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首诗偈答和他呢?于是就诵偈说:
「一切的有〈存在〉都会炽烈的燃烧,并没有智慧能去救灭它!
如果是焚烧掉那一切感受爱欲的话,虽然也是燃烧着,但是并不会令人痛苦。」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一三五一、本经叙说有一良家女常被公婆责备,到恒河边诵偈表示欲投恒河。比丘闻之,乃诵偈劝谕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住在恒河边的一座树林中。
当时,有一位良家妇女常被公婆责备,到了恒河岸边,她诵偈说:
「恒河啊!我现在想要投入河中,随那水流慢慢流入大海,
不再使公公和婆婆一再地厌嫌责备我了!」
那时,那位比丘看见这位良家妇女,听她唱诵诗偈,这样想着:那位良家妇女还能诵偈,我现在为什么不也诵偈答和她呢?于是就诵偈说:
「净信啊!我现在想要随那八圣道的流水,
慢慢地流入涅槃之境中,不再看见恶魔的自在捉弄了。」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第一三五一经注释:
1、族姓女:指良家妇女。
2、舅姑:丈夫的父母,即公公、婆婆。
一三五二、本经叙说一盗瓜者,见月欲出而诵偈求愿,比丘闻之,乃诵偈答和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树林中,距树林不远的地方,有一块种瓜的田地。
当时,有位小偷在夜里要来偷摘瓜果,看到月亮快出来了,就诵偈说:
「明月啊!你不要出来吧!等我截断了瓜蒂,
拿着瓜果离去后,再随便你要不要出现。」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那位盗采瓜果的小偷还能诵偈,我难道不能诵偈答和他吗?于是就诵偈说:
「恶魔啊!你不要出现吧!等我断除了烦恼,
断除了那烦恼后,再随便你要不要出现。」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一三五三、本经叙说有位沙弥诵偈解说常、无常、直、曲,比丘闻之,乃诵偈答和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树林中。
当时,有位沙弥诵偈说:
「怎样叫做常呢?乞食就是常。
怎样叫做无常呢?僧食就是无常。
怎样叫做直呢?只有帝释天的幢是直的。
怎样叫做曲呢?弯曲的只见是那钩子。」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那位沙弥能唱诵这首诗偈,我现在为何不也诵偈答和他呢?于是就诵偈说:
「怎样叫做常呢?能恒常就只有涅槃。
怎样叫做无常呢?就是那一切因缘和合的有为法。
怎样叫做直呢?就是神圣的八正道。
怎样叫做曲呢?只有恶道才叫曲。」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第一三五三经注释:
1、因陀罗:释迦提婆因陀罗的简称,华译天帝。
一三五四、本经叙说舍利弗尊者为生病的弟子去向瓦师乞瓦瓯〈陶杯〉,瓦师初不与,闻法后才欲布施,舍利弗以说法故不受施。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有位舍利弗的弟子,生病服药后,不久就要食粥。
那时,舍利弗尊者就到瓦师〈陶师〉家,向他求乞陶杯。当时,那位瓦师就诵偈说:
「怎样得到好名声,但却不用施舍一文钱呢?
