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到彼岸
上首弟子先入涅槃
我们现在来到佛陀般涅槃(Parinibbana, 意译为入灭)的那年。世尊在韦沙离城(Vesali)旁的橡树村(Beluvagama)度过雨季。⑴在雨安居结束后,他离开那地方,返回沙瓦提城(Savatthi)的揭达林园精舍。
度化母亲的心愿
彼时“佛法大将”长老沙利子(Sariputta),礼拜世尊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孤邸(kuti)。当弟子们礼敬他而离开后,他便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而坐,进入阿拉汉(arahant)果定。
他依预定的时间出定①,心中生起一个想法:“过去诸佛是先入涅槃,还是他们的上首弟子先入涅槃呢?”然后,他发现是上首弟子先入涅槃,因此思维自己的生命力,发现它所剩余的力量,只够维持他一个星期而已。
他接着思索:“我该在哪里入涅槃呢?拉胡喇(Rahula)在三十三天(Tavatimsa)入灭,乔陈如长老在喜马拉雅山的六牙湖(Chaddanta Lake)入灭,而我要在哪里入灭呢?”
当他反复思维这问题时,他想起自己的母亲,顿时心生一念:“虽然她是七位阿拉汉之母②,却不信佛、法、僧三宝,不知她是否有生起信心的因缘呢?”
他观察此事,得知她有入流道(sotapatti-magga)的因缘。然后他自问:“要透过谁的指导,她才能洞察真理呢?”他了解到唯有自己之外,谁的说法都没用。接着,他又想:“如果我现在还是漠不关心, 人们会说:“沙利子一向乐于助人。例如,某天,他为等心天开示,许多天神因此证得阿拉汉果,还有许多人通达前三道。又有几次,在长老鼓励人们对三宝生起净信之后,许多人证得入流果,数千个家庭转生天界。然而,他却无法除去自己母亲的邪见!”人们会如此说我。因此,我应该帮助母亲从邪见中解脱,并在我出生的房间般涅槃。”
请求佛陀允许入涅槃
下定决心之后,他想:“今天应该请求世尊允许,然后前往那罗卡村。”他呼唤侍者准达(Cunda)长老,说:“准达(Cunda)吾友,请我们的五百比库带着衣与钵,因为我要前往那罗卡村。”准达长老就照着他的吩咐去做。
比库们将住处整理好后,带着衣与钵来找沙利子长老。沙利子自己也将日常起居的地方清扫干净,并整理好房间后,站在门口,回顾房间,心想:“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此后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然后,沙利子与五百名比库一起去找世尊,顶礼他,并说:“如来!愿世尊允许,愿佛陀答应,我般涅槃的时刻已到,我已舍弃了生命力。”
世尊,至圣者!
不久我将从生命中解脱,
不再来与去,
这是我最后礼拜您。
我已时日无多,
从现在起只有七天,
我的色身将会倒少,
并舍弃重担。
答应吧,世尊!允许吧,世尊!
涅槃的时刻终于来临,
我已舍弃了存活的意愿。
经中说,如果佛陀回答:“你可以般涅槃”,外道就会说他赞美死亡;如果他回答:“不可以般涅槃”,他们又会说他鼓励继续轮回。因此,世尊两者都不说,而是问:“你将在哪里般涅槃?”
沙利子回答:“在马嘎塔(Magadha)国那罗卡村内,我出生的房间里。”
于是世尊说:“沙利子!如你所想的及时去做吧。但今后你僧团中的兄弟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像你一样的比库(bhikkhu),请给他们最后的佛法开示吧!”
