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與健康▪P3

  ..續本文上一頁四)素食可以使人停止殺業

  人體生病,有兩種原因,一是由飲食中病菌感染,一是由先世或今生所作惡業招感。大智度論雲:“病有二種,先世行業報故,得種種病,今世冷熱風發故,亦得種種病。”所以病雖然不止限于食肉之人,但食肉之人病痛特別多,而且比較嚴重,最低限度,較之素食者增加肉類細菌感染,及殺業所感兩種病因。純由病菌感染所得的病,還可醫治,若因先世殺業所招致多病之苦,就非醫藥所能挽救。除非罪業報盡,或由忏悔消除業障,方可脫險。否則,罪孽深重的人,往往醫藥罔效,而陷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中,輾轉呻吟,實在苦惱。這種苦惱之因,非但來自今生,而且是由多生多世積習殺業所招致,故佛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因果報應經亦言:“今世多病人,前身殺孽重。”據此可知,敬信叁寶,長齋素食的人,甚至大修行人,亦被疾病綿纏的主要原因,皆由宿世殺業罪報所招致,除了逆來順受外,唯一可以自救的方法,便是誠心纖悔,戒殺放生,實行素食。可惜世人不懂,每因生病,爲了滋補,增加殺戳,就是信佛的人,亦不例外,如炖雞,炖鴨,炖白鹄,炖蛤蚧之類,不但未能治病,來生還要血債血償,接受殺業之報,多麼可惜!

  佛教提倡素食,一則爲長養慈悲,愛護生物,一則爲避免殺業,減少疾病。如果人皆素食,屠場自然停止殺戳。當今社會,屠場處處,屍體橫陳,皆因食肉的人太多,爲供應消費者的需要,肉商不得不增辟屠場,增聘屠工,加緊殺害動物,何獨增長人性凶惡,還帶來戰爭禍患。所謂:“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請各位細心想一想,屠場的屍體堆積,和戰場上的屍骸遍野有何分別?達反西博士說:“人是一切動物的主人,因爲他的殘忍超過任何動物,以別人的死亡換取自己的生命,我們的身體因此成了墳場。我從小就摒棄肉食,未來有一天,人們看屠場殺動物,和殺人沒有什麼兩樣,這一天終會來臨。”很不幸,這一天早已經來臨,而且是不止一次的來臨;第一次世界大戰,殺人千萬,其屠殺之摻,古所未有,有心之人,皆想盡辦法,希望阻止第二次世界戰爭,誰知僅僅相距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殺人之多,遠遠超越第一次大戰。

  現在,第叁次世界大戰,是否能夠幸免,誰也難測。根據因果定律,除非人皆食素,人皆戒殺放生,人皆學佛的慈悲,學佛的博愛,否則,人類戰爭,實無法平息;加以科學昌明,武器日新月異,死傷人類,將更多、更慘。所以,英國華爾緒博士,在捷克舉行的第七次歐美素食大會時說:“要想避免人類流血,便從餐桌上做起。”托爾斯泰亦說:“當我們的身體是被宰殺動物的活動墳場時,我們怎能期望,這個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前任緬甸總理甯努說得更好,他說:“和平,或其他類型和平,都是取決于心靈態度,素食主義能産生帶來和平的心靈態度,它能導向較好的生活方法,如果能普遍實行,也將在國與國之間,帶來更多的正義與和平。”所以,今後如何推行素食,如何培養人性的慈悲,已非僅限于信仰與健康問題,而是爲了全世界全人類的前途著想,非常重要,實急不容緩。如果人皆素食,人皆戒殺,人皆慈悲,自然可以消弭世界人類的劫運,化浩劫于無形,導人類于和平。

  現在,歐美人士,已經組織一個“國際素食協會”,來推行素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士頓候土威齊立夫學院舉行戰後第一次聯合大會,參加的有英、美、法、荷蘭、瑞士、丹麥、挪威、捷克,及愛爾蘭等十六個國家代表,獨無中國人出席,多麼可惜,又多麼遺憾!

  當時,英國絲巫先生被選爲理事長,丹麥達蘇先生被選爲秘書,並議決每月定期出版雜志,遍散全球,以闡揚素食的真谛,而英國及世界各地的醫療院,亦集體實行素食。現在臺灣由朱勒博士,所主持的臺灣醫療院,住院病人,一律素食,聞說香港亦有一間由其他教會人士主辦的醫療院,醫生、護士及病人都素食,可惜,由佛教人士主辦的佛教醫院,卻未能全部實行素食,能不遺憾?!

  綜上,可知素食的重要性。我們要使身體健康,除實行素食外,還要注意環境衛生,作息定時,以及適量的運動。我認爲禮佛,念佛,是最好的運動,因爲禮佛全身操作,四肢齊動,實在是最佳的運動。如果早晚能夠禮佛一、或二百拜,必然獲得特殊的運動效果。何況拜佛,除保健外,還可以消業障,增福壽;至于念佛,行香,跑香,坐,拜,跪都是運動。何況念佛能止息妄念,促進心理健康,還可以蒙佛力加被,消災解難。