怎样能获有美好的实德,但却不用减损财物呢?」
那时,舍利弗就诵偈答说:
「如果对于不吃肉类的人,而用肉类去布施给他;
对于不坐高床的人,用高广的豪床去布施他;
对于那即将远行的人,布施他休止处;
像这样去布施给人,就不会减损自己的财物。
这样就能拥有好名声,而不必施舍一文钱,
实德的名声到处流布,但对于财物却能无所损减。」
这时,那位瓦师又诵偈说:
「舍利弗你现在说得实在很好,
我现在就布施给你一百个杯子,而其余的也不是不能得到〈意即其余你要的话,也可以再给你〉。」
舍利弗尊者诵偈答说:
「那三十三天,和炎摩天、兜率陀天,
还有化乐天,以及他化自在天等天人们,
如要布施钵,也必须具备虔信,我才会纳受,然而你并未生信敬之心!」
舍利弗尊者诵完这首诗偈后,就从瓦师家静默地离去。
一三五五、本经叙说一贫士诵偈说其所欲;一比丘闻之,亦诵偈说其所愿。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树林中。
当时,有位穷人在树林边做这样的希望思惟,而诵偈说:
「如能得到一头猪,美酒满一瓶,
盛酒的杯一个,人们常常持与你;
如能如此的话,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这位穷人能唱诵诗偈,我现在为何不也诵偈一首呢?于是就诵偈说:
「如能得到佛、法、僧三宝,以及比丘善能说法,
而我也不病常得闻法,那么就不会畏怖众魔怨了!」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一三五六、本经叙说一比丘思得劫贝衣,天神乃化成骷髅,并诵偈警诫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树林中。
当时,那位比丘如此思惟着:如能得到一匹好质料的劫贝棉布,长七肘,广二肘,裁制成衣后,我就会高高兴兴地修习善法了。
那时,依住于那座树林的天神这样想着:这样并不合于比丘之法││住在树林中,竟做这样的思惟,希望获得这样好衣服。
当时,天神就变化成全身是骷髅,然后在那比丘前跳舞,并诵偈说:
「比丘想要得到劫贝棉布,长七肘广六尺,
白天这样想着,可知你晚上都是在想什么了!」
这时,那位比丘便心生恐怖,身体怕得发抖,便诵偈说:
「算了!算了!我不需要什么好毛衣了,现在穿著粪扫衣就好了;
白天看骷髅跳舞,也就知道夜间又会看到什么了!」
当时,那位比丘心里受到惊怖后,就正确思惟,专心修习,终于断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第一三五六经注释:
1、劫贝:又作劫贝娑,树名,属于棉之一种,可制成布衣,质细软。
2、全身骨锁:全身骨胳如链锁,即骷髅。
一三五七、本经叙说一女人跌到深泥中,弄乱头发,断环钏而感到懊恼;比丘则以断烦恼为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树林中。他已证得阿罗汉果,一切烦恼都已灭尽,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已舍离了重担,断除一切结缚,具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
当时,有一位女人在暗夜中,天空正下着毛毛雨,电光不断闪照着。她从林中走过,想去到她的丈夫处,却跌倒于深泥中,手臂上的环钏断坏了,花鬘、璎珞也散落于泥中。这时,那位女人就诵偈说:
「我的头发都散开来了,花鬘、璎珞掉落深泥中,
手臂上的环钏也都毁坏了,这可要如何到丈夫那儿呢?」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这位女人还能诵偈,我难道不能诵偈答和她吗?〈于是就诵偈说:〉
「我的烦恼都已断坏,已渡过生死的淤泥,
执着缠缚都散落了,十方尊〈世尊〉能见证我。」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第一三五七经注释:
1、丈夫何所着:着,到也,如沉佺期•杂诗:「妾家临渭北,春梦着辽西。」
2、十方尊:为十方所尊崇,指世尊而言。
一三五八、本经叙说有夫妇以纵情嬉戏为乐;一比丘则以持戒修学为乐。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河边一处树林中。
当时,有一位丈夫和他的妇人相随渡河。他们停在河岸边,弹琴嬉戏着,然后诵偈说:
「由于爱念而纵情奔放,彼此逍遥于青树间,
流水清澈,琴声极为和美,
在这春气调适的季节里出游,这种快乐还有什么能胜过的呢?」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那个人还能唱诵诗偈,我难道就不能诵偈答和他吗?〈于是就诵偈说:〉
「受持清净的戒律,爱念真正平等的觉悟。
沐浴于三解脱,美善而又极清凉,
入于正道,具足庄严,这种快乐哪里还有胜过它的呢?」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静默不语。
第一三五八经注释:
1、等正觉:真正平等的觉悟,即佛的觉悟。
2、三解脱:即空解脱,由观诸法无我而入;无相解脱,由证涅槃而得;无作解脱,由观诸行无常而入。又也可指心解脱、慧解脱、俱解脱。
一三五九、本经叙说鸽鸟应积粮结巢以备雨;凡夫则应积善、恭敬三宝,以备命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住在一处树林中。
当时,有位天神看见很多鸽鸟,就诵偈说:
「鸽鸟啊!你们应积聚胡麻、米、粟等谷物,
在山顶的大树上,高显之处筑巢窟;
当天空下雨时,你们才能极安稳地饮食、, 歇宿。」
那时,那位比丘这样想着:那也是在觉悟我!于是就诵偈说:
「凡夫能积聚善法,恭敬佛、法、僧三宝;
那么身坏命终之时,就能资助心神得安乐!」
当时,那位比丘诵完这首诗偈后,便即觉悟,于是专心思惟,终于断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终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