物,整日忙于做生意等,致使俗人皆轻贱三宝……这些都属于见解浊。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当然,见解浊与烦恼浊,还有不同解释方法,但此处暂以出家和在家进行区分、讲解。)

  尽管现在五浊横行、浊浪滔天,但教法证法并没有真正隐没,我们拥有如此良机,自己一定要行持善法。其实每个人只要把时间用上,行持善法谁都能做到。今天中午我家来了一位藏族喇嘛,他有79岁,曾是我父亲的朋友,后来出家了。他跟我讲了自己二十年的修行经历:截至昨天,他共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今天又在我面前发愿,说还要再念一亿。我问:“你三亿遍心咒念了多少年?”他说:“整整十七年。在此期间,有时候念得多,每天十万遍左右,有时候到拉萨等地去,就念得少一点。我平时很少跟人接触,还念了一万遍《普贤行愿品》……”他以前在我家乡炉霍那边,还是很出名的,我父亲常讲他怎么打仗、杀牦牛、偷盗,所以我印象比较深。他也承认自己年轻时,不太相信因果,没有一个不造的恶业,二十年前遇到一位上师,后又遇到法王如意宝,让他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忏悔。如今三亿遍已经完成,今天又发愿再念一亿。我觉得人的心力确实不同,心力大的话,即使往昔造业比较深重,现在精进也不算太迟。

  总之,希望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真正觉得佛陀说法很难得,佛法住世更难得,现在自己各方面顺缘具足,这是非常大的福分。有些人今天没买到菜、做饭时没有煤气、需要的东西买不着、家里出现一些事,就认为自己违缘重重。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的大违缘,是佛教隐没了,若如此,这个世界会暗无天日,我们来到人间也没有意义。而如今并不是这样,佛教的光明依然存在,关键要看我们接不接受,假如在自己的余生中,对佛法既闻思又修行,这样得到人身才有价值!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乐:此处音yào,喜爱之义。

  (2)九乘次第:显宗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密宗的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

  (3)辟支佛:又名中佛、独觉、缘觉。

  (4)在此经《分布阎浮提品》中,提出著名的“五坚固”说。谓在佛法的流传史上,每五百年为一阶段,共有五大阶段。各阶段所具之特征不同,即解脱坚固、禅定坚固、读诵多闻坚固、塔寺坚固、斗诤坚固。五个五百年,各具其中之一特征。

  (5)《贤劫经》云:“佛涅槃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此千五百年后,释迦法灭尽。”

  (6)《像法决疑经》: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叙述佛灭一千年后佛法衰变之相,并劝导修布施大悲行。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