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hehi me metta§,
metta§ eràpathehi me;
chabyàputtehi me metta§,
metta§ kaõhàgatamakehi ca.
2. Apàdakehi me metta§,
metta§ dvipàdakehi me.
catuppadehi me metta§,
metta§ bahuppàdahi me.
3. Mà ma§ apàdako hi§si,
mà ma§ hi§si dvipàdako;
mà ma§ catuppàdo hi§si,
mà ma§ hi§si bahuppàdo.
4. Sabbe sattà sabbe pàõà,
sabbe bhåta ca kevalà;
sabbe bhadràni passantu,
mà ki¤ci pàpamàgamà.
蕴护经
1. 愿我对威卢巴卡有慈爱;
愿我对伊拉巴他有慈爱;
愿我对差比阿子有慈爱;
愿我对黑苟答马有慈爱。
2. 愿我对无足众生有慈爱;
愿我对两足众生有慈爱;
愿我对四足众生有慈爱;
愿我对多足众生有慈爱。
3. 愿无足众生不伤害我;
愿两足众生不伤害我;
愿四足众生不伤害我;
愿多足众生不伤害我。
4. 愿一切有情、一切息生、
一切生物都毫无遗漏地
遇见幸运的事。
愿他们不会遭遇邪恶的事。
5. Appamàõo buddho,
appamàõo dhammo,
appamàõo sa§gho,
pamàõavantàni sarãsapàni;
ahivicchikà satapadã,
unnanàbhã sarabå måsikà.
6. Katà me rakkhà,
kata§ me paritta§,
pañikkamantu bhåtàni.
Soha§ namo bhagavato,
namo sattanna§ sammàsambuddhàna§.
5. 佛无量,
法无量,
僧无量,
但爬行众生却有限量:
蛇、蝎、蜈蚣、
蜘蛛、蜥蜴、老鼠。
6. 我做了护卫,
我做了保护。
愿那些(有害的)众生离开。
我礼敬世尊;
我礼敬七位正自觉者。
安住于慈爱的比库,
喜乐于佛陀的教法,
他将会证悟善之境,
诸行止息寂乐之境。
在众怨恨者中他友善,
在众凶暴者中他平静,
在众执著者中他无着,
我称他为“圣者”。
──佛陀(《法句》)
别让瞋恨征服你,
别瞋恨那些瞋恨的人。
无瞋无害常住于圣者(心中);
瞋恨像石头般地击溃邪恶的人。
──沙咖天帝(《相应部》)
原序
在解释慈爱(mettà)的利益时,义注提到,由于慈爱的力量,诸神(deva)不能显示恐怖的现象。有一次,五百位比库向佛陀学习一个禅修业处后,便来到一座位于喜玛拉雅山的浓密森林,在该处的树下禅修。由于那些比库的戒行,住在树上的诸神不敢住在那里,都抱着小孩下来,走来走去。那些神希望那些比库赶快离开,但是不久之后他们便了解到那些比库不要离开。因此,诸神便在晚上现出恐怖的景象与声音,来吓那些比库,以便他们不敢继续住在该处。因此缘故,那些受到惊吓的比库患上各种疾病,不能够在禅修上有任何进展。后来他们决定不应该继续住在该处。他们去见佛陀,向佛陀报告他们的经历。然而,佛陀看到没有其他地方比该座森林更适合他们修行,因此他叫他们回去那个地方,以及教导他们《慈爱经》(Mettà Sutta),作为禅修业处及护卫经(Paritta)。
那些比库回到该座森林,诵念《慈爱经》,以及修行慈心禅。众神变得对他们友善,以及照顾他们。那些比库以慈心禅作为基本业处,进而修观(vipassanà),都在那次的雨安居(vassa)期间证悟了阿拉汉(阿罗汉)道果。在大自恣日(mahàpavàraõà;雨安居的最后一天)他们做清净自恣(visuddhi pavàraõà;邀请训诫的仪式)。
慈爱的十一项利益
在此,我要解释慈爱的利益。修习慈心禅者的心宁静,因此能够安详地睡眠。这有别于没有修习慈爱的人,那些人睡觉时翻来覆去。由于他(修习慈心禅者)能够安详地睡眠,他睡醒时也舒适。而且因为他宁静、舒适及不烦躁,他不会有恶梦。由于他对众生友善,领受到他的慈爱的人也会对他友好。诸神也对他友好,并且也会因为这友好的情感而保护他。
