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义慧剑释-思考题

  

《解义慧剑释》思考题

  

  

第一课

  

1.解释论名:解义慧剑

  

2.什么是二谛?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是如何理解二谛的?

  

3.学习了作用理和观待理之后,你对业因果有了更深的认识吗?

  

  

第二课

  

4.什么是“处”与“非处”?宣说二者的必要是什么?

  

5.什么是法尔理?请举例说明简单的法尔理和深奥的法尔理。

  

  

第三课

  

6.请从胜义空性的角度宣说胜义法尔。

  

7.到达法尔理是否需要寻觅其他的道理?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想法。

  

8.什么是证成理?怎样从现量、比量来了知实相与现相。

  

9.现量有几种?如果没有会有什么过失?请具体解释前两种及不容有的过失。

  

  

第四课

  

10.什么是瑜伽现量?如果没有,会有什么过失?

  

11.什么是自证?请解释自证现量及不容有的过失。

  

12.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有境来缘取义共相的?这样的有境有什么重要性?如果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五课

  

13.请解释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所说“宗法彼分遍,是因彼为三”的含义。并请详细说明三相如何成立。

  

14.所有比量的推理,包括在哪三种因当中?并请具体说明如何分类。

  

15.解释颂词:“名言亦有二,实现符不符。依于清净见,不净观现世。二种名言量,如天及人眼。”

  

  

第六课

  

16.请分别从本体、因、果、作用四个方面,分析两种名言量的差别。

  

17.有人说:“根本不应该分量和非量。”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18.有些人认为:“在胜义中分析时,现量和比量都不成立,所以你安立量和非量没有用。”对此,你如何驳斥?

  

  

第七课

  

19.有些人认为:“按照应成派的观点,不需要分析量和非量的差别,仅按照世间人共称就可趋入胜义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0.假设没有二种名言量与二种胜义量,分别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比喻说明二谛是什么样的关系?

  

21.中观四部境界是怎样的?并请说明离戏与等性二者细微的差别。

  

22.如果已经获得显密教法,怎样才能做到“莫令空无果”?

  

23.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会对四法依产生定解?并请简略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会使四法依成为颠倒?

  

  

第八课

  

24.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法不依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详细说明,并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25.请详细说明“依义不依句”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反之又会有什么样的过患?

  

  

第九课

  

26.了义、不了义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佛陀为何宣讲“不了义”法?

  

27.名词解释:秘密、意趣

  

28.请分别举例详细说明,四种秘密、四种意趣是什么?

  

29.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证悟我们前译自宗宁玛巴的大法?并请说明六边四理是哪些?

  

30.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使自己成为教法、证法的弘扬者,或如来教法的继承者?

  

  

第十课

  

31.名词解释:依智不依识、八辩才

  

32.解释颂词:“然依真圣教,破诸边之理,上师窍决力,如得目自见。”

  

33.智慧的法与心识的法应如何区分?请说明应依智慧而不依心识的理由。

  

34.佛菩萨的智慧是怎样的一种行境?凡夫为什么得不到这样的境界?依靠什么方式凡夫最终也能获得?得到后会有什么样的相?

  

  

第十一课

  

35.解释颂词:“得胜不住智,自解有寂边,无勤大悲心,遍及时空际。依择二谛理,四理而深思,作用四法依,无垢胜因中。甚深智慧果,普照遍一切,印持觉性界,八种辩才开。”

  

36.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为何终归为一乘?既然诸乘是方便,为何又称为“正道”?

  

37.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对佛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38.如何获得八种辩才?获得后会有什么样的相?

  

  

第十二课

  

39.通过二理或四理衡量二谛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果?

  

40.全知麦彭仁波切是以何方式造本论的?

  

41.请结合本论的科判,谈谈如何方能使自他相续的无上智慧现前?

  

42.解释颂词:“量因佛陀语,依量成立故。量道生定解,见量语谛果。”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