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课
思考题
102、断缘心与暂生缘相比,哪个更可怕?请说明理由。为此,我们应当怎么做?
103、什么是断缘心?断缘心八无暇包括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对治?你有这些违缘吗?
104、麦彭仁波切说:“孩提时随父母转,韶华时随朋友转,年迈时随子女转,愚者恒时无自由。”你对此偈颂有何体会?今后有什么打算?
105、有些人自诩为大乘行人,口口声声看不起小乘的法。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106、在听受密法、得受灌顶之前,首先必须要具备什么誓言?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暂生缘八无暇已讲完了,今天开始讲断缘心八无暇。
二、断缘心八无暇
作为修行人,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比暂生缘更可怕,暂生缘只是偶尔影响修行,断缘心却能让你从此无法修行,从解脱道路上完全退失。所以,我们一定要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违缘,有的话,应立即依靠对治来断除,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以后千万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让它留存很长时间。
有些人极其可怜,虽然很想修法,自己也舍弃家庭而出了家,可是因为业力现前,或者烦恼非常深重,违缘出现时,自己没办法面对,最后又被卷入红尘俗世中。所以,学佛过程中,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上师三宝的威力和加持不可思议,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上师三宝确实有力量。因此,无论你在哪个道场,行住坐卧都要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这是真正修行人的行为,大家一定要切记!
下面一一阐述断缘心八无暇:
1、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为了他们的利益精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没有时间去修法。即使偶尔有修法的念头,也很快被种种外境所转,不可能付诸于行动。
许多人从孩提一直到老年,根本没有修行的自由。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孩提时随父母转,韶华时随朋友转,年迈时随子女转,愚者恒时无自由。”我非常喜欢这个颂词。现在人的确是这样:孩童时,父母天天都管着,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象执著为实有,没有修法的空闲;年轻时,始终被亲眷好友捆缚着,修行的时间一刹那也难以空出来;老年时,只有随着子女转,对他们言听计从,更没机会去修法。总之,自己一辈子都在他人控制下,没有修行的真实机缘。所以,前辈的高僧大德舍弃今生,将这一切全部抛之脑后,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今生若一直被这些所转,自己的修行绝对无法成就。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尤其对感情、美色特别执著,以至于带来的损害层出不穷,更不要说能去如理修行了。唐代诗人温庭筠说过:“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时看到他们的荒唐之举,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这些人对无实的虚假幻象,竟然耽著得如是强烈,实在可怜!”
若对今世的一切贪执不舍,这个人肯定没有时间修行,甚至还会为了微薄利益而丧命。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与人勾心斗角、大打出手;鸟儿为了一个小虫尸体,也会互相啄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在我们眼里,这些众生所追求的,实在是利益微薄、不值一提。可是也没办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由于执实不悟,只能沉溺在痛苦的漩涡中无力自拔。
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开启修心门扉》为主的修心窍诀中,都强调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无论居士还是出家人,修行必定会成功;反之,假如对现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别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获。因此,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2、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言行举止没有丝毫可信度,所作所为始终不会有长进。这种人从头到脚没一点好的,就像人们所说: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学佛先要做好人,在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变成好修行人。如果人品下劣、恶行昭著,却妄图在佛教中做出一番大事业,这是不现实的。一个人倘若修行好,则一定是好人,因为佛法融入内心之后,与坏人会有很大差别。反过来说,假如坏人的行为一点都不舍弃,那他会不会变成大成就者呢?恐怕很困难的。
