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课
思考题
115、为什么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对此怎么理解?
116、为什么得到修学佛法的人身并不容易?请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117、名词解释:珍宝人身普通人身
118、明白六道众生的数量比例,对你今后修行有哪些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继续学习人身难得,现在讲第四个问题。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修行人的数目跟不修行众生的数目进行对比,之后懂得修学佛法的人非常稀少):
最近一直要求实修,这对大家来讲非常重要。若没有依靠人身难得的修法,断除对今生的贪执,修行定然不会成功。所以,我们首先不强调得什么高法,或者获得最殊胜的灌顶,作为初学者,刚开始一定要把加行修好,把基础打好。如果你对加行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自然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你,让你不得不修其他法。相反,倘若这样的基础没有打好,表面上得了许多甚深高法和境界,但这些不一定长期存留在你相续中。这是我们的经验之谈,也是前辈大德留下来的教诲结晶。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前行》的内容搞懂,搞懂之后再进行思维。虽然它的文字浅显易懂、一目了然,但要想对它的内容有感受,并长期贯穿于自相续中,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举。
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定解相当关键。比如“人身难得”这一修法,凡是学佛的人都会讲,可是有多少人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修证得来的?谁又能在白天做事、晚上睡觉,乃至行住坐卧等威仪中,始终对此念念不忘?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人身难得,那就像亲手摸到了熊熊烈火,即使别人说它很凉、不烫,你也不会随他而转。同样,假如人身难得在心中油然生起,哪怕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你面前,说人身容易得、人生很快乐,你也不会被这些谎言所惑,不可能耽执眼前的享乐,而会马不停蹄地追求解脱。这就是所谓的体悟。“悟”字,是“心”和“我”结合起来的,所以不是别人说的,或者外境上的,而必须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悟。
因此,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智信。若想对佛教产生信心,首先要有一种怀疑,然后通过观察遣除疑惑,生起稳固的定解。现在喜欢自然科学或世间学说的人认为,做什么都离不开兴趣,没兴趣则不可能成功。但这种兴趣可能带有盲目的成分,而佛教中最究竟的信心,是通过仔细观察之后,得出来的无误结论,就像提炼黄金一样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不是因盲目崇拜就一概接受。对于佛陀的金刚语,佛陀也允许我们加以观察,如果觉得不合理,则可提出自己的辩驳。所以,符合实际的真理,才是我们希求的目标,这种希求何时得以成熟,方称为真正的信心。
人身难得表面上是共同加行的基础修法,但如果更深层、更细致地去思维,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修行境界。所以,最初的时候,大家应该像孩童学习b、p、m、f,若没有从拼音入手,长大后就会像我这样,讲汉语时你们都笑,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同样,前行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即使你得了很多高法,但因为入门不对,修起来也很麻烦,想转又转不过来。包括有些上师,显现上也没有好好修加行,以此原因,带弟子时不是特别有次第性,最后致使有些弟子舍弃佛教,被引入其他宗教中去,这一点确实很遗憾。
现在有些上师,对系统性、次第性的法门不太重视,见弟子很认真地在学,甚至会劝他去某某地方闭关,说那里加持很大。我觉得这有点可惜,但也没办法,毕竟弟子是他的“私有财产”,我没有权利去干涉。不过,有些上师只把有才华、有智慧、有财富的弟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财富、没才华、没能力的,经常会介绍给我,写一篇长长的介绍信说:“这是我的弟子,你要来保护,包括他的生活、他的住处、他的修行……”奇怪,他最好的弟子怎么不给我介绍啊?开玩笑!
