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福修慧修净土▪P2

  ..续本文上一页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佛菩萨因中知道如来藏性,虽非诸法,却性具诸法,四科七大,四圣六凡诸法,无不包括其中,依之而修假观。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无不假,因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圆证俗谛理,得道种智。

  据如来藏性,随缘不变言,故非一切法;据不变随缘言,故即一切法。如楞严经说:“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是非”。如是双遮双照,遮照同时。诸佛菩萨因中依之修空不落空,依之修有不著有,所谓,空有皆不著,二边皆远离,双遮空有,但又不妨双照空有。空有不二,事理圆融,而成就妙禅那中观慧,得一切种智。

  佛菩萨由于圆修空假中三观,得大智慧,圆照真假中三谛理,能圆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圆证如来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修慧至此,方算圆满,位等诸佛。

  三、福慧双修

  修福不修慧,不能明白道理,辨别是非,更不能断烦恼,了生死,所修之福,属于痴福。痴福之人,往往目不识丁,笨头笨脑,不是不懂得享福,便是不懂得惜福,致使福尽还堕。永嘉禅师说:“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修慧不修福,不能广结人缘,广种福田,所修之慧,只是穷慧。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结果不是怀才不遇,便是穷途潦倒,愁苦终日。往昔有两人学佛,一人专修慧,一人专修福。修慧者后证阿罗汉果,由于不兼修福,虽证圣道,但出外托钵,竟然无人供养,常受饥饿之苦。其修福者,因不持戒,死堕畜类,身为大象,但福报所感,虽堕畜类,尤生帝王之家,为王坐骑,何止饮食丰足,而且身披璎珞,高贵华丽,傲视同类。一日,阿罗汉途中遇见大象,因言:“我不如你,你不如我。”所以古人说:“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大乘菩萨,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众生是修福。大乘法门中,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禅定、般若是修慧。无论修福或修慧,皆当勤求精进,切莫懈怠,始可度六蔽,登彼岸,是名六波罗密。

  现在,佛教住持僧宝中,研究佛学,精通教典,是自己修慧;建造道场,广度众生,是自己修福。法师讲经说法,以佛法为自己之师,亦可以佛法为他人之师,是教他人修慧;法师们修建道场自己出钱,也教他人献捐,是教他人修福。可惜世人不解,以为一进佛门,便要花钱,甚至毁谤僧人,贪心敛财。殊不知佛门正是人间福田,有福之人,才有因缘,进入佛门。因为进入佛门,不但有机会布施修福,还有机会学佛修慧。由于广种福慧的种子,将来必然获得福慧双足的结果,不久的将来,当得作佛,所以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四、修净土

  福慧双修,定当作佛,决定无疑。不过菩提路远,不易修证,必需经过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方许成佛。然则,仅凭自己个人的力量,作艰苦的奋斗,若遇逆缘,难免退堕,不如修福修慧的同时,兼修净土,凭借佛力提携,横出三界,往生净土,得不退转,疾证菩提,来得直捷稳当。然则,何谓净土?

  (一)净土的意义与种类

  无五浊恶世的垢染,具足无量功德,清净庄严,谓之净土。净土可分为两类:

  一是唯心净土:唯心净土,是随人心净,则国土净。内心清净的人,在人间,便是人间净土;在天上,便是天上净土。故维摩经佛国品说:“直心是菩萨净土,深心是菩萨净土,菩提心是菩萨净土,布施是菩萨净土,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无量心,四摄法,甚至三十七道品,十善法皆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其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士净。”

  又香积佛品中,维摩居士说:“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凡能成就以上八法的菩萨,虽处身于五浊恶世,亦不损害其法身慧命,而能成就清净佛土。如果我们也能学习以上八法,则我们在香港,香港就是人间净土,在美国,美国也是人间净土。否则,内心充满贪嗔痴,妒忌障碍,明争暗斗,互相残杀,互相陷害的人,虽处天堂,尤如人间地狱。所以佛说,一切唯心,净土亦是人心所变现。

  二是诸佛国土:十方诸佛净土,无不清净,皆属净土。即此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于释尊在世时,以及将来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时,都是净土。所以佛的净土,实在无量无边,但在佛经中所介绍而为众所熟悉的,不外是东方及西方的净土。

