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够推断与欣赏彻知一切的佛陀的深奥智慧。
经教的方式
虽然佛陀在阿毗达摩里详细地教导究竟法,他也根据听众的意向教导跟修行有关的经,举出譬喻和隐喻,以便听众能够轻易地明白与欣赏它。这显示佛陀善巧于语言和法。因此佛陀也被赞颂为彻知一切究竟谛和世俗谛的人。如此,透过圣典,我们能推断佛陀的一切知智。
沙利子尊者的推断
有一次,沙利子尊者说(文句经过编改):“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没有任何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的证悟比佛陀更圆满。”佛陀便说:“沙利子,你说得很果敢。那是因为你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佛的心?”“不是,尊者,我不能以他心通来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佛的心。然而,我是透过法的推断来知道。举例而言,有个前线城建了坚固的围墙,致使连猫也不能偷跑过去,因为只有一个门。该城的守门人能够巨细无遗地知道进出该城门的每一样东西。同样地,我(从自己对法的证悟)推断一切佛都是在培育了七觉支及建立了四念处之后证悟一切知智。──《长部•净信经》(Dãgha Nikàya, Sampasàdanãya Sutta)
无畏王子(Prince Abhaya)
佛陀著名能够迅速地回答智者、天神与梵天神的问题,丝毫不必思考、毫不犹豫、毫无畏惧。这是为什么无畏王子问佛陀:“尊者,当博学的王族、婆罗门、居士与比库问世尊问题,世尊是否需要思考应该怎么回答问题,或世尊能够当下便回答?”
佛陀回答道:“王子,对于这个,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精通军用马车的各种不同部分?”“是的,我精通这个。”“当有人问你关于军用马车的各种不同部分的问题,你是否需要思考应该怎么回答问题,或是能够当下便回答?”“尊者,我是马车战士,精通军用马车的各种不同部分。我能够当下便回答。”佛陀接着说:“如是,王子,我能够当下便回答(博学者所问的)那些问题,因为我已经彻知一切法。”──《中部•无畏王子经》(Majjhima Nikàya, Abhayaràjakumàra Sutta)
高沙喇王的话
高沙喇王(King Kosala)说了各种原因为什么他相信且欣赏佛陀是“正自觉者”(Sammàsambuddha)。他所说的其中一段话如下:
有博学的王族、沙门、婆罗门与居士四处游方粉碎别人的见解。当他们听到佛陀要来某个地方时,他们会准备问题来问佛陀,想要在佛陀如此这般回答时便责难他。然而,当他们来见佛陀,听他说法时,他们不再提出所准备的问题,反之有些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有些则成为比库。由于这个原因,高沙喇王推断且相信佛陀是“正自觉者”。──《中部•法塔经》(Majjhima Nikàya, Dhammacetiya Sutta)
法的功德
Svàkkhàto bhagavatà dhammo,
sandiññhiko, akà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 veditabbo vi¤¤åhã”ti.
世尊善说之法、
自见(即体验)、无时、
(可)来见、导向、
当由智者体证。
详细解释法的功德
自见(当由自己体证)
自见(sandiññhika)是应亲自体验之法。道、果与涅槃是人们应该亲自知见的,不应该只是相信与接受别人的传言,所以说它们是“自见”。
根据佛陀的教导,涅槃是人们能够亲自证悟与体验之法。若人亲自证悟与体验了涅槃,他就能够知道原本自己会无止尽地生死的轮回将会灭尽。他清楚地了知在他心中生起了体证涅槃的道果。不只是对道、果与涅槃来说是如此,在之前他实践导向证悟道果的修行时,他准确又清晰地亲自了知名色法的生灭。在以前,这些是他从别人那里听来所理解的理论。由于从开始修行到证悟涅槃的这一切都是亲自证悟与体验,其满足感是没有文字可形容的。
以前他可能会对法有怀疑。若人怀疑法,他便是也怀疑教导法的佛陀和证悟法的僧团。然而,当他亲自证悟与体验了法,他便能够确定这是最殊胜的教法。这时候,对法的怀疑已经完全去除,他能够确定教导法的佛陀和证悟法的僧团存在。以前,在人们质疑三宝时,他可能会受到动摇,但在他具备了亲自证悟与体验之后,他坚信确知法真的存在佛教里。他对法(拥有)不受动摇(的信心)。
僧团的功德
Suppañipanno bhagavato sàvakasa§gho,
ujuppañipanno bhagavato sàvakasa§gho,
¤àyappañipanno bhagavato sàvakasa§gho,
sàmãcippañipanno bhagavato sàvakasa§gho,
yadida§ cattàri purisayugàni attha purisapuggalà
esa bhagavato sàvakasa§gho,
àhuneyyo pàhuneyyo dakkhiõeyyo a¤jalikaraõãyo
anuttara§ pu¤¤akkhetta§ lokassà”ti.
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善巧行道者,
世尊的弟子僧团是正直行道者,
世尊的弟子僧团是正确行道者,
世尊的弟子僧团是适当行道者,
那就是四双八士。
世尊的这个弟子僧团
应受供养、应受款待、应受施与 、应受合掌、
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详细解释僧团的功德
善巧行道者
Su是善巧,pañipanno是行道者。具足“明智”(vijjà)与“善行”(caraõa)的弟子是善巧行道的弟子。他们具备了人类与诸神欣赏且敬佩的德行。再者,由于佛陀是“当受调教者的无上调御士”,也由于他是“天人导师”,善巧行道的众弟子也行为端庄,可喜且可敬。
良好的基础
在俗世里,想要在学业或商业上达到巅峰的人会好好学习或努力工作,不会沉迷于会毁坏他们的学业或财富的无益事情。同样地,佛陀的弟子们希望灭尽诸漏(àsava),所以他们戒行良好及善巧修行。他们具备了灭尽诸漏的基础,那就是五精勤支(padhàniyaïga)。关于五精勤支,佛陀(在《增支部》里)教导,正如一个大太子的父母双方都是王族传承,他英俊,获得父母喜爱,获得国家人民爱戴,成就了一个国王应懂的才能与技艺,这样他就会希望当上国王,同样地,一个比库具备了这五个精勤支──他对佛陀的证悟有信心;他没有疾病,消化力良好,不太强也不太弱而中等;他不狡诈也不虚伪地如实表露自己;决意及持恒于造善业;成就了能够导向证悟四圣谛与涅槃的生灭智──这样他就会希望灭尽诸漏。由于基础良好,他不造作不适当的业。因此,由于圣者在以前还没有成为圣者、还是凡夫时,便已经善巧地修行,以便达到清净无烦恼,在他灭尽烦恼成为非常清净的圣者时,那就更别说了。
《散播慈爱(净法尊者编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