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与健康▪P3

  ..续本文上一页四)素食可以使人停止杀业

  人体生病,有两种原因,一是由饮食中病菌感染,一是由先世或今生所作恶业招感。大智度论云:“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所以病虽然不止限于食肉之人,但食肉之人病痛特别多,而且比较严重,最低限度,较之素食者增加肉类细菌感染,及杀业所感两种病因。纯由病菌感染所得的病,还可医治,若因先世杀业所招致多病之苦,就非医药所能挽救。除非罪业报尽,或由忏悔消除业障,方可脱险。否则,罪孽深重的人,往往医药罔效,而陷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中,辗转呻吟,实在苦恼。这种苦恼之因,非但来自今生,而且是由多生多世积习杀业所招致,故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报应经亦言:“今世多病人,前身杀孽重。”据此可知,敬信三宝,长斋素食的人,甚至大修行人,亦被疾病绵缠的主要原因,皆由宿世杀业罪报所招致,除了逆来顺受外,唯一可以自救的方法,便是诚心纤悔,戒杀放生,实行素食。可惜世人不懂,每因生病,为了滋补,增加杀戳,就是信佛的人,亦不例外,如炖鸡,炖鸭,炖白鹄,炖蛤蚧之类,不但未能治病,来生还要血债血偿,接受杀业之报,多么可惜!

  佛教提倡素食,一则为长养慈悲,爱护生物,一则为避免杀业,减少疾病。如果人皆素食,屠场自然停止杀戳。当今社会,屠场处处,尸体横陈,皆因食肉的人太多,为供应消费者的需要,肉商不得不增辟屠场,增聘屠工,加紧杀害动物,何独增长人性凶恶,还带来战争祸患。所谓:“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请各位细心想一想,屠场的尸体堆积,和战场上的尸骸遍野有何分别?达反西博士说:“人是一切动物的主人,因为他的残忍超过任何动物,以别人的死亡换取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身体因此成了坟场。我从小就摒弃肉食,未来有一天,人们看屠场杀动物,和杀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天终会来临。”很不幸,这一天早已经来临,而且是不止一次的来临;第一次世界大战,杀人千万,其屠杀之掺,古所未有,有心之人,皆想尽办法,希望阻止第二次世界战争,谁知仅仅相距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杀人之多,远远超越第一次大战。

  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能够幸免,谁也难测。根据因果定律,除非人皆食素,人皆戒杀放生,人皆学佛的慈悲,学佛的博爱,否则,人类战争,实无法平息;加以科学昌明,武器日新月异,死伤人类,将更多、更惨。所以,英国华尔绪博士,在捷克举行的第七次欧美素食大会时说:“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从餐桌上做起。”托尔斯泰亦说:“当我们的身体是被宰杀动物的活动坟场时,我们怎能期望,这个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前任缅甸总理宁努说得更好,他说:“和平,或其他类型和平,都是取决于心灵态度,素食主义能产生带来和平的心灵态度,它能导向较好的生活方法,如果能普遍实行,也将在国与国之间,带来更多的正义与和平。”所以,今后如何推行素食,如何培养人性的慈悲,已非仅限于信仰与健康问题,而是为了全世界全人类的前途著想,非常重要,实急不容缓。如果人皆素食,人皆戒杀,人皆慈悲,自然可以消弭世界人类的劫运,化浩劫于无形,导人类于和平。

  现在,欧美人士,已经组织一个“国际素食协会”,来推行素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士顿候土威齐立夫学院举行战后第一次联合大会,参加的有英、美、法、荷兰、瑞士、丹麦、挪威、捷克,及爱尔兰等十六个国家代表,独无中国人出席,多么可惜,又多么遗憾!

  当时,英国丝巫先生被选为理事长,丹麦达苏先生被选为秘书,并议决每月定期出版杂志,遍散全球,以阐扬素食的真谛,而英国及世界各地的医疗院,亦集体实行素食。现在台湾由朱勒博士,所主持的台湾医疗院,住院病人,一律素食,闻说香港亦有一间由其他教会人士主办的医疗院,医生、护士及病人都素食,可惜,由佛教人士主办的佛教医院,却未能全部实行素食,能不遗憾?!