慈爱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或盾,可以防止火、毒或武器(的伤害)。由于修习慈心禅者宁静安详,他也轻安(passaddhi)。由于轻安,他能够迅速地培育定力。由于他时常安住于慈爱,他的外表安详。由于他宁静安详,死亡时他不迷惑,便像入睡一样。如果还没有证悟阿拉汉道果(arahatta maggaphala),已经证得慈心禅那的慈心禅修习者将会投生到梵天界。
另一项利益
正如盗贼能够轻易地抢劫女人多男人少的住家,同样地,诸神与夜叉(yakkha)能够轻易地伤害没有修习慈爱的人。正如盗贼不能够轻易地抢劫男人多女人少的住家,同样地,诸神与夜叉不能够轻易地伤害修习慈爱的人。《譬喻相应•因缘品•家经》(Opamma Sa§yutta, Nidàna Vagga, Kula Sutta)教导这一项。如果拥有(神)力的诸神与夜叉也不能够伤害他,没有(神)力的普通人又怎么能够伤害他?应当知道慈爱是一项真正的保护,因为修习慈心禅者不会受到伤害。
其他利益
仅仅是修习慈心禅一弹指(这么短时间)的人,由于不是没有禅那,所以是在遵循佛陀的教导。他值得接受人民供养的食物。《增支部》(Aïguttara Nikàya)教导这一项。透过这部(经),我们知道修习慈心禅者的德行受到强化。
拥有慈心(mettà citta)的人能够轻易地培育其他梵住(brahmavihàra),即悲(karuõà)、喜(mudità,随喜)、舍(upekkhà)。他也能够轻易地圆满巴拉密(pàramã,波罗蜜),例如布施(dàna)与持戒(sãla)。甚至有许多不明白其巴利语含义的人,透过诵念《慈爱经》,他们也获得利益,更何况是那些明白其含义地诵念、并且依照《慈爱经》来修行慈心禅的人所获得的利益。愿你们透过具备信心与精进地诵念与修行而体验《慈爱经》的力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慈爱经
简要解释偈1-2
1. Karaõãyam”atthakusalena, yantasanta§ pada§ abhisamecca; sakko ujå ca suhujå ca, suvaco cassa mudu anatimànã.
2. Santussako ca subharo ca, appakicco ca sallahukavutti;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appagabbho kulesvananugiddho.
1. 这是想要证得彻悟寂静涅槃、善于有益修行的人应该做的事:他必须有能力、正直、非常正直、易受教、柔软、不自大。
2. 知足、易护持、少事务、生活简朴、诸根寂静、拥有成熟的智慧、不无礼、不贪着在家众。
1. Abhisamecca=(想要)彻悟
santa§=寂静
pada§=涅槃
atthakusalena=由善于有益的修行的人
ya§ karaõãya§=有必须修行的“三学”
ta§=那个
karaõãya§=必须修行的是:
Assa=是
sakko=有能力
ujå ca=及正直
suhujå ca=及非常正直
suvaco ca=及易受教
mudu ca=及柔软
anatimànã ca=及不自大
2. santussako ca=及知足
subharo ca=及易护持
appakicco ca=及少事务
sallahukavutti ca=及生活简朴
santindriyo ca=及诸根寂静
nipako ca=及拥有成熟的智慧
appagabbho ca=及不无礼
ananugiddho ca=及不执着∕不贪着
kulesu=居士∕在家众
详细解释偈1-2
必须修行等(kara&otil…
《散播慈爱(净法尊者编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