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善男子!是爲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爲大施主,亦爲一切世間福田”。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衆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诘足,即解璎珞價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維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衆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璎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時維摩诘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釋】善根具足,德本深殖,是名善德。設大施會,誠一切善德之根本。舍內一切所有、舍外一切所有、舍內外一切所有,舍色一切所有、舍心一切所有、舍色心一切所有,舍一合相、舍二障礙、舍叁雜染、舍四煩惱、舍五蓋、舍六蔽、舍七垢、舍八識、舍九有、舍十惡,舍至究竟舍無可舍,即得寂滅現前、忽然超越。起大慈悲以爲根本,轉成四無量心、六波羅密、乃至無量無邊真淨微妙自性功德。布施一切衆生,供養十方諸佛,盡未來際無窮竭,如是大施即是不可思議解脫,故維摩诘即因其設大施會而發之。夫珠璎非珠璎,即是淨善福德之聚,一入真淨名相,頓然上同難勝如來慈力,下同最下乞人悲仰。無有高下,不起分別,如是乃名具足法施,亦名真法供養。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義,于是圓滿。
┌─布施 ┌─法身
四攝法─┼─愛語 叁堅法─┼─慧命
├─利行 └─功德法身
└─同事
┌─念佛 ┌─戒和同修
├─念法 ├─見和同解
六 念─┼─念僧 六和合敬─┼─身和同住
├─念天 ├─利和同均
├─念戒 ├─口和同贊
└─念施 └─意和同悅
一合相───一個世界、一個人身等
┌─煩惱障……煩惱礙 ┌─煩惱………惑
二障礙─┤ 叁雜染─┼─業…………業
└─所知障……智礙 └─生…………苦
┌─貪 ┌─愛
四煩惱─┼─嗔 又─┼─慢
├─癡 ├─癡
└─等 └─見
┌─貪欲┐
├─嗔恚│
五 蓋─┼─掉悔├此五蓋爲定慧覆障,修禅人當察之。
├─睡眠│
└─疑惑┘
┌─財 ┌─色
├─色 ├─聲
五 欲─┼─名 又─┼─香
├─食 ├─味
└─睡 └─觸
┌─希求┐
├─分別│
├─疑惑│
七 垢─┼─傲慢├此七垢爲修道人所難免,求善友者察之。
├─高狂│
├─惑習│
└─悭吝┘
【紀】善德段中,當爲法施之會二句:謂行法施,方得名大施會,使聞法者得永久利益故,非財施功德所能較勝。法施會者句:此前,似應有維摩诘言四字,或維摩诘謂我言六字,乃不混同。非如下文曰何謂也,皆知爲善德所問;謂以菩提雲雲,皆知爲淨名所答之明了也。一時供養一切衆生句:謂一切無不是法,且一一法上皆能使人得益──譬如行路,殊途同歸。淨名先說應以四無量心、六度法、叁解脫門、行于布施──不專指施舍言,一切往來酬酢皆是。終以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道佛法。檀波羅密,即布施波羅密。屍羅波羅密,即持戒波羅密。羼提波羅密,即忍辱波羅密。毗黎耶波羅密,即精進波羅密。禅波羅密,即禅定波羅密。般若波羅密,即智慧波羅密。各有對治:如以布施慈善治悭貪,持戒規律治罪業,忍辱耐苦治嗔惱,精進勤勉治懈怠,禅定靜思治亂意,智慧覺悟治無明。護持正法句:有宏法意。以度衆生句:有利生義。起于淨命句:謂不以邪法滋身養命。入一相門句:謂一相無相,即不二法門。一切善法句:謂叁十七道品,皆助道佛法。至淨名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二句:顯大悲心也。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二句:顯大智心也。乞人而曰最下,如來而曰難勝,彌顯淨名悲智雙運,與衆不同。