  综上,可知素食的重要性。我们要使身体健康,除实行素食外,还要注意环境卫生,作息定时,以及适量的运动。我认为礼佛,念佛,是最好的运动,因为礼佛全身操作,四肢齐动,实在是最佳的运动。如果早晚能够礼佛一、或二百拜,必然获得特殊的运动效果。何况拜佛,除保健外,还可以消业障,增福寿;至于念佛,行香,跑香,坐,拜,跪都是运动。何况念佛能止息妄念,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蒙佛力加被,消灾解难。

  记得往昔有一位贤慧的妇人,笃信佛教,而且精进念佛,自行化他,邻居友好,皆受感化,随之念佛,唯独她的丈夫,不肯信佛念佛。贤妇人心生一计,对其夫言:近日治安欠佳,最好你回家按门铃时,即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使我辨别以策安全。为了妻子的安全,丈夫唯有依教奉行,如是积年累月,每按铃晌,必然念佛。岁月无情,终于无常到来,因此人不肯信佛,行为不善,临终背著罪业,走向地狱;当狱卒行刑,举起刀剑,叮当作晌时,此人以为铃晌,随即大声念佛,仅此一念佛号,地狱顿变光明,众苦皆息,此人亦因念佛圣号,免却地狱之苦,被送人间投生,不致丧失人身,所以古人说:“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信然。

  三、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要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令人精神回复正常,唯一方法,就是消除烦恼。何谓烦恼?烦恼原无实体,但能使人懊恼烦闷,身心不安。大智度论云:“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可知烦恼,是人心中的大贼,是破坏人心理健康的毒素,是令人丧失理智的麻醉剂,人在烦恼扰乱下,在烦恼冲击中,斗争益剧,痛苦日深,人间是非,社会罪恶,亦层出不穷。

  佛经将人心的烦恼,分为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两大类。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随烦恼又分大随,中随,小随。小随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娇等十种;中随烦恼,指无惭及无愧二种;大随烦恼,是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种。这不过是略举其要而言,实则人之烦恼无量,佛经言:烦恼有八万四千之多(见俱舍论)。佛为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但简括而言:不外是贪、嗔、痴等三种,又名三毒。此三毒人皆有之,所以人皆有心病,人皆心理不健康,精神不正常。如果要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恢复人的精神正常,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行佛教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及般若波罗蜜,来对冶贪嗔痴三毒的毛病。

  (一)以布施对治贪心

  贪是三毒之一,又名贪爱、贪欲,人之贪欲对己谓之悭,对人谓之贪,合名悭贪,对境染著为性,生苦为业。成唯识论云:“于有有具染著为性。”何谓有,有具?有指我执,一切众生,皆执四大假合幻有的生命为实我。有具指法执,即人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享受。因为人不知四大组合的我,是假非真,每因贪爱自己的生命,便联想到自己的地位、名誉、财富、家族,甚至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及发展,为了自己与家族的享乐与荣耀,贪多慕得,得陇望蜀,不讲真理,不顾正义,不念友情,唯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结果,由贪不得而转为嗔恨,其他忿怒、仇视、结怨,种种不正常心理,皆随之而来;人世间的忧悲苦恼,亦随之而生。可知贪,实是人间的罪魁祸首,为患无穷,我们欲想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对治贪心。

  佛教人以布施来对治悭贪,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昨天已经详述,现在,仅说明布施之所以对治悭贪的理由。人之所以悭自己的东西,贪他人的财物,主要原因,是看不破,放不下,不知:“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盛,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每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欲望,在:“人无百岁命,常怀千岁忧”的心态下,广积财富,贪之无厌;殊不知人命无常呼吸间,一息不来,便是一生,无论生前在人生舞台上,如何显赫,如何出色,一旦剧终人散,结果落得一场欢喜一场空,所谓:“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然则何必斤斤计较,分毫必争呢?

  当知“黄金不是千年业”,“千年田换八百主”,何况世间财物,实为水、火、盗贼、国王、不孝子等五家所有,随时皆可取,可夺,可偷,甚至水火无情,往往亿万财富,毁于一旦。更何况,财、色、名、食、睡,实是地狱五条根,当死神降临,何止“有钱难买阎君赦,无计能求狱卒饶。”最惨的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然则,勤苦积蓄,贪求财富,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如是想得开,看得破,放得下,自能安贫乐道,乐善好施,有钱施钱,有力施力,或施知识,或施无畏,以布施的行为,停止贪求的欲念;亦以布施的功德,来抵消悭贪恶业,使内心充满慈悲喜舍,恢复精神正常,获得心理健康。

  (二)以忍辱对治嗔心

  嗔,又名嗔恚,又名嗔恨,以憎恶为性,不安与恶行所依为业;能令人身心热恼不安,故又名嗔火,是人心三毒中最恶毒的心理毛病。唯识论言:“嗔必令身热恼,起诸恶业。”遗教经云:“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世人往往因贪而不得必嗔,嗔恨的结果,每令朋友反目,亲属仇视,甚至父子之情,夫妻之爱亦因之丧失,大则发动干戈,导至世界大战,小则破坏杜会秩序,制造人间纠纷,给人类带来无边的灾难与祸患。所以华严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言:“一念起嗔,殃堕无间。”可知嗔心之为患无穷,非对治不可。

  佛教人以忍辱法门,对治嗔心,然忍字心上一把刀,当人忍受逆境时,尤如一刀剌心,其苦难当,非有相当修养,实在无法忍受。所以要对治嗔心,仍需…

《佛教与健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