  記得往昔有一位賢慧的婦人,笃信佛教,而且精進念佛,自行化他,鄰居友好,皆受感化,隨之念佛,唯獨她的丈夫,不肯信佛念佛。賢婦人心生一計,對其夫言:近日治安欠佳,最好你回家按門鈴時,即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使我辨別以策安全。爲了妻子的安全,丈夫唯有依教奉行,如是積年累月,每按鈴晌,必然念佛。歲月無情,終于無常到來,因此人不肯信佛,行爲不善,臨終背著罪業,走向地獄;當獄卒行刑,舉起刀劍,叮當作晌時,此人以爲鈴晌,隨即大聲念佛,僅此一念佛號,地獄頓變光明,衆苦皆息,此人亦因念佛聖號,免卻地獄之苦,被送人間投生,不致喪失人身,所以古人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信然。

  叁、如何促進心理健康

  要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令人精神回複正常,唯一方法,就是消除煩惱。何謂煩惱?煩惱原無實體,但能使人懊惱煩悶,身心不安。大智度論雲:“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爲煩惱。”可知煩惱,是人心中的大賊,是破壞人心理健康的毒素,是令人喪失理智的麻醉劑,人在煩惱擾亂下,在煩惱沖擊中,鬥爭益劇,痛苦日深,人間是非,社會罪惡,亦層出不窮。

  佛經將人心的煩惱,分爲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兩大類。根本煩惱是貪、嗔、癡、慢、疑、惡見等六種。隨煩惱又分大隨,中隨,小隨。小隨謂:“忿、恨、覆、惱、嫉、悭、诳、谄、害、嬌等十種;中隨煩惱,指無慚及無愧二種;大隨煩惱,是掉舉,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八種。這不過是略舉其要而言,實則人之煩惱無量,佛經言:煩惱有八萬四千之多(見俱舍論)。佛爲對治衆生八萬四千煩惱,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但簡括而言:不外是貪、嗔、癡等叁種,又名叁毒。此叁毒人皆有之,所以人皆有心病,人皆心理不健康,精神不正常。如果要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恢複人的精神正常,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行佛教六波羅蜜中的布施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及般若波羅蜜,來對冶貪嗔癡叁毒的毛病。

  (一)以布施對治貪心

  貪是叁毒之一,又名貪愛、貪欲,人之貪欲對己謂之悭,對人謂之貪,合名悭貪,對境染著爲性,生苦爲業。成唯識論雲:“于有有具染著爲性。”何謂有,有具?有指我執,一切衆生,皆執四大假合幻有的生命爲實我。有具指法執,即人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享受。因爲人不知四大組合的我,是假非真,每因貪愛自己的生命,便聯想到自己的地位、名譽、財富、家族,甚至爲自己生命的延續及發展,爲了自己與家族的享樂與榮耀,貪多慕得,得隴望蜀,不講真理,不顧正義,不念友情,唯達目的,不擇手段。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結果,由貪不得而轉爲嗔恨,其他忿怒、仇視、結怨,種種不正常心理,皆隨之而來;人世間的憂悲苦惱,亦隨之而生。可知貪,實是人間的罪魁禍首,爲患無窮,我們欲想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對治貪心。

  佛教人以布施來對治悭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昨天已經詳述,現在,僅說明布施之所以對治悭貪的理由。人之所以悭自己的東西,貪他人的財物,主要原因,是看不破,放不下,不知:“施財猶如井中水,一邊吊打一邊盛,叁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檻邊。”每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欲望,在:“人無百歲命,常懷千歲憂”的心態下,廣積財富,貪之無厭;殊不知人命無常呼吸間,一息不來,便是一生,無論生前在人生舞臺上,如何顯赫,如何出色,一旦劇終人散,結果落得一場歡喜一場空,所謂:“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然則何必斤斤計較,分毫必爭呢?

  當知“黃金不是千年業”,“千年田換八百主”,何況世間財物,實爲水、火、盜賊、國王、不孝子等五家所有,隨時皆可取,可奪,可偷,甚至水火無情,往往億萬財富,毀于一旦。更何況,財、色、名、食、睡,實是地獄五條根,當死神降臨,何止“有錢難買閻君赦,無計能求獄卒饒。”最慘的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然則,勤苦積蓄,貪求財富,究竟爲誰辛苦爲誰忙?如是想得開,看得破,放得下,自能安貧樂道,樂善好施,有錢施錢,有力施力,或施知識,或施無畏,以布施的行爲,停止貪求的欲念;亦以布施的功德,來抵消悭貪惡業,使內心充滿慈悲喜舍,恢複精神正常,獲得心理健康。

  (二)以忍辱對治嗔心

  嗔,又名嗔恚,又名嗔恨,以憎惡爲性,不安與惡行所依爲業;能令人身心熱惱不安,故又名嗔火,是人心叁毒中最惡毒的心理毛病。唯識論言:“嗔必令身熱惱,起諸惡業。”遺教經雲:“嗔心甚于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世人往往因貪而不得必嗔,嗔恨的結果,每令朋友反目,親屬仇視,甚至父子之情,夫妻之愛亦因之喪失,大則發動幹戈,導至世界大戰,小則破壞杜會秩序,製造人間糾紛,給人類帶來無邊的災難與禍患。所以華嚴經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言:“一念起嗔,殃墮無間。”可知嗔心之爲患無窮,非對治不可。

  佛教人以忍辱法門,對治嗔心,然忍字心上一把刀,當人忍受逆境時,尤如一刀剌心,其苦難當,非有相當修養,實在無法忍受。所以要對治嗔心,仍需…

《佛教與健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