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演录 (见宝塔品第十一)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见宝塔品第十一
本品文内详叙释迦如来与十方分身佛聚集,及三变净土等事。不仅见宝塔,而独以是为品题者,一、以众见宝塔生希有心,遂为开塔、变土、集佛等事之因缘、二、于说法华经处,令众生见多宝佛塔,又为多宝如来之本愿,故以见宝塔名品。
依法华论三平等中:一曰、乘平等,已于开权显实三根领记章内释竟。二曰、生死涅槃平等,以多宝如来现身塔中,明佛涅槃如不涅槃,有生死如无生死,本无生死涅槃之可言而亦不妨有生死涅槃之相。三曰、佛身平等,以多宝如来一体示现,显一佛身即摄诸佛身,兼显佛之自身他身了无差别。为明此二平等,故有此品。
法华论十无上中,第五示现清净国土无上。今多宝如来示现涌塔,释迦如来放光集佛、三变净土,不惟变秽土为净土,兼于净土之中化示无量清净国土为一大清净国土。为显佛国本来清净无上,故有此品。
在叹人美法劝募持行章内,所有三品之意,悉在赞重流通。法师一品,既显若法若人皆可尊重,此品即叙但说是经之处,多宝如来必来听经示现,所以标明灵证,劝发深信,故有此品。
阿难传经,以同闻为证。释迦说此法华,即以多宝之现身为证。多宝如来为过去古佛,久入涅槃,为证法华乃复化身及塔。为欲使众生知法华一经以佛为证,故有此品。
品之别题,释之者如法华文句等,其义至富,未能广述。兹就名义之概略释之:凡塔,皆为佛所安住之处,而此佛所安住之处则有众宝庄严,故名宝塔。又释:以此塔为多宝如来所居,故名宝塔。见、与现通,以塔从地涌起,出现空中,有显现之义。又、见即见闻之见,谓会众所目睹。就宝塔涌出言则为现,就众生观察言则为见,其义一也。
复以慈恩三教教相释之:三教者,一、有教,二、空教,三、非空非有中道教。真如之自体性,虽了不可得,而所发生之一切法,则不能无一一法之相,此为有教之义。真如之自体性固了不可得,而一切法之相亦毕竟空,此为空教之义。法相虽毕竟空,然无碍其为森然之万有而同时同处,又即为第一义空之空性,此为非空非有中道教之义。以此三义,释本性如下:如法华会前,见有宝塔种种庄严之相,会众复闻塔内音声之相,众欲启塔,因以得观三变清净佛土之相,及十方诸佛集座之相,以有此种种法相,故为有教。既有能见之大众,复有所见之诸法相,可谓能所俱备;然此能见之大众及所见之诸法,究亦毕竟空寂了不可得,故又为空教。而此空无所见之法,实即为佛所究竟安住之处,为佛显现万德庄严之处,亦正为第一义空之空性示现之处。以是故、一一法皆显空性,一一空法皆显庄严之相,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空不相碍,有有不相碍,故为非有非空中道教。若人能见诸相无相,相相无边,斯为真能见宝塔者。
更以观心义释之:地、喻众生心,宝塔、喻如来藏。众生心为无始无明烦恼之所覆障,故如来藏无由显现。今既于方便品以下开示一乘之境,复于法师品起六种之行,由是于覆障之中显现如来藏性,此即宝塔从地涌出之义。见宝塔者,谓以始觉之智见于如来藏性,即在人人心地中开显本具之如来藏性是也。
丁二 古今同证
戊一 长行
己一 塔涌闻法证经胜妙
庚一 塔涌印证经之可信
辛一 支提应现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旛以为严饰,乘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旃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旛盖,以金、银、琉璃、砗磲、 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
宝榙从地涌出,系有过去古佛多宝如来亲来闻法,以证是经之胜妙也。支提、与榙同义,应时机而显现也。佛前、即法华会前。七宝榙、喻如来藏心。高五百由旬、喻如来藏心与众生染心不相应,高出五趣之上也。纵广二百五十由旬,谓如来藏即为二十五有之真实体性也。涌出、喻如来藏心由见思等烦恼障中显现。住空、喻依于真空实相而住也。五千栏楯,喻信、进、念、定、慧五力。龛室千万,喻禅定甚多。幢旛、喻智德高显。璎珞、喻三念住。宝铃、喻四辩才。出性无垢旃檀香,喻以三轮不思议化,使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染为净,成无垢功德之香。旛盖七宝合成,喻具七圣财。高至四天王宫,喻高出四生之上。
辛二 灵只敬奉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旛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
此指三十三天之忉利天王言,非列举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诸天也。以此天为地居天之王,故首举其雨华供养。其余八部、四众,各以其所有者供养此塔;恭敬尊重赞叹,亦身、口、意三业之供养也。
辛三 叹佛印经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此赞叹释迦牟尼佛而印可所说之妙法莲华经也。音声、即塔中出言赞叹之声。再赞善哉,一、赞其能施权,一、赞其能显实也。佛观众生本来是佛,即皆可成佛,此谓平等大慧。佛以此会,为诸众生说种种恶法、善法,有为法、无为法,法相虽有差别,而实无一非为教菩萨法也。如佛说地狱等种种果报之恶法,即为使众生先能转恶为善,得受善报。迨善根增长,则可渐为出世之因缘。至习出世法成就,能发大心,即可直趋无上菩提之道。又如随顺众机所说之种种权法,实吾一非假为方便以会归于一乘实法者。故塔内大声赞叹其如是施权、如是显实,皆为真实,为是经作充分之印证也。
庚二 塔开听证经之可重
辛一 辨因由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此释众人心请及乐说言请。众人欲辨塔音赞叹之因由,故惊喜而心请;大乐说菩萨知众心之所念,故以言请,因以启佛之答而显现其因缘也。法喜、谓既见佛之不思议法,心生喜悦。
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此释塔内佛身及佛之本愿。如来全身,指佛法身。以多宝具有此愿,故于释迦牟尼法华会前,涌塔赞言以为之证。
“彼佛成道已,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涌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赞言善哉善哉。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涌出,赞言善哉善哉”。
此释多宝如来临灭度时,诫敕起塔,并于他处法会听经现塔也。释迦牟尼既叙答多宝如来之往事,复明今日之塔涌虚空如来赞善者,即此之由,故再呼大乐说而申告之也。
辛二 明开塔
壬一 请见佛
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此释请见佛身。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谓由如来神力之所加被,故有此请。盖此一请之因缘,至为重大,以下放光、集佛、变土等事,悉由此一问启之也。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界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
此释多宝愿重、及乐说重请。多宝如来所谓我身,即圆明净妙常遍真实之如来全体法身,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共。释迦牟尼欲以多宝如来法身显示于众,即与欲自显示其法身无异,即与显一切佛之法身无异,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诸佛,亦称为佛之分身。至所集诸分身佛之法身既显现,是即释迦牟尼之法身显现,亦即为多宝如来之法身显现也。
壬二 集分身
癸一 放光照土
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玻璃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
释迦牟尼放白毫相光,照见十方诸佛清净国土。白毫居眉之中间,喻中道之教义。
癸二 诸佛言来
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
此释十方诸佛感应言来。
癸三 变土延宾
子一 变大千界
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变土、谓变秽土为净土。宾、指十方分身佛。诸分身佛将至,是即如来大法身将同时显现,故秽土立现净相。在此净土者,皆其心清净已受佛记之众,不住小乘,远离心垢,故亦不见秽土之相。
子二 诸佛集坐
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
《法华经讲演录 (见宝塔品第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