古大德在教典中也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弟子没有智慧、比较愚笨,倒不要紧,在老师的督促下,只要他肯学,慢慢也会变成智者。但如果他人格特别下劣,那就无药可救了,一两天中你对他教育,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段时间他又会故态复萌。
以前,博朵瓦格西对前来依止的人,首先要观察他人格如何:人格不好的,就算智慧出类拔萃,他也不会接纳;如果人格很不错,但智慧有点欠缺,他还是会摄受的。我们上师如意宝的很多教言,比如《胜利道歌》、《教诲甘露明点》等中,也经常提到人格的重要性。我们平时跟众人接触的过程中,确实对法王和古大德的这些教言深信不疑。正如《格言宝藏论》所言:“劣者无论再改造,性情不会变贤善,煤炭无论再改造,其色无法变雪白。”人格低劣之人,即便遇到佛陀般具有德相、有无限大悲和智慧的善知识,也难以获得上师一点一滴的意传加持,反而会与正法背道而驰。所以,这种人没有修行的机会,可称之为转生于无暇处。
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极个别人由于善根、种姓比较不错,刚开始时虽然为人很坏,但后来依靠上师的教言和道友的劝导,也能变成善良之人,这种现象偶尔会有。
因此,我们要好好观察,看自己究竟是不是个好人。凡夫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每个人相信自己是好人,就算是最坏的人,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假如人人都觉得你很坏,你可能真的是坏人;但若大多数人觉得你不错,那也许只是有些人看不惯你的行为而已。总之,大家不要对自己太相信了,不要认为“在这个世间上,我跟文殊菩萨没有差别,只不过个别人嫉妒我罢了,实际上我是个大好人”,也不能这么想。每个人在所难免都有毛病,故于求法过程中,在上师和道友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智者常会观察自己的不足,而愚者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要想真正变成修行人,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摄受弟子时如是,自己修行时亦如是。
3、无出离心: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剧烈痛苦,或者人间的生老病死、天人的死堕、非天的战争之苦,或者生存于世所饱受的种种身心痛苦,如果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还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幸福,那根本无法产生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我原来也讲过吧,美国一个道友曾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特别快乐!美国旧金山多么美丽,波士顿如何如何壮观……”当时我就开玩笑:“你不要天天贪著这些啊,不然,你一刹那的出离心也生不起来。”
的确,现在有些人身体没有病,地位、事业、家庭各方面不错时,觉得这个世间还是很美好,却不知一切有为法皆为痛苦的道理。这些人看三界轮回不像火宅,反而像天堂,由于缺少出离心,根本没有趋入佛法的机会。尤其是缺乏因果观念的人,一讲起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无垢光尊者所批评的,这种人的心真如铁球,或像石头一样没有心(1),已经断了解脱的因缘。
假如没有出离心,我们是否会生起更高的境界呢?这很难说。有些人声称:“出离心是小乘法,我修的是大乘密法,绝不用靠下乘的出离心。”这也有点言过其实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基础的话,你的高楼大厦不会很稳固。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也说:“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意思就是,若没有能力饮用池水、河水,又岂能吞下整个大海?同样,假如不修习小乘法,又岂能学习大乘法呢?
现在很多人看不起小乘的出离心、比丘戒、居士戒,一提起这些就头痛,不愿意听,自认为是大瑜伽士,安住于自然本智中,什么都不执著。但这些人就像电影里的坏人一样,对善法不执著,对恶法却执著得很,由于自己还要干坏事,因而对法律一概排斥。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以别解脱戒或出离心为基础,真的很重要。修行人也应该观察自己,看愿不愿意从轮回中脱离出来,若连这种心都没有,那你学法的方向并没有搞定。
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人,耽著今生的比比皆是,不说无上密法和大圆满的境界,甚至一讲起出离心,许多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凡夫人最好不要高谈阔论、自以为是,平时听到简单的教言若都接受不了,那么更高的见修行果,对你来说更会遥之千里。
华智仁波切的每一句话,希望大家务必要记住。那天学院个别人已发愿背诵《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希望你们一定要善始善终,如果真能背下来,我敢保证你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其实能背诵这个的话,里面所有教言都记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书上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其中很深的教言无法深入体会。我经常想:“这每一句所讲的,要是能永远记在心里多好啊!”二十年前我刚听这部法时,就这样认为,现在仍有这种感觉,这里面的金…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三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