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释】善根具足,德本深殖,是名善德。设大施会,诚一切善德之根本。舍内一切所有、舍外一切所有、舍内外一切所有,舍色一切所有、舍心一切所有、舍色心一切所有,舍一合相、舍二障碍、舍三杂染、舍四烦恼、舍五盖、舍六蔽、舍七垢、舍八识、舍九有、舍十恶,舍至究竟舍无可舍,即得寂灭现前、忽然超越。起大慈悲以为根本,转成四无量心、六波罗密、乃至无量无边真净微妙自性功德。布施一切众生,供养十方诸佛,尽未来际无穷竭,如是大施即是不可思议解脱,故维摩诘即因其设大施会而发之。夫珠璎非珠璎,即是净善福德之聚,一入真净名相,顿然上同难胜如来慈力,下同最下乞人悲仰。无有高下,不起分别,如是乃名具足法施,亦名真法供养。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义,于是圆满。
┌─布施 ┌─法身
四摄法─┼─爱语 三坚法─┼─慧命
├─利行 └─功德法身
└─同事
┌─念佛 ┌─戒和同修
├─念法 ├─见和同解
六 念─┼─念僧 六和合敬─┼─身和同住
├─念天 ├─利和同均
├─念戒 ├─口和同赞
└─念施 └─意和同悦
一合相───一个世界、一个人身等
┌─烦恼障……烦恼碍 ┌─烦恼………惑
二障碍─┤ 三杂染─┼─业…………业
└─所知障……智碍 └─生…………苦
┌─贪 ┌─爱
四烦恼─┼─嗔 又─┼─慢
├─痴 ├─痴
└─等 └─见
┌─贪欲┐
├─嗔恚│
五 盖─┼─掉悔├此五盖为定慧覆障,修禅人当察之。
├─睡眠│
└─疑惑┘
┌─财 ┌─色
├─色 ├─声
五 欲─┼─名 又─┼─香
├─食 ├─味
└─睡 └─触
┌─希求┐
├─分别│
├─疑惑│
七 垢─┼─傲慢├此七垢为修道人所难免,求善友者察之。
├─高狂│
├─惑习│
└─悭吝┘
【纪】善德段中,当为法施之会二句:谓行法施,方得名大施会,使闻法者得永久利益故,非财施功德所能较胜。法施会者句:此前,似应有维摩诘言四字,或维摩诘谓我言六字,乃不混同。非如下文曰何谓也,皆知为善德所问;谓以菩提云云,皆知为净名所答之明了也。一时供养一切众生句:谓一切无不是法,且一一法上皆能使人得益──譬如行路,殊途同归。净名先说应以四无量心、六度法、三解脱门、行于布施──不专指施舍言,一切往来酬酢皆是。终以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道佛法。檀波罗密,即布施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即持戒波罗密。羼提波罗密,即忍辱波罗密。毗黎耶波罗密,即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即禅定波罗密。般若波罗密,即智慧波罗密。各有对治:如以布施慈善治悭贪,持戒规律治罪业,忍辱耐苦治嗔恼,精进勤勉治懈怠,禅定静思治乱意,智慧觉悟治无明。护持正法句:有宏法意。以度众生句:有利生义。起于净命句:谓不以邪法滋身养命。入一相门句:谓一相无相,即不二法门。一切善法句:谓三十七道品,皆助道佛法。至净名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二句:显大悲心也。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二句:显大智心也。乞人而曰最下,如来而曰难胜,弥显净名悲智双运,与众不同。
庚二 总结不任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释】夫维摩诘者、般若也,疾者、大悲心也,病维摩诘者、大悲般若也。般若者、万行之主导,大悲者、万德之渊海,非妙万行万德之大智,其又孰能与于此哉?故一切不任而文殊师利斯任之也。
戊二 深心乐集善法
【纪】今于第二章,通释问疾、不思议、观众生、佛道、不二法门、香积佛、六品。依讲义所明,列初二品为观佛国依正因果,列中二品为观佛国主伴因果,列后二品为观佛国不二因果。如问疾品为因,不思议品为果。观众生品为因,佛道品为果。不二法门为因,香积佛品为果。皆显真如性德也。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己一 观佛国依正因果
庚一 文殊师利问疾品
【释】夫净名示疾,本为修净佛国土之行,文殊师利问之,即发明其意也。此品近为不思议品之因,远则发起下之五品乃至下之七品。
辛一 受命率众问疾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
【释】此文自成四段:一、佛遣文殊问疾:夫诸弟子与诸菩萨,皆辞不诣维摩诘问疾,而悲与慈既相感应,将由之广作诸佛事饶益众生,然后摄之同归佛地,其势不能中止,则不得不命及上首大弟子矣。妙德本深迹高,望孚道隆,故一受命,大小圣众诸天人等皆愿从往也。二、文殊谦辞承旨: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此照应前之二品而总赞之也。上人、犹曰超出人上之人,谓其智德超出一般人上,故诸弟子、菩萨均难与酬对也。何者?以其内证深达实相,外化善说法要,是故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佛菩萨藏靡不通达,神用无方俱臻究竟,虽今亦非能酬对也。然以承佛慈威加被,当前往问之耳。三、法会大众,咸欲因文殊师利问维摩诘疾得闻妙法,故即时有菩萨、声闻、天、人之众,皆随从之。四、文殊师利率众入城,恭敬围绕,具见威仪之盛。
【纪】文殊、此言妙德,谓妙一切功德而为言义。上人、今多称出家人,其实谓智慧功德在一般人上,即是上人,非必专指出家人也。深达实相句:谓证得正法,不依倒妄。善说法要句:谓通达一切法门。一切菩萨法式悉知句:即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诸佛秘藏句:如开权显实,惟佛与佛知是。无不得入句:谓圆教菩萨,皆初心中便能知诸佛秘藏,与别教不同也。降伏众魔句:谓众魔为束缚人修善,心境皆有,随缘伺便,扰乱净心。亦在能随缘降伏,魔自不生。游戏神通四字:依义似专指六通中神境通言。
辛二 示相入室问答
壬一 示相
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释】佛由大慈应以大智,净名乃从大悲受以大慧。神者觉心,力者慧性。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乃从觉心慧性空诸器世间及有情世间,穷至本源,豁然独照一真法界,运大悲心泯合无间,用为缘起净佛国土之本。唯甘受和,唯白受采,亦唯空诸所有,乃能上同佛慈,虚容诸有缘众而起不思议化,此深心集诸善法之源也。
【纪】此章空其室内句:即一切诸相了不可得境。唯置一床句:即证得不二法性真如境。以疾而卧句:即显真如上起大悲心境也。
壬二 入室
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
【释】夫妙吉祥乃两足之佛智,万行之主导也。既入其舍,法由缘会而事成也。见其室空,因缘生法当体空也──就此经、可云净佛国土当体空寂也。无诸所有,妙有非有唯假名也。独寝一床,真空不空契中道也。历历明明,一念中现,此妙观之宗本,法性之实相也。人人有个独寝一床之维摩诘,一切世间法所不能埋没,亦为出世法所不能罗笼,盖天盖地,无形无名,尘劫昧之枉轮生死,一旦遇之即与十方三世诸佛、菩…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