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如果你正全神贯注于一个景象,可能有声音传来,你却没有听到,因为你所有的意识全在于眼睛。识这部分在心的作用是去认知,仅仅知道而不加以辨别。有声音传来接触到耳朵,这时识就只注意到有声音传来的这个事实。
然后心的另一部份开始作用:sabba(想),判别、辨别。有声音传来,你从过去的经验与记忆中认出它:一种声音...嗯...是称赞的话语,好的;或者,一种声音... 嗯...是辱骂的话语...不好的。依照你过去的经验而做出好或坏的评断。
立刻,心的第三部份开始作用:vedana(受),感受。当声音传来,身体马上就有感受,但当判别(想)作用认出它并作出评价,这感受就依着评价而变成愉悦或不愉悦。例如:声音传来...嗯...是赞美的话,太好了,而你马上感觉到愉悦的感受遍布全身。或者是声音传来...嗯...是辱骂的话语,太坏了,而你就全身感觉到不愉快的感受。感受在身上生起呈现,并由心感觉到;这个作用称为vedana(受)感受。
然后心的第四部份开始作用:savkhara(行),习性反应行为。有声音传来...嗯...是赞美的话...太好了...有愉悦的感受,于是你开始喜欢它:「这个赞美太妙了,我还要再听!」或者是:有声音传来...嗯...是辱骂的话语...太坏了...有不愉悦的感受,并且你开始不喜欢它:「我不能忍受这种辱骂!停止它!」在每一个感觉器官的作用过程都相同:眼、耳、鼻、舌、身。同样地,当一个念头或想法接触到你的心,依同样的方式,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会在身上生起,而你就开始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这剎那的喜欢就发展成很强的贪爱,这不喜欢就发展成很强的瞋恨。而你就开始缠结烦恼。
这是产生果报的真正种子,亦即会产生结果的行为:savkhara(行),心的习性反应行为。每一剎那你都在持续不停地播种,不断地以喜欢或不喜欢,贪爱或瞋恨来反应,并因而使自己烦恼痛苦。
有些行为反应,只造成很轻微的印记,并且几乎马上就根除了,印记稍深的就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根除,而那些造成很深印记的,就必须以很长的时间才能根除。每天临睡前,假如你试着去回忆你当天所有的习性反应行为,你只能记得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事。同样地,月底或年底时,你也只想得起这段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习性反应行为。而到你生命结束时,不管你喜不喜欢,造成最强烈印记的习性反应行为,一定会在心中浮现;而下一辈子就以同样的心性开始,具有同样性质的苦或乐。我们以自己的行为造就自己的未来。
内观教导我们死亡的艺术:如何安详地、和谐地死去。而你借着学习生活的艺术,来学习死亡的艺术:如何成为当下此刻的主人,如何不在此刻产生习性反应,如何快乐地活在当下。如果现在是好的,你就不须担心未来,因为未来只是现在的产品,因此也一定会是好的。
内观的修行方法有两项重点:
第一是打破你心中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樊篱。通常意识一点都不知道潜意识所经历的事,也由于不知道(无明),潜意识层面一直在起反应;所以,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时,就已经强烈到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你的心。藉由这个修行方法,你整个心都变得清醒、觉知;无明也随之去除。
第二项重点是保持平等心。要觉知所有体验到的每种感受,但是不要起任何反应,不再打上贪爱或瞋恨的新结,不再替自己制造烦恼痛苦。
刚开始,当你静坐时,多半时候你会对感受起反应,但有些片刻你能保持平等心,即使身体非常疼痛。这些时刻对改变心的习性是非常强力有用的。逐渐你可以到达对任何感受都能微笑接受的阶段,知道一切感受都是无常的(anicca),都会变化消失。
要达到这个阶段,你必须自己努力用功;没有其它人可以为你修行。你们在修行路上已经踏出了第一步,非常好;现在要继续走下去,一步接一步,迈向你自己的解脱。
愿你们都能享有真正的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内观十日课程开示 第四天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