于是大长老便展现了他不可思议的力量为大众开示。从最高深的胜义谛说到世俗谛,再从世俗谛说到胜义谛,他直接地解释法义,并举例阐述。结束开示时,他顶礼世尊双足,握住他的脚,说:“历经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⑵,我已圆满了十巴拉密,因此才得以礼敬这双足。我的心愿已了,从今以后不会再相遇或会见,那密切的联系如今已断绝。我将速入不老、不死、平静、喜悦、清凉与安稳的涅槃城,那是数百千佛进入之处。若我有任何言行令世尊不悦,请您原谅我!现在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
佛陀之前对此问题已作过回答,当时他说:
沙利子!你并没有任何行为或语言应受到我的诃责。沙利子!因为你博学多闻,有大智慧,具足广大、光明、敏锐、敏捷而通达的智慧。(SN 8:7)
因此,现在他同样回答:“我原谅你,沙利子!”他说:“但你没有任何行为或语言令我不悦。现在,沙利子,如你所想的及时去做吧!”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佛陀有几次似乎在指责他的上首弟子,那并不是因为他有任何不悦,而是指出另一种处事的方式,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向佛陀告别
在世尊应允他,沙利子(Sariputta)顶礼佛足后,大地随即发出哀号,起大震动,四大海水波浪翻腾。就好象大地想说:“虽然我能承载须弥山群、周遭山墙与喜马拉雅峰,今日却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功德积聚。”天空雷鸣闪电,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而下。
此时世尊心想:“现在我应该允许“佛法大将”离开。”他便从法座起身,进入他的馨香房(gandha-kuti),站在金刚座上。沙利子右绕香房三匝,并在四处礼拜,心中想着:“我在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前顶礼妙见佛,并发愿要见到您。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我见到了您。第一次集会是我首次见到您,现在是最后一次,将来不会再有机会了。”他双后合十,向后倒退离开,直到看不到世尊为止。大地再一次因承受不住而起大震动,四大海水波浪翻腾。
然后,世尊对环绕在他身边的比库们说:“去吧,比库们!去陪你们的长老兄弟。”
听到这话后,所有四众弟子立即离开揭达林园精舍,只留下世尊一人。沙瓦提城(Savatthi)的居民也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手捧香、花,络绎不绝地出城,顶着泾发(表示哀伤),悲叹、哭泣地跟随在长老身后。
沙利子于是安慰群众,说:“这是人人必经之路”,并请他们回去,对于陪伴他的比库们,他说:“你们现在可以回头了,别疏忽了世尊。”
就这样他请他们都回去,只剩下自己的弟子众继续上路。然而还是有些人跟着他,悲叹道:“从前圣比库都去而复返,但这趟旅程是不归路啊!”长老对他们说:“请保持正念,朋友们!一切缘起法的本质就是如此。”然后请他们回去。
偿还最后的负债
旅途中,沙利子在每个停留的地方都过一夜,让许多人都得以见到他最后一面。
回到出生的房间
这样经过一个星期,他于晚上抵达那罗卡村,停留在村口的一棵榕树旁。此时恰巧长老的侄子伍巴勒瓦答(Uparevata)要出村,在那里看见沙利子。他趋前礼敬长老,并恭立一旁。
长老问他:“你的婶婆(译按:指沙利子的母亲)在家吗?”
“在,尊者!”他回答。
“那么去通知她我们来了,”长老说,“如果她问起我为什么回来,请告诉她我会在村里住一天,请她将我出生的房间准备好,并为五百名比库提供住处。”
伍巴勒瓦答(Uparevata)去找他的婶婆,说:“婶婆,我叔叔回来了。”
“他现在在哪里?”她问。
“在村口。”
“他是一个人,还是有人和他一起来?”
“他和五百位比库一起来。”
当她问他:“他为什么回来?”他便转述长老交代的话。于是她心想:“他为什么请我为这么多人提供住处?他在年轻时就出家,难道他想在晚年还俗吗?”但她还是为长老安排出生的房间与比库们的住处,点亮火把后,送去给长老。
沙利子在比库们的陪伴下踏进家门,并进入他的出生房间。坐定之后,他请比库们各自回房间去。他们才刚离开,长老便患了严重的下痢,他感到剧烈疼痛。当一个桶子提进房去,另一个就被提出来。身为母亲的婆罗门女心想:“我儿子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而斜倚地站在自己的房门边。
诸天的探望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经文告诉我们,此时四大天王自忖:““佛法大将”现在住在哪里呢?”⑶他们以天眼照见他在那罗卡村,在他出生的房间里,躺在病床上等着入灭。他们说:“让我们去见他最后一面吧!”
当他们抵达这出生的房间时,他们礼敬长老,并恭立一旁。
“你们是谁?”长老问。
“尊者,我们是大天王。”
“你们为何前来?”
“我们想在你生病期间照顾你。”
“随它去!”沙利子说。“这里有侍者,你们可以走了。”
他们离开之后,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Sakka)也来到,在他之后,是大梵天王(Mahabrahma),但长老都同样请他们回去。
波罗门女看见这些天神来来去去,心中自忖:“那些来礼敬我儿子然后离开的人是谁?”然后她走到长老房门口,向准达尊者探询长老的情况。准达将她的疑惑转达给长老,并告诉他:“大近事女(upasika)来了。”
沙利子问她:“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呢?”
“我来看你,亲爱的,”他回答:“请告诉我,最早来的那些人是谁?”
“四大天王,近事女(upasika)。”
“那么你比他们更伟大吗?”她问。
“他们就象寺院的护法,”长老说:“从世尊一出世,他们就手持宝剑守护着他。”
“亲爱的!他们离开之后,接着来的人是谁?”
“是诸天之王的沙咖天帝。”
“那么你比诸天之王更伟大吗,亲爱的?”
“他就像帮比库携带东西的沙马内拉(samanera),”沙利子回答:“当我们的大师从三十三天(Tavatimsa)回来时,帝释拿着佛陀的衣与钵,和他一起回到人间。”
“帝释离开后,接着来的那个光明遍满房间的人是谁?”
“近事女,那是你的上主与导师——大梵天。”
“那么,我儿,你比我的上主——大梵天,更伟大吗?”
“是的,近事女!在我们大师出生那天,据说四大梵天手持金网迎接这位伟人。”
回报母亲养育之恩
听闻此言,婆罗门女心想:“如果连我儿子的力量…
《第一部 佛法大将 沙利子 第四章 到彼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