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課
思考題
115、爲什麼佛陀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對此怎麼理解?
116、爲什麼得到修學佛法的人身並不容易?請以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
117、名詞解釋:珍寶人身普通人身
118、明白六道衆生的數量比例,對你今後修行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繼續學習人身難得,現在講第四個問題。
丁四、思維數目差別(修行人的數目跟不修行衆生的數目進行對比,之後懂得修學佛法的人非常稀少):
最近一直要求實修,這對大家來講非常重要。若沒有依靠人身難得的修法,斷除對今生的貪執,修行定然不會成功。所以,我們首先不強調得什麼高法,或者獲得最殊勝的灌頂,作爲初學者,剛開始一定要把加行修好,把基礎打好。如果你對加行的內容有所感悟、有所體會,自然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你,讓你不得不修其他法。相反,倘若這樣的基礎沒有打好,表面上得了許多甚深高法和境界,但這些不一定長期存留在你相續中。這是我們的經驗之談,也是前輩大德留下來的教誨結晶。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前行》的內容搞懂,搞懂之後再進行思維。雖然它的文字淺顯易懂、一目了然,但要想對它的內容有感受,並長期貫穿于自相續中,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舉。
在修行的過程中,得到定解相當關鍵。比如“人身難得”這一修法,凡是學佛的人都會講,可是有多少人並非人雲亦雲,而是通過自己修證得來的?誰又能在白天做事、晚上睡覺,乃至行住坐臥等威儀中,始終對此念念不忘?如果你真正體會到了人身難得,那就像親手摸到了熊熊烈火,即使別人說它很涼、不燙,你也不會隨他而轉。同樣,假如人身難得在心中油然生起,哪怕成千上萬的人來到你面前,說人身容易得、人生很快樂,你也不會被這些謊言所惑,不可能耽執眼前的享樂,而會馬不停蹄地追求解脫。這就是所謂的體悟。“悟”字,是“心”和“我”結合起來的,所以不是別人說的,或者外境上的,而必須是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才是真正的悟。
因此,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智信。若想對佛教産生信心,首先要有一種懷疑,然後通過觀察遣除疑惑,生起穩固的定解。現在喜歡自然科學或世間學說的人認爲,做什麼都離不開興趣,沒興趣則不可能成功。但這種興趣可能帶有盲目的成分,而佛教中最究竟的信心,是通過仔細觀察之後,得出來的無誤結論,就像提煉黃金一樣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不是因盲目崇拜就一概接受。對于佛陀的金剛語,佛陀也允許我們加以觀察,如果覺得不合理,則可提出自己的辯駁。所以,符合實際的真理,才是我們希求的目標,這種希求何時得以成熟,方稱爲真正的信心。
人身難得表面上是共同加行的基礎修法,但如果更深層、更細致地去思維,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的修行境界。所以,最初的時候,大家應該像孩童學習b、p、m、f,若沒有從拼音入手,長大後就會像我這樣,講漢語時你們都笑,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同樣,前行基礎沒有打好的話,即使你得了很多高法,但因爲入門不對,修起來也很麻煩,想轉又轉不過來。包括有些上師,顯現上也沒有好好修加行,以此原因,帶弟子時不是特別有次第性,最後致使有些弟子舍棄佛教,被引入其他宗教中去,這一點確實很遺憾。
現在有些上師,對系統性、次第性的法門不太重視,見弟子很認真地在學,甚至會勸他去某某地方閉關,說那裏加持很大。我覺得這有點可惜,但也沒辦法,畢竟弟子是他的“私有財産”,我沒有權利去幹涉。不過,有些上師只把有才華、有智慧、有財富的弟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産”,而沒財富、沒才華、沒能力的,經常會介紹給我,寫一篇長長的介紹信說:“這是我的弟子,你要來保護,包括他的生活、他的住處、他的修行……”奇怪,他最好的弟子怎麼不給我介紹啊?開玩笑!