  东方净土,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因为,“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恶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东方,还有阿如来的妙喜世界。因为阿佛国,其地平正,所生树木,无有高下,亦无山谷,溪涧悬崖削壁,亦无牢狱,禁固等事。国中众生,皆行善法,无有病苦,亦无丑陋之色,无有邪见异道,其淫怒痴心,甚为微簿,其国女人,尤胜转轮王女宝,无嫉妒之心,无恼乱之意,怀孕生产,无诸苦恼,身不疲倦。还有风吹树木,皆作慈悲音声。所以彼国,亦名净土。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七宝所成,环境美妙殊胜,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三恶道,亦无恶道之名。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诸鸟,昼夜六时,演唱三十七道品;又令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皆出微妙之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令闻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菩萨,其数甚多,再加上佛的四十八愿,所成就的种种功德,因名极乐世界。

  释尊及十方诸佛,无不赞扬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阿弥陀经中,释尊曾多番劝导众生,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事实上,十方佛国士中,也唯有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念佛的人往生极乐。所以,当我们未能成就菩萨八法,自净其心,创造人间净土之前,若想揖别人间痛苦,横超三界生死,诚应深信,切愿,励行,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因为一生极乐净土,便可见佛闻法,同时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助缘殊胜。何况寿与佛同,一生即可成办佛事,无堕落及退失菩提心之忧。如果我们舍生趣生,则极乐世界,该是我们未来最好的归宿。

  (二)如何往生极乐净土

  若欲往生极乐净土,必须具足正助二行。正行是深信,切愿,实行念佛。念佛,虽有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等四种,但持名念佛,是四种念佛中,最简易,最直捷的一门。莲池大师说:“念佛一门,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藕益大师亦说:“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像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因为观想念佛,必须修十六种观,且要令心坚住观境,专想不移;观像念佛,也要供奉西方三圣像,恭敬礼拜,目观佛像,口念佛号;至于实相念佛,由事入理,先得事相一心不乱,然后进入理性一心不乱,契证实相,即事即理,即心即佛,更非一般中下根机之人,所能修持。

  唯有持名念佛,闲时可念,忙时可念,静坐可念,赶路亦可念,开车时可念,乘飞机时更要念,生烦恼时要念,生病时更加要念,行住坐卧,随时随地皆可念佛,实在方便。不过,持名念佛,方式亦很多,大概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具足念:持名念佛,必当具足信、愿、行三资粮,藕益大师说:“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如牛,众行如车;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盖信愿既专,凡种种诸善,皆净土资粮,纵万不幸,误作诸恶,诚心忏悔,断相续心,亦足为往生妙行。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感二乘果而已。”印光大师亦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信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可知念佛的人,必须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方可得生极乐国土。

  二定时念:在家学佛,每为事业所牵,家务所累,未能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当于早晚定时念佛,作为日常必修功课,即使忙极,也应早晚十念。慈云忏主,为王臣政要、无暇修持者,立十念法门,即于早晚起床后,或上床前,礼佛三拜,正身合掌,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止

  三闭关念:若嫌事繁,未能一心念佛,可以闭关,专修净业。关期长短,视各人因缘而定。关中可专念佛号,亦可兼做早晚功课,不舍楞严十小等咒。二时课诵外,所有时间,从朝至暮,行住坐卧,皆当念佛,心不外驰,念念与佛相应,或起妄念,即时摄心,务必做到心口相应,净念相继,关期终止,必有成就。

  四摄心念:念佛当收摄身心,心念佛号,字字分明(意),口称佛号,句句清楚(舌),耳听佛号,明明白白(耳),眼不东张西望(眼),鼻不攀缘种种香气(鼻),身不懈怠放逸(身),如是六根专精,不舍昼夜,或七日或于三七日中,或七七四十九日,或九十日精勤修持,六根都摄,必然证入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甚至从事入理,断无明,证法身,明心见性,觉等于佛。

  五随时念:随时随地,皆可念佛,即使是在迎宾送客,开会集众,吃饭穿衣,作息出入,甚至大小二便,无一不可念佛。总之,修…

《修福修慧修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