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叁課

  

第二十叁節課

  

思考題

  102、斷緣心與暫生緣相比,哪個更可怕?請說明理由。爲此,我們應當怎麼做?

  103、什麼是斷緣心?斷緣心八無暇包括哪些?你認爲應該怎樣對治?你有這些違緣嗎?

  104、麥彭仁波切說:“孩提時隨父母轉,韶華時隨朋友轉,年邁時隨子女轉,愚者恒時無自由。”你對此偈頌有何體會?今後有什麼打算?

  105、有些人自诩爲大乘行人,口口聲聲看不起小乘的法。對此現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時是怎麼做的?

  106、在聽受密法、得受灌頂之前,首先必須要具備什麼誓言?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暫生緣八無暇已講完了,今天開始講斷緣心八無暇。

  二、斷緣心八無暇

  作爲修行人,一旦有了斷緣心八無暇的任何一個,那就斷了修行的因緣,叁菩提的苗芽就會凋謝,以至于離開解脫種性,爲此叫做“斷緣”。從某種程度來講,它比暫生緣更可怕,暫生緣只是偶爾影響修行,斷緣心卻能讓你從此無法修行,從解脫道路上完全退失。所以,我們一定要觀察,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違緣,有的話,應立即依靠對治來斷除,同時祈禱上師叁寶:以後千萬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讓它留存很長時間。

  有些人極其可憐,雖然很想修法,自己也舍棄家庭而出了家,可是因爲業力現前,或者煩惱非常深重,違緣出現時,自己沒辦法面對,最後又被卷入紅塵俗世中。所以,學佛過程中,要經常祈禱上師叁寶,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上師叁寶的威力和加持不可思議,人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上師叁寶確實有力量。因此,無論你在哪個道場,行住坐臥都要不離上師叁寶的光明,這是真正修行人的行爲,大家一定要切記!

  下面一一闡述斷緣心八無暇:

  1、爲今束縛:被今世的財産受用、子女親屬等緊緊束縛,爲了他們的利益精勤勞作而散亂度日,荒廢光陰,沒有時間去修法。即使偶爾有修法的念頭,也很快被種種外境所轉,不可能付諸于行動。

  許多人從孩提一直到老年,根本沒有修行的自由。誠如麥彭仁波切所言:“孩提時隨父母轉,韶華時隨朋友轉,年邁時隨子女轉,愚者恒時無自由。”我非常喜歡這個頌詞。現在人的確是這樣:孩童時,父母天天都管著,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象執著爲實有,沒有修法的空閑;年輕時,始終被親眷好友捆縛著,修行的時間一刹那也難以空出來;老年時,只有隨著子女轉,對他們言聽計從,更沒機會去修法。總之,自己一輩子都在他人控製下,沒有修行的真實機緣。所以,前輩的高僧大德舍棄今生,將這一切全部抛之腦後,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他們深深地認識到:今生若一直被這些所轉,自己的修行絕對無法成就。

  現在大城市裏的人,尤其對感情、美色特別執著,以至于帶來的損害層出不窮,更不要說能去如理修行了。唐代詩人溫庭筠說過:“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看到他們的荒唐之舉,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這些人對無實的虛假幻象,竟然耽著得如是強烈,實在可憐!”

  若對今世的一切貪執不舍,這個人肯定沒有時間修行,甚至還會爲了微薄利益而喪命。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有些人爲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與人勾心鬥角、大打出手;鳥兒爲了一個小蟲屍體,也會互相啄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在我們眼裏,這些衆生所追求的,實在是利益微薄、不值一提。可是也沒辦法,“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們由于執實不悟,只能沈溺在痛苦的漩渦中無力自拔。

  對治:我們作爲修行人,首先要觀察自己有沒有看破今世。《開啓修心門扉》爲主的修心竅訣中,都強調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對今生的一切能看破,無論居士還是出家人,修行必定會成功;反之,假如對現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別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獲。因此,每個修行人務必要了解輪回的過患,真正生起出離心。

  2、人格惡劣:性情惡劣之人,連芝麻許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備,言行舉止沒有絲毫可信度,所作所爲始終不會有長進。這種人從頭到腳沒一點好的,就像人們所說: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壞透了!