下面開始講課:
若稍加審視衆生的數量及次第,就會發現,獲得人身的實在是微乎其微。如佛經中言:“地獄衆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衆生猶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則如白晝之星;旁生衆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衆生則如白晝之星。”此外,還有經典中說:“地獄衆生猶如大地微塵,餓鬼衆生猶如恒河沙,旁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彌漫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似指甲微塵。”可見,六道衆生的數量呈金字塔形,地獄最多,人天最少。
我們也可以體會得到,現在造惡業的人比比皆是、層出不窮,行持善法者可謂少之又少。不信你到大城市的十字街頭,或者商店、餐廳裏看一下,多少人沒有發菩提心、沒有行持清淨戒律、沒有念佛經?而身口意造惡業的又有多少?畢竟因果始終不虛,惡業的果報肯定只有成熟于惡趣。
以前初劫或圓滿劫時,人們不會造十不善業,據曆史和《俱舍論》的觀點,那時候根本沒有地獄衆生。後來隨著道德敗壞、人心腐化,造惡業的現象愈演愈烈,尤其是當今末法時代,衆生造的罪業極其可怕,誠如《地藏本願經》所言:“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故而,大多數人死後會墮入惡趣。《四百論》也說:“由于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于惡趣。”
如今跟大城市的人交往就會發現,他們每天都在造惡業,不說一輩子,即便是一天所造,比如殺生吃肉,也令自己千百萬年不得解脫。包括在座許多出家人,以前在家時造了不計其數的惡業,這樣的惡業跟你現在的善業比起來,到底孰輕孰重?你有沒有希望來世得人天福報?有沒有把握不墮惡趣?如果說厭離世間的出家人都沒把握,那更何況是不信佛教、持有邪見、毀謗叁寶的世間人了?現在很多地方充滿“人間地獄”,有時一走進大餐廳,幾百人一大桌一大桌在吃活生生的魚蝦,縱然我們沒有神通,但通過這種行爲也能斷言,他們死後必定墮入惡趣,這沒什麼可說的。因此,之所以地獄衆生那麼多,其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雜阿含經》中有一個比喻說:“如甲上土,如是衆生,人道者亦複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爾。”《涅槃經》也記載道:有一次,佛陀從地上沾了一點點塵土,問迦葉尊者:“我手上這些塵土多,還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葉尊者答言:“當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說:“得人身並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塵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惡業者,猶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衆多。”此外,佛經中也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對《大圓滿前行》,你們不要認爲不會修,其實這個修起來很容易,只要對佛經中的比喻細心琢磨,就能明白人身有多難得。畢竟佛經千真萬確,故我們要有虔誠的信心。當然,這不是一種盲目崇拜,而是通過智慧再叁觀察,對佛的金剛語找不出任何缺點,最後不得不承認佛經無謬,它所講的比喻非常正確。然後在此基礎上,應結合實際加以修持,對六道衆生的數量,能比的就比較,實在不能比的隱蔽處(如肉眼看不見的地獄、餓鬼衆生),依靠對聖教的信心引生定解,這才是正確的修法。
其實善趣衆生少之又少,對此不光是理論上明白,當下我們也可以觀察:比如在夏季,僅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個蟻穴中的螞蟻,其數量就超過了南贍部洲的人數。(夏天草地上的蟲蟻非常多,正因爲如此,佛在戒律中規定:夏季叁個月中,出家人要禁足安居,不能隨便在草地上遊行,以免踩殺地上蟲類。雖然,若不是故意踩死,佛經中說罪業並不大,但還是會傷害其它生命。)
夏天的時候,你不妨到山上觀察一下,看佛經中說的是否正確,人與旁生的數量是不是真有那麼大差別。我小時候放牦牛時,到了夏天,經常在山崖上、山頂上看到無數小蟲,尤其是下毛毛雨或飄雪花時,不管是路坎、岩石、草坪上,到處遍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黑蟲,在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可能就有幾萬億只。我看見後都不敢走路,生怕不小心踩死無數衆生。到了冬天,我去一些森林時,看到蟻穴裏的螞蟻也非常多。據說海洋裏有一種太陽魚(又名翻車魚、月亮魚),它具有強大的繁殖力,一次可産叁億多魚卵,這樣幾次下來,就遠遠超過全世界六十多億人口的數量了。所以觸目可及,無論是高山上、虛空中、大海裏,人類與旁生的比例多少顯而易見。
以前我去香港等地,曾跟很多佛教徒去海底世界,當時看到周圍的魚遊來遊去,內心中確實感覺人身難得,佛陀說得一點不虛,對衆生特別起悲心。可是有些居士好像沒什麼感覺——“哎,這個魚好漂亮哦!”“你好可愛啊,過來過來,親一下……”(衆笑)
單看人類其實也一樣,若觀察無有佛法光明之邊地的人數,就會認識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極爲罕見。現在有些大城市裏,說沒有佛法吧,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是有人信佛、有人出家,但佛法興不興盛呢?一點也不興盛。像上海、北京等地,人越多的地方,佛陀的教法證法越稀少。而藏地雖然人不多,佛教卻非常興盛。不說別的,就拿我們甘孜州來說,據前幾年統計,總共有18個縣,人口不到100萬,但開放的寺院有515座,沒有開放的也有很多。其中色達縣有4萬多人,爐霍縣也有4萬多人,康定縣可能12萬人,這些小小的縣城裏,有些就有叁四十座寺院,99%以上的人都信佛教。
不過,佛教興盛的藏地,可以說人迹罕至,有時候要坐好半天車,才看見一戶人家。相反,像成都,市區人口就460多萬,加上…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