庚二 總結不任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釋】夫維摩诘者、般若也,疾者、大悲心也,病維摩诘者、大悲般若也。般若者、萬行之主導,大悲者、萬德之淵海,非妙萬行萬德之大智,其又孰能與于此哉?故一切不任而文殊師利斯任之也。
戊二 深心樂集善法
【紀】今于第二章,通釋問疾、不思議、觀衆生、佛道、不二法門、香積佛、六品。依講義所明,列初二品爲觀佛國依正因果,列中二品爲觀佛國主伴因果,列後二品爲觀佛國不二因果。如問疾品爲因,不思議品爲果。觀衆生品爲因,佛道品爲果。不二法門爲因,香積佛品爲果。皆顯真如性德也。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己一 觀佛國依正因果
庚一 文殊師利問疾品
【釋】夫淨名示疾,本爲修淨佛國土之行,文殊師利問之,即發明其意也。此品近爲不思議品之因,遠則發起下之五品乃至下之七品。
辛一 受命率衆問疾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于是衆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衆,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釋】此文自成四段:一、佛遣文殊問疾:夫諸弟子與諸菩薩,皆辭不詣維摩诘問疾,而悲與慈既相感應,將由之廣作諸佛事饒益衆生,然後攝之同歸佛地,其勢不能中止,則不得不命及上首大弟子矣。妙德本深迹高,望孚道隆,故一受命,大小聖衆諸天人等皆願從往也。二、文殊謙辭承旨:彼上人者難爲酬對,此照應前之二品而總贊之也。上人、猶曰超出人上之人,謂其智德超出一般人上,故諸弟子、菩薩均難與酬對也。何者?以其內證深達實相,外化善說法要,是故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佛菩薩藏靡不通達,神用無方俱臻究竟,雖今亦非能酬對也。然以承佛慈威加被,當前往問之耳。叁、法會大衆,鹹欲因文殊師利問維摩诘疾得聞妙法,故即時有菩薩、聲聞、天、人之衆,皆隨從之。四、文殊師利率衆入城,恭敬圍繞,具見威儀之盛。
【紀】文殊、此言妙德,謂妙一切功德而爲言義。上人、今多稱出家人,其實謂智慧功德在一般人上,即是上人,非必專指出家人也。深達實相句:謂證得正法,不依倒妄。善說法要句:謂通達一切法門。一切菩薩法式悉知句:即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諸佛秘藏句:如開權顯實,惟佛與佛知是。無不得入句:謂圓教菩薩,皆初心中便能知諸佛秘藏,與別教不同也。降伏衆魔句:謂衆魔爲束縛人修善,心境皆有,隨緣伺便,擾亂淨心。亦在能隨緣降伏,魔自不生。遊戲神通四字:依義似專指六通中神境通言。
辛二 示相入室問答
壬一 示相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衆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釋】佛由大慈應以大智,淨名乃從大悲受以大慧。神者覺心,力者慧性。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乃從覺心慧性空諸器世間及有情世間,窮至本源,豁然獨照一真法界,運大悲心泯合無間,用爲緣起淨佛國土之本。唯甘受和,唯白受采,亦唯空諸所有,乃能上同佛慈,虛容諸有緣衆而起不思議化,此深心集諸善法之源也。
【紀】此章空其室內句:即一切諸相了不可得境。唯置一床句:即證得不二法性真如境。以疾而臥句:即顯真如上起大悲心境也。
壬二 入室
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釋】夫妙吉祥乃兩足之佛智,萬行之主導也。既入其舍,法由緣會而事成也。見其室空,因緣生法當體空也──就此經、可雲淨佛國土當體空寂也。無諸所有,妙有非有唯假名也。獨寢一床,真空不空契中道也。曆曆明明,一念中現,此妙觀之宗本,法性之實相也。人人有個獨寢一床之維摩诘,一切世間法所不能埋沒,亦爲出世法所不能羅籠,蓋天蓋地,無形無名,塵劫昧之枉輪生死,一旦遇之即與十方叁世諸佛、菩…
《維摩诘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