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优婆塞戒经讲录▪P11

  ..续本文上一页地而言。生豪姓、则人多钦仰。色力殊特者,即勇健。好念、即常起善念。十二部经、前已详述。心病者,即烦恼病。六念、十二因缘、前均已解。三宝:即佛法僧。此上为正愿言。

  辛三 显示愿果

  壬一 总显立愿利益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

  菩萨为利他故而求得法王,于发愿时尚未得到法王之位。但若能立如上愿言,即是无上法财长者。

  壬二 别明法财长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著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求生憍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离苦。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软不粗。复有三事: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

  此十四种三事,如文可解。

  壬三 结示法王自在

  “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

  此明能观所观以善因得善果,离恶因解脱恶果。从因观果,谓观因果;从果观因,即观果因;如观苦、集、灭、道,即从果观因。能断因果、乃能得因果,断因果、即断德,得因果、即恩德智德。王者、自在义,能支配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支配。法华经言:“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凡夫之心,亦可造一切法,谓之心王;但未做到一切自在,故不名法王也。

  庚三 结在家胜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此言要常行精进不放逸,以勉励发心而时加警策。

  名义菩萨品第八

  假名及实义之二种菩萨,在此品中,分别以出其相,故名。

  丁二 积集福智

  戊一 分别名义菩萨

  己一 善生问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

  此品分别假名、实义两种菩萨。善生所问仅及假名菩萨,就以下答文观之,应两种菩萨俱在问中。

  己二 如来答

  庚一 假名菩萨

  “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转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犷,悔恨放逸。带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嗔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倚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

  已发菩提心之菩萨,不于佛法中自学化他,而以学外道化他,乃至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故为假名。粗犷者、即粗恶犷野。悔恨者、即发菩提心后又生悔心。自轻者、即不信自己能得无上菩提。不勤修坏结方便,即不修, 布施以度悭贪,不修忍辱以度嫉妒、嗔心等。六度、即六波罗蜜;是虽发菩提心,而不修菩萨行,即假名菩萨,此是一类。复有一类假名菩萨,先发菩提心,原非真实诚恳,故后见难生畏而悔。惭愧、在修行中为最重要。惭者、即崇善,见己不如诸佛、菩萨善行而崇仰之;愧者、即拒恶,见诸众生恶行而轻拒之。惭愧、在中国,通谓之羞耻。杀羊祀天,即如现在亦有受佛法僧皈戒后,仍祀礼神鬼者。复有虽修布施、持戒、禅定,乃为生天、长命而起者,均为假名菩萨。

  庚二 实义菩萨

  “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难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

  此策劝为实义菩萨。修行进退,本无一定。如假名菩萨习修菩萨行,又可转为实义菩萨。忽进忽退,或忽退忽进,为凡夫常有之事;若自己省察尚在假名菩萨相中时,一生惭愧而转进修。仍可为实义菩萨。深义者,即佛法之深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思义,在法华为五法师行,详之为十法行,即对于经典十种行法: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谛听,五、披读,六、受持,七、开演,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为法因缘不惜妻子、财物者,即可为出家菩萨。智慧刀者,能断烦恼缘之义,所谓闻慧、思慧、修慧。善知方便调伏众生者,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善知善调,可令止恶行善。自在者,每一法能转动他法,谓之自在。烦恼能转动善法,则烦恼力得自在矣;要令彼烦恼不得自在,须勤贱视烦恼。信心者,即信三宝之心。不惜身命者,知身命无常而不惜之。四摄法义、见前。认世事为真实者,谓之世谛。财多可平等施,若财少则先贫穷。令人学艺,所谓菩萨当于五明处求,五明谓:内明、声明、因明、医药明、工巧明。技艺、即后四明之学。若此者。则为实义菩萨,是即劝勉从假修真。

  庚三 彰在家胜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每品末后皆置此勉励之语,佛之慈悲,深切极矣!

  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戊二 勉为实义菩萨

  己一 正明实义菩萨

  庚一 善生问

  善生言:“世尊!义菩萨者,云何自知是义菩萨”?

  佛了了知何者为假名菩萨,何者为实义菩萨。然菩萨以何法能自知为假为实,为行菩萨道者所要知之事,故有斯问。

  庚二 如来答

  辛一 列举本生行

  本生、为佛举自己修行之事。十二部中有说佛之本生部,而本事则为说弟子修行之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苦行时,先自诚心。善男子!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床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椓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冰衬体。或受草食、根食、茎食、叶食、果食、土食、风食,作如是等诸苦行时,自身他身俱无利益。虽尔、犹故心无退转,出胜一切外道苦行。善男子!我于往昔为四事故,舍弃身命:一者、为破众生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著身故,四者、为报父母生养恩故。菩萨若能不惜身命,即自定知是义菩萨。善男子!我于往昔为正法故,剜身为灯三千六百。我于尔时具足烦恼,身实觉痛,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尔时、即得具足三事:一者、毕竟无有退转,二者、得为实义菩萨,三者、名为不可思议,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正法故,于一劫中,周身左右受千疮苦。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一鸽故,弃舍是身。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善男子!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

《优婆塞戒经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药师本愿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