下面开始讲课:
若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实在是微乎其微。如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还有经典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
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现在造恶业的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行持善法者可谓少之又少。不信你到大城市的十字街头,或者商店、餐厅里看一下,多少人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行持清净戒律、没有念佛经?而身口意造恶业的又有多少?毕竟因果始终不虚,恶业的果报肯定只有成熟于恶趣。
以前初劫或圆满劫时,人们不会造十不善业,据历史和《俱舍论》的观点,那时候根本没有地狱众生。后来随着道德败坏、人心腐化,造恶业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当今末法时代,众生造的罪业极其可怕,诚如《地藏本愿经》所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而,大多数人死后会堕入恶趣。《四百论》也说:“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如今跟大城市的人交往就会发现,他们每天都在造恶业,不说一辈子,即便是一天所造,比如杀生吃肉,也令自己千百万年不得解脱。包括在座许多出家人,以前在家时造了不计其数的恶业,这样的恶业跟你现在的善业比起来,到底孰轻孰重?你有没有希望来世得人天福报?有没有把握不堕恶趣?如果说厌离世间的出家人都没把握,那更何况是不信佛教、持有邪见、毁谤三宝的世间人了?现在很多地方充满“人间地狱”,有时一走进大餐厅,几百人一大桌一大桌在吃活生生的鱼虾,纵然我们没有神通,但通过这种行为也能断言,他们死后必定堕入恶趣,这没什么可说的。因此,之所以地狱众生那么多,其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杂阿含经》中有一个比喻说:“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涅槃经》也记载道: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此外,佛经中也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对《大圆满前行》,你们不要认为不会修,其实这个修起来很容易,只要对佛经中的比喻细心琢磨,就能明白人身有多难得。毕竟佛经千真万确,故我们要有虔诚的信心。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崇拜,而是通过智慧再三观察,对佛的金刚语找不出任何缺点,最后不得不承认佛经无谬,它所讲的比喻非常正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加以修持,对六道众生的数量,能比的就比较,实在不能比的隐蔽处(如肉眼看不见的地狱、饿鬼众生),依靠对圣教的信心引生定解,这才是正确的修法。
其实善趣众生少之又少,对此不光是理论上明白,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夏天草地上的虫蚁非常多,正因为如此,佛在戒律中规定:夏季三个月中,出家人要禁足安居,不能随便在草地上游行,以免踩杀地上虫类。虽然,若不是故意踩死,佛经中说罪业并不大,但还是会伤害其它生命。)
夏天的时候,你不妨到山上观察一下,看佛经中说的是否正确,人与旁生的数量是不是真有那么大差别。我小时候放牦牛时,到了夏天,经常在山崖上、山顶上看到无数小虫,尤其是下毛毛雨或飘雪花时,不管是路坎、岩石、草坪上,到处遍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虫,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能就有几万亿只。我看见后都不敢走路,生怕不小心踩死无数众生。到了冬天,我去一些森林时,看到蚁穴里的蚂蚁也非常多。据说海洋里有一种太阳鱼(又名翻车鱼、月亮鱼),它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一次可产三亿多鱼卵,这样几次下来,就远远超过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的数量了。所以触目可及,无论是高山上、虚空中、大海里,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显而易见。
以前我去香港等地,曾跟很多佛教徒去海底世界,当时看到周围的鱼游来游去,内心中确实感觉人身难得,佛陀说得一点不虚,对众生特别起悲心。可是有些居士好像没什么感觉——“哎,这个鱼好漂亮哦!”“你好可爱啊,过来过来,亲一下……”(众笑)
单看人类其实也一样,若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现在有些大城市里,说没有佛法吧,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人信佛、有人出家,但佛法兴不兴盛呢?一点也不兴盛。像上海、北京等地,人越多的地方,佛陀的教法证法越稀少。而藏地虽然人不多,佛教却非常兴盛。不说别的,就拿我们甘孜州来说,据前几年统计,总共有18个县,人口不到100万,但开放的寺院有515座,没有开放的也有很多。其中色达县有4万多人,炉霍县也有4万多人,康定县可能12万人,这些小小的县城里,有些就有三四十座寺院,99%以上的人都信佛教。
不过,佛教兴盛的藏地,可以说人迹罕至,有时候要坐好半天车,才看见一户人家。相反,像成都,市区人口就460多万,加上…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六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