  學佛先要做好人,在好人的基礎上,才能變成好修行人。如果人品下劣、惡行昭著,卻妄圖在佛教中做出一番大事業,這是不現實的。一個人倘若修行好,則一定是好人,因爲佛法融入內心之後,與壞人會有很大差別。反過來說,假如壞人的行爲一點都不舍棄,那他會不會變成大成就者呢?恐怕很困難的。

  古大德在教典中也說:“弟子學識誠可改,秉性下劣實難移。”弟子沒有智慧、比較愚笨,倒不要緊,在老師的督促下,只要他肯學,慢慢也會變成智者。但如果他人格特別下劣,那就無藥可救了,一兩天中你對他教育,可能稍微好一點,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段時間他又會故態複萌。

  以前,博朵瓦格西對前來依止的人,首先要觀察他人格如何:人格不好的,就算智慧出類拔萃,他也不會接納;如果人格很不錯,但智慧有點欠缺,他還是會攝受的。我們上師如意寶的很多教言,比如《勝利道歌》、《教誨甘露明點》等中,也經常提到人格的重要性。我們平時跟衆人接觸的過程中,確實對法王和古大德的這些教言深信不疑。正如《格言寶藏論》所言:“劣者無論再改造,性情不會變賢善,煤炭無論再改造,其色無法變雪白。”人格低劣之人,即便遇到佛陀般具有德相、有無限大悲和智慧的善知識,也難以獲得上師一點一滴的意傳加持,反而會與正法背道而馳。所以,這種人沒有修行的機會,可稱之爲轉生于無暇處。

  對治:要想對治人格惡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說,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極個別人由于善根、種姓比較不錯,剛開始時雖然爲人很壞,但後來依靠上師的教言和道友的勸導,也能變成善良之人,這種現象偶爾會有。

  因此,我們要好好觀察,看自己究竟是不是個好人。凡夫人都有這樣的毛病:每個人相信自己是好人,就算是最壞的人,也認爲自己很了不起。其實假如人人都覺得你很壞,你可能真的是壞人;但若大多數人覺得你不錯,那也許只是有些人看不慣你的行爲而已。總之,大家不要對自己太相信了,不要認爲“在這個世間上,我跟文殊菩薩沒有差別,只不過個別人嫉妒我罷了,實際上我是個大好人”,也不能這麼想。每個人在所難免都有毛病,故于求法過程中,在上師和道友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過失。智者常會觀察自己的不足,而愚者只看別人的缺點,所以要想真正變成修行人,必須要有完善的人格,攝受弟子時如是,自己修行時亦如是。

  3、無出離心:對于地獄、餓鬼、旁生叁惡趣的劇烈痛苦,或者人間的生老病死、天人的死墮、非天的戰爭之苦,或者生存于世所飽受的種種身心痛苦,如果生不起一絲一毫的畏懼感,還覺得這個世界多麼美好幸福,那根本無法産生作爲趨入佛法之因的出離心。

  我原來也講過吧,美國一個道友曾給我打電話說:“我們這裏特別快樂!美國舊金山多麼美麗,波士頓如何如何壯觀……”當時我就開玩笑:“你不要天天貪著這些啊,不然,你一刹那的出離心也生不起來。”

  的確,現在有些人身體沒有病,地位、事業、家庭各方面不錯時,覺得這個世間還是很美好,卻不知一切有爲法皆爲痛苦的道理。這些人看叁界輪回不像火宅,反而像天堂,由于缺少出離心,根本沒有趨入佛法的機會。尤其是缺乏因果觀念的人,一講起地獄、餓鬼、旁生的痛苦,內心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像無垢光尊者所批評的,這種人的心真如鐵球,或像石頭一樣沒有心(1),已經斷了解脫的因緣。

  假如沒有出離心,我們是否會生起更高的境界呢?這很難說。有些人聲稱:“出離心是小乘法,我修的是大乘密法,絕不用靠下乘的出離心。”這也有點言過其實了。爲什麼呢?因爲沒有基礎的話,你的高樓大廈不會很穩固。佛陀在《地藏十輪經》裏也說:“無力飲池河,讵能吞大海?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意思就是,若沒有能力飲用池水、河水,又豈能吞下整個大海?同樣,假如不修習小乘法,又豈能學習大乘法呢?

  現在很多人看不起小乘的出離心、比丘戒、居士戒,一提起這些就頭痛,不願意聽,自認爲是大瑜伽士,安住于自然本智中,什麼都不執著。但這些人就像電影裏的壞人一樣,對善法不執著,對惡法卻執著得很,由于自己還要幹壞事,因而對法律一概排斥。其實這是不合理的,以別解脫戒或出離心爲基礎,真的很重要。修行人也應該觀察自己,看願不願意從輪回中脫離出來,若連這種心都沒有,那你學法的方向並沒有搞定。

  不過,現在大城市裏的人,耽著今生的比比皆是,不說無上密法和大圓滿的境界,甚至一講起出離心,許多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凡夫人最好不要高談闊論、自以爲是,平時聽到簡單的教言若都接受不了,那麼更高的見修行果,對你來說更會遙之千裏。

  華智仁波切的每一句話,希望大家務必要記住。那天學院個別人已發願背誦《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希望你們一定要善始善終,如果真能背下來,我敢保證你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其實能背誦這個的話,裏面所有教言都記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書上走馬觀花、囫囵吞棗,其中很深的教言無法深入體會。我經常想:“這每一句所講的,要是能永遠記在心裏多好啊!”二十年前我剛聽這部法時,就這樣認爲,現在仍有這種感覺,這裏面的金…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叁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